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18 02:37: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是一本由刘墉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精选点评:

  ●学会处世

  ●很久以前看劉墉,常豁然開朗、茅塞頓開而擊節而嘆。 可如今讀著一本,卻是覺得太過刻意,流于圓滑而不自然。 不知道是我變化了還是劉墉變化了,我姑且算是劉墉變化了,一條道走得過了,走火入魔了。

  ●一般

  ●很有意思的一些小故事~受益匪浅!

  ●多么细心的人,揣摩人的心理,行为,习惯。 这么多年大大咧咧的也这么过来了。呵呵

  ●看一两篇觉得还有点收获,多看了就腻了

  ●刘墉的书从来都是这样,平平也就是他的风格吧~~

  ●人的心理很妙,他很容易被引导

  ●故事很精辟,和我不是教你诈有区别的!

  ●我们深知的道理却总是理不清

  《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读后感(一):处世艺术

  每每读刘墉的书 都受益非浅

  不像读小说 感动过 便忘记

  即使记住 小说 可能不值得反复读吧

  即使有 也很少

  但散文却不同

  每一次 你或许都可以悟出一些新鲜的

  感同身受一些更真切的

  《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读后感(二):初识刘墉之作--小故事蕴含大智慧

  缘分只因一刹间。

  无意间看到了“不好不坏的人”,那样一个小故事让我觉得其作者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头脑一热,网上搜起了他的作品(其作品更多的是关于为人处世的道理)恰逢在图书馆,去架子上拿了这本《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用了大概两三个小时读完了,小故事蕴含大智慧,举一反三的回想这些故事,给我内心以感触,对将来入世很有用途。

  处世的艺术主要在语言,说话的关键主要在思想,思想的内涵在于理念。

  故事中那个多赢的翠玉胸针的故事,让像我这样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实在是做不来,一直秉承着诚信,公正的人们是无法做到这样艺术效果呀。但我不得不佩服这样的人。社会上太多的这样的人,自己得了利还让别人对他感恩戴德,我不得不承认那是“妙不可言的艺术”。“可憎之人必有可敬之处”。

  对于这本书,觉得像我这样处于象牙塔中,不谙世事,“读书读傻”的人来书,太有必要读一读了。

  想必刘墉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把这种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的人吧。

  他的其他作品如《人生的真相》打算继续拜读。

  《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读后感(三):我不是教你诈

  刘墉的八面玲珑里,藏着对人性深刻理解之上的,深深的诚挚和迷恋之感。我不是教你诈,我是讲述相处的艺术。 人的本质是向我的,懂得然后谅解,继而沉浸。这是一种带着镣铐跳舞的豁达智慧,是入世的现实里出世的心灵选择。 任何一种结果都是你的行为导向,先学处世本领,然后升为艺术。 抄 ☑人的兴衰荣辱,用舍行藏,都是点滴在心的滋味。处世的尔虞我诈,欲擒故纵,都是妙不可言的艺术。 ☑我知道怨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东山再起。 ☑不配的人能长久,一定有他能相配的地方。 这世界上一切不合理的事,都有个合理的解释;它愈是不合理,你愈要小心,因为其中必定有你不知道的“反方向的原因”。 ☑把一等一的东西,放在三等三的位置,是非常大的学问。你即使是一等一的人,如果懂得“处世”,有时候也该“故意”把自己放在三等三的地方。 ☑处世的艺术是双向的,从正面想,你要避免别人见到自己不光彩的时候,好比早上没化妆或晚上卸了妆,就不出门。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则应该避免在这个时间去敲人家的门。 ☑有些尴尬,何必当面摊开? 处世的技巧若不能成为艺术,又怎能达到令人点滴在心的境界? ☑谅解、宽恕、留三分地地给别人走,这是非常重要的处世艺术。

  《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读后感(四):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

  从小我就是个很顽皮的学生。

  高中,我编校刊,但学校给的钱太少,印出来的书活像垫锅子的几张纸。于是我跑到校外到处宣扬,说我们校长特别支持校刊,我们就要扩张版面了。接着又回学校对校长说外面某教育局长、某团主任说我们真走运,遇上这么支持文艺刊物的校长。

  我"戴帽子"的战略很成功,没多久,大笔钱拨下来,校刊增厚了一倍。

  我忙了几天几夜,脚本写成,送过去,但是石沉大海。又过一阵,发现那制作人带着老主持人,居然跳槽到另一家电视公司,开了新节目,用的第一集脚本正是我写的。但我没怨,只是回去对电视公司节目部的主管说:"再设计一个节目,跟那跳槽的制作人打对台吧!我保证赢他。"我知道"怨"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东山再起。

