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绒的读后感大全
《天鹅绒》是一本由叶弥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鹅绒》精选点评:
●我是先看的《太阳照常升起》,再看的《天鹅绒》,虽然后者故事里的李东方和查尔斯的那段对比相当传神,但故事相比前者显得有些空洞,我个人认为对解读《太阳照常升起》没有多少帮助。如果要把《太阳照常升起》比作一个女人,那么《天鹅绒》只能算是她身上的一件绸子大衣吧。
●读了天鹅绒似乎一下子对小说有了一个特别不同的认识。。。。说不清,很奇妙
●爷们儿的幽默 小女人的刻薄
●读的是美哉少年及天鹅绒,前者没有ISBN后者是太阳照常升起的原著。 读美哉少年的时候像是看太阳照常升起,前半部分有点儿像是南美的作品,后半部,现在也记不清了》。。还是昨天刚读完额。。。 挺怪的...少见
●太阳照常升起的原著,比想象中的短,依然觉得比电影好看。。。
●结尾很炫。关注下。文风很爽。
●这故事也太简单了。。
●很有挖掘空间,回想一下,太阳照常升起,大部分出于姜文原创。
●电影的画面感的确很好。比原著强,只是没经历那个时代,有些事情显得这么不可思议
●没有随姜文的波逐姜文的流,但这书好,像梦一样,像烟一样,而且是冬天的烟.
《天鹅绒》读后感(一):太阳的天鹅绒
“于是我们思想了,于是我们对生命一视同仁。”
小说比我想象得短小,却很精彩。
没有废话,却巧妙地叙述了一个关于思想的故事。
当人脑里开始出现思想这种东西,生活就开始变得复杂,脸上就会开始出现与李东方相同的迷惘。
当所爱的物事被侵犯,我们或疯癫,或争吵,或困惑,或杀戮,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就如同李杨氏因为对儿子的愧疚,姚妹妹对蓝蝴蝶结的痴迷,李东方对天鹅绒的疑惑,唐雨林对家庭的捍卫。
爱,让人脑里出现思想这种东西,无论是若干年前的李东方队长,还是若干年后的查尔斯王子。
《天鹅绒》读后感(二):成长如蜕
我知道自己不该把另一本书评写在这里。
好几天流水似的看完这本书,成长如蜕,作者叶弥。
再找不到更加详细的东西。
说说我最近的生活吧,自从S 问我大学一年都干了什么的时候,我想了想说,几乎什么也没干。我根本没什么值得炫耀或者自我安慰的东西。
之后,奖学金。全国的高校都在讨论这回事。我的成绩在专业里很靠后。我真心承受不了。人是不能用来回忆的。回忆都很美好。这样你就会看到现在的自己有多不堪。
我清高,自以为是,有嫉妒心。
要是以前这绝对是不算贬义词。这好像就该是自己高高在上的象征。
但我不喜欢交际。旅行没有足够的钱。买的很多书自己都用来瞎想。
现在的状况就是,别人都在改变的时候,我仍然在原地踏步。
还有你一直很在意的人,好像没有同样的对待你。
所以当我看看《成长如蜕》里的主人公的时候,我就看到自己。
脑袋里边只有最后一句话,人生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是毁灭;于不得不做中做得很好,是勇敢。
觉得甘愿就妥帖付出。
《天鹅绒》读后感(三):侠骨
提及侠之大者,人们很容易想到金庸先生。中央一套《大家》栏目中,采访金庸先生时,老人说,我不是侠。他解释说,只有那些救人于水火的人才能算是侠。他欣赏自己笔下侠之大者,认为只有这些人才能称之为是侠。
中国本就是一个狭义著称的国家,易中天在自己的著作《中国的女人和男人》一书中特意提到了国人的侠义。他讲到司马迁《史记》一书中的《刺客列传》,讲到了专诸之刺王僚,讲到了豫让之刺赵襄子,讲到了荆轲刺秦王,聂政之刺侠累。中国的侠义之气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再到后来,因为国仇家恨,人民不断地沦为亡国奴,到其后,瓦岗寨,梁上泊,七侠五义。文学批评家陈平原近些年有书出版,名为《千古文人侠客梦》,一语道破了文与武的关联。从金庸追溯至明代思想家顾炎武,一代代文人无不与侠义相接。金庸的小说《鹿鼎记》开文也将顾炎武等人描述为古之侠者。可见,中国文字中无不带有侠义情怀,这种精神已经成为我华夏儿女存在的标志之一,它也深入进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之中。
