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营救华尔街》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营救华尔街》读后感精选

2021-01-05 01:17: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营救华尔街》读后感精选

  《营救华尔街》是一本由罗杰·洛温斯坦著作,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营救华尔街》精选点评: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LTCM 长期资本基金的故事。几个读后感: - 即使是诺贝尔经济学家,使用科学模型的交易员,以扑克脸-没有情绪波动著称的John Meriwether 依然在上升期有着交易员的普遍问题。喜欢赌博,并提倡赌性文化;贪婪,追求超额盈利,在行情差的年份,不惜提高分析;专制,对待下属员工;傲慢,对待合作伙伴和对手; - 下半部分,拯救 LTCM 也极为精彩;短短三月中,基金份额是怎样跌了91%的;最后其他银行接盘时,各大银行如何博弈,巴菲特如何砍价做交易很有意思;交易员嗜血、逐利的本性可见一斑。 - LTCM 的普通员工,跟所有普通人一样,在悲剧中,结局估计很惨,因为获得的奖金全部投入了;文中也只有寥寥几句讲到这些人 - JWP Partners 2008年依然跌了44%,清盘结束。

  ●读了一半

  ●读过了新版的,这个也拿过来充充门面吧,一般

  ●好难哦,经济学

  ●learned a lot

  ●和说谎者的扑克牌有点类似的感觉

  ●此书让我们获得了对神秘的对冲基金世界的难得一瞥。这本书讲述的是贪婪和权力变质的故事,这也使该书成了一部现代经典著作

  ●一切都是人性使然。像那些贪婪自大的天才们致敬。

  ●文笔流畅,信息真实。精英团队,吾之理想

  《营救华尔街》读后感(一):谁之罪?

  1. 依靠模型但对交易的本质不理解

  a. 风险在本质上是不可定价的

  lack-Scholes等数理金融模型定价的是"波动性",无法定价不确定性,市场系统对不确定性的定价是发散的.

  . 只能对标的统计特征稳定(波动性可大,但不确定性不能大)的系统保险,绝不可对不确定性保险。(保险的意思是卖保险)

  c. 依靠财务杠杆获得的回报是风险回报,包括 信息优势和运气的回报。 千万不要过于自信。在没有明显证据证明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全是赌博的运气。

  d. 不理解“反身性”,即当个体达到一定规模是对系统的影响。比如,套利本身利用的是 市场的非效率。但套利活动会增加市场的效率,从而使套利空间变小,因此基金规模的扩大必然出问题。

  2. 基金的成长烦恼

  当基金规模变大时,必须重新制定交易策略。有时需要转换mindset,是非常困难的一道坎。长期资本进军equity这个不确定主导,且business sense重要的领域是战略性的错误。

  3.corporate governance的失败

  a. 合伙人制度的激励制度没有很好的align风险管理

  .没有互相隔离的交易员/风险管理/清算

  4. 知识管理的失败

  a. mindset的多元化对在“物种淘汰”中生存极为重要。灵活性以一些效率的牺牲换取环境剧烈变化中的生存率。

  . 信息和知识必须至上而下,自下而上自由流动。至上而下的保证每个人保持一致性。自下而上的流动保证快速反应。

  《营救华尔街》读后感(二):理性之崇拜

  这本书英文原版2000年就有了,中文版06年又重版了。但不知为什么这本书在豆瓣上没有,于是我就加上了,顺便再写点推荐的文字。

  推荐这本书基于两种推荐:其一,这本书作为书写一段历史——一个公司和一群人的历史是成功的,非常好读,还把事情描述得很清楚,把枯燥的事件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但还包括客观叙述和不多的评论;其二,这本书是关于一个炫目的公司——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个公司本身就代表了金融界一个时代和一种精神。

  LTMC——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光环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其实是Meriwether作为leader开创了数量经济研究进入了实战应用阶段,他们开创了证券交易的可计算,因为可计算于是也有了可计算的风险——数量化的风险控制。