  不久之后,节目出来了,就是当年广告满档的益智节目《分秒必争》。

  节目开播的预告早发出去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赶录别的东西,免得"开天窗",同时把批评联考的录像带调出来,重新修剪。但我没真剪,只是锁在柜子里两个礼拜,又照原样送出去。而且播完之后打电话给各长官,问他们:"这样是不是好多了?"每个长官居然都说:"是啊!是啊!就是要这样,好极了!"我知道这些大人先生只是挑骨头、摆架子,他们根本没再看。一年后,《时事论坛》得到金钟奖。

  又是十年过去,两岸开放了,我的书被介绍到祖国大陆,第一家签约的出版社,三年只印了一次。于是我换一家,并说前三个印次我一文钱版税也不拿,全交给他们做公关;才一年下来,居然就印了三次,而且愈印愈多,印了几十次。

  一阵子我被安排到各地签名售书,常看见出版社和发行商为利益争吵,还有人来向我告状,但我都装聋。

  我更知道自己拿的版税与实际印数差异很大,我还是装糊涂。

  我心里清楚,机关算尽、便宜占尽的人不见得会成功。你不把利益与人分享,别人凭什么捧你?

  回顾过去五十多年,我生于忧患,九岁丧父、十三岁惨遭祝融、十六岁吐血休学,住在废墟与违章建筑区,使我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使我知道要常常"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但我只是迂回地前进,我始终知道心中的目标,而且坚持到底。

  这本书里呈现的就是此种人生态度,怎样"眼明心清"地看待世界、虚与委蛇地应付权贵,又怎么看风使帆,航向心中理想的目标。因为:人生的兴衰荣辱、用舍行藏,都是点滴在心的滋味。

  处世的尔虞我诈、欲擒故纵,都是妙不可言的艺术。

  年轻人,直!看到不顺眼、不合理的事,常会表示意见,岂知道许多人就因为这"正义感",招了祸。修理他之前先探探他的来历

  人都有眼睛,想想,凭什么一个不称职的人,能够位居要津,而且那不称职,"不称"到了极点,谁都看得出来。

  但也正因为谁都看得出来他不称职到极点,他就一定有"非常称"的地方。这世上不知有多少年轻人,就因为没搞清楚,乱批评,卷了铺盖;而且走了之后,都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大老板愿意买广告,而且买满档,如果你又是那电视台的员工,你批评什么?

  你要知道连你薪水袋里的钞票,都是那女人带来的。总之,你愈是发现无能的家伙,居然站在你头上,或跻身你的办公室,你愈要小心应付他。因为他一定有你不知道的"内交"或"关系".

  你也要知道,愈是有这种"内交"和"关系"的人,愈能够毁你、誉你、提拔你和踹死你。所以如果你不能跟他维持良好的关系,就一定吃亏。而且周小姐十分勤快,常到办公室为郑董分析财经状况和新的投资项目;每逢过年,还会送个贵重的礼物过来。像那郑董现在桌上放的玻璃水壶,就是周小姐送的第凡内产品。

  可是这新接手的吴先生就不一样了,他很少跟郑董联络,有时候郑董要看看投资报表,也得等半天,才传真过来。更令郑董火大的是,过年不但没礼物,姓吴的小子连个电话也没打。他们床笫之间、办公室之内,甚至亲戚之间和政商之间,许许多多事情,岂是外人能摸清楚的?大概常在报上看到,政府请基金经理人谈话的消息吧?他们谈什么?

  可能是希望大家在一片看坏的情况下,理性一点,别拼命"杀出",免得股市狂跌,人心不安。

  他们也可能希望大家"捧捧场",把市场炒热一点。

  好!那些基金经理人接着回公司,跟他下面的理财专员说,譬如希望大家拉抬一下电子。理财专员开始打电话给客户,说:"电子有希望,要不要买一点电子股?"

  如果你是理财专员,你会先打给"大户"还是"小户"?

  你当然先打给大户,因为大户一下子就敲进五千万,小户咬牙咬半天,考虑老半天,问了又问,才说放个十五万。

  当上面告诉你可以拉抬,你才有几个钟头去做?五千万那种大户,你打通十个,就是五亿;至于十五万的小户,十通都谈成了,也不过一百五十万,你得打三百三十三通,才有十个大户的效果啊!

  大户吃肉,小户喝汤

  问题是,一堆大户进场拉抬,明天是不是很可能涨?

  后天又涨,大后天还可能涨,这时候小户才接到电话,或自己发现,主动打电话问理财专员,说要加码。

  小户加了!但是才加,就开始跌。

  而那些大户,可能在另外十通电话之后,已经先出场了。

  所以,赚的常是大户,赔的常是小户,除非你跟那些大户特别熟,他得到消息,进!你也跟进;他出,你也跟出。在社会上,你表面看来愈是不合理的事,愈可能背面有个你看不到的原因。我不反对你做"谔谔之士",只是在你"开骂"之前,先要弄清楚那背面的原因,搞清楚你批评对象的背景。

  那背景愈是隐藏,愈"不足为外人道",愈是你得小心碰触的,因为那是"禁忌"和台面下的游戏。往相反的方向想,如果旅馆大老板把儿子放到各部门实习;如果航空公司的头头把自己人放到基层历练;如果政界的大老,把自己人放到各单位"培训".

