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桥市长读后感100字
《卡斯特桥市长》是一本由(英)哈代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3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斯特桥市长》精选点评:
●匆忙的写完一篇论“双性气质”
●人不可只分善恶美丑,越可悲可叹可怜可引人思考的故事,越接近人生。 人也不可过于现实,偶尔听听童话,去相信爱与美好依然存在,才不会对明天绝望。 理性的,科学的积极的思考,与感性的热烈的激烈的情感,总会相碰,创造出不同的财富。
●哈代在书中引用诺瓦利斯的格言:Character is Fate。书中亨察德命运的起落,作者也将其归因于性格,给人一种性格引导下宿命论的悲戚!怎样的性格才是好的?于我而言,塑造性格的最好年龄似乎已经过去,性格中的那些缺点几乎是要一辈子跟随你了。可是也不必过分感伤,既然已不是最好的性格,那就学会藏拙,尽量不让它们表现出来好了。然后,人以群分,个性相似的人相处起来也会融洽一些吧。
●哈代的每本书都虐死 中年后才搞明白~ 这本里头闺女是好人 但是让人流眼泪的是爹地
●大学时候在图书馆一字一句读完
●看哈代讲命运
●值得重看
●以前读过,居然忘记了。。。
●读到一半的时候还在想哈代又在玩他一贯的那些人物排列组合的爱情游戏了,但到末尾还是为这个可怜的人热泪盈眶了。现实主义故事的美好之处就在于内心为那些善良不屈的灵魂触动的时刻吧。读索尔贝娄接着读哈代感觉无比顺畅。。
●哈代永远的阴郁悲剧
《卡斯特桥市长》读后感(一):可怜的男人
一个倒霉的男人,每次当生活似乎展露笑颜的时候,又却是遭受了愚弄,失而复得的前妻,得而复失的女儿,由嫉生恨的伙伴,他似乎应当抱怨命运,他像被诅咒般,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情场上得意或失意,内心依旧冷清而不安,并由得这骨子里的不安变得暴躁冲动,成为这样的人如何才能解脱呢?人确实当惜福而自省。同情这样的人,非常。
《卡斯特桥市长》读后感(二):《卡斯特桥市长》读后感
主人公亨察德是一个性格不太好的人,按现代人的说法他的情商不太高。他脾气暴躁、刚愎自用,而且还很孤傲,不能也不愿与人进行沟通,此外,他的思想还有些狭隘,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这些都导致了他一步接着一步的犯错,最后把自己弄到了很悲惨的境地。哈代的故事设计的很巧妙、奇特,他的文笔也很精彩,许多场景只寥寥几笔,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的面前;他描绘的各色人物,也只是几笔,他们的外貌、人物性格都出现在了你眼前。故事中的苏珊,是个头脑非常简单,善良,严谨的女人,她为了女儿,对亨察德说了谎;伊丽莎白是一个纯洁、善良、温柔、积极上进的好姑娘,从来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哀自怨;法夫瑞是个聪明、活波、善良、漂亮的苏格兰小伙子;路塞塔是个非常漂亮,但有些轻浮(不是轻浮的让人不可接受),爱耍一些小手腕,没有什么学识的女人;牛森先生,是个大大咧咧、豪爽、慈祥的好爸爸;此外,书里还有卑鄙无耻的小人赵普,一些低俗下贱底层的人。总之,这本书写得很好,值得阅读。若评分的话,我评5分。
《卡斯特桥市长》读后感(三):魔鬼与天使
印象最深的是亨察德这个形象,一个“坏人”的形象,但又不同于一般文艺作品中那种简单化的十恶不赦的恶人形象,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为恶:情有可原,理无可恕。他醉酒忿忿而抛妻弃子,因嫉妒而开除法夫瑞,以暴露与露赛塔从前的私情来威胁她嫁给他,因在皇室显贵前无礼冲撞被法夫瑞申斥而怀恨在心动手揍法夫瑞,欺骗牛森伊丽莎白简已死。但因他的暴烈冲动刚愎自用,妻子、朋友、情人、女儿一个个离他而去,他遭受到了惩罚,从这方面来讲,他又是被命运戏弄的可怜人。无法控制自己就要受命运摆布。所以,朋友啊,请尽量充分运用自己的理智来克制情绪掌控自我吧,这是我们能够给予命运的很有限的反击了!
伊丽莎白简是另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似乎她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光环也总是被露赛塔抢去,往往总是默默的,然而她在亨察德再次落魄时不念旧恶、温暖了他,打动了这个恶人,仅凭这一点,她就比其他人高明。她是天使,天性,善良明智达理,居贫而不馁,富贵亦不骄,博览群书充实自己。如果说亨察德是魔鬼,她就是天使。我总期待能有伊丽莎白简那样一个女人,默默地,娴静温婉,笑魇如花,然而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卡斯特桥市长》读后感(四):当爱和恨都比别人多一点
真是没想到,读到最后竟然会为这样一个心胸狭隘、多疑善妒、性情暴烈的人而泪目。
亨查德年轻时醉酒后将妻子苏珊卖出,二十多年后,与他做卡斯特桥市长时期一手提拔的法夫瑞公然作对,对有过一段情的女人卢切塔不留情面,对继女伊丽莎白简挑剔冷漠。最后所有人都离他而去,一个接一个,或因为他的过失,或因为他的命运。
但其实,这样的“恶人”并不是完全的他。对于妻子苏珊,他也曾在卖掉了她后,立下21年滴酒不沾的誓约,并浪子回头严格遵守誓言,闯荡社会打拼事业,成为市长,事业成功后也未再娶,直到发妻归来。对于法夫瑞,他对他有知遇之恩,赏识这个来自苏格兰的青年才俊的才华,给了他事业发展的机会,甚至在后期闹翻,和法夫瑞决斗之时,也把本已是必死无疑的法夫瑞从死神手中拽了回来。对于卢切塔,是他在她命悬一线之际,不顾一切地一路狂奔只为劝说正往家中赶去的法夫瑞走另一条他所熟知的近道。对于伊丽莎白简,虽然在得知她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之后,他对她如秋风般冷漠,但最后却和伊丽莎白简相依为命、互为彼此的精神支柱,在生命的最后之时,他抱着重新得到继女的原谅的渴望,长途跋涉,去参加她的婚礼,虽然结局是为她准备的金翅雀最终也未能开口歌唱。
亨查德是一个极其感性,且情感很强烈的人,所以他的爱与恨都会比常人更加深。他内心深处有着怜悯和善良,但总是不能控制自己性格中的缺点而做出一些会让自己悔恨的事。
就如书中他自己的呐喊:“上帝啊,万万不能让我做出这样的事来!我这么努力地远离魔鬼,为什么它偏偏要缠着我不放呢?”