  现代经济学一直以来就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其中不断有人用心理学、行为学等加以调和但始终还是万变不离其中,尤其是现代金融学。当然这种演变已经渐渐改变了调和的范围,变成向新领域的探索。但是作为探索的方法,依然是西方化的逻辑基础。伟大的古希腊传统以降,逻辑系统是整个科学学的依据,也是人类理性的内涵。

  大家都知道经济学上关于经济人的假设,也就是理性假设。人的经济活动是理性的,所谓理性就是通过比较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行事。而这种比较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可计算的,这种方式是可以简单复制和推广的,这符合人脑的适应机制——通过简化变量和选用已有模式思考降低思维复杂程度、减少消耗和成本,尽快得出结论;另一种比较方式是可感觉的,感觉那种方式对“我”更舒服,舒服的模式化就是一种美感,这自然就是艺术化选择,但我们没有把这种选择方式放入理性选择(说开去,皇帝的最大利益是什么?皇帝的选择可以是勤奋工作以保江山万代,也可以吃喝玩乐寻求个人最愉悦的生活,宋徽宗就是典型,哪个更理性呢?)。心理学、行为学乃至脑科学研究渗透到经济学就是从新考量这种理性。

  但是所谓研究就是要获得机理,获得可知晓乃至可控制的过程和结果。那么对感觉的研究也是同样的目的。这就必然把不可知晓机理的审视过程划分为审美,把可计算的作为理性。

  而更有甚者,把理性选择过程当作一种审美过程,享受其中至善至美的完美感受,终于把理性推向了崇拜的极致,造就了非理性的理性。

  LTMC的人群几乎都是数学出身,在理性主义的文化背景和潜意识下,理性崇拜的必要条件,当他们在所罗门公司离群索居获得骄人业绩给他们充分条件实现这样的自我。而他们的失败原因可以归结为多种多样,很多人认为他们过于贪婪,而我的感觉是他们过于相信他们的计算,相信他们的模式。他们也许认为理性是不会被击败的。而事实他们预测的套利结果最终都实现了,只是他们不能抗住了,失败直接原因主要是这些不能抗住的原因,我想这是非理性的理性的结果。 LTMC垮台后不久这群人又建立了LWM parteners,同样延续着超过市场很多的收益率。我相信这是理性的胜利。

  但是非理性的理性有一个必然崩溃的结果,原因就是哈耶克所说的“致命的自负”。人总是过高估计自己,这句话是没错的。人也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理性。而非理性的理性危害比非理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非理性的理性一旦闯祸都是大祸。“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类的极端科学主义就是一例。只有理性的对待自己理性的能力才会善始善终,说到底理性是件很难的事。

  LTMC的出现无论如何是件好事,宏观上标志着人类理性之崇拜走到了新的境界,人类使用数字理性对待世界进入了新的时代,此后将更快的步入虚拟世界;微观上风险控制模型在有一次灾难下又升级了一代。

  而对我们国家的人来说,需要更多对理性的敬畏。

  《营救华尔街》读后感(三):流星:华尔街启示录

  本书是我五一假期看完的第二本书,原版出版于2000年,写的是美国华尔街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对冲基金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经典案例,了解美国大亨巴菲特的人都应该熟悉这个基金LTCM,它由一帮投资天才创立(本书很多地方对这群天才的描写让人想到描写肯尼迪政府里的精英的那本书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前段时间介绍过),包括后来罗致美联储副主席、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等精英,头三年获利丰厚,但1998年该基金陷入困境,希望巴菲特接盘,但他最后提出的苛刻条件没搞成。恰巧,本书作者也曾为巴菲特本人立传。