叶弥的小说《天鹅绒》也是侠之一种,虽然被姜文改编为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并冠以性与爱的外衣,但是原著小说中,叶弥却着重讲述了两个人物之间的侠义。文章中的侠义并不是堂而皇之的,也并不是所谓民族大义,也就是这里的侠义不是取向高雅的,这与以往的侠义有着本质的不同。
叶弥要说的“侠”是世俗的,她只是说“唐雨林、司马、我父亲,三个人是棒打不散的赌友。这三个人在赌场上市好汉,好汉们各有特点:司马是智者,我父亲是仁者,唐雨林是侠者。”叶弥随意插入的一段评价意不在于赌博,而是他们赌之外的处事方式。人类的一切思想都在不同的举动中表现,叶弥的评价也透漏给我们,文章中作为重点人物的唐雨林是一个“侠”者,这也就为后文的结果做了铺垫。
下放知青唐雨林带着妻子姚妹妹来到乡下,恰逢小队长李东方的母亲疯掉自杀,唐雨林靠着自己的火枪打了野味宴请李东方,两家人的关系开始慢慢向前推进。李东方建议唐雨林去训教一群不听话的孩子,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妻子姚妹妹被逐渐冷落。有天夜里,唐雨林半夜回到家里,在屋外听到姚妹妹呻吟着说:“我家老唐说我的皮肤像天鹅绒。”第二句话是李东方说的:“我要做你的草纸。”显然,唐雨林带了绿帽子。
唐雨林没有冲进去杀掉李东方,就是在第二天也没有立马杀掉妻子姚妹妹,文章甚至看不出唐雨林要杀姚妹妹的苗头。人物都是复杂的,很难说清楚,作者要安排这样的结局的缘由。在李东方面对唐雨林的枪眼时,李东方没有怨言,但是令我们大为惊讶的是,面对死亡李东方提出来的疑惑竟是“什么事天鹅绒”?“天鹅绒是一种布料,有点像草地,有点像面粉。”但是李东方不满这个答案,他的眼神是疑惑的、不解的。
唐雨林可以选择当时开枪,但他没有。唐雨林自己也在想“这确实是一个阴谋,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阴谋。这个阴谋里有着让人不可忽略的东西,你无法让人带着真正的遗憾死去。”就因为这个念头,唐雨林跑到了苏州、北京,寻找真正的天鹅绒布料,为的是让李东方死的瞑目。
在这期间,唐雨林努力地教,李东方拼命地领会,最终唐雨林还是没有找到一块天鹅绒的布料。李东方说,你不用找了,我知道天鹅绒就是姚妹妹皮肤的感觉。
枪响了。
其实,两个人心里都装着侠义。李东方第一次面对枪口的时候,表现的是对天鹅绒的好奇,完全是对世界未知的、美好的事物的一种好奇。他没有想到姚妹妹的结果是怎样,也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死,他的想法只有一个“什么是天鹅绒”。这也就是在唐雨林离开的期间,李东方为什么没有选择逃跑的原因。而唐雨林呢?第一次将枪口对准李东方的时候,也可以开枪,但是为了找到李东方想要的答案,他选择了等待。“这个杀人事件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如果李东方拒不明白天鹅绒这样东西,唐雨林会不会让李东方的生命一直寄存在他的枪口上?”“答案是会的。所有人都这样说,唐雨林是一个侠骨柔肠的男人。他如果想杀李东方,早就下手了,何必等到一定的时候。”
那就是说李东方找死。叶弥最文章末尾引用英国王子与情妇之间的通话,“我想做你的卫生棉条”说,“一个疯女人的儿子,一个至死都不知道天鹅绒为何物的乡下人,竟然说出了与英国王子相仿的情话。我想做你用的草纸。”
于是,叶弥说:“我们对生命一视同仁。”
