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爱与死》读后感精选
《小王子的爱与死》是一本由(英)保罗·韦伯斯特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09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00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王子的爱与死》精选点评:
●我最愛的小王子大人
●是飞行员,也是小王子
●有点板 这个记叙方法
●圣埃克絮佩里的传记。。读到后面有点不想读了。。-.-
●小王子迷不可不看。
●我爱极了圣埃克苏佩里,但不爱这本书,尤其是书名.虽然很具体很详细,但流水帐般的纪录真让人扫兴.
●其实对他,我没语言,如果可以,为他在主流消费扩大影响力就好了,而正如他所担心与所秉承的,物质崇拜堕落妥协绝不能在宣扬他这个人中存在,最后演变成如他本人,逃避绝望的安静死去。
●生命勇者,生活逃兵
●你从年少就知道宿命,你像小王子一样属于另一个世界,你的爱情是每天晚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的人格没那么伟大,你也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但你立言不朽。
●爱上小王子,没有爱上他父亲
《小王子的爱与死》读后感(一):躁狂抑郁多才俊
这本书写得很好,翻译也很好,印刷错字不多。但是对事件来龙去脉的交代不够充分,我看着觉得很费解。
我看完全书,心想,天哪,这恐怕又是一个“躁狂抑郁多才俊”的人物。
这个人躁狂的征象是:说话很多;频繁搬家;凌晨给朋友打电话讨论文章,甚至写信写不过来就改寄唱片和人联系;越是缺钱越大手大脚;鲁莽行事,易怒;兴趣涉及很多领域(包括技术上的发明)。
抑郁的征象是:对作品删去的部分远远多于保留部分;出名后仍然怀疑自己根本不会写作;时常陷入忧郁。
另外“小王子的玫瑰”即康苏罗恐怕也有和圣埃克苏佩里相同的性格,因此两个人的结合或许只能用冤家路窄来形容了。
《小王子的爱与死》读后感(二):“我不确定告别童年后我是否活过。”
圣埃克•苏佩里写《小王子》的时候,在美国流亡,婚姻也亮起了红灯。《小王子》实际是苏佩里试图解答自己内心困惑的产物,反省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大,反而走进了生活的迷途,“纯真本质为何失落”。
圣埃克•苏佩里有一次写信告诉母亲:“我不确定告别童年后我是否活过。”《小王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大人们热爱数目字,如果你对他们说起一块砖的颜色、窗台上的花、屋顶上的鸽子,他们就无动于衷,如果你说这房子值100万法郎,他们就会叫起来:多么漂亮的房子啊!”苏佩里对进入成人世界必须付出的代价感到失望。于是他去驾驶飞机,用一种自由的飞翔去追逐童年时光,直到最后毫无遗痕的永远消失。
周国平曾在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小王子》的序言中写到:要像孩子们那样凭真性情直接生活在本质之中,而不要象许多成年人那样为权利、虚荣、占有、职守、学问之类表面的东西无事空忙。
这样的浪漫和理想,和苏佩里寻觅不得一样,在现实社会中,还能找得到共鸣吗?这样的乐趣又在哪里?我翻出三年多前求助周国平的一封信:
周国平老师,您好!
我们是万科青青家园的广告服务商,如果能有机会邀请你到青青看一看,你会发现住在这里的人的精神面貌很不一样。我们情不自禁的就想到了你热情推荐的《小王子》。那种寻找生活本质的简单话语和我们希望的内心家园如此贴近。第一时间,我们就建议万科搞一次赠书活动,让大家都来阅读《小王子》,你不是说吗,希望《小王子》能印刷很多,让尚可挽救的人都来阅读,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可爱起来。
为了实现这个任务,我们已经越过了很多障碍,有的人不理解啊,版权啊,费用啊,印刷啊,联系到各大书店派发啊,找到你啊等等,现在这些都没问题了。或者,没有你,我们也能搞这样一次活动了。可是,如同万科没有我们也能卖房子,但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件事情的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在这个繁杂多元的世界,事情不能强求,有人不理解,有人不喜欢,你也不能强迫别人认同你的观点,可是我们依然希望去传播我们认为美好的事情,如同《自由风格》中崔建和你的对话:如果你改变不了一个世界,你就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环境,改变一寸土地,你得到的快乐跟你改变一个世界的快乐是一样的。
《小王子的爱与死》读后感(三):人生就是在重重苦难中寻找美
我是小王子迷。看了《小王子》之后,又看了《夜航》、《人的大地》和《战争飞行员》,开始越来越崇拜圣埃克絮佩里。
