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妻妾成群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妻妾成群读后感摘抄

2021-01-20 03:06: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妻妾成群读后感摘抄

  《妻妾成群》是一本由苏童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3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妻妾成群》精选点评:

  ●前四篇不错 最后一篇不行

  ●谈不上是先锋派的代表,有点电视剧的感觉

  ●黄昏。

  ●大部分新式女性,在旧的大背景下,没法走出来的是内核。

  ●看得极其恶心

  ●苏童自述: 就像工业废水破坏江河湖海的水质,就像氟里昂的挥发击穿臭氧层,过多的印刷品正以越来越国际化的装帧设计和出版速度推向市场,一个原本是狭小的阅读空间如今堆满了货物,而为阅读者留下的走廊仅容人侧身而过。乱世出英雄,乱书却让人无所适从,其压迫感使人手忙脚乱,有一次我在书店里亲眼目睹了这样一种忙乱,一个女读者手里捧着两本书到柜台交款,一本是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另一本是一套数本的《还珠格格》。 文学的市场环境也许是恶化了,但也许是国际化了,谁知道?我对这种局面的认识本身也充满了矛盾。

  ●我愛蘇童。

  ●妻妾成群是旧社会的丑恶现象,是女人的悲哀。苏童的《妻妾成群》向读者描述了这一现象,即使是颂莲这样年轻女孩儿,清纯脱俗,又有知识,却给一个老头子做妾——四姨太,在妻妾成群的家里曲意逢迎,最后落得疯了的下场,而老爷又娶了第五房姨太太。透过小说的描述,读者仿佛看到旧时代的一个缩影。

  ●不知道该给什么标签,人物总有一种绝望的宿命感,颂莲让我想起金锁记的七巧

  ●喜欢神经错乱的人

  《妻妾成群》读后感(一):无聊的封建大院

  故事的环境很适合发生一些故事。

  一个封建大院。

  一个老男人。

  四个姨太太。

  儿女若干。

  佣人无数。

  最重要的一点。

  大儿子和小太太年纪相仿。

  有这么多好的要素集中在一起。

  但是却没有出现什么电光火石般的爆发。

  不知道是特有的含蓄还是作者的笔力不够。

  里面有些情节原以为会成为伏笔。

  到头来不了了之。

  也许是自作聪明了吧。

  环境描写可圈可点。

  能让读者体会到大院的风貌。

  情节描写一般。

  浑浑噩噩,没什么高潮。

  细节描写较差。

  很多该写清楚的都觉得没写出来。

  如果大儿子不是同性恋。

  相信和雷雨有很多雷同之处。

  不知道这本书怎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并且被知名导演改编成了电影。

  也许他们比较犀利,慧眼独具吧。

  反正我一个俗人是没看出有什么好。

  《妻妾成群》读后感(二):残忍的美

  看完整个作品,给我的感觉是很压抑,透不过气来的那种感觉。那些描写都是站在旁观的角度冷静而又理性地叙述着,也正是这样的描述让读者觉察不到文章的温度,感受到的只是文章重复提到的“冰凉”的感觉。

  死亡本来就是神秘而又恐怖,可是作者还要描绘得很详细,给人以一种形象化的视觉上的冲击,就像是发生于眼前。“父亲斜靠在水池边,池子里是满满一池血水,泛着气泡”,看到这样的文字描述,就是那种被压制着强迫目睹死亡惨景的感觉。而更让人觉得寒气逼人的是颂莲仍然在水池里洗头,那么平静,平静到近乎冷血。鲜血本是生命的颜色,却也可以给人死亡的气息。在作者的笔下红色是残忍凄艳的,越鲜艳的颜色给人的只是更加彻底的绝望。

  那一口古井,给人的也是衰败荒凉的感觉,没有温度。正是那口古井,结束了一个个女人的梦。古井散发出的是诱惑与神秘,古井里的故事是悲哀。这个意像给了梅珊一个可以死的地方,她们这些女人只能死在井里。可是颂莲不想,她想要追求自我,她强迫自己去适应只是想更好的生存下去,为此她可以无情,可以自私。她对飞浦的感情是隐匿而内敛,始终无法越过那些条框。那一口废井下有多少死亡的阴影,多少女人的怨恨。那是一个悲剧,后来者不断填补着枯井。

  四个女人对于陈佐千来说就是玩物,他对她们没有感情,只是生理上的需求。可是四个女人却是在互相为难,彼此的空间距离是很近,只是内心却永远不能走近,各自有着各自的心思。最后梅珊输了,下场很可悲,古井便是她的归宿。颂莲目睹了这一切后崩溃了,结尾却是来了第五房太太文竹,也就是悲剧依旧在上演着,痛苦依旧在延续着。

