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读后感锦集
《小鸟》是一本由〔瑞士〕吉尔马诺•祖罗/著 / 〔瑞士〕阿尔贝蒂娜/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8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鸟》读后感(一):一个细节就能让时光变得充盈
一个卡车司机在沙漠里开着一辆卡车,他开呀开,开到了悬崖边上,已经无路可走了。卡车司机走下来,从后面把车厢门打开了,从里面飞出来很多五彩斑斓的小鸟,小鸟们都飞远了,当司机想要关门的时候,他发现还有一只黑色的小鸟没有飞走,它不会飞。四目相对,小鸟怯懦的看着卡车司机。
卡车司机拿了吃的给小鸟,他们一起分享食物,小鸟不会飞,卡车司机又身体示范教小鸟飞翔,他们度过了一段合谐温馨的时光,小鸟学会了飞翔,飞走了。
这个故事就是《小鸟》这本书里所展现的故事。《小鸟》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文字不多,从绘者的图画中感受到故事的暖心,感受故事的治愈,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发现崭新的世界。
作者吉尔马诺•祖罗,瑞士著名童书作家、诗人,生于1968年。曾用两年时间在欧洲各地旅行,1996年开始创作童书,作品《小鸟》荣获2011年法国女巫奖,并于2012年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最佳图画书。绘者阿尔贝蒂娜,瑞士著名艺术家、插画家,曾获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双年展金苹果奖、法国女巫奖、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国际安徒生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富有冲击力的色彩刺激孩子视觉体验
色彩感知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孩子通过视觉来感知周围环境,色彩是一切美的基础,给孩子色彩教育,提高孩子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可以让孩子情感变得丰富,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灵动和幻想空间。比如很多幼儿园和教育机构都会选择明亮鲜艳的颜色装饰墙壁。
《小鸟》这本书绘者是艾伯丁,是瑞士Geneva大学视觉艺术教授,他的画风最先呈现给孩子的是一种艺术感受。整体主要以红黄蓝三个颜色为主色,颜色饱和度很高,让孩子第一眼看上去就抓住孩子的眼球。整体画面干整洁,没有杂乱感,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好的阅读体验,集中注意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黑鸟
故事中的小黑鸟因为身体的颜色与其他鸟儿不一样,没有别的鸟儿漂亮,再加上它不会飞,也许它的内心很自卑,看向卡车司机的时候,他的眼神是怯懦的,也许是在害怕被遗弃。
在这个故事中,小鸟像是世界上的孩子,司机像是父母。世界上的孩子那么多,并不是很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缺点,也并不是每个孩子从小就是优秀的,他们像小黑鸟一样,也许是鸟类中最黑的那只,也许是最笨拙的那只,但是只要父母对他们不放弃,愿意陪伴他们,他们也会有充满自信,也会学会飞翔。小黑鸟和司机的形象,让亲子阅读中的父母和孩子有代入感,近而在书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你教我飞翔,我还你一个新世界
故事的后面怎么样了呢?小鸟飞走了,可是不久,他又带着那一群彩色的鸟儿们飞回来了。那只被遗落的小鸟变成了一群鸟的领队,带着鸟儿们飞回来,并带给卡车司机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就像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关爱呵护孩子,教会孩子成长,教会孩子飞翔,却也在无形中与孩子形成了一种纽带。世上所有的爱是相聚,唯有父母之爱是分离。长大后的孩子会离开父母的身边。躯体会分开,但是爱不会。就是故事中的小鸟会回来,孩子也一样,因为鸟和司机,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一个断不开的纽带,就是爱。
《小鸟》整本书翻起来一帧帧像一部微电影,孩子从图画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个温馨治愈的小故事。这本书每一页都比前一页多了一点改变,虽然天空还是蓝色的,卡车还是红色的,沙漠还是黄色的,但是生活中确实有东西在变化,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些一点点的变化中,最终会获得一个崭新的世界。
《小鸟》读后感(二):这本国际安徒生奖作品告诉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是无限
我问六岁的女儿,你知道画面留白是什么吗?