《天鹅绒》读后感(四):《逃票》读后记
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爱情
——国家欠孔觉民什么
刚开始读时,觉得前面的部分写得很差,把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漫画化了,甚至孔觉民的夫妻生活都被它接管、监视了。值得怀疑的是,在此情况下,意识形态真的就可以压制生理欲望了吗?如果是可以的,一带而过的小说细部描写却不足以服人,至少没把这个非人性的过程展现出来。金宇澄在《繁花》中写过小毛与银凤偷情也是隔墙有耳,但他们还是能瞒天过海偷吃荤腥,欲望所激发出的创造力真是超出想象。叶弥小说的这一部分,让人觉得像一层油一样飘在水面上,没渗进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里。
孔觉民的领导被自己妻子揭发,强烈地刺激了孔觉民,让他对夫妻之间的信任感都打上了问号,心有余悸的他和赵点梅有种他们都不曾意识到的隔膜在暗中滋生。但问题在于,在自己家里面孔觉民和赵点梅夫妻之间尚有种种小芥蒂,无法完全做到推心置腹。为什么到车站就和完全陌生的阿四就可以一拍即合了?因为有利益相关,共同作案、同舟共济?这种感情似乎从天而将,还有小说最后部分还有阿四的出现,腰缠万贯的孔觉民正是和阿四一帮老友一起喝酒时,听见火车的吼叫声才产生再一次逃票冲动,可见阿四并非无足轻重的角色?问题是怎样解释这种“萍水相逢,一见如故”?
小说写得好的部分是,我觉得第三次逃票之后的部分。有关小兰的两个细节,一是听信孔觉民说她像他第一个女朋友,因此心软,收了孔的钱放他走。二是,孔觉民被抓是小兰搞鬼,可笑而且可怜的是,缘由仅仅是为了两条鱼。放孔觉民和抓孔觉民中间都有一个感情与利益的博弈。放,因为内心又快最柔弱的地方被打动,丈夫去世,她缺少男人的爱情,当听见有人说她像自己初恋情人时,不由心软。因此,小兰觉得她和自己办公桌上那盆兰花之间隐隐之间有层敌意,说明她的内心远非静如止水,她对青春、爱情也会有很美的想象,只是在阴冷的现实面前更显得压抑,时刻提醒自己的不幸。在如此冰冷的现实生活中,她会相信一个逃票者的完全可以被视为讨好的话吗?肯定不信的,但肯定心里有块柔软的一根线被轻轻拨动了。他可能不信这句话,但由这句话而来的好感油然而生。然后,才觉得自己有理由罚孔觉民的款,私了完事。如果孔觉民不说那句话,双方大概也只好板着脸公事公办了,连个妥协的借口都没有。抓,是因为有利益在面前,没得选择。因为对于孔觉民事关重要的感情对于小兰来说根本无足轻重。但是,让人觉得可怜的也不解之处在于,孔觉民怎么就不恨她,反而觉得她好,而且会为这个不相干的女人和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赌气离婚呢?事实是小兰肯定不如孔觉民想象的那样好。但是,是她突然让孔觉民意识到自己过去的不幸福。小兰唤起了孔觉民对美好爱情的想象,不是小兰自身多么能俘获孔觉民的心,也不是赵点梅有什么改变,而是任凭赵点梅再怎么好,也比不上孔觉民对爱情的想象力。当孔觉民腰缠万贯理直气壮地告诉检票女孩自己逃票时,女孩非但不管,还在他说没钱时,行侠仗义地给他钱。他心里有两种东西猛然苏醒,他既找到了被小兰唤醒的爱情,同时也找到了被小兰为了蝇头小利掐灭的信任感。也即是说,在小兰身上承载者孔觉民的两种想象,一种是小兰身上的国家权力的象征,正是它使他与小兰相遇,同样是它使他身陷囹圄;另外一种是,小兰激活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想象。但是,正是小兰身上的国家权力,掐灭了孔觉民从她身上唤醒的爱情想象。关键是二者承载于一个人身上无法分离,爱情的想象是孔觉民不愿意面对它的幻灭,这也就是孔觉民不恨小兰的缘由,他也许会为小兰想好多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在小说结尾处,他觉得自己多年孤军奋战的勇气与检票女孩有关,为什么呢?