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摘抄
《中国史学入门》是一本由顾颉刚 著 / 何启君 整理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史学入门》精选点评:
●顾颉刚先生给病友开的百家讲坛。其观点的深入浅出与争议性也可以上今天的百家讲坛。
●2004-5第四版,校对太不认真了,低级错字很多,例如“入”作“人”N多次。
●这本小书拿来入门的确是不错的,因为它提纲擎领,很适合把我国历史上的很多书籍史料串联起来。但是也需要一些更有深度的“入门”书籍作为辅助,原文的阅读就更不用说了。但是的确是非常好的书。因为在“意识”上能够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文明并非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所谓孔子所谓山海经,而是各个民族不断斗争、融合,不同的文明不断消失、升起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而产生的具有厚重的历史的存在。我想,对于想要研究中华历史或者是文化的文来说,这样的一个意识是很重要的。它能让我们超越偏见而真正地去学习“历史”本身
●一册中国文化常识简论。只有涉及上古史的内容,才显出顾颉刚的灼见。
●大师的作品,深入浅出,看后对中国史清晰了一些。
●顾的观点许多都有争议,在书中仅为口述,也并未给出许多证据,若真以此入门恐怕形成的许多观点都比较惊奇。 这本书最大的作用是对中国史书的厘清,二十四史之庞杂,这本书正是史书入门,按书上思路去读,可省大力气,究竟顾说的是对是错,不去读史书自己考证,如何称得上入门?只不过听他讲故事罢了
●挺零散的,毕竟是谈话记录,也就不要求多高了。。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还是有些可看的,把中国历史的一些东西按类别串起来了,算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吧。
●中国史学深入浅出的入门小书,因是养病期间的概论漫谈,信手拈来之余纰漏误解处也不少,如对佛教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道学和世俗民众最浅显的层次,幸而瑕不掩瑜,也确实学到不少东西
●深入浅出!
●精华在前几章对意识形态和史学视野的阐释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一):《中國史學入門》
此書根據文革初年顧頡剛先生在北京療養院與病友閒談論史的筆記整理而成,主要是給沒唸過歷史的普羅大眾簡介中國歷史,所以內容精鍊,通俗易懂;對我是稍嫌淺近了些,但仍不失為一份方便快捷的記憶速覽。顧先生精研上古史,此書首幾章談及民族起源及整合、神話傳說、先秦古書、諸子與史書等,尤見功力。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二):聊做消遣 对中华之历史作一全览
此书为大家小书系列的一本,为顾颉刚老先生口述,何启君记录编辑成书,内容浅显易懂而包罗了中国历史的各个要点,除了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的论述,还有文字、音乐、历法等简单的归纳,若想对中华历史有一全观,可看此书。私以为暇疵之处乃许多史实有待考证,并有诸多说法,顾老讲时乃取自家之言,因此阅读时需要辨析。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三):入门小书
最近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中国史的读书清单,这本是第一本。
入门小书,300多页,空闲时间断断续续看完。读完之后对于中国史会有一个比较粗糙的整体把握,但还需要后续多多读其他书去开阔丰富。
最大的收获是顾老谈历史的维度(即目录),民族史、经书百家、史书、经学汉学、社会、文学、宗教、哲学……让我对于接下来要读的一系列书提供了一些阅读的维度。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四):史学入门,而非历史入门
这一本小册子,是口述(没有手头资料)而非查找资料之后的论述,所以若非熟稔而有章法,如何能娓娓而谈?这是真正的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读这本书,固然可以泛泛而观,当作了解一下中国各方面的历史,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思考它所谈论的题目,以及为什么要谈论这些题目,包括每个题目背后可能蕴含的问题。这才是史学入门——研究历史的方法入门。比如,书中提到清代考据学(以子证史、杂史互证之类),又提到史料学和考古学的结合,在顾颉刚的其他书中(如《古史辩自序》),皆可找到旁证。感觉与其《自序》结合起来读,效果更好。
《中国史学入门》读后感(五):可弥补休闲阅读领域有史而无史学的问题
这本书和王力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应该是每个中国人家里都应该有的必读书籍。比医药箱还有用。
现在的休闲阅读领域,在非虚构这一块,除了历史故事就是成功学。当然最畅销的还是历史成功学。这里面一直有个问题,就是有故事而无知识,有历史而无史学。因为写专题显然比复述故事要困难得多,可以写专题的人,又不能写得很有趣。
《中国史学入门》是一本满足大众兴趣阅读的书,非常适合填补一般人灵光一现的好奇心。
令人困惑的是,这本书的记录者存在感非常强。明明可以在序言里说的闲篇,他在每一章前面都啰嗦几句。使一本讲课记录体裁的书,变成了对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