  这本书某种意义上是《黑天鹅》(Black Swan)最好的例证。讽刺的是,这个以投机加高杠杆谋取短期暴利的基金,恰恰取了一个长期资本的名字,而仅仅存活了5年时间。想想中国资本市场前几年发生的疯狂,其实在美国华尔街早有上演。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人,注定要重演历史。你可以一时走运,不过出来混,迟早都得还。

  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对风险不认真、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早晚要阴沟里翻船。在华尔街这个大赌场,资本贪婪成性,自作聪明者,绝不是聪明人。毕竟,人性的复杂,没有任何数学模型能够预测。

  另外一个教训是,长期资本刚出道时,牛的不行,不交资金使用保证金,对投资人收很高的管理费,而且要投资人3年不能撤资,结果万事顺利;到后来业绩不行,什么秘密都让别人看,管理费也愿意降下来,但反倒没人投钱了,反倒被高盛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这个经历说明了,价格高,买家才觉得你有价值;一味放低价,没人瞧的上。

  我始终认为,金融不创造价值,只是像赌场一样转手。看看这书会感觉美国华尔街金融界烂透了,从美联储到高盛到各大银行基金,没一个好东西。作者对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也狠狠地黑了一把。

  自长期资本关门,20年过去了,华尔街发生了哪些大事?2007-09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再次来袭,书中的几家银行和大公司有的已经被并购,有的已经倒闭(如雷曼兄弟),仿佛在说美国金融界10年就要洗一次牌;书中最后提到,长期资本的董事长John Meriwether在长期资本后又伙同原来那帮合伙人成立了一家基金JWM Partners,募集到了2.5亿美元,也与2009年遭受了44%的损失而关闭。John Meriwether屡败屡战,于2010年又创立了一家基金JM Advisors,但由于跟前两次的投资理念相同,这次投资人不再信任他了,一年多时间仅仅募集到2800万美元。到Google里搜这个人的名字,会发现他出现在“10 biggest Financial losers”这样的搜索结果里。

LTCM创始人John Meriwether

  作者Lowenstein是金融记者,曾在华尔街日报任职多年,而且任美国知名基金红杉资本的董事。该书写的很棒,细节丰富,故事性强,同时写作水平也比较高,虽然有不少金融专业术语,但读者稍微用点心就能看明白,翻译的水平也不错,原著曾获2000年BusinessWeek最佳书籍之一。

  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营救华尔街》读后感(四):可不就是赌金者?

  本书还有一个名字叫《赌金者》,是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一次复盘,LTCM是对冲基金一个非常好的案例,94年从华尔街冉冉升起,98年沦落到要各大投行和商业银行联手援救才能保证市场不因为LTCM的倒闭而发生类似1929年那样的金融大崩溃,可见仅仅4年时间LTCM的产品以及所操纵的金额之多,杠杆之大,波及面之广;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讲崛起,下部门讲衰亡;有些时评对本书的评价多是放在人性的贪婪和欲望上,而我却觉得LTCM的失败与其说是因为人性和贪婪倒不如说是约翰·梅里韦瑟所领导的天才团对自己设计的模型太过于相信,而忽略了市场本身,市场哪有什么规律可行,一切未知的均充满了迷惑性,一时的成功并不能代表永久的胜利;

  LTCM的失败从1998年年初开始大量做空股市波动率开始,实际上这个99.9%美国人都没有听到的股市波动率是LTCM的标志性交易,使其最终滑向深渊。做空股市波动率实际上是对未知的市场做风险对冲,这种交易的风险率非常高。一方面,预测未来股市变动水平就极不靠谱,除非你坚信可以根据股市过去的表现准确预测未来;另一方面,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关于股市波动率的判断是证券的,进行这种交易也仍有可能出现重大亏损。也就是说,长期资本管理基金赌的不但是市场变动的最终表现,同时还要赌波动率的每日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其他投资者愿意为期权付出多大的购买代价。简而言之,它赌的是这些缺乏理性的投资者未来不会一直抬高市场价格。但是当市场整体呈现衰败之市的时候,哪里还会有那么多傻瓜来送钱呢?