我的心理年龄似乎还停留在5岁。我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害怕承担责任,遇到困难、乏味的事情会很难受,总在心里盼望着可以逃避。圣埃克絮佩里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洒脱以及似乎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自信让我非常羡慕。我想象着,一个人,飞向蓝天,忘却所有世俗的忧愁、无聊、烦闷和无可救药的平庸,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自己也似乎脱胎换骨、飘飘欲仙……感动,每每想要落泪。
然而圣埃克絮佩里的现实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就像《少有人在走的路》开篇说言:“人生本就苦难重重”。他的一生之中轻松快乐的日子很少。他有好几年不得不从事枯燥的办公室和地勤工作;做飞行员以及在朱比角中途站的那几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但是在我们外人看来那种生活其实是非常艰苦、危险的;他的大半生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他好不容易写成了《夜航》,却被同事厌恶,后来又因为书中的情节而卷入政治斗争,受了不少打压和污蔑;他的飞行员挚友一个接一个死去,最后剩下孤零零的他自己;他因飞机坠毁而受伤并落下病灶,使得他经常高烧41度,浑身剧痛;他找到了心爱的人并顺利结婚,却和爱人聚少离多、争吵不断,最后分居;虽然他很喜欢孩子,可是因为害怕自己有短命的遗传基因而不敢要孩子……
圣埃克絮佩里的小说是他的人生精华,在他的哲学和理想之中琢磨而成的宝石,在回忆中的理想之地闪闪发光。即使命运让人的一生苦难重重,也必有短暂的快乐和宁静;即使必须面对辛苦的生活,肩负沉重的压力,也可以从中找到爱、责任和友情。圣埃克絮佩里从未放弃寻找美的眼睛,提炼美的思考。最后,他以小王子般凄美而又神秘的方式离我们而去,留下我们对星空的无穷幻想和思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装帧很精美。金黄色的封皮与圣埃克絮佩里的黑白半身像配合得恰到好处。页边的黑色条形装饰很漂亮。虽然是2003年的书,但是一点都不显老旧。
书里有很多珍贵的老照片。包括圣埃克絮佩里小时候生活的圣摩里斯城堡,传说中的朱比角,玫瑰的原型康苏罗,圣埃克絮佩里最好的朋友莱翁·维尔特、最崇拜的好友吉约梅、完美的美女母亲玛丽……当然最多的还是圣埃克絮佩里本人的照片,其中有一张他20几岁的正面近身照,浓浓的眉毛、瞪圆的双眼、憨憨的鼻头,乍一看很像憨豆,呵呵。
总之,这是小王子迷的必备收藏。
《小王子的爱与死》读后感(四):失踪之后,也许……风车岛的传说
很多很多年以前,丹麦,不,其实应该是法国的一个飞行员在执行任务DANZI时出了意外,燃油耗尽的飞机不得不降落在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上。那时气候恶劣,常常下起罕见的倾盆大雨和刮起莫名的龙卷风,飞行员keft在前面的行程中吃尽了苦头,幸好这天天气晴朗,无云。于是keft小心翼翼的走出机舱,岛上信号微弱,他把一切设备都留在了里面,只习惯性的带了把电筒。也许他们已经找到替代我执行任务的人,keft不无伤感的想。
沙滩十分洁白,再往里面却是黑色的石头山,郁郁葱葱的植物生长茂盛,能看到里头点缀似的红色的小果实。Keft走进一看,原来是小时候常吃的一种叫做“波”的水果,小颗小颗彷佛珍珠般的果实结成球形,吃起来酸酸甜甜,喉咙一阵清凉。Keft摘了许多放在口袋里,慢慢的走进岛内,脑海里突然响起了Bright yellow gun的旋律。在路上碰见了是两三个十来岁的小孩,他们似乎对keft的到来毫不在意,手里提着钓鱼杆和小桶。岛上居民人员稀少,似乎才200多人,个头不高,亚洲人种。房子都是红色石头筑成的,因为常有台风的缘故,所以通常只建两三层。家家户户都养了小黑狗,有一只吐着小舌头哒哒哒的跟在keft后头,十分乖巧。
使Keft大为好奇的是岛上居然有个祠堂,并且后面还有一望无际的黑色塑料棚,那是温室吗?keft问了旁边经过的一个老人。不,老人大摇其头,他向keft比划着里面的东西。会旋转,流动的东西?keft仍是困惑不已。跟我来,老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把他带到了一个古井旁边,示意他喝水。
水很清甜,也许这是岛上唯一的淡水来源,keft大口大口的喝了许多,老人再拍拍他的肩膀,叫他望向身后的天空。Keft不禁瞪大了双眼,风车!数以百计的风车在呼呼呼的旋转,扇叶尺寸惊人,轴心处俨然一部面包车大小,圆锥形柱子粗壮一如杰克的豆荚升向天空,洁白,干净。“这里是风的工厂吗?”keft惊讶的问,老人彷佛听懂他的语言似的点点头。然而风是不存在之物,仅仅空气的流动而已,keft看着成千上万个飞速旋转的风车,南方的天空染上了玫瑰形状的红色晚霞,下面波浪此起彼伏,内心再无抱怨。
很多很多年以后,总部终于解开了那一串用方块字写成的的密码,得知了keft失踪的缘由,并根据他的遗愿,将那个会长出风车的地方命名为风车岛。
风车岛相片请看:http://ngochina.net/bbs2/dispbbs.asp?boardid=12&id=1822&star=1#7245
《小王子的爱与死》读后感(五):爱和自由的追逐