第一次读此书,译本是书友王贞老师和杜莹老师翻译的,这个译本很棒,满分推荐!
《卡斯特桥市长》读后感(五):性格未必决定命运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从如日中天的卡斯特桥市长,到穷困潦倒的落魄老人,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不过弹指一瞬,足以让人在本书结尾部分回望二十多年前岁月的时候感慨万千,足以我们疑惑究竟是什么导致亨察德人生境遇的变化如此之大,足以让我们冷静地思考是什么将他一步步带入了名誉扫地穷困潦倒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的境地。
很多人会说,是性格。的确,性格决定命运。他生命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都先后离开了他。因为他的高傲自负和好强好胜,他在醉酒之后将妻子出卖,因为他的忌妒之心,和本来和他要好并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法弗瑞公然作对,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报复达到心理的平衡以弥补地位上的落差,因为他的暴烈和严苛,对性情温良节制的伊丽莎白简挑剔和冷漠,同样因为他不得人心的性情,导致露塞塔,听闻了有关他的种种不良言论之后反悔了与他的婚约。
然而仅仅看到这些还不够。很多细节我们是不能忽略的。亨察德卖掉了妻子,然而那只是醉酒之后一时冲动所为,很快他就后悔了,于是到处寻找妻子的下落,在无果之后才放弃希望开始在社会上的闯荡。他并没有另娶他人为妻,甚至是在当上了卡斯特桥市长之后也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在人生的得意之时迷失于骄奢和纵欲当中。他始终铭记卖掉妻子之后许下的二十年内滴酒不进的诺言,作为自己的忏悔。所以,犯错的同时伴随着忏悔,而这种忏悔又是以坚强的意志作为支撑。再说说他和法弗瑞的种种恩怨。最初,在他结实这样一位来自苏格兰的青年才俊之后对他的感情远远高于赏识,我们能从他们的谈话感受到亨察德炽热的内心和他对法弗瑞洋溢的热情。就像本书末尾所说的,“法弗瑞从来没有像亨察德对他那样动情地喜欢过亨察德,另一方面他也从来没有像他原先这位朋友对他那样动情地恨过他“,他喜欢过他,同时也恨过他,用尽心机与他进行过粮食买卖上的竞争,甚至想致法弗瑞于死地,两种感情都同样出于天性里激荡的火热的情感,反映出亨察德性情里感性的一面。我们不该一味地指责亨察德,反而更应该抱有同情和宽容。是他在和法弗瑞决斗之时把本来已是必死无疑的法弗瑞从死神手中拽了回来。是亨察德在露塞塔命悬一线之际,不顾一切地一路狂奔只为劝说正往家中赶去的法弗瑞走另一条他所熟知的近道。他不是为了得到谁的感激,也不是原谅了法弗瑞对他的残忍和冷酷,只是本性中的善良促使他这么做。最后来说伊丽莎白。是她在他绝望之时给了他精神的支撑,同时也是她亲手摧毁了他生活的希望。我们应该原谅之前他对她的恶劣态度,如果换成是我们自己,谁能承受本来欢喜地决定和亲生女儿相依为命而后却无意发现当成是至亲的女儿竟然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的痛苦。然而他的这种痛苦却从未对人说过,直到最后伊丽莎白自恃着理性和道德质问亨察德的时候,他也没有为自己做过辩解。在生命的最后之时,他孤身一人沿着二十多年前来时的道路一路走去,而伊丽莎白是他在最困苦的时候唯一的精神支柱。抱着一种重新得到她的爱和原谅的渴望,他鼓起勇气,踏上了重返卡斯特桥的路途。然而这场奔赴却注定以一场悲剧结束。他带来的金丝雀最终也没能在伊丽莎白身边展示动听的歌喉。
不能否认,亨察德的激烈的性情是导致那些至亲和朋友离他而去的直接原因,但是后来,在露塞塔逝去之后,他开始自省,认识到自己性格当中的弱点,并不再干涉伊丽莎白和法弗瑞的恋爱,于是亨察德灵魂深处的善良和高贵从此处开始显现出来,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所以,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写性格,但是他最终却并不想表达性格是造成亨察德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看似高尚和圣洁的仁义道德才是。作者赋予了法弗瑞和伊丽莎白容貌,财富和地位,但他们最终只是时代的附庸,与亨察德相比,他们的色彩太平淡无奇,对于他们的喜怒哀乐读者无法为之动容,然而作者是偏爱亨察德的,纵然他的人生以悲剧结束,但他却赋予了他高贵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让我们痛苦他的痛苦,让万千读者和这个时代一起记住了这个人。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