  1998年4月,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实现了近3%的投资回报;4月底债券价差达到最低点,让长期资本管理基金资产规模达到最高点,高达1340亿美元。让当时投资者没投入的1美元变成了2.85美元,在不到50个月的时间里,投资回报率高达1.85倍。这里就可以来说说人性了,正是因为看到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这帮来自各大投行和商业银行的行家们,加大筹码继续投资,这也是到后来LTCM即将面临破产之际,美联储牵头让各大银行联手救LTCM的原因,这里名义上是救LTCM这家公司,实际上是救整个金融市场;

  压垮LTCM最后一根稻草的投资是对冲俄罗斯国债,其实这一投资在当时很不正常,美联储甚至还发表公开言论劝解华尔街的精英们不要踩这个雷,但是在4月到7月长期投资管理基金的投资表现屡屡让人失望之时,他们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它们视若神明的模型对冲俄罗斯国债,他们赌俄罗斯政府最后一定会救市;但是他们最后失算了,丘吉尔曾今无法预测的包裹了一层难解之谜的俄罗斯,最后居然选择放弃伸手救援国债,让卢比像泄洪一样大幅贬值,这就是LTCM那帮学院派的精英无法用模型预计的变幻莫测的市场;而围绕俄罗斯违约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在8月导致整个国际市场出现大范围的剧烈波动,此时,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出现了净资产价值的严重缩水,8月份股本损失达到44%,全年累计损失达到52%,至此,亏损犹如泄洪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我们可以看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濒临破产那几天账面亏损的几个节点如下:

  9月5日,亏损5.3亿美元;

  9月10日,亏损1.45亿美元;

  9月11日,亏损1.2亿美元;

  9月14日,亏损5500万美元;

  9月15日,亏损8700万美元;

  9月16日,亏损1.22亿美元;

  40亿账面上的股本在几天之内疯狂流失,这令梅里韦瑟及他的梦之队都傻了眼,当务之急就是去筹集资金,但是此时曾经捧着的华尔街新星现在已经成了大家鄙夷的臭狗屎,人人避之不及,但是此时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受理的杠杆高达100%,牵连的资金太广了,这里必须要说一点,为了避免市场崩盘,大家即便不情愿,但不得不采取了联合营救的行动,这次联合行动中贝尔斯登拒绝参加,这里多提一句,很讽刺的是08年的金融危机,贝尔斯登面临跟彼时LTCM一样的情况时,没有投行或者商业银行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何其讽刺,这可能也是金融市场的规则吧~

  后记,营救成功后的LTCM要求曾今以梅里韦瑟为首的团队留下,以白菜价给公司卖命,但是大家低薪且没有自主权,在一年后市场稳定后都离开了一首接生并养大的LTCM,不能不令人唏嘘;本书是研究对冲基金很好的一个案例,还有对这些华尔街精英在面临动辄上千万,上亿的资金时的那种贪婪,有钱赚的时候人人都谈笑风生,亏钱的时候人人都是伸直食指可以指责的老板;有趣!!

  《营救华尔街》读后感(五):这个故事历久弥新

  这个故事集合了投资领域故事的所有精华:天赋过人的青年才俊、战无不胜的辉煌业绩、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天堂地狱的一线之隔、人性的丑陋与复杂。【吐槽一下,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冰与火之歌里的少狼主罗柏】

  模型是机械的,而人,尤其是华尔街的交易员们则充满着贪婪和恐惧,硬币并不是随机掷出去的,或至少是由同一双不怀好意的手掷出去的。

  1.LTCM资金的来源

  由于梅里韦瑟的缘故,许多银行才会以十分优惠的条件,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事实上,梅里韦瑟只是LTCM的一位前台人物,该公司的核心是一群天资过人的博士级对冲套利交易员。而发明期权定价公式的斯科尔斯和前任美联储第二号人物戴维.马林斯则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人物。

  2.分散投资真的就安全么?