法国作家安东·圣埃克苏佩里仅仅活了44岁,在他短暂而丰富的一生中,他也只出版了五本短篇小说,总页数不超过1000页。然而,仅一本《小王子》,就成为了全世界译本最多的法国文学名著,而他的小说《夜航》与非文学类的《风沙星辰》也都跻身20世纪法文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之列。
安东出生于1900年,三岁时父亲意外猝死,母亲玛丽尽心尽职地抚养五个孩子,热爱大自然、音乐、文学和绘画的母亲给了安东无限的母爱与影响,安东承认,他一直生活在母亲的爱和鼓励中,离世前他在最后给母亲的一张便条中写道:亲吻我,如同我从内心深处亲吻你一般。然而,过早失去父亲也在安东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安东在走向成人的道路上缺少了一位重要的男性引领者。善良勇敢、桀骜不驯、敏感固执、优柔寡断、奔放浪漫,种种矛盾的性格特征在安东身上奇妙地共存,这些让安东除了要去尽力适应这个让他迷惘的世界外,还需要不断地与内心的矛盾世界取得和解,这也让他更多地陷入对人生、对世界的不断追问与思索中,从而让他的文学作品都蕴藏了丰富的哲理与寓意。安东在描述他是一个被自己的才华困住的青年时,这样写道:我无法描述心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贯穿着安东的人生。从很小的时候,安东就对飞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1岁时,他终于如愿当上了飞行员。安东称飞行是一场性灵之旅,对遭遇过无数次极端危险的飞行意外,他淡然处之,任何威胁都阻挡不了他对“翱翔天地之间那种震慑人心、超越俗世的时刻”的着迷。穿越撒哈拉沙漠,飞越阿根廷大草原,在飞行中得到的启迪与刺激是安东最为享受的乐事。在一次事故中,他迫降到沙漠里,被当地人营救,后住到瑞士人拉科在荒漠中的庄园里休养了两周,回到巴黎后的安东写信给拉科,说他非常怀念荒漠里的拉科庄园,他说:表面上,巴黎看起来不像荒漠,但骨子里却是。这段话表现了安东向往宁静生活,希望挣脱尘世的喧闹纷杂,返璞归真的心情。然而,世事总是那么难以预测,二战开始,欧洲陷入战局。已经四十出头的安东作为一位知名作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各种各样的政治漩涡中,为了摆脱纷争,求得心灵的宁静,他放弃了安定的生活,从纽约回到了法国,带着赴死的决心为法国奋战。1944年7月的最后一天的正午,他驾驶的侦察机坠海失踪。安东的母亲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他追求光明,于是飞越天际,迎向星辰,天国的朝圣者,是否安抵上帝的灯塔?啊,若果真如此,在我的黑纱之下,泪水或可稍止。
除了他最敬爱的母亲,安东的生命里出现过两个最让他刻骨铭心深爱的女人,一个是他的第一个未婚妻路易丝,她成为他第一本小说《南线航邮》的女主角,另一个女人康苏罗,则出现在他的《小王子》里,她就是书中独一无二的玫瑰。在路易丝离开他的时候,安东非常失落,他仍然深爱着她,他在信里写道:我想你心里很清楚,你可以要求我做任何事,无论牺牲多大,无论何时,我都愿意。我写这段话并不是要你感激我,因为你永远不会真的需要我。但是,在你孤单寂寞时,想想我这段话,也许能够减少孤独的感觉。虽然你曾经伤了我的心,但我原谅你的所做所为。他说:我是男孩,你是女人。十年后,安东遇到了娇小迷人的康苏罗,他很快爱上了她,他恳求她:难道你不想驯服我吗?这句经典台词让我们想起了《小王子》中等爱的狐狸。而康苏罗正是小王子唯一的玫瑰花。他们结为幸福的伴侣,虽然在以后的岁月里,玫瑰花会时常用她的虚荣心和多刺折磨着小王子,而小王子最终知道,我应该以她的行为,而不是她的言语来判断她的一切。我太年轻了,不明白该如何爱她。在安东生命最后动荡的几年,康苏罗依然是他的挚爱。
少时的安东有着一头浓密的金发,因此赢得“太阳王”的绰号,而40年后,他笔下浪漫、天真、善良、勇敢的金发小王子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记忆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己借小王子的完美形象回应纠缠其一生的童年情结:长大成人的惩罚是渐渐失去美好的容颜。他甚至曾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这样说道:我不确定告别童年后我是否真的活过。他感叹成人世界总在扼杀孩子纯真的天性,他感叹许多可能的小莫扎特会被僵化的社会塑造成庸碌之辈,大家都像同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他说:折磨我的不是空洞、布满荆棘、丑陋不堪的人生,而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天分被埋没的莫扎特。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他们都能在《小王子》这本书里看到他们喜欢并为之感动的东西,安东象小王子一样,离开了这个他深爱却又为其困扰的星球,但他慷慨而充满爱意地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玫瑰、金色的麦田、等待爱和驯养的狐狸、千千万万的星星上的铃铛,他用他的文字和图画在每个读者的心里悄然低语:所有的爱和美好,一旦在了,便永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