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的春天》的读后感大全
《秋天里的春天》是一本由巴基(匈) 巴金译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页数:1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天里的春天》精选点评:
●童心淡心才能懂,春夏秋冬又一春。
●适合在一个午后慢慢的品味……
●“我敲得很轻,我不愿意他听见。我和他告别,好像一只候鸟向善人告别那样,夏天里它在那个人的屋檐上常常找到面包屑吃,那只小鸟也是轻轻的敲玻璃,后来就飞走了。那个善人用不着知道小鸟敲过了他窗上的玻璃。” 温柔的人儿都该拥有它…太有情怀了…
●花了一个晚上看完了。很短,但是里面包含的情感就像奔涌的河流,无法一一拾掇起来,却汹涌澎湃。意象只是一个小树林,一首诗,一个马戏团般的小帐篷。里面的人是多么的善良。老爷爷,小丑爸爸,还有在刻板制度下仍然富有理解心的教员。而主角和他的善良真诚的小伙伴们,那一支夜曲,那一束束花朵,都在温暖我们读者的内心。年少的时候我们曾见过真诚长何样,就像“中学生先生”和“小太阳仙女”一样,真挚热情善良。但是时光无情的考验着我们,让我们变得麻木,爱,是一种怎样惊喜欢乐的情愫已经远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被生活耕过的荒芜的皱纹,和内心深处、梦中依稀的满腔泪水。我的年少的爱人啊,我们都变得庸俗了。纯真的幻梦般的爱,只能在旧时的小说里寻找了。这个小说很不错,但是一遍就够了。情感的宣泄与铺排损伤了文字的美丽,是一个小缺陷。
●原来巴金中的就是这种毒
●死活买不到。后来一气之下……在图书馆复印了一本。
●写过读书随笔,和这书有关。
●还是老家伙们翻译的好
●我的心还在秋天里活着。
●很美的故事,巴金的翻译也美。
《秋天里的春天》读后感(一):仅存在心里的一点纯粹
人渐渐长大,童年慢慢逝去,少年时代纯粹的爱情和诺言已经消逝无影。心中依稀还记得这本小书,这份小感动。少年轻狂,许下太多太美好的承诺。今天,我们追忆的心中,还剩多少?
我也为心爱的人留过一头长发,也曾为爱,把它剪下。当心碎了,梦变得苍白,哭过以后,还要记得这纯粹,还要记得,相信爱,相信感动。
《秋天里的春天》读后感(二):充满温情的忧伤
还记得我第一次读完这本书,那正是一个充满忧伤的年龄,十七八岁的少年,被书中的故事所打动.薄薄的小册子,心里却沉甸甸的.我曾经买了好几本,把它从给朋友们.很多年后再看这本书,同样充满感动,可忧伤却已不再,我已经过了忧伤的年龄.生活就是如此,总会不尽人意.感谢巴金先生,他优美的译笔,让这本书感动过我.
《秋天里的春天》读后感(三):无言谁会此书意
对于这样以境界取胜的书籍,评论实在是一件很绝望的事情。你不能抓住那些悄然抓住你灵魂,又莫名离去的感动。这样两个苦命的孩子浮萍样的相遇,到底触动了你心底怎样的情思呢?
对抗生活的苦难,享受梦想,享受和同类相聚的时刻,几笔勾出了我们简陋的人生,是相互靠近的一点温暖,让我们有力量继续走过每个寒冬。
: 不想简单说一下情节了事,但是总是不能准确表达出心里的那种“莫名惆怅”
《秋天里的春天》读后感(四):适合流泪的书
记得前些天搜索这本书的时候好像还没有,今天突然搜到了,不知是以前自己比较笨,还是别的原因,感谢把这本书贴出来的人,虽说我不知道他是谁.
呵呵,回来看了下,原文是说梦痴·莫斯科!朋友贴上来的,再次表示感谢.
这本书大约是一年前的某个假日,一个人躺在床上,慢慢把它消化的.只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看了这本书你会流泪.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开始了阅读,一开始的时候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可是随着作者思路的铺展,不晓得什么时候眼泪就缓缓的流了下来.
最近一直没有太长的时间留给自己,希望某天阳光明媚的下午,再拿起这本书,再次为之流泪.
《秋天里的春天》读后感(五):秋天的回忆
第一次遇到这本书是高二的秋天,运动会时,同桌MM推荐的。
恕我直言,在那之前一直觉得这位MM是卡哇伊星座女而已,在她的推荐下从学校图书馆借了这本书之后,大为震撼:原来任何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个深邃温暖的小宇宙的。
多年未读,小说内容记得不太清。只记得两个被收养的孩子,小男孩在学识渊博的教授家,小女孩随着吉普赛杂技团浪迹天涯;偶然相遇,苦苦甜甜的爱意与怜惜;然后分开,有如命运安排。记得小男孩和我和同桌一样被数学纠结着,小女孩谦卑得像一个童话。童话中,初恋幻灭没有一丝愤懑不平,或许小孩子们还没学会愤世嫉俗。幸好,这本不是一本以情节取胜的书。据说一切好小说都不是以情节取胜的吧······
读了这本书之后,就刻意留心秋天的阳光和春天的阳光。其实秋天比春天可爱多了:气温不太动荡,没有那么多雨水,穿着长袖衫或者半袖衫,风从耳边吹过,轻轻地吟唱着。
曾经以为自己认识很多人,记得很多事;大学后巧遇高中校友,寒暄过后,说着共同认识的朋友们,才知道自己忘记了太多。留在记忆中的,是图书馆馆藏书的灰尘气息,书后附着一张卡,历数“她”曾经的读者,纸张已经泛黄了。看看年份,该管曾经的读者们叫叔叔阿姨了。
还有运动会,彼时班主任管得不怎么严,我总是借机溜出去荡秋千。长久以来把“秋天”和“风筝”混淆。飘飘荡荡,充满欢乐却不太安稳,恰似高中那几年的自己。
当然还有同桌。她喜欢星座,我居然也啃了大把大把星座。后来为什么不再联系了呢?原来那些误会,真的只是浮云。
又是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