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插图本)的读后感大全
《失乐园(插图本)》是一本由李旭大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乐园(插图本)》精选点评:
●杜雷几nb
●此书缩写版,且文笔极差.
●这个翻译未免戏也太多了,什么叫“粉骨碎身浑不怕,定要重返伊甸园”,打油诗张口就来,信不信撒旦带着弥尔顿和于谦去找你聊聊
●杜雷几nb
●中译本实在看不出跟圣经有什么区别
●还是应该读一下英文版的,,,,
●中学时代啊。。。现在都忘了,只记得很恢宏。。。
●插图为该书增色不少
●文字部分太弱了~
●既然是配画,为什么不用原文而是梳理后故事?
《失乐园(插图本)》读后感(一):超字数
不信上帝的读者我本人。没读过完整的圣经,只针对这本图画书有感。 撒旦被打入地狱后,为重返天庭,“逢水则渡,逢山则攀,逢深不可测的谷地则飞掠而过”,意志力还是值得敬佩。去往伊甸园的时候也曾犹豫是否真的要把怨恨发泄在人类身上,但最后邪恶还是战胜了善良。但也可以看出撒旦天性中也有善良的一面,也会为伊甸园的美丽沉沦,或许是上帝做的太绝把撒旦逼到如此不复仇不罢休的境地?撒旦反叛是不满上帝要推举自己的儿子上位(?)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违背了上帝立下的圣规,但却可以识别善恶,上帝为什么要如此矛盾?要让人类变得如此矛盾? 上帝把反叛的撒旦驱逐天庭打入地狱,撒旦固然有错,但上帝的行为和封建皇帝有什么区别?动辄发配边疆既视感。将刚刚出世的撒旦的儿女也打入地狱,如此连坐算什么悲天悯人的上帝?上帝惩罚人类让地球洪水40天,多亏诺亚方舟才得以存活一些人类和动物,洪水消退后,却又唱圣歌感恩上帝?这是什么脑回路。上帝如果真的仁慈,就不会放弃那些邪恶之徒,毕竟天性都是善良的,不过是自己随心所欲的仁慈罢了。 亚当夏娃被撒旦诱惑偷尝禁果自然有错,所以人类要遵循原则不能做坏事,不过上帝随心所欲的惩罚人类,还是不能把这种做法看做仁爱。
《失乐园(插图本)》读后感(二):很是同情撒旦
我看的是这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不知道是版本问题怎样,看了真是觉得很同情撒旦。
gt;那女看守心平气和地告诉撒旦,左边的看守实际上是撒旦的儿子,而她则是撒旦以前的爱女。只因撒旦上次聚众反叛上帝遭到惨败,他们俩在撒旦坠入地狱的过程中出生,并在地狱门前一直遭受着痛苦的折磨。
哦,撒旦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上帝连敌人的儿子、女儿都不放过。
gt;一路上他借助自己的双手,双脚和双翼,逢水则渡、逢山则攀、逢深不可测的谷地则飞掠而过。他此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到达新天地。
gt;遭难之后的人类并不会永远沉沦,只要他们努力的话,完全可以得到救赎。
gt;...生命树,就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谁若吃了它的果实,就能够分辨出善恶。
上帝一直不愿意人类拥有知识,能够分辨出善,是担心人类一旦能够分辨出善恶就不信仰他了?
gt;待着两位天使向下望时,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他们发现一个黑影蹲在夏娃的脑袋旁,正朝着她施展邪恶的魔法,妄图让她的思想受到蒙蔽,不能辨别是非,从而对上帝立下的规矩产生敌意。
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啊,可能在原来的情境中只是和夏娃聊天,但是必须丑化成施展魔法蒙蔽思想。真正蒙蔽夏娃思想的正是上帝自己。
gt;拉斐尔耐心地解释说:“撒旦原来在天庭的确权倾一方,享受着上天的荣华富贵。...”