  当这消息隐藏,一般人都不知道,而且排斥那些"空降部队"的时候,如果你对"他"特别好,改天他"上去"了,你是不是可能"搭电梯",成为他的班底?

  这学问太大了,请看下一章。每个人都会做"人",却有巧拙的不同。因为人都是自我的、爱表现的,偏偏做人的时候常常得收敛自己,把风头让给别人出;进一步则是帮助别人表现,别砸了人家的台子。而且如上一章说的,愈是突发的,看来不是预谋的表现,愈被欣赏与信任。听阿珠"掀底"说"糊涂的秀英,在赔钱卖东西",大家当然二话不说,把衣服抢光了。错了!你八成发现他连毫不相关的书都列入了,独独没列那本极相关的书。再举个例子:在商圈和政坛,怎么看某人都应该把另一个"干才"列为他的副手。

  但是,副手公布,却常常不是大家看好的那个人。新娘子会选"她"当伴娘吗?

  只怕不会!谁会希望做陪衬的人光芒压过自己呢?

  韬光养晦、收敛光芒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你是那"美极了"的女生,新娘子跟你最要好,于情于理,她都不得不请你做伴娘。

  你要怎么办?

  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推,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好,撑不住,搞不好半路晕倒了;请她另找别人,甚至推荐一个。

  于是她可能表面上怨一怨,心里却如释重负地立刻另外去物色。

  还有一个选择,是当你不得不接受时,千万别挑那比新娘更华丽或更诱人的礼服,发饰化妆也一定要比新娘子逊一些。就算"她"要你挑好的,你也得推。那"主角"一定会暗暗感谢你。不可"自以为大"

  quot;谁是主角",这是在任何团体中、聚会时,都要搞清楚的。

  就算你是老师,而且是"大师"、"名师"、"宗师",今天你的学生开画展,请你这大师光临。你到了之后也要弄清楚今天的主角是谁,想想他为什么请你来。

  他表面上说请你来"诲正",其实是请你以光门面、以壮声势、以抬身价。

  所以你最好从头到尾都点头赞美。就算有一万句话要说、要骂,也得等开幕酒会结束,宾客散尽,只有你学生在的时候,再小声说。

  甚至为了不杀风景,你应该等画展结束后,再找个私下的场合"一一指点".

  你那学生能不心领神会、点滴在心吗?不错!你是尽了记者公正客观的职责,但你要想想"上面"为什么要你去,对方为什么请你去。

  你这样做,讨得了好吗?

  抱歉!请别怪我说得太世俗、太现实。问题是我们哪一天不生活在世俗与现实之中?我有教你把坏的说成好的,造成误导。最起码,你可以不写、少写,或只说有这么个产品出来了、新书发表了、医院开业了,而不加任何褒贬,由读者(或观众)自己去想啊!"爱现"的人常吃亏

  认清谁是主角,不要喧宾夺主;

  认清谁是主客,把上座让给他。

  以上这些"为人作嫁"、"为人陪衬"、"和光同尘"的处世技巧,不但是"爱现"的年轻人该学的,恐怕连许多活过大半辈子的中年人,都该好好想一想。于是冰冰没了包袱。

  自己人斗自己人

  什么叫“包袱”?

  你会发现这世上最大的包袱非但不是外人,反而可能是自己人。你的英语不差,碰到全是洋人的场合,你“溜”得很。可是当有中国人在场,你是不是就比较迟疑,比较不敢开口了?

  为什么?

  因为你说错了,洋人不会笑你,他笑什么?他还不会说中国话呢!结果笑你的、挑你毛病的、出去说你“文法都不通”的,反而是你的同胞。 了解这一点,你就要知道,当你发现朋友正在做他不希望你见到的工作时,应该主动避免去接触他。这学问非常大,让我举几个亲身经历给你听,同时考考你。

  二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去尼亚加拉瀑布时,在旁边的画廊兼工艺品店,看到一幅大狭谷的山水画,画得好极了!再细看签名,居然出自一位国内的名家之手。价钱更令人吃惊——还不到他在国内画价的五分之一。

  接着,我回国,遇到那位名家,很兴奋地说我在美国画廊看到他的画,真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更佩服他的作品推展得那么远。

  没想到画家反应出奇冷漠,只淡淡地说:"是我去美国旅行时乱抹的。"

  请问,他为什么冷漠?多年前,在纽约知道有个国内移民来的朋友,开了家录像带出租店,我特别跑去看他。

  当时他正忙,我就在店里四处逛,看到有一区,全是成人片,许多都是三级片的。接着见他从柜台后走出来,跟我握手,我就拿着一盘成人片说:"哇!很多精彩的。"

  我只是无意的一句话,甚至可以说赞美他店里东西丰富,没想到他脸上掠过一片阴影,而且立刻将我手上的录像带放回架子,再把我拉到店的另一头聊天。

  我后来检讨,自己犯了严重的错。

  请问,我错在哪里?最近有一天,我和朋友到纽约中央公园划船,上岸之后要沿湖走出公园。

  才走出二十公尺,我那朋友突然说:"咱们走那边吧!"于是拉着我绕路,进入林间小径。

  我问他为什么?

