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泪痣读后感摘抄
《滴泪痣》是一本由李修文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滴泪痣》精选点评:
●情感真挚动人。但对话和结构稍显薄弱... ...
●读了两遍的书
●我的早熟书籍!!
●一直就觉得自己险些成了蓝扣子
●十年前的书,突然很想再翻出来看一遍。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借的,记住了蓝扣子,记住了东京街头的马,以及那个得了绝症的维族青年。写法模仿村上,后来第二次看的时候感觉尤其明显。
●扣子
●一颗玲珑心,两行伤心泪
●“一生流水,半世飘蓬,所谓孤星入命。”爱情。飘荡。死亡。得不到。蓝扣子。
●过多的情感堆砌反而显得情节生硬
《滴泪痣》读后感(一):让人流泪的痣
相比捆绑上天堂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更精彩.
人有的时候是很奇怪的动物,爱恨要深刻才会觉得痛快.这本让人流泪的书让人会对自己的命运产生怀疑,难道很多事情真的是上天注定?一个一无所有的女人在寻亲失败 幸福的找到爱情,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幸福却因为那颗天生的痣而产生怀疑.有的时候想不明白是偶然还是劫数
如果你很久没有因为看书而流泪那请您看看吧
《滴泪痣》读后感(二):满街的樱花都谢了……
这样唯美而凄凉的爱情是再也没有了的。执念于“爱情”与“死亡”的文字,像是那把杀死筱常月的匕首。北海道的爱情约定很美,然而赴约而死的萤火虫又会有多少? 蓝扣子,不,扣子,我想这样叫你,亲切的叫你,就像我第一次那样叫你,很自然。事后又小心翼翼地,唯恐吓着了你。 你说我有滴泪痣,你也有,我们的命运本来就不合。你说的《滴泪痣》,我写成了文字,祭奠那个后来失去这世界的你。你好像一直在世界之外,耳聋后的你更加如此。我离不开你,可是最后还是一样的离开了。人世间的无奈大抵就像那次的玻璃堆一样,我看着你被埋葬,然后一路离开。自此以后,整个世界好像都和你无关了。你是个“黑人”,可是究竟又有哪些人可以被称为“白人”呢? 后来我被你震撼了,那是深深的,向下一直嵌入泥土的震惊。你一直守护着肚子里的“刹那”,回头就是一刀,直直地插向那个首领。在日本的奈良、北海道或是很多其他的地方,我都会久久祭奠你的身影,祭奠这远去的爱情与死亡。
《滴泪痣》读后感(三):读后感
怎么说呢,“滴泪痣”或许就是命运的一种表征吧。蓝扣子的一生就是一场悲剧,遇见了爱情后自己都不敢相信,因为生活一向虐待她,造就了她脸上说不清得是轻蔑还是无所谓,可喜的是她仍然保留着孩子般的稚气。其实,或许我能够体会她在爱情里的自虐与卑微,肉体已经不干净了就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爱情,不配被人爱,不管对方再怎么不介意,可能自己都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没有身份在国外生活本就很艰辛,加上无依无靠,真的,她已经很坚强了。真正做自己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遇到男主的时候,她的孩子气就出现了,有一部分两个人真的很甜,读的时候两个人打情骂俏的画面油然而生,而且,男生鲜为人知的一面也出来了。两个人就这样相爱,彼此都有一些变化。我不知道男生喜欢扣子的什么,或许是第一次听阿不都西提描述扣子在售货机前的举动时,莫名地对这个陌生女孩产生了好奇,或许是接触了之后的感觉吧,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我喜欢他自始至终的喜欢,喜欢了就是喜欢了,即使扣子变得聋了,不说话了,脾气暴躁了,他还是微笑面对她,忍受着她的任性妄为。其实也可以看出。若是他没有这样的包容心,他俩就不可能在一起。为什么扣子敏感又脆弱,跟她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性格也会随她的经历而发生变化。一次次的贬低自己就是觉得自己很罪恶,不该拥有这样的生活,可能对于扣子来说,遇到同样有滴泪痣的男主就很幸运了。一旦生活突然美好了就觉得像做梦一样。扣子后面的厄运接踵而至,特别是当他们的孩子没了的时候,本来有好好活下去的希望,结果…顺应那句话: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是啊,生活总喜欢跟我们开玩笑,给了一点甜头之后,就给你个五雷轰顶,让你措手不及。所幸的是,男生是真爱,一直不离不弃。两人谁离了谁都要活不下去。这是我很佩服男主的一点。不像《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两人有一点相似的气质,但男主没有渡边那么滥情,目光所及都是扣子。两个人的生活其实很ok的了,也可以很幸福的过好小日子,那样平凡又闲淡的日子也足矣让人羡慕了。如果没有那些追债的,可惜从来都没有如果。结局很惋惜,扣子真的很为他人着想,她就是不想连累他,所以才选择离开他。男主想的是只要两个人在,总会有办法解决。女生总是感性,男生总是理性。