哦,原来也是上帝身边的人,可能是上帝和撒旦正是当时打天下的两个朋友,但是打下来之后,上帝取得了实际的领导权,但是撒旦本人也是有很多拥护者,这让上帝忌惮。
gt;可当上帝在天使面前宣布,他要册封自己的神子基督为诸神之王,总管天国大事,并执掌天国的统治权时,撒旦心中顿生不满,因为这样一来,他的地位和权势无疑就大大削弱,他在天庭呼风唤雨的野心难以实现。
要我也心生不满,凭啥世袭?这样看的话,当初反叛本身就是很正常的,就是权力分配不合理。
gt;拉斐尔看出了亚当和夏娃的忧虑,就安慰他们说:“...因此,我只想借这个机会告诫你们,一定要时时刻刻把上帝和神子基督放在心中,遵守上帝确立的天癸,秉持善念,坚定立场,拒绝诱惑,这样一来,魔鬼撒旦便奈何不得你们了。
太洗脑了。。
《失乐园(插图本)》读后感(三):自由意志的背后
这部书的伟大就不讲了,想谈谈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感受。有很多问题盘旋在脑中,一直不断发问不断辩驳。
文章共有两条线索:一是撒旦叛乱,二是亚当夏娃偷食禁果。
所有一切事件的前提是上帝富裕了万事万物自由意志,无论“作恶还是行善都是藉意志的自由选择”。
但撒旦还是天使时,面对受敬仰和权力时,撒旦选择了权力,由此堕落成魔鬼撒旦。
而亚当和夏娃呢,他们有着上帝赐予的自由意志。当面对智慧的渴望时,夏娃选择了禁果,当亚当想了解天体的秘密是也选择了堕落。这就成了人类的原罪。
无论是撒旦还是象征人类的亚当夏娃,在自由意志面前选择了“恶”——“罪”,而罪就是对上帝赋予的自由意志的误用。
那么既然自由意志会带来“罪”,上帝为什么还赋予人和天使呢?
“因为我在创造人类时,便赋予他们自由的意志,让他们能够随着自己的思想去行事,藉此可以看清他们的本心,是忠诚信实?抑或堕落背叛?
那为什么要证明人类或者天使是否忠于上帝呢?既然是自由意志,有自由的选择,为什么就一定是选择忠于上帝的呢?既然限制所有天使和人类都要忠于上帝,那么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不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到这里,我们还忽略了一个人物——基督(上帝之子 耶稣)。撒旦的发动天庭斗争,原因是上帝宣布耶稣为诸神之主,”他将总揽天国政事,统领天使大军。所有的天神都要服从他的指令,因为他的命令即代表我的 命令,若有谁敢违背他的指令,将会被逐出天庭,到那黑暗的深渊里去。“
亚当和夏娃所犯的人类原罪,将由耶稣去救赎。届时耶稣将”成为人类的第二个根源。因此将同时具备神行与人性,成为宇宙的君王统领天上和幽冥地狱等所有地方。“
好了,回顾一下,上帝赋予天使撒旦和亚当夏娃自由意志,可是他们都选择了“罪”,基督通过受“罪”救赎了他们,成为所有地方的君王,同时,所有的这一切可以看出或者反映了上帝的爱与仁慈(派遣基督受难,减轻人类的痛苦)。 让我们看看谁是最终的得益者,对, 耶稣。
在第一卷中撒旦就说了:”目的不言而喻,乃是为了巩固他的神子——基督在天界的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弥尔顿对上帝的怀疑态度。
再者,无论是撒旦的叛乱战争还是亚当夏娃的背叛,上帝早就预言了,为什么不去预防或者阻止呢?甚至有诱惑他们去犯“罪”的动机。天庭之战是基督代表正义的一方跑去宣战的;知识之树种在伊甸园中最显眼的地方,最美丽的树;派天使去替人类受难是上帝提出的。拜伦有句话说”以制止去诱惑“,越是禁止的东西,越具有诱惑力。不断的告诫,相当于不断的诱惑。
那么这一切的一切又回到 上帝为什么赋予”自由意志“?,因为所有事情的结果由所谓的”自由意志“产生的。上帝所赋予的自由意志,真的是我们表面理解的自由意志吗?
还是一个借口,一个”禁果“呢?诱惑撒旦去犯罪,成了善的对立面。诱惑人类去犯罪,通过耶稣救赎而显示宣扬上帝的爱与仁慈。最后善终将战胜恶。那么,上帝基督所谓的”善“真的是善吗?