  1994年,LTCM刚开始运作时就碰到了债券市场危机,市场的价格利差已经被放大了,因此有了一个极好的开端。尽管开局良好,事后来看,LTCM投资的安全基础——分散投资这一理念值得商榷。虽然不同的证券原本是毫无关联的,但一旦被同一位投资者所拥有,这些证券就会在某些艰难时刻被连接成一体。而且,当不同国家的投资人都持有相同的证券品种时,国家的疆界就会消失。

  3.房屋抵押债券

  房屋抵押债券有意思在哪里呢?由于聪明的投资银行家将住宅业主所偿还的抵押贷款的本息分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集合:其一是住宅业主所支付的利息;其二是住宅业主所支付的本金。如果有比较多的人进行转贷款,仅付利息证券(Internet-only securities 简称IOs)的价格就会下跌;而如果很少有人一次付清贷款余额,仅付利息证券的价格就会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仅付本金证券(principle-only securities,简称 POs)。由于转贷款的比例会迅速发生变化,所以,投资IOs或者POs会让你输赢很多钱。当利率上升时,人们对转贷款想都不会去想;而市场利率下降时,人们就会蜂拥的前去寻找他们的房屋抵押贷款经纪人。转贷款与利率水平直接相关,赌仅付利息证券,就是赌利率涨跌。而对于LTCM的专家们而言,房屋抵押债券是投机的绝佳对象。

  4.风险集中

  华尔街的每家投资银行、每一个交易大厅,都偶有曾经受教于罗伯特.默顿和马尔隆.斯科尔斯乃至其学生和信徒的年轻博士。这些投资银行一方面每年都要花几千万美元,聘用那些从事研究的分析师,即所谓的股票挑选者,来挑选股票;一方面又雇用大量金融专业毕业生担任交易员,根据“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股票价格永远是证券的,因此,挑选股票是错误的”这样一种假设,用银行的资金进行充满风险的投资。从这个角度来看,华尔街的精神分裂症可能比普通人的更严重。

  5.生活是逻辑学家们的陷阱

  英国著名评论家G.K.切斯特顿写到,生活是逻辑学家们的陷阱,因为生活大部分时候都是非常符合常理的,但并不永远是合乎情理的:“生活看起来似乎比其实际更加数学化,也更有规律;生活的精密性是非常明显的,而它的不精密性则是隐藏着的。这种隐藏着的不精密性,随时随地都在等待时机。只要时机一到, 它就会如脱缰之马,狂奔千里。”

  6.概率论的缺陷

  扑克牌之美,在于它的一切都是已知的:一副牌有52张,但仅仅只有52张。人寿保险与此略有不同:由于世界在不断增加新人,所以,精算师只能依靠样本来进行工作。因此,精算工作绝对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它毕竟是人寿保险得以开展的一个环节。但在市场上,我们永远也不能保证样本是完整的。20世纪20年代的交易世界是一个样子,而大萧条以后的世界又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时期,市场状况又变了一个样子,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代,情况再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么,在这些截然不同的变化中,究竟哪个年代是“常态”呢?我们又怎么能够知道,下一个阶段会怎样变化呢?

  7.硬币与金融市场的区别

  其实,有一个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金融市场要比掷硬币更容易出现极端值。随机事件最关键的条件在于,(在掷硬币时)所有的投掷都是独立于前一次的,硬币不会记得前3次掷出的是人头,对于这一次而言,其几率仍然是50对50。但市场是有记忆力的。有时候,某种趋势之所以得到继续的原因,就在于交易员们希望(或害怕)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有时候,投资者们会像奴隶一样跟从这种趋势,只是因为他们认为,其他人也会像自己一样行事,而绝对没有其他原因。这种交易动力与逻辑评估估价毫无关系,也与有效市场上的理性投资者不合拍,但这就是人性。