因为他相信有个女人在患难中会拉他一把,小兰曾经是他所期待的那个女人,可事实并非如此。当检票女孩对他仗义相助时,孔觉民在她这里收获了在理想女人身上投射的情感。但为什么要说女孩是国家给他的补偿?在知识分子和二级工之间情感交流的可能性本来就微乎其微,又加上赵点梅的强势使他感觉不到爱情存在。当爱情被小兰唤醒时,却又被利益诱导下的权力所浇灭,而这一切都是在当时特定政治环境里发生的,否则他不会和赵点梅结婚,更不会因为逃票而坐牢。所以,这也是前面漫画式意识形态描写的用意所在。就像题目《逃票》一样,逃谁的票,谁在逃票,如果里面没有一个国家主体存在,就无所谓主体和客体了。当孔觉民再一次要逃票时,他俘获了(不是收获)了自己期待的东西时,他自然而然地说这是国家对他的补偿了,不是国家欠了他什么,而是在国家权力面前他曾经失去了一些东西,现在又在检票口找回了那些感情。当然,这满足了孔觉民对爱情的期待,对这个女孩来说,这是不是什么她所要的爱情,肯定不是,但她还是留给孔觉民一个期待,更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如果她真的会和孔觉民在一起吗?也许,这个社会的金钱主导的逻辑下,会的。正如《边城》中翠翠所等的傩送,会不会回来呢,那已是另一个故事了,但也正是这个想象维度的存在为小说留下袅袅余音,值得再三咀嚼、回味。
《天鹅绒》读后感(五):天鹅绒--每天一本书私人笔记整理之二
照例分为五个部分:积累(摘抄原文)、感想( *用星星的图案 * )、查找(值得积累和加深印象的知识点)、仿写(这部分会写到豆瓣日记)、值得纪念的故事用一段话内容概括(对应剧作概括,尽力把自己当作在投资方谈剧本生意。越短越好) 16年十一月中旬为自己定下了每天看一本书的目标,多为250页左右的短篇小说合集和中篇小说,250—400会分两天看完,备考期不读长篇小说。 又私人又随便,只许你推荐、喜欢或者点赞点有用。不然不要看,因为我会不高兴。 叶弥 《天鹅绒》山东文艺出版社 新座驾活力文丛 其中 短篇小说《天鹅绒》被姜文改编为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小女人》 内容概括: “女人总是女人”,就算她处在生活重压之下,感情的危险漩涡之中,她也永远是可爱的、充满柔情与想象的女人。三十岁的漂亮女人凤毛,离婚后的生活便突然来到了如此矛盾的关卡,当局者往往觉得它是痛苦而疲惫的渡口,但旁观者会觉得这是一道暧昧的裂痕:与过去分别,犹如二次发育。 凤毛的邻居柴丽娟,同样是一位漂亮女人,不同的是她是被包养的“二奶”,于是她变成了漂亮且悠悠无所依托的寂寞女人。两个女人聚在一起总是奇妙的,她们以各自的方法经营着自己的感情与生活,辛苦忙碌的表皮之下,情欲暗潮涌动、从未停止。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柴丽娟陪同凤毛来到了三扇男人的门前.... 感想: *一个故事中第二个人物是和主人公在某些方面同属的,是作为衬托和补充出现。两个人物共同做一件事情,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的完成了个人成长。这个过程是故事的呼吸感,人物要有前后变化,才是立体的。*(仿写任务:两个相辅相成的人物。) *人物处境要极端化:可成为一种人群的特质代表。所以要设置多个困难点(离婚、前夫再娶、被强奸抢劫、警察不爱凤毛、母亲冷漠、孩子需要照顾、没钱、渴望爱情、烟店生意差、老师床上不和谐、不被爱、初老 ),而人物的特质一定要保留住,才能惹人爱。(敢爱敢恨,耿直)同时又要部分小妥协,小矛盾,以便让读者产生同理心。(床上的描写)* *将内心情感爱恨外化成某种景物:恐惧、试探、揣摩——秀园。或者外化为另一个人物——二奶柴丽娟。