男生是真的很好。喜欢一个人,从一而终。
最后就是书中关于描写日本的情节,电车,轨道,阁楼那种,就很日本风。还有个里面描写的日本人的情节,有些也冷漠,有些也善良,这本书多了黑社会。黑社会就是代表社会的黑暗面了吧,生活里的施暴者。
你看一个人,他为何阴郁?大概是他有个阴郁的童年,总之跟他经历有很大关系。孩提时候的那些珍贵的东西很多成年了都没有了,不是说他们不想保留,可能就无力保留,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那些珍贵的东西无处容身。其实我也想像扣子那样,保留一些最初的一些东西,那些纯粹的,美好的,可贵的东西。我不知道在将来会消磨多少这样的东西,但我会尽量保留。我不想成为一个冷漠的人,我也不想把冷漠传给别人。当你被冷漠对待过,你是否会冷漠对待别人。
全文很真实,除了男生的养父出身我有点难以接受以外,其他的都挺好。跟挪威的森林里有很像的,也有描述性的情节,看多了,就慢慢能接受了,但它没有挪威里写的那么过,所以,还好。忍不住再夸夸男主,真的很好。要是遇到一个这样的男生,该有多好。
《滴泪痣》读后感(四):爱上你,我便绝处逢生
“我是缴枪不杀的俘虏,任由处置,爱上你,我便绝处逢生。”
这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下的爱情故事。当初买下它,也是因为它的名字——滴泪痣。让我想起了我心里的那个人,右眼下也有一颗痣,再看到“绝处逢生”四个字,我感到恍惚,便买下了。
翻开第一章,我似乎就明白了这本书里的悲伤:“一只画眉,一丛石竹,一朵烟花,它们,都有来生的吗?”谁会希望有来生?无非是那些有执着无法放下的,有用余生无法忘记的那些人,不然今生已经圆满,何必祈求来生?
蓝扣子的出场是由“我”在日本的好友——阿不都西提描述给“我”听的。她嚼着口香糖,带着随身听,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着;她会猛拍没有反应的自动售货机,也会在掉下柠檬汁时笑着说:‘靠,真***I服了You!’。当阿不都西提继续向“我”讲述对蓝扣子性冲动与幻想时,“我”脑子里却还在回想着——一个女孩子对自动售货机展开拳打脚踢,和拳打脚踢之后的那句“I服了You”,想想这些,不禁让人顿生笑意。这便是蓝扣子的出场。她并没有直接地与“我”接触,但却在“我”心里留下了足够回味的印象。这样朦朦胧胧却又引人遐想、惹人追寻,这不就是爱情的开始吗?
看完全书,蓝扣子的确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她神秘、不羁,她顽强地在夹缝中生存,却又时常悲观,不肯放过自己。我也会被这样的女孩吸引,但会害怕爱上她。但故事中的他,不会害怕。
与其说不会害怕,倒不如说是他的害怕抵不过对她的满腔爱意。两个生无可依的人在流转飘零之中相遇,同样的泪痣,给他们附上了诅咒,多少次的预警,预示着最后的结局。这一路上,他们争吵过,停滞过向前迈出的步伐,可是——“可是,还是舍不得你,还想再试试。就为了我也知道你也喜欢我,离不开我,好像走夜路,想摸着黑再往下走,到了实在看不见路的时候再—十有八九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就再做打算,好不好?”。
他们对命运半信半疑,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命运笼罩了他们,漆黑的阴影让他们拨不开眼前的灰雾。
“一个人,哪怕他再下贱,他心里都有个首都。首都不在了,他不是孤魂野鬼又是什么?”
此生难以再见了,我也想跪拜任意一个神灵,哪怕是乡间小道旁的一座孤坟,我也愿意跪下,为你祈求:“保佑他,你知道他是谁”。这便是我们的今生了,无关前世,也无关来生。这辈子,结局已经摆在我们眼前了。
若说蓝扣子是李修文想描述的今生,那么,杏奈与筱常月便一个是前世,一个是来生了。
筱常月,一个从冷清中来,到冷清中去的女子。
她的这份冷清来自对生命的无所求。她的两个丈夫都已在奈何桥等她,等不到便会灰飞烟灭,她将如何?她心里如是想,却还没下定决心,直到期限将至。她相信来世,却轻视自己的生命;她犹豫不决:若是到了奈何桥,该和谁走?却未曾想,今生是否应该就这样舍去。一个念头早已在她心中悄然滋长,那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去挽回一条即将魂飞魄散的灵魂。一个内心了无牵挂的人,如何过好这一生?她相信这条诅咒,便是相信自己的生命还有意义。我为她感到心疼,也为所有这样“冷清”的女子感到心疼,却无法劝慰、宽抚、挽回她们。
与筱常月的冷清不同的,是杏奈对爱情的热烈。
她见到那位印度男人,浑身仿佛被击中一般,宛如上辈子便是情人,短短数日,却用情极深,爱得理所应当。我喜欢这样的感情,好似这辈子,我本来就应该与你一起,我们本就应该相遇、相知、相守。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我却愿意飞蛾扑火般去追寻。
