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女儿国读后感1000字
《走回女儿国》是一本由杨二车娜姆(美)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回女儿国》精选点评:
●机遇+性格,成就了她
●我挺喜欢娜姆的性格!
●以前只知道她喜欢戴花,今年过年去泸沽湖玩了一趟,回来买了这本书。断断续续看完,怎么说呢,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美女+好声音+勇气+努力的故事。有些故事挺匪夷所思的,不过这就是她吧。如果她是普通人,也就不会走出泸沽湖了。
●还不错,最大的感受应该是视野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有那股敢闯的劲。
●我娘为数不多的几本书之一...
●一个走出女儿国的摩梭女子,将自己的经历变成文字,变成美丽的回忆
●很久很久以前读过的书,却再也不见了当初走出的霸气,是不是每个人都会近乡情怯?
●看完这本书,开始对云南,对那个奇异的世界充满向往,对这个女人佩服。
●说的是一个状态,有点无奈。
●作者写得很自信而坦然,像一朵花,绽放得真实而美丽。分享自己的经历,做最好的自己,她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
《走回女儿国》读后感(一):质朴的内心表露~
杨二车娜姆在国人心目中不是讨人喜欢的女人。所以前段时间网上才会那么炒作其追求法国总统萨科奇的新闻。但是,看完这本书,我得说:我佩服她的勇气和性格。书中的语言不是很优美,也没有什么漂亮的文采,但是可以感觉到,每一个字都是她自己的体会。也只有有经历过一些事的人,才能有这么质朴的内心表露吧。
《走回女儿国》读后感(二):传奇
就书的文学性而言,太一般了。不过毕竟是传记,还是很有兴趣的看完了,第一感觉是,太传奇了!第二感觉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成功。当十三岁的杨二车娜姆离家出走行走在原始森林中时,她的人生已经改变。从原始的母系社会,一路走到美国,这样的人生轨迹能有几个人做得到?
信心,行动,坚持,下一步,就是成功。
《走回女儿国》读后感(三):走回,或许走不回
作者本人我不发表任何评价
一个海外赤子重回女儿国。此时,她是泸沽湖的候鸟,带着风尘仆仆的羽翼,带着传播摩梭族文化的美好希冀。女儿国,那里的山水人物无不浸染上一层母系色彩,氤氲着女子的灵气。遥远的黑色部落,遗忘的人间净土。那里不盛产什么,产爱情产故事产诗歌,是浪漫男人和柔情女人的世界。杨二从出生时就注定她不是一个安分的乖乖女,她带着摩梭人的好嗓子,出走,北漂,辗转到上海、香港、西班牙、挪威、美国……她身上有三毛的影子,但比三毛活的更凌厉决绝。她回来了,却意外发现归家的人变为陌生的客。泸沽湖的颜色变了,摩梭族文化被现代文明传染了城市病,商业化和古老文化是那么格格不入。这本书以一个沐浴泸沽湖水、吃糌粑喝酥油茶长大的摩梭女子敏感细腻的视角,不仅展示了神秘灿烂的摩梭文化——走婚、蛊、信仰、情歌……更展示了“矛盾”:走婚习俗受现代文明冲击越来越不被年轻人接受,甚至重新审视这一传承多年的习俗,老一辈人恪守古训于子女“现代化”婚姻观念之间的鸿沟,摩梭族人的“荷马史诗”无人传承……这也许是古老文化共同面临的问题:守还是丢?因为矛盾,这本书有了耐人寻味的思想深度。初读不理解为什么杨二明明是介绍“女儿国”,还花大量篇幅介绍自己漂泊闯荡的所见所闻。细读之后答案渐渐明朗:正是自己多方游历发现世人对摩梭文化认知有短板,激发了她走回女儿国宣传女儿国的决心;正是设身经历了各国文化,才更加确定泸沽湖才是她的根!可是当她真正按照自己设想的去做时,杨二又矛盾:这样对摩梭族文化真的好吗?这片最后的天堂被世界瞩目出了给摩梭族带来短暂的经济价值还能带来什么呢?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品味之后,你会有一种冲动——收起行囊,去邂逅一场和泸沽湖、和摩梭人的“艳遇”,甚至有冲动,来一场夜投晨各的走婚。走回女儿国,灿烂明媚而又神秘,坚定而又矛盾。
经典采撷:
1.泸沽湖的土豆,忽然间掉进大上海的百白米堆里。
2.有一只乌鸦,为了混进雪白的鸽群,将自己的羽毛涂白,但是白里透黑,被鸽子赶了出去;回到乌鸦巢,因为黑里透白,又被乌鸦驱逐。
3.富人的减肥操,被学者称为回归自然,或者是寻找自我。
4.他们永远是盗版,我永远是血缘版。
5.我是说话做事都有四川麻辣味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