举例:简-坎皮恩 《天使与我同桌》中的粉笔* 《耶稣的圣光》 感想: *叶弥的荒诞现实描写在此篇中可略知一二。苍蝇与懒老头,尽管洒脱地“大胆造场面”,但要对时代性的地点有所选择,比如在当下中国魔幻村庄,这一切都是合理的* *童养媳与过继子,奇幻的婚恋男女家庭关系。成为故事的隐性基础。(人物的设置* 摘抄: “....谢九想都不想地回答:‘让你出国玩一圈,住住外国客栈,让外国臭虫咬你一口。’ 小竹节说:‘如果让我选择,我就到日本去。’ ‘为什么’ ‘因为我喜欢地震。’ *偶有的荒诞感对话——即不符合人物本体(农家妇女)身份。充满想象力和预言感。即使后期运用得不好,但仍然是亮点。但要配合人物性格。自圆其说。* 《猛虎》 *独属女性作家的细腻,精彩万分:幸福中暗藏争斗,掩盖在平静之下的博弈与复仇。* 摘抄: “....但是他恰恰不能如愿。女人要做贤妻良母,讲到外面去,谁也不会说她是借此与丈夫对抗。” *反差萌:漂亮风骚的女人任劳任怨,死心塌地的跟着并伺候曾为江南才子的阳痿丈夫。要尊重情感的常理:单纯死心塌地是不可能的,由此才有了后文的谋杀与复仇。没有硝烟的战争——“说不出口”的苦衷值得琢磨,为了婚姻中的自由,自由才是自尊。(特别对阳痿丈夫 这个设置来说)另有不信任,因为要自尊才会有说不出口的猜疑,一切是个循环。* *“女人更容易结仇”* 《现在》 *故事基础:由于家人编谎言,造英雄,而被逼自杀出走的女人回乡。谎言制造者则因谎言发家,过上了好日子。时代特征。(仿写任务:再举例类似的时代特征 )* 摘抄: “....没有感情色彩地,只是记忆在反刍。” “她的小屋子在回忆往事中变成神圣的宫殿和极乐场所。回忆也引起了她的不适。一边是宁静如水的回忆往事,一边是身体不可遏制的欲望。她的世界被两个虚幻的世界劈成两半...身体在一次又一次的发酵中变得年青...” *女人的疯癫幻想,避世,凄美又伟大,专心而忠诚。但如何通过动作呈现?(仿写任务)* “全金是坐着睡觉的,从进了日本人的军营里面后,她就再也不能躺着睡,她只能醒来后在床上躺着。从她的这种习惯中你可以知道战争从就没有结束。” *创伤记忆。时代的标志外化,也是人物的代表性与特质浓缩。此动作可看出人物脆弱、敏感的心理性格。(仿写任务)* 《司马的绳子》 摘抄: “...两个男孩在街头比赛谁尿得远,一输一赢。输的对赢得那位说:‘好了,我这颗门牙是你的了,反正它快掉了。’” #生活细节##赌博# 《天鹅绒》 *英雄主义大抵是一种贵族气质、侠客心肠。这是这个故事迷人的一点,也是姜文着迷的情绪基础。而这些在现实社会中是显得荒诞的,故放在了特殊时期,地点改为野蛮的荒野之中,加重其荒诞性,又找出了合理性。*(仿写任务:找英雄主义气质的故事。) 摘抄: “....这样过了一个月,唐雨林知道李东方确实无法明白天鹅绒是什么东西。这个叫李东方的男人已经越过了死亡的恐惧,专注于某一样事物的研究。这种特性与他的母亲是一样的,坚韧和脆弱相隔着一条细线,自我的捍卫和自我的崩溃同时进行着。 唐雨林明了这一点。他怜悯李东方,他又别无选择。” *bravo !神来之笔。细腻的人性状态的捕捉,精妙而叙述扎实。并且带出了具有年代感,两辈人的精神气质。精彩!* “这个杀人事件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如果李东方拒不明白天鹅绒这样东西,唐雨林会不会让李东方的生命一直寄存在他的枪口上?” “...这是李东方自己找死。疯女人的儿子在一刹那驾驭着自尊滑到了生命的边缘,让我们看到自尊失控之后的灿烂和沉重。” “李东方死后若干年...查尔斯王子与情人通电话时说‘我恨不得做你的卫生棉条。’...一个至死都不知道天鹅绒为何物的乡下人,竟然说出与之相仿的情话:‘我要做你用的草纸。’ 于是我们思想了,于是我们对生命一视同仁。” *最后结尾要大大喝一声彩!羡慕佩服嫉妒!!!!* 2017.1.4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