  他一笑说:"因为我看到有一群中国人,提着按摩专用的椅子,招揽客人,在路旁推拿。"

  quot;为什么要避开呢?"我问他,"又不是非推拿不可。"

  quot;不!"他又一笑,"我们推拿也不是,不推拿也不是。"请问,他为何这么说?最近在台北,有一天我去银行办事,旁边来了个中年女士,也在询问事情,鼻子旁边粘了一大块鼻屎,她居然不自知。

  我正想是不是该提醒她,却见里面的小姐回身抽了一张面纸,然后笑嘻嘻地对那女人说:

  quot;来!如果您不介意,我帮个小忙。"

  那女人还没会过意来,小姐已经一伸手,把她脸上的鼻屎擦掉了。

  quot;有脏东西吗?"女士诧异地问银行小姐。

  quot;没什么啦!没什么啦!"小姐笑笑。

  请问,为什么银行小姐不提醒那女人:"您脸上有鼻屎。"再送给她一张面纸,让她自己擦干净?

  为什么她帮了忙,擦掉那么一大块鼻屎,却又说"没什么啦"?

  处世艺术

  处世的艺术是双向的,从正面想,你要避免别人见到自己不光彩的时候,好比早上没化妆或晚上卸了妆,就不出门。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则应该避免在这个时间去敲人家的门。

  千万别以为朋友不如意,由公司大老板变成卖蚝仔煎,你呼朋唤友去吃,是照顾他生意。

  你先要想想他的个性,想想跟他的交情,免得他非但不感激你,还觉得你在损他;改天他东山再起,可能避免跟你往来。面子要做对地方

  让我们回头想想,小孙拍了谁?他是对着王明赞美张华华,以为张是王的同事,他们是同一报、同一版,赞美张华华,王明一定会高兴。

  他岂知正因为王明跟张华华是同一个部门,又是同等职位,愈可能是竞争最激烈、最有心结,又最相忌的人。

  小孙居然赞美与王明坐对面的张华华,还推崇得那个样子,他能不犯王明的忌吗?

  是啊!你既然这么欣赏张华华,你何必找我?你去找他啊!不认识?简单!我介绍,看!我多大方!不但给你电话,还帮你把资料带到,往张华华面前一扔。 那张华华应该感动小孙对自己的推崇,居然敢犯王明的忌,来拍自己,对不对?

  错了!王明怎可能把小孙对张华华的赞美转告,他把资料一扔,张华华会怎么想?

  你王明既然去了,为什么不写?你看不上对不对?还是你懒、你忙,所以丢给我?对!产品是不差,值得写,可是你为什么不写?这里头有没有鬼?还有,我写了,人家谢谁?只怕面子会给你做了,搞不好!你还对那姓孙的说我是你的下属呢!我吃错药了啊!我才不管呢!换做你是高主任,你能不火吗?你火了,会怎么表现?很简单,你心里不爽,不说,但压小孙的稿子,让它不能见报;就算产品实在好,非见报不可,也不让它"及时"上。

  赞美人有时比骂人还难,就因为当你骂人的时候,你有防备,知道对方可能反击;但在你赞美人的时候,就好像与对方示好、拥抱,岂知他突然抽出一把刀。

  所以马屁拍在马腿上的人,常被马踢死了,都不知是怎么死的。你岂知人家有没有嫌隙

  你或许要问,如果对顶头上司赞美他的部属,是不是就可以了?

  没错!如果那是个稍稍不爽就能把任何一个职员开革的顶头大老板,可以!但如果你赞美的职员是老臣、是老板有所顾忌,又一时下不了手的,你还是可能得罪人,而且得罪了那大老板。刘先生!拜托!拜托!你怎么会写信给那个浑蛋呢?他是最会摸鱼的工人。最近领班和副厂长都来跟我告状,我正骂他,要给他记过呢!结果,昨天他拿你写给他的信来给我看,你叫我怎么办?你怎么居然会赞美他是最认真的工人呢?”

  看了这个真人实事,你说,是不是对大老板都不能随便赞美他的属下?你在跳进游泳池之前,应该先用脚尖试试水温。

  你要用探索的方法进入。

  譬如小孙跟王明提到张华华,可以说:“哦!对了!贵报有个记者叫张什么……张华华。”

  敏锐的人,只用这么一句话,就可以由王明的表情知道“他们”的关系如何。如果王明冷冷地应一声“对”,甚至接着问“你认识他?”小孙就最好把话带开,甚至往反方向带——“我觉得跟张华华比起来,您写得深入得多。”

  你或会想:“难道这么说就不会得罪人吗?说不定张华华是王明的死党,再不然是他老师,搞不好,居然是他老子、是提携他进报社的长辈。怎么办?”

