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传读后感摘抄
《武则天传》是一本由雷家骥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页数:5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则天传》精选点评:
●❤2018.12.4丨雷老师是武则天的黑粉。
●这个书其实我是小学买的一版一印,看了好几遍。初中借人以后一直没还我。今天逛书店看到买了一本。重新翻了翻才发现我对武则天不感冒真是其来有自。。。
●一些对武则天的评价过于主观了
●所讀過的武后書里最嚴謹的。
●女性史歌
●能出武则天这一代女皇,恰好表明了唐朝的伟大,无字碑所展现的胸襟和气魄显然不是一般的帝王所能企及的。
●这个系列的传记都很好,因为崇拜武则天,所以选购了这本,十分全面。
●断断续续读完的一本传记,感受还是颇深!真的,女人做成这个样子,绝对可以了,不枉此生了。何况在当时男权如此强盛的时代!有人说,是武则天遇到了唐朝最懦弱的男人。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武则天何尝不是?其实每个封建统治者在走向最高宝座的阶段都会有段“灰色地带”,手足之情、骨肉之情、夫妻之情,通常在皇权面前都是黯淡的,那么我们可以“习惯”那么多“男权”,为何偏偏对武则天苛加责备呢? 我不崇尚女权,但是在看惯了男权的指点江山,看到这一抹不同的亮色,着实觉得很爽!!我想我会在将来更多的时候,再次细读这本传记!!
●看过这本书,了解这个女人,始知成功非一朝一夕之功。
●看多了影视剧,常常会对历史人物产生极端的偏见,但在历史书中的武则天,确实与影视作品中的颇有不同。
《武则天传》读后感(一):《武則天傳》
這部武則天的傳記內容豐富翔實,引用史料甚多,尤其是考證武則天本名方面,見解獨到,值得細讀。不過作者在字裡行間對武則天頗有偏見,側重刻劃武則天權欲薰天、燕啄皇孫的一面,對武則天承先啟後的功績卻著墨不多,誠屬遺憾。
《武则天传》读后感(二):翻来翻去 还是这本好
作为一个阿武的粉丝,最初读此书真是难以下咽,高宗死后的部分...更是不能直视。。。正如上面某条短评所说----“作者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态,写成这么厚一本...全无正面评价的则天传记。” 后来才知道,作者是著名的批武派,难怪~~~
但因为此书的史料全面详实,找不到比这更丰富的历史资料了,所以3月份买了之后,怀着对阿武的极大热情....还是把前半部分给读了,收获颇多。真的很佩服作者的钻研精神,阐述每一个事件/问题,都会收集各种史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所以即使他的很多观点/结论我不认同,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我的阅读体验,因为只用看他罗列的史料就好,自己可以得出结论。
在此期间又读了好多本武则天传记,大多数显得太没营养了,不是玛丽苏式的吹捧就是直男癌式抹黑。而这本,虽然主体基调也是批判,但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所以即使是黑我也愿意看,比充斥着小说式的主观臆测的大多数传记 好太多。
所以到5月底又开始读这本,把后半部分补完,发现真是不错,好多地方还挺喜欢。其实,到最后,我觉得作者有点黑到深处自然粉的感觉2333。。。
从最初读不下去,到最后爱不释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真是奇妙。
但书里有三个大的方面,我始终无法认同:
1. 精神分析理论。作者对武则天的解读是站在心理学分析的体系之上。。。。我想说,心理学本来就是舶来品,再加上其学说十分复杂,国内这些历史专家恐怕也只是略知一二吧,却拿来生搬硬套。。。。更重要的是,很多政治行为...根本不可能像一般生活中的行为那样...可以用心理学来分析。都照这样分析政治家....那历史上绝大多数统治者都是心理变态。。。。
2. 对于唐高宗的态度。虽然在高宗朝的接近结尾处 还是不得不大概承认高武关系的真相,但书中各个地方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对高宗的态度。。。虽然不能指望一本武的传记为高宗翻案,但基本的态度还是应该实事求是,作者显然在这方面只停留在传统史料的偏见之中。
3. 对于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社会国家各个方面,有点太过于抓小辫子了,给人一种“一无是处”的整体印象, 每个时期都是有好有坏,如果只着眼于缺点和问题,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就像现在,社会和经济整体都是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不少人就只知道抓着tan wu fu bai 等等社会阴暗面挑起口水战 左右舆论。。。有什么意义呢。同样的,高宗和武则天时期,是唐朝的上升期/成长期,其总体趋势必然是向上的,过分放大问题和缺陷,而忽略其正面。。。。也是有失偏颇的。毕竟,作者对高宗和武则天的态度...哈哈,这样写也是主观情绪所致
