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英雄》影评精选
《孤军英雄》是一部由孟凡执导,李雪健 / 胡军 / 赵小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军英雄》影评(一):脑残啊这片子
后面炸桥之后,那些人都没脑子不会游泳么?
还有尼玛车道宽也脑残就带那几个兵去打鬼子,不会先让国民党打,自己的团再冲么,他一贯逻辑不都是这样,
最后还全队拼死了尼玛,英雄就这种下场,谁还做英雄!!!!!!!!!!!
《孤军英雄》影评(二):能让我在2天内看完这部电视剧,算是不错!
情节紧凑,胡军演技有一定的突破,比起所谓的其他抗战剧那是有一定水准,抗战是一场残酷的历史,我们不能让笑声来回忆这段历史,这将给我们民族带来无穷后患!虽然故事有点离谱,文学还是需要加工的,但是也告诉我们什么是正在的共产党人,只能在电视剧中!
《孤军英雄》影评(三):为什么车道宽就眼睁睁看着于晨露为了他的死发疯?
为什么车道宽就眼睁睁看着于晨露为了他的死发疯?他为什么不去找她?她能给他枪和箱子,让他顺利从国军回到新四军,就是背叛了大伯了。他不能让她知道他还活着吗?只让她知道,并感化她,从而不是很容易知道国军卧底是谁?而且也不会死那几个新四军领导了。我认为这里欠妥。
《孤军英雄》影评(四):剧场
灰绿色调画质,记得胡军和柯蓝跳了一支舞,柯蓝好像抽了根香蕉,不风情。还有一个胡军一直在跑的画面,当时弄不懂胡军是偶像派还是硬汉,拿不定主意,害怕他不是偶像派而崇拜,会被同学笑话。就没有喜欢,居里还有个叫曾逞的,一个反派,铤而走险的撒了一次慌,让我党陷入被动局面,我还以为他是个正常人,当时还觉得他很帅…………
从此以后,我开始进入分不清柯蓝刘威葳车晓的情景
《孤军英雄》影评(五):神思想的编剧
前面很好看,有让人不用快进的吸引力,但是从张政委出来之后就开始烂尾了,一直用快进,也幸亏是用电脑看的,不然剧情得把人憋死。至于十个卧底是谁早十集就能猜出来,因为三十一团里凡是有名有姓的都是。至于曾逞带领的另一拨,老郝不说还真没人知道。静水城下一战和最后一集的肉搏是大场面,很震撼人心。
柯蓝演的真让人不忍细看,明明是老女人了还总要装娇俏。
胡军和李雪健算是演的中规中矩,毕竟都是实力派啦。
最后要说这是最近几年看到的唯一一部几乎所有的正面人物都挂了的电视,甚至包括男主角,编剧是神思想啊,把张政委和赵部长都留下了。
《孤军英雄》影评(六):算是比较进步的一部电视剧
前半部分高潮迭起,一身国民党行头的男主让人眼前一亮(相比新四军的军装简直差了一个时代),而且静水县城一战描绘出了战争的残酷,比某群小鬼头莫名其妙的消灭一群鬼子简直高到不知哪里去了。后半部分能有对男主的批斗,这是我说这部电视剧比较进步的原因,因为他部分反映了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就是对自己同志的不信任以及上纲上线的批判。相比之下老纪从敌占区回来后依然受到信任并重用,这么一对比就高下立判了。于晨露上飞机时回头一望,表现出了对恋人和这片土地的不舍,同时也预示着这里将再也不是青天白日的地盘了。最后的战斗描绘的不错,打破了男主的不死光环,但是收尾似乎不够有力,如果能加上老态龙钟从美国回来旅游的于晨露和白晓玲的重逢可能会更好些,这样也可以暗示国共关系的解冻以及两岸的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
第一次写影评,就这些吧,待会还要去敲码呢。
《孤军英雄》影评(七):孤军英雄