小朋友回答:美术班有教过啊。
尽管在学创意美术时,老师提到过“留白”,但是实际上,我注意到机构外小朋友的作品鲜有画面大面积留白,画面总被填得满满当当。读完《小鸟》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很可能,画面画得满,不是小朋友的意愿,而是家长的需求。
如果家长花费了大价钱和付出了很多时间让孩子去上的美育课,孩子拿出的作品是一副赭黄的麦田。尽管画面中的黄色浓淡相宜,尽管黄蓝相接处让我们想到了天空,尽管……也许很多家长还想不到这些,只是扫一眼就足以让他们把这张图掇在在桌子上:就这,就教了这儿?
这就是美育中虽然教过“留白”,但实际上作画的过程中并不推崇小朋友画面大面积留白的原因。
一张白纸也许只是一张白纸,一副黄色的图也许并无意义,但是当它存在于一本绘本中,这本身架构了一个故事场景,而这个故事场景告诉我们,此处无言胜千言。
《小鸟》:一个片段,一个细节中的故事
《小鸟》延续阿尔贝蒂娜和吉尔马诺•祖罗夫妻俩讲故事的一贯风格,只是截取生活场景中的一个片段,不讲起因经过结尾,只专注一个小细节讲故事。我们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为何来到这片麦田,也不知道这个“与众不同”到底意为何,只知道,他在这一天来到了这个地方,做了一件事——打开货车的后门,放出了一群五颜六色的鸟儿。
也许这件事他做了无数次,但是这一次略有些不同,一只黑色的小鸟不肯离开阻止它奔向自由蓝天的车,主人公似乎和小鸟用了各种方式交流,劝她奔赴辽阔的蓝天,故事的结局当然是主人公的劝说起了效果,但是结果似乎又有点不同,小鸟飞向蓝天的同时,带着已经飞走的大部队来接上了主人公一起飞。
故事中有两个反转,第一个是,所有的小鸟都会在车门打开的一瞬逃离束缚,只有小黑鸟自愿选择放弃自由;第二个是当小黑鸟终于飞向蓝天,它又选择了折返。
也有几个意外,人们喜欢美丽的鸟,但是他们就像《夜莺》中的国王,想要那美丽只独属于自己,唯独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们可以叫他“专业放鸟人”,我们既不知道他放的鸟儿从哪来,也不知道为这“与众不同”的一天他承担了什么,但是我们知道,这天他去放鸟儿,如果小鸟不愿意离开,他还会苦口婆心劝它选择自由,一点也不像我们认知中的养鸟人;人类虽然是可以自由行走的,没有被锁进笼子里,也不会被关进货车里,但是人的自由只限于陆地,人没有翅膀,但是小鸟却帮助人实现了飞翔,享受了一把遨游天空的自由。
最后您猜怎么着:即便没有翅膀,只要一只鸟爱你,你也可以飞翔。
所以,令我更加感兴趣的是,这对神仙眷侣,到底是怎么想到这样的一个“好故事”的?它好像就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但是又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好像就掩藏在人们的想象力中,但是,如果它未曾来到我们面前, 我们可能还是不会知道,原来每个人都有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原来我们大人的想象力也可以没有边界。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呢?
