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乌鸦从高塔坠落》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乌鸦从高塔坠落》读后感100字

2021-01-09 00:15: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乌鸦从高塔坠落》读后感100字

  《乌鸦从高塔坠落》是一本由[美] 丹尼尔·凯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乌鸦从高塔坠落》读后感(一):一场好莱坞式的逃亡,一种对理想主义的信念

  

以真实恐XI事件为背景的小说,说它惊悚,不如说是惊心动魄。

女主人公莱雯从头至尾都在逃亡,更可况她还有着双重人格,随时切换到极端人格的棘手状况,以及身处两大恐怖组织(17N和MEK)之间博弈的险境。

不知是不是和我的阅读速度过快有关,这个故事的节奏像超高速马达,全程快到起飞,在城市之间、在不同的人物情境之间飞速自由切换。

患有双重人格的女主,在自我与妹妹之间混乱切换,女主隐忍内敛,妹妹的人格却叛逆大胆。然而这个软弱又强悍的矛盾体,却承载了阻止世界混乱的巨大秘密——两大恐怖组织联手袭击美国的预言。

当知晓这个预言的人们纷纷领了盒饭,只剩下女主的时候,她成了各方势力追逐的对象。

17N、MEK、以及特工们,如果从女主口中得不到预言的秘密,那么干脆让女主永远的闭嘴……

无论是这本《乌鸦从高塔坠落》还是后来读的《五个莎莉》,都在写一种理想主义,是作者对正义的信念。

故事中的女性都有着各自的困境,但她们没有做出任何妥协,在逃亡和救赎中实现对自我的认知,接纳自己的好与坏。虽然她们的本体往往胆怯软弱,但分裂出来的人格却大都勇敢、桀骜、剑走偏锋,像是她们潜意识中对抗世界的方式……

  《乌鸦从高塔坠落》读后感(二):《乌鸦从高塔坠落》——在纷乱的世间寻找真正的自我

  大我和小我,世界和个体,信仰与斗争,执着与疯狂,我们该立足于何处,我们如何从这纷乱的世界中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乌鸦从高塔坠落》是丹尼尔·凯斯的遗作,这部小说是基于真实恐怖袭击事件塑造出来的政治惊悚小说,为疯狂破碎的世界和心灵敲响警钟。作者一直注视着病态的个人和时代,这一次他通过一位女性的心灵困境反映了这个疯狂的世界。 莱雯是一个美丽且虚弱的年轻女子,她被诊断为人格分裂和戏剧型人格,她和她的另一个人格和平共处,那是她早夭的双胞胎妹妹,在莱雯体内发展为胆大粗鲁的性格。而莱雯性格中妹妹的存在也代表了那段童年阴影,它紧紧缠绕着莱雯,让她无法摆脱,却又深深依赖。 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莱雯偶然发现了一页文字,没想到这是老师策划“龙牙行动”这个恐怖行动的谜语,谜底将揭示行动的城市、目标、武器及来源以及行动设计方案,他将“龙牙计划”转译成密码,创造出预言式的谜语。莱雯的父亲一直以精神科医生身份作为掩护暗中为美国中情局工作,为了保护女儿,更为了防止这个谜语被恐怖分子获取,他催眠了女儿并对她下了指令,封锁了她的记忆,一定要有人说对了指令,封锁才会接触。于是,莱雯因为这场意外被卷入各方势力斗争,他们都在追逐莱雯,企图绕过双重人格与恐惧症的障碍,打开缠绕在她身上的催眠锁,获得预言谜题的解答。 最终,莱雯终于回到了那个她居住了十年的心理康复中心,那个矗立在悬崖上的废弃了建筑,那个只剩下乌鸦还在鸣叫的荒凉地方。同时,在心理医生凯尔的帮助下,她克服了那些恐惧,并将预言的谜底揭示,当恐怖计划没勘破,面临的问题就是该如何拯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选择自我了断和同归于尽,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灵。 莱雯,就像那些树丛里的乌鸦,一直渴望着脱离这黑暗,却又一直徘徊在这里,不能离去;一直渴望飞上自由的天空,却最终飞不过那悬崖高塔,只落得从空中坠落。找寻答案时被死亡紧紧相逼,勘破答案是从容赴死,这是她最终为自己做出的选择,不知道,那一刻她的内心是失望还是解脱,不知道,这一次她是否可以真的找寻到丢失已久的快乐。 我们总是这样,被现实生活裹挟着一步一步向前,有太多的选择其实根本不由我们去选择,顺着汹涌的潮流,我们挣扎着,但只要不放弃,我们就会将命运紧紧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做出遵从内心的选择。在那一刻,才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才有我们最想要的生活。

