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1000字

2021-01-19 01:24: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1000字

  《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是一本由查尔斯·狄更斯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80,页数:8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精选点评:

  ●书是好书,只是错别字多得没话说………

  ●不同于他们的犀利和毒舌,我唯独喜欢你缓慢平和,带一点懵懂的孩童语调。阅读这样的书,你不会感到内心有很大的波澜起伏,但却感觉到温柔和力量,这两个相悖的东西,正一点一点灌进你内心最深处。那些伤痕和愤怒,被狄更斯的文字所慢慢抚平。

  ●当当这样真的好么?把一个经典名著做成了盗版书风格,一打开书差点没吓到,密密麻麻恨不得排满,就那么省纸吗?别糟蹋了名著。

  ●自传式成长小说,人物形象很饱满,读完就像是过了大半辈子。

  ●有些书提供知识,有些书指引方向;还有些书以其充盈的情感,在黑夜里给人力量。

  ●整部小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描写内心情感的部分。虽然也有冷酷无情的人,但是更多的是人们之间的人情味,描写的爱情也都很纯粹。麦考博夫妇的生活态度真的很令人羡慕。

  ●小时候看过大卫·科波菲尔的小人书 在那一大堆古代战争和抗日抗战题材的书中显得那么清新脱俗 终于下决心读一下小说版 厚厚的两大本 密密的排字 更是自己蜗牛食叶一般的读书速度 花费半年时间终于读完 狄更斯典雅而又幽默的笔触让我深浸在英式古典文学风格之中 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朵拉离世时单纯的话语让我心碎…最终好人终有好报 真是一个完美的小世界

  ●看的第一部狄更斯的书。

  ●很好的,最重要的是在读这本书时在身边的朋友中看到了书中人的影子,无论是斯蒂福斯,还是艾格妮丝,甚至是朵拉也有出现,只是命运的轨迹与书中不甚相同。

  ●很幽默,读着读着会笑的幽默。只是太啰嗦了,这可能也是他的风格吧!2017.9.30至2017.11.26,历时两个月读完。

  《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一):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伪,决不可残酷无情。

一个人要是每年收人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

不管做什么工作,绝不妄自菲薄,凡是能用全身心去做的事,决不只用一只手,天赋和机遇可以成为往上爬的梯子的两根立柱,但是梯子的横档还得用耐磨和耐拉的材料。

  《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二):大卫的一生和两位虚伪的人

  幸福懵懂的婴孩时光。 昏暗凄惨孤独压抑的童年。 充实幸福安定积极努力的学生时代。 初次迈向社会的那种青涩生疏单纯与彷徨。 遇到爱情后失魂落魄只为朝朝暮暮。 逐渐在社会上打拼吃苦受累只为有一片天地。 那幸福却不美满的婚姻最终以凄惨收尾。 收获了那份从青年时代就一直压抑在心底的爱情。 他从还未出生就失去了父亲,在短暂享受了母爱后又被残忍的打断,被迫害被欺辱被抛弃被压榨而对方却以正直善良的名义去做这些残忍的事情,而当时的科波菲尔才不过十岁而已。这一生历尽坎坷,可能对于他来说最幸福的时光便是在姨婆家以后,和艾格尼丝他们一起生活的时光了。在那里他尽情的读书学习,有尊敬的师长亲爱的朋友温暖的生活和爱他的亲人。可是,迈入社会以后,所有的不幸与痛苦便接踵而至,好像生活想打磨出一件什么了不起的物件一样不断去让大卫承受各种煎熬和苦难!遭遇背叛,陷害,嘲讽,破产,失望,离别等等等等不幸的磨难。眼看亲爱的人儿即将遭到迫害自己却无能为力,失去一个又一个朋友,看着他们受苦死亡分离重聚,好不容易获得的幸福婚姻,却昙花一现分崩离析!所以以这些磨难为基石获得幸福当然是理所应当的咯! 谋得斯通姐弟,他们是多么的卑劣与虚伪阴险才能假借一些正直的品德去占据他人的一切,谋财害命压迫弱者! 希普,借卑微之名义大行卑劣自私阴险狡诈之事,满口卑微感谢的言词却不懂的知恩图报,反而占据恩人的一切为自己大肆敛财。一切虚伪与卑微却是家族遗传,可见曾经也有人被着令人厌恶的卑微所伤害吧。谦逊本该是一件美德结果却被人利用去谋财和达到自己的手段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愤怒。 那些品德美好的人啊,祝他们奔向更幸福的未来。尤其是我们那被一次又一次逮捕的却真诚善良的米考伯先生。 还有啊,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总要学会臣服和遗忘的。一直沉浸在悲伤中,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精神,对于救赎却毫无用处,而已经逝去的人们也不会复活。我们不会遗忘他们,但要遗忘这件悲伤的事情。葛米治太太为丈夫痛苦了半生,最终走出苦难。希望你和罗莎也能得到救赎,而不是在悲伤中年复一年的消磨掉自己的时光。 2019-12-4 凌晨