  作者冰冷的文字,给读者彻骨的冰凉。文章很残忍,谁都没有好的结局,连死都是那么凄惨。让人挥之不去的便是那一幕幕惨景,残忍,语言很极端,毫不留情。即使是这样也还是依然诱惑着我们继续阅读下去,甚至激起了我们更强烈的阅读欲望。这就是一种文字的魅力,就像面纱会不自觉地吸引人的注意力以及激发人的窥探心理。文字的非常规组合,冷漠或许是最最无情的。作者零度的感情,却不得不说是另一种美,凋零的魅力,而不是绽放的美。

  《妻妾成群》读后感(三):苏童,一次似曾相识的阅读

  本来去图书馆借《围城》,但是已经没有了,于是随便找了找,看见苏童的《妻妾成群》就借了。这本书总让我想到《丰乳肥臀》,后来知道是莫言的,可能它们都有一个赤裸裸的名字

  苏童的文字让我有总似曾相识的感受,像张爱玲的调调,我惊讶于这是出自一个男士的文笔,感情敏感细腻,主人公多为女性,并且有着近似于神经质的敏感纤弱

  故事背景多为小资产阶级,上海,处于时代的转型期;动荡的社会带走了他们本就不充裕的财产,小资的固执的本性使故事里的主人公不愿意放弃曾经的优越感,火热的大生产和他们的情调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像《妻妾成群》里的深宅大院、《妇女生活》里的娴、芝、箫和《另一种妇女生活》里的简式姐妹,她们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带着没落阶级的凄清、萧索与挣扎

  妻妾成群 里的颂莲自以为可以主宰生活,带着新时期女学生的自信与自负嫁进了这个摇摇欲坠的陈家大院。最初的颂莲身上我看见了自己或者说现在学生的特点,自以为是的成熟、冷静、看透世界,还有积极、热情、活泼与幽默,这时候的学生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虽然冷静无奈,但是会听着飞浦箫声落泪,看着梅姗唱戏成痴,漫步园中赏菊,当然还有不错的性生活,或许将来还会有个孩子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外表温柔的二太太,多次的阴谋加害,“卓云是慈善面孔蝎子心,她的心眼点子比谁都多”;众人的误会百口莫辩,陈佐千的性无能,带着死亡气息的院子里的糜烂而腐败的生活,一点点地将这个灿烂的女学生打磨得苍白脆弱,梅姗的投井给了她最后一击,她终于疯了~~

  妇女生活和另一种妇女生活里的女主人都对落后萎靡的家庭做过抵抗,妇女生活中的芝搬到邹杰的家里,但是却吃不了工人阶级的家庭的苦,“芝把她的脏衣服塞到盆里用水泡着,但她总是忘了去洗”“她每次吃完饭把碗一推就走了,邹杰家人看不惯”“她认为这个家庭庸俗琐碎,并不优于她和母亲组成的两人家庭”,最后还是搬回了照相馆,一切归于原位,或许更加糟糕。我总觉得邹杰后来被这个家庭逼上了绝路,他就是个男版的颂莲

  箫也立意要离开家,去了农村下乡,“在苏北荒凉的盐碱地上,生活的艰苦和劳动的强度远远走出了箫的想象范围”“她的纤弱的身体无法承受农场生活”,最后她下把自己弄出了风湿病,下决心回城。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说过,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是不坚定~~~

  另一种妇女生活中的简式妹妹一直想反抗姐姐却不敢,两姐妹守着一间二层阁楼,活了一辈子,两个老处女以一种古怪的生活方式甚至抵抗住了小镇上多年的流言蜚语,不见人不露脸,只守着一间阴暗小屋,生活中充满着霉烂的味道,顾雅仙去她们家时,喝的茶叶已经发霉~~~简式妹妹最后在顾雅仙的帮助下,终于在四十多岁时离开姐姐嫁人了,但是少女最珠圆玉润的年龄,最美好的岁月,都无可弥补。。。

