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著名译插图本)》读后感10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著名译插图本)》是一本由(英)莎士比亚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著名译插图本)》精选点评:
●= = 之前一直有人跟我说这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额~ 不解释
●梁山伯与祝英台
●莎士比亚写东西都这样吗?我以为会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谁知道又和《哈姆雷特》一样,都死光了,哥哥死了,妹妹死了,男主死了,情敌也死了。而且老是喝毒药死的~其中罗密欧假死那一段一下想到《妖猫传》,不知道是不是借鉴的这部书。中国人写东西都爱团圆,杜丽娘可以死而复生,倩女可以离魂,即便是最惨的窦娥,也可以托梦给父亲翻案,亦有天道为其伸冤。《金瓶梅》结局是夫死家散,可大老婆还是得以善终(潘金莲仍然被杀,因果报业),《红楼梦》贾家看似败落,却又见曙光。中国人重视伦理,善恶分明(在《警世通言》一类书中尤其可见),所以赵氏孤儿一定能为父报仇(既有伦理又有善恶)少有这般彻头彻尾的悲剧。说来说去,总逃不过儒道两家,进则儒,退则道。其中的伦理纲常,清静无为等等思想都化在其中。西方还没看过希腊神话,有空找找这源头。
●莎翁被推崇到一个几乎无人企及的高度,不过在我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的作品思想内涵不高,作者选择的主人公都是贵族人物,而选择的题材都是历史上泛泛而见的事迹,并不能超越历史反映出多少东西出来;剧情都很简单,虽说剧本应该以通俗为主,不过通俗而简单的像童话一样就流于平庸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罗密欧因为朱丽叶比他的旧情人漂亮就喜新厌旧,假如他碰到另一个比朱丽叶漂亮的女人呢,那又如何?《李尔王》中的李尔的让位是一场闹剧,虽然历史上曾有相似的事件,比如赵武灵王,不过那智商不是在一个台阶上的;如果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是不是可以说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麦克白呢,性格的东西怎么能完全说清楚呢,不能因为人性格中有两面性就值得大书特书了吧;奥赛罗和他老婆是真善美呢,还是愚蠢呢,善良就一定笨么?
●在当时能写出这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应该是非常棒的
●说实话不怎么喜欢莎士比亚的只个剧...语言非常美...爱情观不同吧=。=
●如此久负盛名的爱情故事原来是这么的狗血……修辞四星剧情和人设两星。
●最爱<李尔王>.
●和泰坦尼克是一个道理?
●朱丽叶在梦中与罗密欧欢会,可是双方世代为敌,不得结合,于是一个自挂东南枝,一个举身赴清池,双方家长终于和好,将他俩合葬,然后他们一起变成蝴蝶飞走了。。【说正经的,我咋觉得很一般……】
《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著名译插图本)》读后感(一):好看
经典究竟是经典。我是看了某人的一篇乐评谈到这部音乐,因此找来原著感受一下。 音乐在中央台的古典音乐里听,气势磅礴,很长。书只看了一点,一见钟情的故事虽然俗套,确是情窦初开的 确将青梅嗅的青春美好年华的真正的烂漫,后面看到了再接着评价。
《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著名译插图本)》读后感(二):爱他的romantic,不爱他的logic
一个好的译者使得翻译过来的作品不仅文辞达意,更锦上添花,是对于原作的一次创造。
浪漫,是非理性的,是用不着逻辑的,没有规则。
只要你闪烁着爱恋光辉的眼眸里,
是我的影子,
你脸颊升起的娇羞红晕也为我喝彩,
你就是我在这世上唯一的证明。
《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著名译插图本)》读后感(三):爱情呐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阿,也许古往今来的真正深刻的爱情必定是和生命所挂钩的,悲剧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所以流传的更广。更多平淡幸福过完一生的人们,反而被人所遗忘。难道为爱而牺牲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死亡容易,活着不易。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呢?除了爱情,我们还应有别的什么.....
《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著名译插图本)》读后感(四):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纯粹性
《罗密欧与朱丽叶》总的来说还是剧本,要在舞台上表演出来才有张力和感染力。对于读者来说,干巴巴地读还是太生硬干涩了,可能读上两页就会觉得这写得简直装x,遣词造句矫情到极点。
还则罢了,最让人没办法理解的还是故事情节。下面就此我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著名译插图本)》读后感(五):悲剧中的happy ending
爱情是一种很脆弱的东西,因为他的纯洁。青春是最珍贵的,因为它的年少轻狂以及一去不复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然因为家庭,命运和其他因素而夭折。但是他们的爱情却保持着新鲜,永远以青春的模样呈现在世人面前。若想在珍贵的时间里栽培出一朵鲜艳的玫瑰,必然要付出代价。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对于这段感情的逝去而伤心,因为它曾经以最勇敢最美好的姿态绽放在人间,这样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