由这个”善“赋予的”自由意志“真的是自由意志吗?
《失乐园(插图本)》读后感(四):失丧的人——读《失乐园》有感
最近非常喜欢清教徒的作品,欣赏他们对生活的严谨,对信仰的专纯。
弥尔顿也是一个清教徒。虽然早知道这部作品,也早就放在书架上了,却到今天才拿起来读。
擦去书上薄薄的积灰,才发现,原来占有真的不等于拥有。过去买书,但求占有,不求拥有——只买不读
《失乐园》是弥尔顿对圣经创世纪1-3章的文学解读。也结合了圣经中的《以西结书》《以赛亚书》《启示录》展开了一些合理的想象和发挥,要重述一个伊甸园的故事。《失》的文学价值是不用赘言的,他的头衔是号称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史诗。
《失》更是一本对伊甸园故事的神学解读。弥尔顿相信,那在伊甸园中曾经发生过的“堕落”事件,是今天人类生活一切不幸和苦难的根源。在他的信念中,人是一个失丧的人。
上帝起初造天造地造万物,都是“好的”,然后再造人安置在伊甸园中——伊甸就是快乐的意思。每一次创造里面,都会讲一句话,神看着是好的,造好了,一定加一句话,“神看着是好的”。惟独造完人以后,神说“甚好”。神把一切都造好了,再造人,安置其间。可见上帝对我们的爱。
可是奇怪,那么多“好的”,“好的”,“好的”给人,人不在乎,人不感恩,人无所谓,但惟独那个神不给的,人偏偏觉得很有意思,人觉得很宝贵,他觉得那个不给他的才是最好的。
神给的,不珍惜;神不给的,拼命去得,得到的时候,失去的更多。这就是堕落。
一个人在神的面前,当你得到了你不该得到的,你一定会失去不该失去的。
他们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但他们失去更多不该失去的。
不要为了几分钟的快乐,就为自己留下一辈子的痛苦。
这就是失乐园。
弥尔顿对于人的堕落,对于罪的解释,最精妙之处,就是提到罪是对自由意志的误用。
弥尔顿解释,人为什么堕落?
两个原因: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什么? 就是人拥有自由意志,外因是什么? 是撒旦的诱惑。
撒旦从哪里来? ——这也是弥尔顿的神学独到之处。
撒旦不是上帝造的,弥尔顿结合《以赛亚书》14章,解释魔鬼堕落前是天使长,天使长的堕落而成为撒旦,而天使长的堕落是因为他对自由意志的误用。
弥尔顿受清教徒的神学影响,他看见,罪不是上帝造的,罪乃是对自由意志的误用。
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自由意志可能带来堕落和犯罪的危机,上帝为什么还要给人自由意志?
弥尔顿解释说
“不自由,他们怎能证明他们的真诚出于真正的忠顺、笃信和爱敬?”
上帝没有把人造成机器人,赋予了人类自由意志。没有自由意志,就没有道德的可能。
自由被误用后,人就失去了自由。
康德说什么是自由,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正的自由乃是,你想不做什么,你就可以不做什么。
人就是失去了这个想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的自由。
罪成为一种捆绑,使我们无法自拔。你再大的力量,也无法抓住自己的头发拔起你自己。
罪成为一种牵引力,使我们偏离真善美爱圣。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两个人在大海抓鱼。却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根据罗盘指示,还是一样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他们感到奇怪,后来检查才发现,原来在罗盘附近有一盏带磁铁的灯。罗盘当然能指示正确的方向,但因为磁铁的牵引力,它失去了这个功能。人性受到罪的玷污以后,也像那个罗盘一样,失去了正常的功能,使我们失去的回家的方向,成为一个迷路的人,成为一个失丧的人。
这就是苦难的开始。
然而,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否则,岂不令人陷入悲观,沮丧? 清教徒的作品,有一个特点,
不管怎样的鞭挞罪恶,最后一定会有个恩典的得胜。
弥尔顿在最后的篇章中,提到天使领亚当上了一座山,不但看到人类历史中的血腥和苦难,更让他看见了圣子耶稣基督的牺牲和代赎,解决了罪的问题,给我们在恩典中有一个得胜的盼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