画面留白是最大的一个法宝。如果读过这个故事,当孩子学完美术,拿出一张画面留白三分之二的画作,我们的头脑中应该会有预设,留白不是什么都没有,留白恰恰可能性更多。留白是一种艺术手法,专业人士讲。留白是一种高级的艺术表现。
在《小鸟》中,一副画中什么都没有,但是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它有色彩。色彩可能只有两种,但是两种颜色,通过浓淡调适,可以表现出光影的明暗,通过色块和颜色,勾勒出的,是一个无限扩展的想象空间。
宝宝子学丙烯画的时候一直跟我念叨“近大远小”,道理虽然简单,但是融汇在一本绘本里,这既能表现动作,又能展示情节。有些时候,语言和文字反而是不必要的了,虽然在《小鸟》中,也是有配文的,在大人看来,这些文字有着哲学深意,小孩子呢,这些都是辅助认字的载体,他们眼中的好故事,甚至是不需要文字的。
黄色和红色让我们感觉这个世界是这么暖,这么明亮。
黑色让我们感到与众不同。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一抹不同的颜色,就能让我们感到生活如此的丰富,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的可能,就能改变世界。
我们需要好的绘本,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就像留白不是什么都没有,我们要在这样的色彩中,拓展对这个世界的想象。
《小鸟》读后感(三):小小小小鸟
《小鸟》是2020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阿尔贝蒂娜的代表作,也是她和丈夫诸多合作中最具哲理意味的一部作品,值得反复咂摸。
封面是不是非常吸引人?《小鸟》故事非常简单,言简意赅,充满哲理意味。绘画色彩鲜明、温暖、生动而沉稳。很多画面基本定格在同一个场景,画面与画面之间只有连贯的细微差别,就像小时候的动画书,让人忍不住快速翻页,让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再发生一遍、两遍、三遍。
厚厚的一本,60多页在绘本的开始,首先填满视线的是一片广袤的大地,温暖的的黄色。地平线上可以看到蓝色的天空。大地上有一条小路的痕迹,从天空的方向一直蜿蜒着跨过空间从远处而来。除此之外,再无他物。整个空间似乎都是凝固的,故事就在这片空间中等待着一个开始发生的完美时机。
现在,一切还都是未知数。你不知道在这片蓝天下,这片黄土上究竟会发生什么。
或者,什么也不会发生。
下一页,土黄色的小路上开来了一辆红色的车。
车越驶越近,你可以看到蓝色的车窗后有一团黑乎乎的人影。
红车在一处悬崖前停了下来。
有人下车了。
他走向密闭的车厢,打开了后门。
有一只黑色的大鸟从车厢里飞了出来。
然后是一群鸟。
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它们展翅高飞,蓝天的比例正在变大。直到黄色的土地、红色的车和人都变得渺小。
司机仰头看着渐渐远去的鸟儿们。
这一天,“看起来和平常都差不多”。司机可能已经经历了无数个类似的一天。
但是,“有的日子是与众不同的”。
司机转身去关车门。却发现:黑漆漆的车厢里有一双小小的、亮亮的眼睛。
于是,这一天,“它多了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
小小的眼睛,来自一只小小的鸟。这一只小小小小的鸟,并没有起飞。
这一刻,一人一鸟真正相遇了。在这普通的,与往常看起来并无两样的时间浩瀚海洋中小小的一天里,发生了一个不是很大的变化。
然而,一个不是很大的变化会带来什么呢?
就像庸常生活中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会注意到它们”,它们就像这只小小小小鸟的眼睛,如果不仔细去看,很容易“随手就将车门关好”,忽视它的存在。
“因为这样小小的细节,它本来就不是为了引人注意而存在的。”
“它们需要被发现。”
这些细节们太小了,小到一不留神,就会永远错过。
小到即使错过,你可能也毫无意识,照旧生活。
然而,只要“我们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寻找”,这些“小小的细节就会一个一个出现”。
它们“很小很小,然而刹那之间”,它们可以变得“如此醒目,如此广阔”。
灿烂到即使闭上眼睛也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
“小小的细节,它们是珍宝。”
“再没有比小小的细节更宏大的珍宝了。”
“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改变世界。”
接下来,小鸟和司机之间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
司机究竟是谁?他为什么会开车到这个地方放飞一群鸟?
小鸟为什么没有起飞?它还会不会重新起飞呢?
——故事才讲到一半,剩下的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或许,你也会像我一样,看着看着突然眼含热泪,生活中很多已经被忽视已久的小小细节重又变得清晰起来。
《小鸟》读后感(四):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也可以叫做:小鸟的报恩
自从它出版以来,屡获大奖,2012年获得纽约时报60周年十大最佳绘本奖、美国《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美国银行街教育学院最佳图画书、法国“朗读与倾听”协会最佳诗歌、法国女巫奖、巴西圣保罗克里森奖等图画书界的重磅荣誉,也是2020 国际安徒生插画奖阿尔贝蒂娜的代表作。 但是直到今年下旬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努力下才能在中国出版,所以这本绘本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有幸作为第一批用户,看过后,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买它!买它!快买它!!