  一样办!你想想,换做你,外人说你比你的死党、老师、老爸、先进都强的时候,就算你心里知道不如他们,又能不暗自高兴吗?

  这是人性,谁都得承认。"那当然!"琼丝笑笑,"这么一个超级大独家,能卖多少钱啊!总算可以证明我们在谈恋爱了。"

  quot;要不要放话出去,把照片买过来,把新闻压下去?"麦克问。

  quot;笑话!"琼丝又笑了,"那岂不遂了他的心?他想发财?好哇!让他发财啊!"

  每个大报的记者都接到了电话,是麦克的经纪人打来的,说有重要新闻发布。

  比弗利山庄的交通立刻为之瘫痪,所有的记者和他们的摄影记者,甚至电视台的转播车都出动了。

  麦克搂着琼丝站在门口欢迎,只见镁光灯齐闪。天哪!这是大家上山下海两个多月都拍不到的画面,现在居然就摆在眼前。

  何止如此啊!

  麦克和琼丝又请记者们到后院的游泳池,两个人居然往池边一躺,做了个拥吻,喀嚓!喀嚓!上百架相机的快门齐闪,两个记者还不小心跌下了池子……这两个故事说的是什么?

  说的是"以退为进"的道理。

  首先让我们看看麦克和琼丝。无可否认,他们认为时机还没成熟,不想让恋情太早曝光,但是百密一疏,被记者从墙头用望远镜头拍到了亲吻的画面。

  怎么办?

  只有两条路,一个是花大价钱,把照片买回来;一个是"以退为进",既然已经曝了光,索性曝到底,把新闻做大,让每个媒体都拿到亲热的画面。以退为进、一石两鸟

  结果谁赢了?当然是麦克和琼丝赢了。

  首先,他们出了名。因为是同时发布新闻,没有一家媒体敢"独漏",所以新闻炒得火热,哪个演员不希望炒新闻?管他黄色的、绯色的,只要炒热就有利于出名。

  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他们不这样做,让那"狗仔"把照片拿出去高价兜售,然后由某报或某杂志"得标",一家媒体发表,能比大家一起发表收看率高吗?

  宁可得罪一个,不要得罪一百个

  再进一步想,当别的媒体漏了新闻,要不要火大?记者在公司会不会"吃排头"?于是可能挖麦克的疮疤,或制造小道消息报复,倒霉的又是谁?

  而今麦克和琼丝主动通知,谁也不得罪,而且当大家知道已经有"狗仔"拍了独家,自己差点漏新闻的时候,是不是还得叫一声:"好险!"然后暗自感谢麦克?

  至于输家,当然是"狗仔",他非但摔伤了、丢掉了值钱的照相机和"长镜头",而且拍的照片不如别人清楚、精彩,还可能有人出钱向他买吗?战争时主动"转进"

  所以麦克和琼丝这一招,是以退为进,也是以进为退。对!他们是退让了,不得不让新闻曝光了。但也因为他们主动通知媒体,所以那个"退",也是"进",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

  quot;以退为进"是门很大的学问,大到外交、战争,小到办公室和家里的小事,都要懂得这个道理。想想,当卢沟桥事变之后,中日战争爆发,日本进攻北京,为什么中国军队抵抗一阵子,突然一夜之间,全不见了,全退出了北京城。

  日本再强,中国军队要撑也还能撑上好一阵子啊!他们为什么退?

  因为北京是中国建都七百多年的名城,文物古迹无限,为了不毁损文物,只好以退为进。相信你一定看过不少野生动物的影片。

  当狮子接近猎豹(cheetah)的洞穴时,在远处发现狮子的母猎豹,为什么不急着赶回家保护它的"子女"?反而站在远处不断吼叫,挑衅狮子,然后向远处做出逃跑的样子。

  因为它知道自己不是狮子的对手,既然不能硬拼,只好"以退为进",引开狮子的注意力。

  这世界上甚至有许多鸟,当人们接近它的巢穴时,它会在空中装做受伤折翼的样子,歪歪斜斜地摔到远处的地面。等人过去抓它的时候,再一下子飞走。

  那也是"以退为进"的"欺敌之技"啊!"以退为进"是一门大智慧,你要当机立断,才能避免更大的伤害。

  这更大的伤害,可能是敌人追杀你的时候,把你一家老小也杀了。也可能是记者"挖"你的甲新闻时,也挖出了更不能曝光的乙新闻和丙新闻。

  而且就算他们挖不到什么别的新闻,只要你的甲新闻还在,他们就会一直挖,迟早挖出来,令你寝食难安,而且挖得愈久,对你的伤害愈大。反不如你自己"和盘托出",使自己的神秘感消失,人们"偷窥"的欲望消失,于是你脱身了。