故事发生于1942年的江浙一带,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与日军、伪军进行着残酷的战斗,而国民党军队伺机而动阴谋重重,这是在一个特殊历史场合发生的特殊战斗。 国民党军队中老谋深算的将领郝俊杰(李雪健饰演)制定了一个极其险恶的“金阳计划”。即设法指使汪伪部队的独立团投诚新四军,再利用潜伏的卧底挑起内战,并最终利用日本人的力量一举消灭新四军。剧中主人公车道宽(胡军饰演)作为新四军的基层指挥员,为了获取金阳计划的内幕,挖出奸细,孤军一人在日军、伪、国中间周旋。他出奇制胜、不惧牺牲,与战友们一起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剧情悬念不断,车道宽不光斗勇,更要斗智,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指挥员的大胆谋略、一个战士的勇猛顽强、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一个铁血男儿的有情有义。 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地点——乡村、城镇、大都市,情节转换和战争场面惊心动魄、曲折跌宕,人物情感抒写得淋漓尽致。 在目前谍战剧充斥电视剧市场的环境中,本剧另辟蹊径,从一个新鲜的角度,讲述了一个火药味十足的战争中的英雄的故事。
《孤军英雄》影评(八):新品种“男人帮”
从开天辟地的《士兵突击》到声名鹊起的《潜伏》,再到匠心别具的《黎明之前》,直到剑走偏锋的《永不磨灭的番号》,国内算是有了股子“纯爷们”军事题材剧新势力。在这类剧中,男人们往往拉帮结派,集体亮相,交相辉映,光芒万丈,个个好得有个性,坏得有水平。《番号》更是将“男人帮”的魅惑发挥到了极致,凝聚了八路军、国军、伪军、土匪、黑帮甚至日军里的各类狠角色的精气神儿。《孤军英雄》要想在这类剧中异军突起,难矣。
然而李雪健老爷子一出场,还没言语,我就给迷倒了,——瘦削、淡定、勇毅,明明是窝在国军医院里的病歪歪老狐狸一头,可是连头发丝儿里迸出来的都是成色十足的党国精英范儿。男一号新四军军官车道宽(胡军饰),人既不痞气也不瞎白活,是堂堂燕京大学数学系的肄业生,会打仗,还懂政治,把一帮收编的伪军官兵整得服服帖帖。
这帮伪军也是有“内涵”的,一个熟读三国的团长,两个思路敏捷的高参,连队伍里的老兵油子都有勇有谋。
与李雪健老爷子地位对等的新四军主官,也是地道的儒将一枚。
总之,这里再看不到农民式的狡黠、智慧和快乐,也再看不到家长里短式的办公室政治,能看到的只是男人之间的硬碰硬对决,头脑间的,或者身体间的,充分尊重了观众的智商和品味。
《孤军英雄》影评(九):虎头蛇尾的脑残游戏
很久很久没有看电视,因为电视已经变得越来和谐、越来越脑残、越来越没有创意、越来越俗气
偶然的,看了这部剧,老将李雪健的演出的确精彩。然后我就傻傻的看完了,累了个半死。
前半部还是显得不错的,虽然有例行必不可少的口号式话语之类,不过战争、谍战、情感、悬疑几合一之下,叙述也还显得张弛有度。
然而,自从新政委出场,一切都变得傻逼起来:
作为一个组织,一个司令可以在长达几年离去而没有人填补;
作为一个组织,一个政委就可以将其搞至不可收拾的局面(是在没有上级指示的情况下个人行为,这是真的真的可以的吗?亦或是和谐的结果);
作为一个组织,在一个政委任意妄为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实际上,也几乎没有过表决之类的),而是放任其发展,大家的态度是:我有意见我不说!
而这个政委,毫无疑问是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纯真到极点的傻逼:毫无来由的偏见(据说不记仇,都是为了组织),还有在达到疯狂之后的突然聪明。这是一个人吗?真的真的是一个人吗???