  《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三):絮絮叨叨浅读人物

  谈得很散,也并不深刻。方向大而多,匆匆一笔。

  科波菲尔是遗腹子,他的母亲被其姨婆称为娃娃,温和柔软简单的女子。

  在科波菲尔那不停结婚、专骗取年轻貌美的上等人为妻的继父到来时,这位所谓继父总是与其姐姐狼狈为奸,控制并榨干“娃娃妻”。科波菲尔的母亲总希望以和为贵,即便她有能力承担家中大小事务,最终结局是软弱到连最后一面都无法和科波菲尔相见,抑郁而终。

  而科波菲尔的软弱,即便是在自称“卑劣的下等人”的希普时,面对他一步步精心设计取得艾格尼斯父亲家产,并意图娶艾格尼斯这位科波菲尔在年少时就种下情根的女子,科波菲尔最凶狠的反击鸡肋至极,仅仅是“一巴掌”。

  克拉拉的隐忍与软弱,在某种程度上,由科波菲尔继承。他们血脉相承,在父爱缺席的情况下,克拉拉的影响是深远的。

  甚至深远在后来科波菲尔的第一任妻子,克拉拉比朵拉出色的是,她尚能持家。然而朵拉仅仅是花瓶。克拉拉与朵拉又有太多相似之处,需要得到非常多的照顾,她们一样依赖于丈夫,简单深情。想必科波菲尔在选择与少年妻成为夫妇时,也有母亲的影响。

  综上,只是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如若深究,想必狄更斯当时也涉猎了如今十分流行的“原生家庭”概念。

  最完美的婚姻,大概是能和年少时怦然心动的人走向心心相印精神契合的伴侣。科波菲尔很不幸,科波菲尔也很幸福。

  关于年少时的冲动:每个人都有情窦初开的时候,科波菲尔对于朵拉当属一见钟情并且热烈的少男少女之爱,看到对方走向自己是怦然心动的。能够在年少时遇到没有过多阻力就走向婚姻的他,无疑很幸福。殊不知多少人羡慕能与少年时期倾慕的人结合。他们是热烈的,是纯粹的。只是走向婚姻后,朵拉的任性、天真、逃避、为零的生活能力,让科波菲尔和朵拉之间有了嫌隙,科波菲尔失落,双方但凡有一方失落,只要还是爱着,敏感的另一方不可能感受不到这种不复从前的纯粹的爱。婚姻现实得,会把原始的冲动消磨掉一点、一点、又一点。不幸在,朵拉最终撒手人间,剩下科波菲尔。一方面,朵拉这样的天使也是聪明的,把爱留住在记忆里,成为遗憾。

  精神层面的贴近:艾格尼斯的隐忍,让她失去科波菲尔,复得科波菲尔。或许她就真的那么伟大,在所爱之人迷路、再走回原路时仍旧接受他。另一方面,要找到精神层面能有辅成之人太难。幸好最终,他们真的走向幸福。

  狄更斯总是能让大结局团圆,现实未必如此。

  令人动容的小人物 佩格蒂先生 玛莎小姐

  忘不了艾米莉犯错时,佩格蒂先生发自内心的包容,要是艾米莉生活在我的周围,怕是要被唾沫淹死,要被道德谴责至无地自容,更有甚者,遭受亲人的离弃。或许穷苦人家如佩格蒂先生一家所得不多,深知骨肉亲情便是至宝。是极为佩服佩格蒂先生,这位好心人先生。他在一步步影响挽救身边的人。