  苏童的一些小细节上刻画的很棒,对妻妾成群里的二太太,我印象很深,喜欢磕瓜子,甚至在抓梅姗奸时也悠闲地嗑着瓜子,有王熙凤的狠辣

  但是我始终觉得苏童的文字有张爱玲的影子,很浓郁的张爱玲的气息,从题材、人物背景、时代背景、文字是流走的气息。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张爱玲~~她的文字有种冷静清醒,感觉像一个旁观者,将生活一层层剥开,虽然血淋淋但是去很真实。张爱玲对人物的挖掘是深层次的,她将人心是的善与恶,甚至是自己也无法捉摸的复杂感情清晰的呈现于纸面,白纸黑字,清晰分明。

  苏童的文字,尤其是他的《园艺》,我实在是觉得,更像一部现代的电影,无论之前怎么样,最后有一个让人震惊的结尾,妻妾成群里、妇女们的生活,这些人物给我的一个共同感是扭曲,人物的性格是扭曲的,不正常的,在一种非正常的生活状态下,都有精神上的偏执,这与张爱玲有本质的区别

  张爱玲的是正常人内心深入所不为人知,甚至不为自己知道的隐密心理~~或许苏童的文字更具有戏剧的张力,更具有冲突性~~我还是更喜欢张爱玲的真实冷静,人物丰富饱满,充满一种世过境迁的苍凉

  《妻妾成群》读后感(四):菟丝花样的女人

  好几年前跟着母亲一起看过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时候年纪还小,看不太明白,只当作是一部发生在民国的宅斗剧,看着屏幕里那几个女人为了得到“点灯”(被老爷宠幸就会在房门前挂上大灯笼)的机会斗得不可开交,倍感无聊。时间渐久,许多情节都不记得了,但陈府四面高墙,如古堡般的幽暗,受宠姨娘房前那排灯笼,如死寂般的红,夜晚屋里帘帐外烛光的跳跃、晃动、爆裂,这些共同营造出的那种如惊悚片似的氛围,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最近才知道,这部电影原来是改编自苏童的作品《妻妾成群》,就去图书馆找来了这本书,趁着寒假的闲时,好好读了读。

  我是在照不到阳光的北屋里读的,这书不厚,小小一本,才八十来页,不到两个小时,我就把书翻了一遍。看完后才觉得冷,不仅仅是因为冬天,还有这书的缘故,寒意像蛇一样,从脚底慢慢地缠上来,直滑到心里。

  整部小说都围绕女主角颂莲展开,她19岁,富足美貌又聪明,将来她也许可以自由恋爱,找个合意的人,因为父亲很宠她,也许她可以找份工作,见识外面的世界,毕竟她是个女大学生,也许……然而这些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慈爱的父亲破产自杀,继母匆匆将她出嫁,给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做妾。她的世界在一夕之间崩塌,拎着只只装有几件衣服的藤条箱子,她踏入了今生再也没有出去过的陈府。

  陈府里已经有三个女人了,沉默肥胖且年迈的大夫人毓如,心思狡诈表面却温柔和善的二姨太卓云,还有张扬放肆,最受宠爱的三姨太梅姗,颂莲成了第四个。

  颂莲就在陈府这滩浑水里扎下根来,初来时的惶恐失措消失了,很快,她就被这群后宅里的女人同化了,她热切地期待着丈夫陈佐千的宠爱,因为在陈府后院里,陈佐千就是皇帝,他的宠爱可以带来“点灯,锤脚,点菜”的特殊待遇,可以改变周边仆人的态度,可以提高自己在府里的地位。

  她改变着,在这后院里过得越发顺意起来,刚进陈府时那个梳着油亮亮麻花辫的女学生已经找不到了。她学会了嫉妒,借着梳头剪了二姨太的耳朵,她变得残忍,逼着总和她对着干的丫头雁儿吞厕纸,她有了心机,和三姨太联手,一起对付二姨太。

  但不可避免的,她被陈佐千逐渐厌弃,因为她的改变,因为她在房事上的不配合。寂寞的她注意到了常和她往来,与她有着共同语言的大公子飞浦,她决定勾引她,却再次受到了打击,飞浦喜欢的是男人,他害怕着陈府里的女人。

  而此时三姨太梅姗在二姨太的设计之下,捉奸在床,被老爷丢进紫藤花藤下的井里,目睹了这场谋杀的颂莲,受不住内心的煎熬,彻底疯了,她整日靠在井边,喃喃着,我不跳我不跳。

  故事却没有就此结束,又有新的姨太进了陈府,新的轮回重新开始。

  读着这书,就好像亲眼目睹了颂莲一点一点陷入沼泽的过程。脑子里是这样一幅画面,沼泽咧开污黑可怖的大嘴,朝她吞噬而来,她拼命地挥舞着双手,奋力挣扎着,抓住周边一切可以抓住的浮木,却反而加速了陷落,淤泥一点点陷过她的胸口,绝望到最后她终于停止了挣扎,认命般的沉到沼泽里,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唯一露在上面的,高高举起的手,最后无力地垂落,跌入,沼泽一片平静,不见半点痕迹。