由于精力有限、渠道有限,我这种阿武的业余爱好者只能接触到《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外加几本笔记小说,恰好有这本书可以补白。
不管你是喜欢还是讨厌武则天,不管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只要你是希望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这本传记是必读列表里的NO.1
《武则天传》读后感(三):权力的奥秘——赏与罚(管理者应多看这本书比看狼性厚黑有用)
这本书算是二刷了。给我人生非常大的启发。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揭露了权力的奥秘,并且真的有用。我已经实践过了,非常有用。
一、本书的质量
关于这本书的优缺点,有豆友已经评价的非常到位了:武则天传记NO.1
——虽对武则天略有贬斥,部分评价也流于狭隘。但胜在资料翔实有理有据,且针对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据和探索。
如“是否杀女”“当宫女时与高宗的感情”“如何二次入宫”“如何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如何称帝并巩固权力”等核心问题,都有具体详实的考据和推测。即使你不赞同作者的看法,也可以根据作者收集的资料自行做出判断。
不想拉踩,但对比之下,林语堂的那本书就是个文青意淫。
二、关于权力的奥秘
这本书的作者本意是想有理有据的还原武则天的一生,但意外的揭露了权力的奥秘。
武则天一生完全依靠权力,她是个职业选手。
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掌握权力的教程。
她早年丧父,入宫又不受宠。二度入宫也是王皇后为了固宠接进去的,一生都在夹缝中求生存。较少依靠外力。
所以她的成功对管理者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一)赏与罚
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有用的知识就是——掌好赏与罚两面大旗。
武则天起初以旧宫女身份入宫当皇后,之后以女主称帝,这两次革命性的行为其实都面临了极大阻力。
当时的大臣其实并不服气。即使她的走狗也被她的野心吓住不断地背叛她。
前期祝她当上皇后、剪除异己的部分大臣,反而后期极力反对她称帝。这样的情况始终在出现。她的权力之路其实充满了坎坷,并不像我们以为的开了金手指。
而武则天贯穿始终的就是用好“赏与罚”两面大旗。
在无数次面临困境时,她总是毫不气馁,在深宫中不断地在外界探索,直到找到一个愿意支持她的人。然后重赏此人,利用此人凝聚支持自己的力量,在一个一个的剪除异己,削弱对方的力量。最后找准时机瞄准目标一举成功。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管人。
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我刚当班主任,面对不守规矩阳奉阴违的孩子们手足无措。无论重复多少次规矩,他们总会犯错。任凭我骂人骂的嗓子痛还是没有起色。
读了这本书后,我顿悟了。他们犯错必须要立即惩罚,表现好的要立即表扬。
并且,骂人并不是惩罚。惩罚应该是心理上有威慑力的。
于是从此学生犯错我再也不骂人了,也不苦口婆心的开导了。我开始让学生写检查。很小但很有效的措施。不用费心想惩罚措施,字数也不多,内容随便我甚至都不看。
目的只有一个,让他记住他这样的表现是错误的。
当然在此之前要先立规矩,要明确赏罚的界限。不能随心所欲。
效果好极了。班风肃然一新。以前三令五申的问题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因为惩罚措施不重也不羞辱人,班级氛围依然很融洽很有活力。
反观与我同时当班主任的另一位同事,依然骂人骂到肝疼,班级却依然混乱不堪。
(二)获取信息
搞好群众关系,
(三)大胆想象,敢为天下先
《武则天传》读后感(四):权谋大过功业,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登顶之路
y喜马讲书 20181204
一、武则天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两个背景:
1、南北朝以来,北方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为女性参政提供便利,所以武则天的社会地位,没我们想象得那么低。
2、“玄武门之变”破坏了唐帝国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给了武则天可乘之机,武则天登上权力顶峰,也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事情。
二、武则天生平:
1、出身: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她的父亲武士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母亲杨氏是隋朝的宗室贵族之女。