“爱上你,我便绝处逢生。”他们都是作者笔下,受到诅咒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升天入地,寻遍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是这样悲烈的结局。
可我却希望你是那个幸运的唯一,诅咒的名单里,落下了你。尽管世事艰难,我也希望你能幸福安康。
神明啊,请保佑他,你知道他是谁。
《滴泪痣》读后感(五):心归何处
李修文先生的这本《滴泪痣》,讲述的是相爱相别,人世浮沉,苦苦求索,心归何处。
筱常月像一朵冷清的黄色水仙。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优雅至极,但也清冷至极。唱过十二年昆曲的她,想把歌剧《蝴蝶夫人》改编成昆曲,借此追随死去的两个丈夫,让心有所属。
安岐杏奈像一朵清凉的紫色睡莲。她对一切身外之物都感到惊奇,研究敦煌壁画,听古典音乐,喝绿茶,救了一个写诗的印度恐怖分子,恍然间觉得那人是自己前世的丈夫,自己的心正变得无以复加的柔软。
而书中的女主角蓝扣子,像是日暮时分从枝头飘落被大风吹向远方的粉色樱花。她没有签证,一个人在日本苦苦求生,掉进高利贷的陷阱,做过应召女郎。喝酒,抽烟,看恐怖片,放荡不羁,直到遇见了书中的男主角,被他“驯养”——《小王子》里的狐狸说:“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宇宙间的唯一了;对你来说,我也是世界上的唯一了。”——当她抖擞精神,想从幽暗的深渊向光亮处奔跑时,她失了自己的孩子,成了聋子,于是心中的“首都”塌了。
《滴泪痣》里的爱情,没有岁月静好般的结局。相遇前,两个人各自飘荡在人世间,心是迷茫的。初相遇时,心有所动,因为终于遇见了同类。相爱之时,心之所安,即是吾乡。这是人人都渴望的爱情吧,遇见灵魂伴侣,真是三生有幸。然而,命运如狂风巨浪,人如渺渺沧粟,根本无力抗击。如果如筱常月、安岐杏奈那样,把灵魂、生命全然托付给另一方,那么结局只能是双方都陷于毁灭。而蓝扣子在最后信了滴泪痣的预言:“一生流水,半世飘蓬”,那么我们就不要彼此拖累了吧,至少,我不想拖累你。
故事中的场景在日本、中国、印度穿插交错,从而营造出天地间的漂泊之感。日本是他们此刻的容身之地,于是读者就和人物一起游走,在新宿御苑的大雪中吃烧烤,在上野公园看花吹雪的美景,在鬼怒川的日光江户村体验恐怖小镇,在北海道捕捉大马哈鱼……中国出现在他们的记忆中,那里是他们人生的源头,塑造了他们最初的精神状态,于是读者又看到满月下的苏州城墙上,筱常月甩着水袖唱起昆曲,然后忘情地坠入苏州河中;大大的北京城中,小扣子一个人住在筒子楼里,沉默地上下学、挨饿、睡觉……安岐杏奈在印度比哈尔邦看到大菩提寺,看到教派之间的仇杀,爱人活着的时候,印度是她的桃花源,爱人死了之后,印度成了她一生的梦魇所在。
故事中常提及预言,用这些预言暗示情节的走向,从而营造出人之渺小、随波逐流的宿命之感。安岐杏奈去印度之前听了《圣塞巴蒂斯的殉难》,据传说这是一首不详的曲子,也就暗示了她将在印度遭遇劫难。蓝扣子请碟仙为自己做出重要的选择,从而接受了男主角的爱情,决定留下肚中的孩子;她还喜欢做各种心理测试,结果“两人将面临曲终人散的结局”“自己活不过25岁”都一一应验。这些事关结局的预言并不会打消读者的兴致,反而会激起探寻故事缘起的好奇心。
也许是因为人心、宿命这些主题,太过宏大复杂,所以作者安排了男主角对宗教的思考。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的经典话语时时出现在故事转折处,男主角通过宗教探究世界、因果、生之意义,从而承担起命运的浮沉。世界“空空如也”,却又“生生不息”,“无论何事,凡要承受”,在四方受困的人生境遇中保持一颗自由的心。
书中常用烟花、樱树、云雀、雨雪这些绚烂又短暂的事物做象征,故事中的美丽女子也激烈地陷入玉碎的毁灭之境。于是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日本美学的影子,爱、痛苦、死亡之间的纠缠,就像日本著名小说《春琴抄》《挪威的森林》。但同时,我又想到了《红楼梦》:滴泪痣的宿命,恰如黛玉的还泪;三个女子如花般脆弱的宿命,恰如《红楼梦》中女孩们玩的“占花名儿”,以及太虚幻境薄命司中早已定下的判词;最重要的,是书中人物对心的求索,正像是宝玉对黛玉表白时所说的“我也是为我的心。”而曲终人散,面对着半世孤蓬的未来,大约只能借着宝钗的那句“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向前走下去了。
此文已发表于夏花APP 欢迎大家在苹果手机上下载这个文艺范的APP
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xiahua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