  也爱玛莎的人设。她善良,在人群中已经极度卑微,甚至把艾米莉的出走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单纯且知恩图报。在最终佩格蒂先生与科波菲尔找到她时,那番话值得一次次回味。

  他们是“下等人”小人物,却有很强的同理心。

  仅仅是叙述普罗大众的日常,没有气势磅礴,没有家国儿女。就好似某个天晴的下午,在咖啡店碰巧遇到一位聊得来的陌生人,互相交流了一番,分开后回味无穷,原来是狄更斯的一位孩子,隔着时空,得以和狄更斯交流。

  《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四):《大卫·科波菲尔》:每当我感到人生艰难,我就再想一遍他

  前段时间豆瓣有个比较热的话题,叫“这些年读书带给你怎样的蝴蝶效应”。我想了想,读书带给我最大的这种效应就是我总能从一本书里找到另外的一本或几本好书,也能从一位喜欢的作家那里了解到更多的作家以至他们的作品,让我的阅读更广泛,也让我见识到了更多有趣的灵魂,有趣的思想,这是我的幸运。

  能够读到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也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蝴蝶效应吧。最开始看村上春树了解到约翰欧文是村上的偶像,所以读了欧文的《独居的一年》和《苹果酒屋的规则》。《苹果酒屋的规则》里的男主人公荷马威尔士经常在读的一部作品就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这让我对科波菲尔这个人充满好奇。

  我觉得《大卫科波菲尔》归根结底是一部励志长歌。它不是一部关于孤儿成长的苦难史,而是一个从小遭遇磨难却能克服一道一道命运的关卡,最终收获人情、友情、亲情、爱情甚至事业的个人成长史。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遗腹子,他还没有出生,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生下他,跟保姆佩格蒂三人一起生活。后来他的继父以及继父的姐姐入主他们家,他们姐弟两操控了科波菲尔和母亲的家,甚至恶意阻止了他跟母亲靠近。科波菲尔跟继父姐弟相互生厌。相互生厌的结果是科波菲尔在正值假期的时候就被继父送往伦敦有着监狱一般名声的萨伦学校里去了。

  如果萨伦学校是监狱的话,首先一定是因为它有个像无良监狱长一样凶狠无理的校长。

  萨伦学校的校长是克里克尔,他跟科波菲尔的继父谋得斯通先生熟识,这就已经奠定了科波菲尔在这所学校不得好过的基调。更何况克里克尔还是一个即使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是欺软怕硬的伪君子。

  称萨伦学校为监狱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教室环境,与其说是给学生上课用的教室,不如说是用来惩罚犯罪之人的场所。

  科波菲尔刚到萨伦学校看到的教室是这样的:“我看了看他领我进来的教室,这儿可算是我所见过的最冷清、最荒凉的地方了。我现在还记得。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里面有三长排课桌,六排长凳,墙上像猪鬃似的钉满挂帽子和挂石板的钉子。脏脏的地板上满是旧笔记本和旧练习册的碎片。屋子里一股有碍卫生的怪味,像发霉的灯芯绒裤子、放在不通气地方的甜苹果和腐烂的书籍。屋子里还到处都是墨水迹。即使这屋子从建起来那天起就没有屋顶,一年四季天上下的都是墨水雨、墨水雪、墨水冰雹,刮的都是墨水风,屋子里也不会洒有这么多的墨水。”

  科波菲尔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启蒙知识人性,人情,爱和善良。

  自我催眠的坚强跟来自心底的善良,少一样,科波菲尔作为孤儿的一生都会无比艰难吧。

  科波菲尔初入校园,遇见的学校不好,校长不堪,但所幸他还是遇到了好的同学,遇见了斯蒂福思跟特雷德尔。斯蒂福思维护着他在萨伦学校少受了很多欺负。特雷德尔感染了刚刚进入学校尚未见识过社会的科波菲尔善良,也给了他很多的陪伴,包括情感上的、心理上的。但是他的这段学校生涯很快就结束了。

  科波菲尔在萨伦学校上学期间,母亲病逝。他在回家服丧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萨伦学校上学,而是被继父安排到了货行,成了货行的一名童工,捡装瓶子。这一年他十岁。