  我站在岸边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能为力,这种感觉让我心底里发凉,我目睹了她死亡的全过程。

  是谁把她一步步推入沼泽?父亲的破产,让她从云端跌倒泥里;继母的狠心,把她推出了娘家的庇护;自身的好逸恶劳,使她放弃了打工和在普通人家做大娘子的机会,失去了逃离城府的最后可能;陈府大夫人的不作为,府里仆人的欺软怕硬,三夫人的张狂和羞辱,逼得她抛弃读书人的清高和尊严;二夫人的笑里藏刀,贴身丫鬟的诅咒,逼得她一步步丢下善良和人性;大公子的懦弱和恐惧,大老爷的独断与变态,陈府视人命如草芥的行为,终于把她逼向了疯狂。书里出现的每个人都是凶手,每个人都在她毁灭的路上推波助澜。

  陈府虽大虽富,却照不进半点阳光。人心的污秽在这里得到了放大,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机关算尽,可最终又都有什么好下场呢。梅珊被投进井里淹死了,雁儿吞下厕纸病死了,颂莲受不住疯了,毓如躲进佛堂好几年了,卓云呢,卓云赢了吗?没有,新的五姨太来了,她又要开始她劳心劳力的算计。那陈佐千呢,他早就被女色榨干了身子,又有几年好活呢,而他的两个儿子,三夫人梅珊生的怕是活不到成年的,而仅有的大儿子却只爱男人,陈家只入不出,早已显出颓势,败落只是早晚的事。忽然觉得红楼梦里那句“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用在在这里很是贴切。

  我不爱看悲剧,因为悲剧是沉重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从颂莲的毁灭里,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共同悲剧。她们如同菟丝花,在各方面依附于男性,即使读过书,接受过新式教育,如颂莲,骨子里还是三从四德那一套,她们把自己局限在小小的内宅里,眼里只有这四角的天空,每日靠着男人的宠爱和怜悯度日,像一只只金丝雀一样。如果说,以上我还可以忍受,但最让我难受的是,为什么作为一个后宅里女人,还要和另外的女人针锋相对,互相伤害呢。原因我是知道的,资源只有这一点,但人有那么多,为了自己和孩子,弄死一个算一个。理智接受了,但情感一直难以认同,这也是我一直欣赏武曌的原因,除非必要,不多为难女人,直接搞定男人。

  我也不多此一举讲封建制度迫害,封建大家长制等等此类的大时代背景,因为都心知肚明,而且高中时学《祥玲嫂》时分析的太多了,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总之,对比颂莲,我很庆幸,我活在最好的时代,作为一个女性,现在我可以用知识来充实自己,今后可以用知识和双手换取面包,即使今后步入婚姻,也完全可以做到经济和人格的独立与平等。我喜欢舒婷写的《致橡树》,这才是一个女人该有的样子。

  《妻妾成群》读后感(五):“颂莲说,她不跳井。”

  苏童的小说总能倏地一下抓住我,这种感觉心中坦然,却紧与口头,媚俗比喻,他笔下的世界宛如一片汪洋,你被溺在其中,放眼远处望去,看不到边际。一旦专注,会发现咫尺之间波纹清澈,水声悠荡,欣喜之余而能窥见洞天。不禁想到前几天扫过梁启超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列出小说之功用——“熏、浸、提、刺”,《妻妾成群》于我表现地淋漓尽致。

  女人多,生是非,尤其在围绕一个男人——陈佐千,他对颂莲说,女人永远不可能爬在男人头上。对啊,女人在他心里是轻贱不齿的,他一个有钱人只因为有钱可以在50岁娶到小他大半的女学生,他是女人的天地,是家世的支柱,他妻妾成群,女人蜂拥而上,犯不上也懒于对女人虚伪的脸色经营。他的宠爱是女人挤破头索要的,对陈佐千来说,女人,图的也不过是视觉上的新鲜和生理上的排遣,自古是这个道理,因循守旧,合情合理。

  女人呐,迎合争宠,猜忌中伤,明着和气,阴着破坏,可悲的受害者,却是内斗同类,自酿苦果。

  大夫人毓如信佛,好像正房大多早已经厌倦了你争我夺的恩怨,不出阴招,却也秉持正房身份的威严尊贵,不会对其他女人推心置腹地相处喜爱,寡情严苛,以佛家为信仰,以儿子为寄托,自我圈地。