2、入宫:十四岁时,武则天凭借美貌和母亲的家族关系,被唐太宗选为嫔妃,但是却不怎么得宠,更没有生下孩子。李世民去世后,按照当时的规矩,武则天这种没有生育的嫔妃,要去感业寺出家当尼姑。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仅两年后,就被唐高宗李治接回皇宫,转年便被封为二品昭仪。
3、人生“三级跳”:从嫔妃到皇后;再从皇后到天后;最后走上人生巅峰,是成为了大周王朝的开国皇帝。
1、嫔妃到皇后:
1)夺得宠信:李治对武则天专情,武则天为李治连续生下儿子。
2)“公主被害案”让李治向大臣们提出,要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
3)与李治结成政治同盟,打击皇后背后的关陇旧贵族,武则天和李治逐步架空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公元655年,实力大增的李治终于如愿废黜王皇后,改立了武则天为皇后。
2、从皇后升级为天后:
1)对于丈夫李治,武则天采取策略的是:借助皇帝权威,树立个人形象。她鼓动李治封禅泰山,自己陪同前往,建议李治把皇帝的称号升级为“天皇”,而把皇后的称号提升为“天后”。
2)对于朝廷大臣,武则天采取策略的是:排除异己,培育自己的政治势力。在李治举行封禅大典的六年前,因为患有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李治经常头晕目眩,看奏折都成问题。武则天临朝,网罗了一批优秀的史官和学士,充当自己的智囊团。成为她最初的政治班底。
3、成为大周王朝的女皇帝:
1)废除自己的两个儿子, 武则天掌权,她按照皇帝的规格,建立武氏宗庙。
2)击败徐敬业,血洗李唐皇室。
3)声称自己是弥勒转世,公元690年,宣布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三、评价武则天:罕见的野心家和权谋家
1)心机重,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击败王皇后、萧淑妃,并且将长孙无忌这班混迹朝廷多年的老狐狸踢出了局。
2)手段狠辣,驯服“狮子骢”的手法在政治斗争中一再使用。
政治风气:
1)武则天改进了科举制,并且开创了武举制度。但是这些举措,基本上都是在唐太宗一朝的基础上“小修小补”,算不上什么大的建树。
2)武则天鼓励告密,利用酷吏和特务机构打击反对势力。冤死在她手中的官员不计其数。
3)武则天登基称帝之后,为了进一步神化自己,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助长了官僚腐败。
4)武则天在内政方面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她对文化事业的扶持。武则天和她的丈夫李治都是文学爱好者,尤其喜欢诗歌。据统计,《全唐诗》中还收录了武则天的46首诗歌。在武则天夫妇的支持下,唐朝诗歌艺术发展迅猛,可以说,唐诗能够光耀千古,他们二人功不可没。
结局:
公元705年年初,武则天病重,忠于李唐王朝的大臣们,趁机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李显为帝,恢复唐朝国号。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后死去。武则天弥留之际,曾叮嘱儿子,在她死后,去掉帝号,以皇后的身份与丈夫李治合葬。这个强横一生的女皇帝,终究还是亲手摘掉了自己的皇冠。
《武则天传》读后感(五):武则天的成长与孤独
武则天,这位在历史上颇富传奇性的女皇,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坚毅果敢,智计无双,她的一生留下的是无字碑那般厚重有力的缩影,然而,她亦有伴随成长与生命的一生孤独。
少年武则天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母亲出自关中六大姓之一的宏农杨氏,其门第之高连唐朝王室陇西李氏也不能比,根据《望凤台碑》的说法,杨氏出身名门,不通女红,却“明诗习礼”,“阅史披图”,颇能属文,因而被称为“隆家之女”。 父亲武士彟颇具经营管理之才,是李唐王朝的新贵官员,在杨氏之前还有亡妻相里氏。根据《新唐书.武士彟》记载:杨氏对武氏子弟“衔之”,而武氏子弟“遇杨及后礼薄,后衔不置”等,我们可以看出,继母杨氏与继子们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矛盾冲突还相当严重。北朝以来,子弟对后母不好早隐然成风,武士彟在世时这些矛盾或许因为利益冲突不明显并没有爆发,但这样的家庭氛围可想而知是并不和睦的。武明空就在这样复杂的家庭关系里长大,从小便目睹着哥哥们与杨氏的不和,直至她11岁丧父,两个哥哥与堂兄弟们开始对杨氏“失礼”或“不尽礼”。母亲杨氏在这艰难的处境中忧虑着生活,年少的明空对这一切也只能选择默默忍受。或许她的坚毅自强的性格正与这复杂的成长环境有关。武明空童年时期这些不愉快的生活经验,对她的人格势必形成极大影响。没有人能窥探到幼小明空的心事,家庭的不睦,亲族的欺凌,父亲的逝世,使武则天缺乏归属感与自信感,从而逐渐形成孤独寂寞的心态。