  货行的环境比萨伦学校更恶劣。狄更斯这样描写科波菲尔出入货行时候的心境:“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那天上午,每当米克·沃克离开时,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或许是怀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有名望的人”的希望,以及在他心里不甘于此的英雄梦想,让他计划着从货行逃离。他想到自己还有一位家住多佛的亲人,他的姨婆。于是带着保姆佩格蒂给的盘缠上路去寻找婆姨。在他寻找姨婆的路途中他的所有盘缠被半路打劫,前路未知他就风餐露宿,当掉自己身上还能卖钱的衣服一路艰难存活,最终找到了姨婆的家,找到了姨婆也找到了童年的庇护所。这个时候他只有十岁,饥肠辘辘,身无分文,衣不蔽体。是自我催眠的坚强让他在童年里艰难险恶的环境中活了下来。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遭遇艰难的不止科波菲尔,还有艾米莉,还有米考伯还有佩格蒂先生。艾米莉也是在无望中遇到了玛莎。一个人正又孤独又凄凉时,她就遇到了一个朋友,一个挺体面的女人,跟她说,有艾米莉会做的针线活,能为她揽更多这样的活儿,也能给她找到过夜的地方,还说第二天就可以私下替她打听我和家里所有人的情形哩。正当艾米莉站在一个佩格蒂先生说不上来也想不下去的边缘的时候,是玛莎救了她。

  艾米莉在逃生逃难中遇到玛莎,是因为艾米莉早早就施出的善。在玛莎被众人嫌恶的时候,只有艾米莉借给她钱,让她逃走。

  科波菲尔遇到米考伯先生一家,遇到爱格妮斯等等,都是几颗善意的心碰到了一起,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渊源跟牵绊,才有了科波菲尔也好,米考伯先生一家也好、佩格蒂先生也好,他们的生活都逐步走上正常的或者说他们期待的,能让他们心安的轨道。

  在这本书里,科波菲尔的遭遇也好,米考伯先生一家的境遇也好,艾米莉的逃生也好,原来,文学大师狄更斯写东西也离不开自我催眠的坚强、峰回路转的天明和善良的终有回响。

  关于爱情关于婚姻,科波菲尔常常念叨的是“在婚姻生活中,再没有比思想不合和志向不投更大的悬殊了。”而在这本书里,大卫科波菲尔跟爱格妮斯的爱情真是让人羡慕的。科波菲尔那么小心翼翼的爱着爱格妮斯。而爱格妮斯从一开始就是科波菲尔的人生导师。

  爱格妮斯曾在写给科波菲尔的信里这样说:

  她知道(她说),像我这样性格的人,一定会从痛苦中获得教益。她知道,磨难和伤感一定会使我的性格得到提升和增强。她相信,我经受了这次悲痛之后,我在自己的每一个目标上,都会趋向更加坚定,更加崇高。她那么以我的名誉为荣,那么希望它增长,所以她深知我一定会勤勉不懈。她知道,我这样的人,悲痛绝不会使我软弱,只会使我坚强。因为我童年时代所受的磨难已经起了作用,把我造就成现在这样,所以更大的苦难,一定会激励我更加奋发,使我成为比现在更有成就的人。

  科波菲尔跟爱格妮斯的爱情是完全经得起推敲的思想上的“门当户对”。

  回顾科波菲尔的半生,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儿,他的半生都在失去、失去,获得、获得、失去又获得。父亲,母亲,朵拉,汉姆,斯蒂福思这些在他生命里非常重要的人,很快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但是他也不断找到对他来说很重要的新的人,比如姨婆,比如佩格蒂先生,比如特雷德尔,比如爱格妮斯。

  我喜欢《大卫科波菲尔》的故事,在于里面每一个温暖的人都有了美好的结局。

  姨婆早已回到故乡多佛重新安身。特雷德尔早早就开始承接律师业务,他在格雷法学院里有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佩格蒂先生跟艾米莉的日子已经过得好了,他们搬离了丛林,搬到了市镇。米考伯先生的债全部还清了。成了地方治安官。

  一个遗腹子,确切说是一个孤儿的故事。总是教会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原来,文学大师写东西也离不开自我坚强、峰回路转和善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