  8.埋下祸根

  LTCM 的合伙人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进入并购套利市场,而这正是他们所完全不熟悉的。在交易最为顺利的时候,LTCM的合伙人们迫不及待地脱掉了他们的旧衣服——他们一以贯之的小心和谨慎,而这,正是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事实上,LTCM最大的资源,就是他们那些合伙人拥有的关系和声望。如果用彼得林奇的经典吐槽,这也是“多元恶化”的例子。

  9.亚洲金融危机

  对这场危机来说,最应该受到指责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提供了太容易获取的短期融资,从而使亚洲经济这艘本来就危机四伏的破船得以全速前进。在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动用大量资金向发生危机后的墨西哥提供援助的鼓励下,西方银行和投资者将大量资金投入亚洲,不仅极大的推动了投机性投资的增加,而且还更近一步助长了这一地区所存在的贪污腐败行为。事实上,罗伯特.鲁宾才是这一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罔顾该地区公司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管极不完善的事实、一位要求亚洲各国解除对资本项目流动的限制以争取外资流入的不断压力之下,亚洲金融风暴才会如此迅速而迅猛地爆发并蔓延开来。

  10.LTCM陨落华尔街

  1998年初,LTCM开始大量抛空股票波动幅度。他们是如何操作的?

  简单的例子:在LTCM看来,市场对于股票期权价格将出现20%的波动的预期是不正确的。他们认为,由于实际的波动幅度将只有15%左右,所以,股票期权的价格早晚一定会下跌。因此,LTCM开始抛空股票期权,尤其是那些名列标准普尔500指数和欧洲主要证券交易所各大指数的股票期权。用他们的术语来说,LTCM的教授们“正在抛售股票期权波动幅度”。而在股票期权交易的另一面,参与交易的人们可能并不了解这一点。但实际上,他们所购买的,正是这样一种“股票期权的波动幅度”。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些交易者的情况。一般而言,股票期权的购买者都是一些证券投资者,他们愿意付出一些小钱,以规避市场可能的风险。另一方面,LTCM大肆聚敛这些证券投资者所付出的这些小钱,并承诺在市场出现反向波动时做出补偿。实际上,LTCM可以对两个方向出售这种保险(期权)——市场价格剧升或市场价格剧降。与此同时,LTCM的所有交易的决定权,逐渐集中到了劳伦斯.希利布兰德和维克多.哈格哈尼这两位交易员身上,整个公司成为了这两名资深合伙人的工具。

  1998年,由于华尔街对亚洲再度出现问题的担忧,使得债券交易员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国库券市场,国库券与高风险债券的利差开始加大,这与LTCM下注的方向正好相反。同时俄罗斯的国债也开始出现问题,到了6月底,外国市场纷纷开始由高盛公司、J.P.摩根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所发行的俄罗斯债券,一时间,1年期俄罗斯债券的收益率,竟然冲到了90%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经济也开始出现掉头向下的迹象,而股市则立即随之出现波动,同时,股票期权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扬。对于LTCM来说,最为关键的是,这意味着股票期权的价格的波动幅度上升到了27%的高水平。由于LTCM是在远远低于这一幅度的价格水平上抛空股票期权的,因此,长期资本基金立马出现了巨额亏损。总之,6月份,长期资本基金的资产亏掉了10个百分点,成为了长期资本基金成立以后损失最大的一个月。从整个1998年上半年来看,长期资本基金的资产总额总共亏掉了14%之多,基金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持续性亏损。与此同时,所罗门美邦的套利部门也出现了巨额亏损。本来,桑迪.威尔曾经宣称,所罗门美邦完全有能力承受这样一种结果。但事到如今,他也顾不得资金曾经说过的话了,决定将这个从来不讨他喜欢的部门的所有债权套利业务全部结束。由于所罗门美邦为求套现而给市场造成的巨大抛压,更近一步导致了长期资本基金资产的大幅度缩水。有人甚至认为,正是由于所罗门美邦的这一举措,才最后导致了长期资本基金的走向深渊。而对于约翰.梅里韦瑟来说,尽管长期资本基金的日子拖得比他的缔造者更加长久一些,但这位缔造者的阴魂,始终在他身边,挥之不去。

