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读后感100字
《李自成》是一本由姚雪垠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0元,页数:46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自成》精选点评:
●第一次读超过三百万字的历史小说,繁忙工作之余,时间、精力付出颇多,前前后后一年有余,收获颇丰!!豆瓣上有些评价偏负面,但却忽视它的价值所在。
●这种东西也能得茅盾文学奖,无非是沾了“政治正确”的光罢了
●阶级斗争太拖沓,看了两卷不想看了
●其实我真的觉得……有点腐朽……
●本书两个特色:1.以阶级论观点写历史,特别是前三卷,立意差了一些;2.前松后紧,整体节奏差异太大。看后记得知,前三卷出版于六七十年代,作者完成后两卷已是70多岁高龄,后两卷基本是赶出来的,以上两个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这本书让我觉得豆瓣书评不靠谱,除了第一个评论真正细心评价了书的艺术性,其他短评都舍本逐末
●不喜欢都对话太多的书,这套传记小说的篇幅也太长,十天只看了五分之一,弃了。
●作者意识形态太重,行文啰嗦。动不动就老乡眼里噙满了热泪,再作者笔下,李自成不是人,是高大全的神。可以理解为李自成≈gcd,明朝≈国民党,满人≈日本
●一部受意识形态影响太深的书,遗憾。
《李自成》读后感(一):现在都这么厚的书是不是一种奢侈
在现在这么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捧着么后一本书看是不是一种奢侈,我也是有段时间真的很闲,有没有网络,才卖来看的。
据说这本书是毛主席让姚写下去的,以史为鉴,但最终,还是没能做到。
《李自成》读后感(二):不知道说什么的书评
一口气看完了这套李自成,厚厚的内容里面勾勒出了李自成这个农民起义领袖的跌宕起伏的从盛到枯的传奇。只占全书七分之一的李自成的由盛转败更让人心惊胆战。如果那李自成与朱元璋相比,拿李自成与刘邦相比,几乎同样的出身,几乎同样的跌宕起伏,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该为李自成扼腕叹息,但是该叹息的是什么呢,出身农家,还是战略不足,还是无法容人,可能都应顺势而为,偏又逆天而行,这个势只在毫厘之间。
《李自成》读后感(三):第二卷
讲述李自成战败后,窝在商洛山中,韬光养晦,崇祯迫于北境形势压力,纵容其力量再次发展壮大,联合张献忠同时起义,打土豪,不缺钱,到处发钱。同时行义赢得声望和民心,利用地形优势,怎么打都是胜,怎么样都是以少胜多,以绝对的劣势击退官军,怎么弄身边的将领都死不了,受伤的干女儿和偏将也都能治好。而且其高夫人带领的老营、娘子军、孩儿兵战斗力都猛的很,官军总是不堪一击,不知事实如否?不过有一点 攘外必先安内 是很对的 呵呵
《李自成》读后感(四):遗憾
当初读书时候看的这本书,但一直没找到最后3卷,听书店老板说还没出。前两年看到书店有卖最后3卷了,但一直没机会看,遗憾啊~
这本书对了解明末清初的历史非常有用。如今电视电影反复拍清宫剧,怎么没有人关心这个农民皇帝呢?
书中不光对李自成,还对李信、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以及其他将领的描述都非常详细,个人很喜欢刘芳亮。
从书中还了解了陕西这个地方,“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呵呵
《李自成》读后感(五):时势造英雄
这书讲述了李自成从起兵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描绘了明末清初数十年的中国历史。这并不是一部简单叙述李自成生平的小说。
它更像是一幅历史画卷,一幅正在徐徐展开的明末群雄争逐的英雄画卷。
帝王将相、三教九流全都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明朝、满洲、李自成起义军三大势力明争暗斗,战火纷飞。
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这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因为时势在造英雄,英雄也在造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