绘本名字叫《小鸟》,瑞士作者吉尔马诺·祖罗和阿尔贝蒂娜夫妇二人合作完成的杰作。
当我翻开《小鸟》这本书时,立即被里面的色块所吸引,柠檬的黄、清澈天空的蓝、晚霞烧燃似的红、五彩缤纷的鸟群......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读过一遍后,你就会作者的那简短的词句里,是不是还藏着其他的秘密,于是乎会想再重头读一次。
《小鸟》这本书有三个关键词“细节”、“自由”、“温柔的爱”,讲述的一个放鸟人放飞了一群小鸟,最后被小鸟回报,因此,这本书我觉得又可以叫它“小鸟的报恩”。
一片空阔的金色原野上,一辆车独自行驶在公路上,他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呢,他的卡车里装着什么?
当他站在悬崖边上,打开车门,从车里飞出来很多鸟儿,各种颜色,好像一副五彩的图,看到这里我还在感慨真漂亮的时候,yuki酱问我,为什么这个叔叔车里有这么多鸟?
“也许他的职业就是把城市的鸟,送回大自然呢?”
“为什么”
“因为大自然让鸟儿们更自由啊”
“为什么”
“就好像你每天都不想在家里,想出去玩一样的”
“好吧”
但是这一次,有一只黑色的小鸟迟迟不肯飞走,有一些胆怯,有一些害怕,这个放鸟人不停的挥舞着自己的双臂,笑着看着小鸟,好像在告诉它“打开翅膀,飞起来吧”。
小鸟看着他,还是不肯飞走,放鸟人,笑着坐在小鸟的旁边,拿出面包分了一小块儿给小鸟,放鸟人的身躯与娇小的小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后车厢,好像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镜头不断的缩小缩小,好像只能听到两个人吃面包的声音以及悬崖有风拂晓而过。
终于在放鸟人的各种努力下,小黑鸟终于拍打着翅膀飞上蔚蓝的天空,放鸟人挥挥手,小黑鸟回头看,好像有点恋恋不舍,又好像想起了什么。
放鸟人开着车,又在那条金黄的道路上行驶,也许这条路他已经走过很多次了,好像没有什么不同,就在这个时候,那一群鸟儿在小黑鸟的带领下来,飞了回来,然后去追逐在放鸟人的车后,这群鸟儿到底会干什么呢?就需要大家去书里寻找了。
这本《小鸟》的文字不多,“有些日子是与众不同的。你可能觉得,它看起来和平常都差不多。但是,它多了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变化也不是很大。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很小很小。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不会注意到他们。因为这样小小的细节,它本来就不是为了引人注意而存在的,它们需要被发现,我们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寻找,小小的细节就会一个一个出现。这里或者那里,很小很小。然而刹那之间,它们变得如此醒目,如此广阔。真正的珍宝。再也没有比小小的细节更宏大的珍宝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让此刻变得如此丰富,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改变世界。”全文仅仅214字,好像哲学一般的语录,看起来好像作者叨念,但是却仔细品味却又非常丰富,虽然书中是画的人与小鸟,但其实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这样。
放鸟人对鸟群,对小黑鸟温柔以待,但是书中的结尾,小鸟对放鸟人的回馈也是温暖的,在放鸟人与鸟之间,语言不通,但是那些发生过的事情,那些温柔的动作,静静的坐在车尾相互陪伴的时候,不需要语言好像也是能在细节中读懂的。
我给yuki酱读完后,三岁的她好像并不能完全懂,因为她一直在追问“为什么”,就算我在解答中,她也是懵懂接受了,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会长大,等每长一岁,再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她一定会有新的收获,直到有一天,她能从这段文字中理解出别样的心情的时候,说明她已经长大了。
人啊,好像并不是很注意细节,yuki酱也常常会在夜晚睡觉,突然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哟”,当时总是没有好好的去回应,看了这本书后,我想是不是小孩子和书中的小鸟一样,她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在回馈父母的爱。
好的绘本,应该是什么?画面本身就有足够的表达力,也有足够的留白,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参与去想象把这个故事去完成,就像松居直说的一样:绘本不是孩子们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们听的书。
《小鸟》就是这么一本绘本。文字好像可以理解人与动物,但是放在人与人之间也很合适,你甚至可以和孩子编写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也鼓励孩子完成她的故事,这不就提前锻炼了孩子看图写文的能力么吗?
你看,绘本真是“大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