  《乌鸦从高塔坠落》读后感(三):《乌鸦从高塔坠落》让丹尼尔·凯斯成为真正的小说家

  竹子大魔王@蒜泥白肉我看小说家有个标准,就是要有一部真正高水平的小说摆在那的人才可以叫小说家。丹尼尔·凯斯在我以往的印象中,只能叫故事家,不能叫小说家。《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和《24个比利》作为睡前故事来看,合格。据说此君还得过“雨果奖”。要我称他是小说家,我总是疑心他的小说水准够不够资格,总不能 能写个故事的人就叫小说家了。 我手上这本《乌鸦从高塔坠落》,在我迷迷糊糊睡醒后,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迷迷糊糊读完后,我确认了,《乌鸦从高塔坠落》不是故事,是小说。这个小说和故事的区别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在我看来,泛泛来说就是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故事的受众是读者,小说的受众是作者。这么说可能有些偏颇吧,但毫无疑问,故事肯定是说给别人听的,小说却未必,小说要人看,但并不迎合读者。我把那些从一开始就用来消遣读者的文本叫故事。《乌鸦从高塔坠落》毋庸置疑不消遣读者,就那来回几个国家城市的切换着高速运转的故事冲撞着读者的眼膜,你别说,一般人,吃不消。小说是叙事,不是故事。 第二个特征,语言。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我没有读过原著,就这本书的中文水平来估摸着来看,还不错,和明显的网文,低劣写作的区别太大了。这里,我的经验很简单,就是把文本从中文翻过去,因为大部分小说的作者就是那个水平,译者只要不添油加醋,你即使通过另一种语言也能大概晓得作者的文字水平。——“什么意思?好长是好久?”莱雯在他耳畔低语“乌鸦如是说,长长久久……”(这里如是说,不晓得原著怎么写的,应该直白点,干净利落的语言最美,参考海明威) 第三个特征,作者的视野。或者说叫野心吧。每个人写作都是自己心里有数的,大概有个说头。像狼太郎,他敢说自己写的是文学吗?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根据他的作为来看。这本小说,将一个真实恐怖袭击事件加以虚构,将多重人格分裂的精神分析与政治惊悚主题加以组合,不论是在作者的创作生涯还是这一精神分析小说类型上,都写出了新的篇章。 你呢,要不读读看,这本《乌鸦从高塔坠落》。蒜泥白肉之《乌鸦从高塔坠落》

  《乌鸦从高塔坠落》读后感(四):设定奇特的“心理密室”

  

体形硕大、浑身乌黑、叫声凄惨、喜食腐肉……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于乌鸦的情感十分复杂。其实,在汉代之前,乌作为太阳神鸟,受到国人的崇拜,乌鸦反哺也是一个感人的传说故事。而直至今日,伦敦塔仍为被视为灵鸟的渡鸦所占据,成为英国国运的象征。

但自唐以来,乌鸦就越来越不受国人待见。而在希腊神话中,因为撒谎,乌鸦失去一身洁白的羽毛,被太阳神阿波罗贬为现在的模样。

乌鸦,在悬疑小说中更是个特殊的符号。一方面,它不吉,代表了死亡,爱伦·坡的诗篇《乌鸦》,让无数在推理创作上追随他脚步的人化用这一暗喻;一方面,它睿智,代表了智慧,这正是各路侦探最想证明自己所拥有的长处,自然也会在破案过程中,寻找那些让真相一点点溢出迷雾的石子。

丹尼尔·凯斯笔下的乌鸦,就是这明与暗的结合体。这部《乌鸦从高塔坠落》是他的遗作,故事取材于恐怖袭击事件。主人公莱雯是一名有着双重人格的女孩子,在她的潜意识中,她那早夭的双胞胎妹妹,就是另外一个自己。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精神很不正常”的人,竟然成为各方势力试图寻找、掌握的关键线索,追杀、逃亡、救赎、解谜就此陆续展开。

我想了几天,都找不出一个准确的词,来形容本书对于关键线索的处理手段,但我又觉得用一个概念来形容它十分有趣——心理密室。

这部小说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将具象的内容放进了抽象的谜盒里。事关恐怖事件的密码,本是有形的物体。在本作中,主人公无意窥探到这一秘密后,她的父亲,一个精神病医生,同时也是受中情局指派的特工,为了确保女儿和线索的安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这一密码“封存”在女儿的记忆当中。如何触发正确的关键词,进而打开“记忆之锁”取走密码,这种全新的解谜形式,恐怕只能存在于熟稔心理学的凯斯笔下。

实事求是地说,本部小说若视为悬疑作品,的确缺乏一点味道。整部小说最大的“疑点”其实指向性非常明确。加上故事设定决定了结局不可能逆历史潮流而动,这部作品虽然节奏明快、故事扣人心弦,但多多少少缺了一些紧张感和刺激感。不过,结合收笔处来看,或许作者本身想放大的,还是冷漠人性中漏出的些许阳光。特别是放下书后,回味父女之间那些直击情感最深处的沟通,更能感到关爱的跳动。

这,应该是关注心理健康领域的医学专家所认为的,世间最美妙、最伟大的东西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