  二夫人卓云笑盈盈心却毒,越是擅长作表象功夫的女人,看上去亲密热乎,却最无情歹毒。越是工于心计,越是不可思量,到后面三夫人梅珊点出二夫人的真面目,这个反转我已然猜到,行云流水,毫不费力,足以看到苏童的功力,他想要塑造的角色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是具有普遍性、共识性的。

  三夫人梅珊生的美丽逼人,戏子出身,性子也冷热无常,看上去最具攻击性,争取宠爱,实质上却早已经凉了心明了眼,将在男主人身上被分散得可怜的情爱转与他人,看透了这深府里的尔虞我诈,最后不过竹篮打水而已,我最喜爱苏童对她的设定,倾国纤秀的女子如巧丽的鬼魅般开喉惊艳,舞动水袖,唱出女人孤决高傲的姿态,诉出对情爱变数炎凉的心声。

  那么四夫人颂莲——“那些弃之不穿的学生时代的衣裙整整齐齐地摞着,好像从前的日子尘封了,散出星星点点的怅然和梦幻。”

妻妾成群8.3苏童 / 2000 / 台海出版社

  我是爱极了苏童对颂莲的这段描写的,自从踏入陈家的第一步,这个女孩就注定回不了头了。抱着“当然是嫁个有钱人,老也没办法,我这种命还有的挑吗”的心理,父亲死后,颂莲在后母的安排下还是遵从了女人难逃的命数,那样草率决绝地搭上自己的一生,简单地嫁给一个不简单的男人。确实像梦,快乐易碎,痛苦难补。

  “可贵的不是被爱,而是被偏爱”。

  花一般的年纪,女孩心中自然是充满丰盈的希冀的,却因嫁到陈家成为大户人家“风光”的四太太,学生时代该有的烂漫情怀、女子独有的青春气息荡然无存,独留附庸男人的得失怅然。女人花期短暂,最需要被爱,却不能独享特权,没有悉心灌溉,颓败必然。寂寞成歌,却无人附和。

  “颂莲说她不跳井。”读完这句话,小说也结束了,可这简短的7个字,却比任何冗长的文字都要沉重晦暗,直击我心。

  梅珊跳井了。女人私通苟合本就是男权时代的大忌,前面交代井里本就投过2个“不守妇道”的姨太太,梅珊的结局也是顺势而为,怪她欲望作祟?怪她尺寸全失?倒不如怪所嫁男人的冷心薄意,情感的空窗要靠温情慰藉;倒不如怪长期处于妻妾成群下生活,内心的疮痍需用真心缝补。“追求唯我一人的真爱,没有错,哪怕到最后结局是死,我也认命,因为我活的明白,爱的较真。要说错,只怪我嫁错人家,生错时代。”

  真实快活,不枉此生,爱恨坦荡,死而无憾。

  颂莲没有跳井。可是悲剧色彩更加浓厚,这就是苏童想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的吧。深夜2点了,我依然失眠,脑海中时刻想起这结尾,草草交代了颂莲剩下的命运,“经常看见一个女人在紫藤架下枯坐,有时候绕着废井一圈一圈地转,对着井中说话。” 颂莲疯了吗?没有,她比陈家剩下的任何人都警醒,都活的透彻。

  她深知,紫藤加下,埋葬的不仅是三具女人的尸骨,埋葬的更是同类追求自我、因爱而生的可贵勇气。是女性昨日明媚,难逃终成井下白骨的命运作弄。是经数十年的芳华蹉跎,终燃同命运抗争的自由觉醒。井不仅仅是死亡,也象征着那个时代里,她们对新生的渴望吧。

  颂莲了解梅珊的感受,“你要小心”,她对梅珊说到,这句苍白无力的提醒,是颂莲身处深宅所剩无几的善意。梅珊的个性是让陈家人深恶痛绝的,唯独是颂莲讨厌不起来的,言行真实,锋芒毕露。这样总归是特别的,毕竟女人只有被爱洋溢,才能生动夺目。相同群体的人总是渴望抱着相互取暖的吧。

  漫天雪地里,梅珊笑的美艳绝伦,奔赴真心的期待,奔赴情爱的暖床,奔赴一场或生或死的未知。

  逃不掉了,睁眼、闭眼,全是黑暗。颂莲是真的悲戚了。从此,她的余生,唯有枯井,能够懂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