  而且,你是"断尾求生",虽然失去了尾巴,却能保有乙新闻、丙新闻不曝光,你以退为进,小输大赢。

  宁可重起炉灶,不要愈描愈黑他最少错了两件事——

  第一,他回头去买,应该换只不一样的,女人最怕"撞衫",当然也怕撞戒指,就算再买的不如前一只好,问题也不会闹大。

  第二,他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小云,主动先对小云说:"我今天真气死了!那个三八美美,我给你买了只戒指,在门口碰到她,她居然抢过去硬戴,而且摘不下来了,幸亏她还识相,把钱赔给我……"

  无可否认,许多女生都会在这时候故意现出狐疑的眼光:"是真的吗?不是你确实买给她,恶人先告状吧?"

  但那狐疑是假的,就算里面有点真,也比后来发现好得多啊!我们常常要"以退为进",而且是主动地退,抓住第一时间,立刻采取行动。

  知道了这一点,如果有天你在办公室的电脑出了问题或中了病毒,于是下班之后请位男同事帮忙"救治",救到太晚,男同事和你不得不打电话回家向老婆、老 公请假。搞到九点、十点,还没修好,突然公司大门开了,进来个同事,是因为忘记东西回来拿,远远看见你们二人,这时候你要怎么办?

  装做没看见?还是立刻不出声,免得对方注意?又还是故意大声谈话,使对方知道你们在讨论事情?

  抑或——

  你主动叫那位同事:"快!快!快!来帮帮我!"就算你知道那人根本不懂、帮不上忙,也硬去拉他来了解情况?

  你必须知道,即使进来的是个警卫或工友,为了避免他猜,而且很快地传得满城风雨,你也得立刻想出个借口,请他过来一下。

  如果黛安娜懂得"以退为进"

  quot;以退为进"不是真退,而是"转进".懂得以退为进的人,总能避免更大的伤害。

  想想,黛安娜王妃既然已经决定跟法耶好了(甚至传言,她已经怀了孕),她又何必一直躲狗仔队?就算躲,犯得着叫司机没命地飞车吗?

  她如果懂得"以退为进",发现再快也快不过狗仔队的摩托车,不如干脆把车放慢,或往路边一停,任你们拍吧!

  今天黛安娜不是还风风光光地活着吗?我问:"下次你怎么做呢?"

  quot;他要加奶精,我就只加奶精,绝不会多此一举。"她恨恨地说。

  我拍拍她:"你是学到了在西方世界处世的方法,但是没学到处世的艺术。"

  quot;处世的艺术?"助教看我。

  quot;对!如果你懂得处世艺术,就照他说的,只给他加奶精,但是另外,你可以附一包糖和一根搅拌棒(stirrer)在旁边。"我说。"谢谢您当年告诉我,我现在回想,当时确实做错了,我发现新来的中国朋友常犯这毛病,就是画蛇添足、自作主张,还认为自己对,甚至认为那是人情味的表现。 可是,换个角度,如果在中国圈做事就不一样了,老板叫你加奶精,你不给他加糖,他真可能认为你笨。结果,在东西方都不出错的方法,就是照您说的——附加一 包糖。"那学生笑道,"我后来碰上这种情况,照您说的做,对方都会先一怔,然后赞美我细心,我还把这一招教了好多朋友呢!"也记得我在早期的作品里曾提到,有个学生对我说,她第一天上班,老板说一句,她答一声"对",没想到老板立刻板起脸训她:"什么'对不对'?要说'是'!只有上司同意下面人看法的时候,可以说'对';当你只是听命行事的时候,要说'是'!" 自从那篇文章发表,我接到许多读者的来信,说他们觉得真有道理,从此对父母师长,都改说"是".而且影响好多人,现在已经一片都是"是"了!某年,我去日本的一个大出版社,一位年轻职员在门外迎接我,他先带路在前面走,但是到大门前,突然止步,伸手请我先进。接着下楼,他先鞠躬,说由他带路。但是转过一个长廊,上楼,他又让开,要我先上。等到了楼上,再快步跑到我前面一点,说由他带路。

  我被弄得一怔一怔,但是不能不赞赏那职员的态度,因为他严格遵守了"下楼时主人先下,上楼时客人先上",以及"对熟悉的地方,客人走在前面;对生疏的地方,由主人在前面带路"的原则。使我对那公司,一开始就有了"他们做事会很严谨"的好印象。 处世的艺术有时候就这么简单,如同前面书里说的"接线生、接待人员"的礼貌,当侍者把汤不小心弄到你身上的反应,为别人做伴郎、伴娘和招待时应有的考量;乃至在公园里为了避免尴尬而做的回避;以及身处弱势时,怎样顾全大局、忍一时之气。

  我也强调了"骂人容易,赞美人反而要小心"的道理,以及"以退为进",主动把可能引人误会,或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摊开来"的技巧。还举了实例,证明"民调"和"人们印象"是多么容易被导向。

  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有轻的,也有重的。在平常微不足道的小事后面,都可能有个大大的处世哲学;而当那哲学运用巧妙的时候,则成为一种艺术。就像《翠玉罗生门》里,大家都赢了,没有人输。

  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您"点滴在心"的会心一笑,也希望它能教您几招"使最多人获利、最少人受伤"的处世艺术。

  刘老板,您这是何必呢?您知道为了您这十万件,我最近新聘了两百多人,天天加夜班为您赶工啊!”