“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这是武则天入宫前对母亲说的话。面对前途未卜的入宫她非但不悲伤反而跃跃欲试,与其被困在封建大家庭这样的牢笼里,还不如入宫搏一把前程。只是在幼年父爱的缺失,亲族的欺凌下,武则天早已形成了刚毅强硬的性格,在面对无人调驭的宝马“狮子骢”时,她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木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木过木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可见这时武媚已经形成暴烈、具有攻击性的人格。她的大胆和勇气不得不说是与年轻时的文皇是极为相似的,然而此时是文皇登基多年,天下安定已久的时候,曾经勇烈的文皇也日趋平和起来,他更喜欢徐惠这样温婉娴静的女子,刚强果决的武媚不可避免地被冷落深宫。从武媚满怀壮志入宫到文皇撒手西归,这整整十一年的时间,武则天被文皇疏远,梦想落空,满腹的委屈与辛酸与与何人说?九重深宫里武媚在日夜孤独中度过了一整个青春。
《如意娘》是武则天平生诗作中唯一一首尽显小女儿形态的诗,或许是在文皇病重之时与太子李治的相遇让她心起涟漪。“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短短四句,传达出多次层的思怨与爱恋。然而,《如意娘》表示的真情究竟又能有几分?她满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勃勃野心踏进皇宫内院,却饱经深宫冷落的滋味,离她当初许下的愿景越来越远甚至是苦涩、凄凉、难堪,看到作为储君的李治,以她的性格怎么会不抓紧这千载难逢机会?两人年龄相近,志趣相投,性格互补,武则天只需稍稍利用她的思想与天资便可将李治迷得神魂颠倒。或许她在孤独寂寞中也只能思念李治了,然而这样的爱情中却夹杂着对权势的渴望和机心的玩弄。李治给了她温暖有力的慰藉,却未曾理解过她的心,冲散不了日日萦绕武则天的孤独。
武则天重新入宫之后,颇得李治专宠,李治之后力排众议立武则天为皇后,至此,武则天开始涉政。之后的30余年里,皇权的特有魔力使她的自卑感与控制欲都发展到了顶点,李治去世后更是不愿把皇权归子,而是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最终达成称帝意图,成为一代女皇。然而本该是法定皇位继承人的几位皇子却成为了武则天称帝道路上的踏脚石,被武则天毫不留情地利用完便丢弃。在强烈的控制欲与皇权的不舍下,武则天利用北门学士分割监国太子李弘之权;受明崇俨的流言影响与二子李贤关系紧张,使人告发太子李贤的阴事定他谋逆之罪;嫡三子李哲的王妃赵氏被武则天杀害,其继位为帝后亦很快被废;四字李旦的刘妃和窦孺人后来也步三嫂周王妃的后尘惨遭婆婆杀害,不知葬身何处。对于亲生子女,武则天已是极为严苛,关系紧张冲突,对待丈夫其它妻妾的子女更是施行不同方式的家庭暴力,李上金和李素节遭到软禁,不准来朝,对义阳宣城公主亦有长期将她们幽禁于掖庭,不让她们重见天日的意图。由于武则天的权利欲、支配欲,在整个家庭关系中,矛盾冲突不断,尽管她有那么多子女,却都与她关系紧张,就连最得宠的太平公主也总是曲意逢迎母亲,在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涯之外,家庭并没有带给她支撑与慰藉,年少时期的孤独感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演越烈,也正是因为这内心深处的孤独,武则天喜欢盛大热闹的场面,也许这可以让她忘记内心的数年孤独。
直至晚年,武则天家庭中的矛盾依然没有丝毫缓解的痕迹,而薛怀义与张昌宗兄弟出现在武则天的生活中。武则天对他们恩遇极深,朝廷贵人知道薛怀义与太后的关系后对他“匍匐礼遏”,武三思等人也“执仆僮之礼以事之”,然而薛怀义对他们视若不见。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在薛怀义之后成为武则天的新情夫,二张因女皇宠幸之故官爵屡升,连太子、太平公主也都为他们请求封王。尽管他们得武则天宠爱如此之深,却终是以肉体上的欢愉取悦武则天,过大差距使武则天不可能对他们产生感情,是以薛怀义被武则天诛杀后,很快二张兄弟成了武则天的新宠,可见这些情夫在武则天心里只是玩物而已。
从一个家庭不睦的幼女到后宫冷落的才人,从临朝涉政的皇后到至尊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八十多年的人生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人,只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化解她内心里的孤独,权术与智谋占据了她在人前的时光,当背过身去她始终是一个人感受孤独凄凉。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孤独心理,武则天才能不遗余力,不择手段的追逐权力,最终走向了皇帝宝座,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