  7月份,市场情况依旧动荡不安。在俄罗斯,卢布贬值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因此,短期市场的收益率飙升到了令人咋舌的120%的极高水平。LTCM出现危机以后,合伙人们第一步的拯救行动是吸收新的资金以支撑下去,他们分别向巴菲特和索罗斯游说,巴菲特认为自己离开并购套利市场已经够久了,决定不予投资,而索罗斯则承诺,如果LTCM能够另行募集到5亿美元进行资本重组,他就愿意在8月底之前,向LTCM投资5亿美元。但是除了JP摩根愿意提供2亿美元之外,其他的 3亿美元缺口很难补上。在合伙人努力游说的这段时间里,利差的进一步扩大使得亏损更加严重。

  事实上,有一种情形是永远也不会预先想到的,就是所有的人都想在同一时间退出市场,而这,恰恰就是LTCM的模型所忽略的,当亏损日益严重且不可遏制时,像LTCM这样一些依靠高额财务杠杆支持的公司,就会被迫斩仓,以免遭受灭顶之灾,而当斩仓都找不到买主的时候,价格就会超过钟形曲线设定的极端值。例如,新闻集团的公司债券的收益率,一直比国债的收益率高110个基点,然而现在却上升到了180个基点,尽管该公司的基本面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变化。因此,从长期来看,这一利差幅度是很荒唐的。但是,对于那些大量运用财务杠杆进行操作的基金来说,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用长期观点来看待市场的变化,因为他们极有可能根本就撑不到那么久。

  11.崩溃

  1998 年8月27日星期四,俄罗斯股价下跌了17个百分点,比年初整整下降了84%。而1998年的8月份,是有信用利差历史记录以后最为悲惨的一个月。过去,信用利差不断的扩大,意味着整个经济即将出现崩溃。但这一次却全然不同,经济根本就没有任何会进入衰退的迹象。债券市场的崩溃,完全是由华尔街自己一手造成的,和主流经济根本毫无关系。因为在华尔街,到处都充斥着太多的乐观情绪(以及对财务杠杆的过度利用),一旦出现问题,恐慌就出现了,大家慌不择路,最终导致崩盘。

  LTCM的这些教授们并没有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只是根据市场以前发生过的经验——而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来勾勒他们的模型,全然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交易员,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掠夺成性、占有欲极强,而且,还十分善于自我保护。一句话,教授们全然忽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人性因素!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自由的市场是会挤压泡沫的。例如,1980年,当亨特兄弟试图操纵白银市场价格时,曾经将白银价格抬升到每盎司50美元的高位。随后的情况是,人们四处寻找银器,回炉后向市场进行返销。但当所有的白银抵达市场后,银价立即大跌至每盎司5美元,于是,亨特兄弟不得不宣告产。但是,相比之下,股票波动幅度的稀缺程度要比白银高得多,因为事实上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其他的供应来源。“股票波动幅度是真正可以采用逼空手法操作的一个交易品种。”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位很懂行的员工说。“市面上总共才有那么4-5家自营商,而他们都持仓惜售。”正如文森特.马东所预言的那样:俄罗斯危机将LTCM推上了一条不归路,而这些交易员最后对LTCM执行了死刑。

  12.丑陋的结局

  在LTCM面临灭顶之灾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与银团之间,银团内部各银行之间,各种矛盾和斗争依旧激烈,差一点使救助计划流产。

  **********************************************************************************

  2015年6月下旬到7月下旬,证监会粗暴去杠杆导致股灾,之后证启动救市,跟营救华尔街对比起来,更多唏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