  “我就是心疼你,怕你太辛苦,所以找人为你分忧啊!”刘老板请范厂长坐。

  你不是说要涨回五十吗?”刘老板问。

  “哎呀!搞错了啦!搞错了啦!”

  “完了!”山本心想,从门缝里正看见那土兵的影子过来。相信已经被发现,山本提口气,正要先下手为强,却见人影一闪,土兵转身出去了,一边下楼还一边喊。

  占领中国四年,山本已经听得懂一些中国话,那土兵显然是喊:“没人!”

  哼!”山本松了口气:“土兵就是土兵,真笨哪!”接着悄悄走出柜子,躲到窗子旁边,果然看见好几个中国土兵继续往下走。

  山本笑了,回头,看见桌上居然有一罐糖,于是弯着身过去,抓了一把,再回身躲在窗边,街上隆隆直响,开过一辆坦克车。

  “好险哪!”山本暗自庆幸,却见坦克车突然在屋子前面停住,几个土兵站在旁边指。坦克车的炮管开始转、往上抬。

  山本只听见轰一声。

  那“土兵”是不是很土?又很不勇?

  他可能不勇,但是不土。当然他的装备也可能很土,用的是每次只能打一发,又常常卡弹的土枪。但是正因此,他聪明,不正面冲突。

  柜子里的刺刀一闪,他确实可能看到了,这时候如果是在战壕里肉搏战,他也一定拼了,但是现在是逐户搜查、扫除余孽。自己这边有绝对的优势,他何必以一杆土枪去对付可能拿着冲锋枪,而且作困兽之斗的敌军呢?

  于是他忍着,故意装作没看到,却接着吆喝了一群人。这还不够,干脆一炮轰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章讨论的就是“忍”。

  想想前面的刘老板,才下飞机,就被修理了。而且下手的是合作多年的范厂长,有道是“朋友不在,愈有义务照顾他的家小”,那范厂长居然这么无义,趁刘老板不在的时候涨价,刘老板能不火冒三丈吗?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一怒之下赶回去?问题是,假使赶回去,你还能在美国接那么多生意吗?还有,你就算赶回去,换了厂,那些“新接手”的厂能应付那么大的订单吗?搞不好,弄错了、弄坏了,耗损率更高,交出去被退货。

  真正的问题是,船期已经在眼前,他们根本没办法准时交货啊!

  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范老板凭什么“硬”?就凭这几点——

  第一,他知道刘老板信任他的工,也可以说他得宠,“恃宠”当然可以骄。

  第二,他知道刘老板急着交货,也知道这是批好卖的东西,想你刘老板今天抢到大块,当然该多分我一小块。

  第三,刘老板犯了个大错,他图省事,居然早早就把十万件的材料,先运给了范厂长。“你刘老板是摆明非我不可了嘛!我是吃定你了。”于是范厂长可以“拥料自重”,往上加价。

  商人重利轻别离

  或许你要说,怎可能有这么不讲义气的人。

  对不起!这是真事,这世界上就有那么多得寸进尺的人。何况商场如战场,所谓“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商人重利轻别离”,为商的人总在比、总在衡量、总在评估。你弱一分,他就强一分;你占了优势,他则必然屈就。否则他又怎么做生意呢

  尤其是今天中国人的商圈,除了那些大电子公司之类,合约搞得清清楚楚,一般中小企业常常是“合约”与“人情”并行的。“讲情”对他有利的时候,他不“讲理”;讲理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又拿着合约可以六亲不认。

  所以,在中国圈子做事,比在西方的学问大得多。

  处世艺术

  这世上有许多情况是我们必须认栽的。举几个我听过的真实例子——

  一个艺术文化公司的负责人对我说,他请某国外的大交响乐团到国内演出,宣传早作了,票也卖光了。演出前几天,对方该上飞机了,突然说有问题,要涨价,而且一涨就是三分之一,否则不能成行。

  请问,如果你是他,你怎么办?

  你吐血摔电话?不办了?

  还是“认栽”?

  君子报仇,三年不晚

  再举个例子,你是新开的公司,出了个新产品,某赫赫有名的大公司看上了,说要跟你下单。

  你大喜过望,立刻发了新闻,你的股票立刻飙涨。那大公司等到签约的时候,却把价钱一下子砍了半截。

  请问,你怎么办?