从假死开始,男猪脚真的变成了猪。据说在不懈的破解那啥啥,其实也就是混日子吧。似乎那两年就是睡美人中魔法笼罩的世界,大家都睡着了:不管是男猪脚、还是女猪脚、还是。。。。
更傻逼的是男女猪脚再也没有了寻觅,没有了互通信息,虽然,报纸上刊登两个猪脚结婚的消息,他们却一直不知道呀不知道。。。。
最后,男猪脚带领大家去战斗,是为了支持起义将士,不过,那一个师的起义将士真的已经死光了死光了。。。
那还解救个屁呀!!就是为了去送死吗???
《孤军英雄》影评(十):《孤军英雄》:谍战剧的散点透视
怀旧风一刮便风行数年。谍战剧流行以来,政治、阴谋、战争、情感,各出奇招。《誓言无声》主打鲜活的正面人物,《悬崖》主打时代感和伪满历史,《潜伏》主打微观政治,《青芒》主打越狱过程。即便同样是情感牌,侧重点也各有不同。《誓言今生》是骨肉相残,《黎明之前》是祸起萧墙,《誓言无声》是亲情的无奈,《潜伏》是爱情的遗憾。每部剧都力求不落俗套、拍出新意,而《孤军英雄》却面面俱到,将政治、军事、情感一一道来。
抗战时期的谍战剧都会涉及国共日伪四方。为避免叙事的复杂,其他谍战剧一般只叙述其中两方或三方。《悬崖》只讲了伪满和地下党,《风声》只讲了日方和地下党。《孤军英雄》却试图将中央军、新四军、日军、伪军统统驾驭,并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不停变换叙事重点。中央军内部有军阀混战刚刚平息的诡异感,即便不是军阀,也有或是师生或是对手的提携或对峙。新四军整编在中央军内部,本就有一种打入敌人内部的潜伏感。而该剧更是颇有勇气的展现了新四军内部的民主生活。更不用说夹缝中生存的伪军,乃至被中央军利用来瓦解新四军的伪军。也不用说深陷侵略战争的日军。各方之间都试图用谍战的方式击溃对方——伪军奉中央军之命潜入新四军,新四军伪装成伪军潜入中央军,中央军对新四军若即若离,伪军对日军若即若离。斗争的复杂性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也增加了叙事的难度。卧底、反卧底、再卧底,内讧、智斗、乔装,都给该剧的精彩程度加分。
复杂关系网的节点上是一个个人物。郝俊杰运筹帷幄,有引领全剧故事进展的重要作用。他与车道宽的争斗往往隔山打牛,虽不直接交锋却更有高手对决的快感。因为于晨露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又多了一重戏剧性。车道宽不停穿梭于伪军、新四军、中央军,身份几经变换、忠诚几经考验。特工的身份困惑于他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车道宽和郑明仁的智斗颇有《让子弹飞》的遗风,两人山大王的狡黠感给争斗增添了一丝趣味和幽默。车道宽与于晨露的感情从敌对、利用到假戏真做再到替夫复仇,几经辗转起伏,政治大背景下的儿女情长也是如此回肠荡气。
李雪健的表演老道则已,美感欠奉。夸张并非自如的注脚。胡军不过不失,小技巧既难显人物的大智慧,也难显演员的大智慧。柯蓝更是不及其主持魅力的万分之一,至今也没想明白她为何要转行做演员。
全景式的观察或许全面,但面面俱到往往导致全面平庸。叙事架构铺开之后,如何保持戏剧性和严肃性是该剧面临的重大问题。小情趣频频出现导致感情的小品化。通过人为逆转强行加入情节波澜,又失掉了戏剧的严肃性。三角恋、义女、冒用刘达的身份、模仿笔迹栽赃等等都是些噱头罢了,无助于该剧对历史的重现和深思。散点透视或许有水墨山水的诗意,却不适合结构性强的戏剧。
20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