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王后读后感1000字
《断头王后》是一本由[奥] 斯蒂芬·茨威格著作,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断头王后》精选点评:
●花俏
●苦难只能激发出人的潜能,而不能给予人欠缺的品质。
●茨威格可谓一名严肃正经的八卦收集者
●有插图挺好的,但翻译不如刘微亮的,而且也有删节
●我曾是愤青,对于革命之类的运动痴迷不已,在学习资产阶级革命时热血涌动,向往着议会,向往着舌战群儒般的口才,向往着在政坛大展拳脚成为另一个铁娘子。但无数如断头王后的历史失败者用生命告诉我,政治不是什么好玩的东西,新旧交替的背后,很多龌蹉深藏其中,如一块晶莹的糖纸包着血淋淋的腐肉
●被多少人羡慕的一代奇葩
●她是18世纪的象征,也是18世纪的终结。 茨威格的文字,从来只有崇拜。
●排版很地攤文學,但插圖選得頗有一套。並不是成功的革命到最後都高尚,並不是倒台的王室到最後都可笑。善良而無知的少女,終於明白了王冠的分量,可惜太遲了。太多版本凡爾賽的芭樂看到膩,常常忘記菲爾遜其實是他的姓、不是名。費森伯爵,讀完書,他夤夜駕駛馬車狂奔的身影比劇中更揮之不去。還有38歲白了一頭長髮的她,邁向斷頭台的腳步。只有歷史,有這樣殘酷卻動人的力量。PS勸她喝一口湯的監獄長的廚娘真的叫羅莎莉啊?芭樂原來這麼寫實?!
●从没见过这么糟糕的封面。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很流行,以前还以为是亦舒什么小说里的,没想到是茨威格写的哈哈。最近翟天临的事翻出了他微博里说玛丽王后朴实无华的大笑话,就想到了她的这本传记
《断头王后》读后感(一):女人的画卷
本科时期在学校读的书,感觉一个女人的过去像画卷一般在自己面前展开:从天真的少女到无知无畏的少妇,到走上断头台的坚韧女性。这个著名女子的一生就这样结束,留下的不过时一捧灰和一根袜带……
《断头王后》读后感(二):一个皇室女孩的悲哀
我没有办法将玛丽皇后形容为女人,她只是她的母亲的一颗棋子。在那个时代的欧洲王室,这种事时有发生,没有几个皇室成员会像英格兰的维多利亚女皇一样找到阿尔伯特亲王的爱情,又得到全世界的拥戴。只能说玛丽皇后太年轻,她的丈夫太无能,美丽的她的头脑并没有她想象的聪明,她的人民——法国人民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容忍。当他们一家人离开凡尔赛宫时也许以为人民原谅了她,但是她还是没有彻底了解法国人。
《断头王后》读后感(三):一份书评
这本书由于是在课间翻着读下去的,所以最终读完时由于不是很连贯没有什么感觉。
大致是讲了一个奥地利公主太早便成为了妻子不甚懂事一直享乐而那时时局动荡令她慢慢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王后却大势已去难以挽留。
初读时对她的挥霍很是震惊甚至羡慕,思考过如果她只是一个贵族而不是皇后的结果。而读到后面便慢慢有了些传记的感觉。关注的不再是她的生活而是她的人生。
对他们之前的印象只是凯旋门与她对侩子手说的抱歉,还有历史老师所讲的路易十六喜欢赛马与锁。
而现在我所认为的他们却成为了温吞的国王与可爱的姑娘。
《断头王后》读后感(四):命运
王后出生于王室,
如果她出身贫寒,还有可能采取正确的态度,逃出生天。
看完这本书,不觉得王后有多恶毒,她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由她的地位决定的事情。
作者是大师,能够透过百年的距离,还原王后的性格发展过程。
了不起的不是王后,而是作者。
《断头王后》读后感(五):我看的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版本
找了很久
就连去北京的时候都不忘了寻找这本书,结果没有
倒是在我的学校的旁边一个不大不小的书店里面找到了这本书。
长江文艺的序,里面说玛丽亚怎么怎么得好,伊丽莎白怎么怎么得不好,说他阴险,狡诈,爱耍弄阴招这类的。我看完了之后,只有一个想法,大多数人都是伊丽莎白,活生生的伊丽莎白,至少我是:关键时候很犹豫,有的时候有很有魄力,对于阴招很上瘾,承诺诺言的时候以为自己可以,但最后还是不行。甚至,生活中像伊丽莎白的人,还没有伊丽莎白那样的聪明、有教养、对于自己的国家有责任感。
我喜欢苏格兰王后,但他是百年不遇的那种人。我想,我能做到伊丽莎白那样,就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