  你立刻宣布不合作了?他立刻宣布对你的东西不满意,生意告吹。

  还是说,你咬咬牙,认栽了?

  谁让你不先签好约再发消息?而且你已经因为这消息得了大好处,公司名号一下子打响了,股票翻了一番。对方要不是看准了这一点,又能那样吃定你吗?

  何况,君子报仇,三年不晚。改天,你做的东西市场反应好,你大可以再扳回一局啊!

  你怕你改天再硬起来,那大公司会冒火,不跟你合作?

  错了!商场上是“只问利害,不问恩怨”的。你有实力,你独家,你再狠,只要他发现别人无法取代你,他还是会找你。相反的,你的东西不够好,就算你降价、磕头,求他买你东西,他也不会理。我们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也可以改成“大谋要大忍”。血气方刚的年轻朋友,要好好学习刘老板“忍”与“谋”的处世艺术啊!商场上的“空城记”

  让我们回头看,前面的故事,那邝先生学历好、事业大、外文好,不太爱交际,显然是个自视甚高的“务实派”。正因此,他自己出马,去探探虚实。

  你再看看,他提早到,是为什么?他看王董书架上的书、墙上挂的画,他显然是个从小看大的人。王董显然也因为知道他的个性,于是往小处下工夫。

  要知道,那些自视甚高的人,你是很难用简报、参观,和一堆数据说服他的。他不容易被说服,而且只要他觉得你意图说服他,就更难说得进话。他们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你的底,只有你真正的实力,能令他服气。阴私与阴德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如果你打电话给某公司,总机小姐(或先生)礼貌周到、应对得体,你是不是马上先对那公司有个好印象?相反的,明明是个大公司,总机却连话都讲不清楚,如果加上态度不好,你又会怎么想?

  再往前走一步,你进了那公司,找半天找不到要去的部门,随便抓了个职员询问,那职员说话有条理,态度又优雅,甚至为你带路,你又会怎么想?

  人最爱看小处、暗处。某天你进办公室,听到某人正说你坏话,他立刻住了嘴,可是就算你没听清楚他说的全部,你是不是会记他一辈子?

  相反的,如果你那天进办公室,没让任何人发现,却听到某同事正在赞美你,你是不是从此对他印象特别好?

  为什么?因为那都是“背着你”说的话,那都是“阴私”的。

  在暗处,不为人知的情况下造的罪,是“阴狠”。

  在暗处,不为人知的情况下行的善,是“阴德”。

  在小处,一般人不会注意的地方,你只要有一分好的表现,而且被人发现,那效果就会加倍。

  厕所反而是门面

  只是一般人不一定懂得这个道理。

  譬如有客人来,只顾买好菜好酒,把客厅摆得漂漂亮亮,甚至把卧室弄得整整齐齐,唯恐客人进去参观,却不知道把厕所搞得特别讲究。

  真正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件事——客人常会注意主人的厕所,甚至打开柜子瞧瞧。把一等一的东西,放在三等三的位置,是非常大的学问。你即使是一等一的人,如果懂得处世,有时候也该“故意”把自己放在三等三。而你,居然谈笑自若,还回头安慰侍者,说:“小事一桩,不用惊动餐馆经理了。”甚至走的时候还赏了不错的小费。这消息传出去,人们会多么赞美你啊!

  你位置愈高,你低姿态得到的赞美愈加倍;相反的,你高姿态的“嘴脸”愈会被丑化。

  朋友有面子,你有里子

  又譬如你是长官或名人,你的部属、朋友结婚或办丧事,请你大驾光临,挂个名。

  届时,你居然早早到了,自告奋勇,坚持在胸前挂个总招待之类的条子,站在门口。每个进来的人都吓一跳:“天哪!某老大居然站在门口作招待。”

  客人们会怎么想?他是不是会想以你这身份,都纡尊降责地作招待,可见与那主人有多深的交情,那主人又是何等了得!

  你是不是给主人作足了面子?他就算不感念你一辈子,也要谢谢你半辈子。

  没错!你是把“一等一”的自己,放到“三等三”;但是那对你有伤害吗?你如果没有那个气度,

  怎可能自愿作“三等三”?大家只有佩服你的份。

  既显示了自己的平易近人和度量,又为朋友作足了面子,这一举两得,就是处世的最高艺术啊!

  郭隗说:“古时候有位君王想求千里马,但是找了三年都找不到。下面有个文书官自告奋勇出去找, 三个月之后找来了,却是一只已经死掉的千里马,而且居然花了五百金。国王大怒,那小官却说:‘您连死马都愿意花五百金,表示您是肯花大价钱买千里马的人, 消息传出去,好马自然来了。’果然没多久,国王得到三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指指自己:“大王既然想求贤才,就由我开始吧!如果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能被重用,比我强的人自然会来了。”

  燕王居然真为郭隗盖华丽的宫殿,而且尊他为师,果然没多久,各路好汉全来投效燕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