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言津逮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文言津逮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27 03:17: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言津逮的读后感大全

  《文言津逮》是一本由张中行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言津逮》精选点评:

  ●前四章还挺有意思,后面就没什么意思了

  ●高中读的,突然想起补上

  ●有趣味

  ●学会文言有助于选用词语,这虽然是事实,却很难证验,很难在做法方面讲出什么具体道道来。那么,还有什么能言传的值得借鉴的呢?也还有一点。这可以分作三个方面说:一、避免误用,二、吸取优点,三、引为教训。

  ●书后的书目是很有用的,学文言者参考。

  ●过于简要,可参看中行先生的《文言与白话》

  ●这事急不得

  ●仲衡先生学问自然很好,只是做人比较明哲保身,我也是,所以我不喜欢。至于这本书,似薄实厚,看一天也可,看一月也可

  ●入門則可,登堂則未必。張之文言水平即只此皮毛罷了。

  ●文言阅读方法指南。

  《文言津逮》读后感(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张中行是大师,语言简练,是纯正的“汉语”,而不是现在欧风美语夹杂的语言,读起来顺口轻松。薄薄一本小册子,可以一口气读完,也可以闲时拿起看看,总之极易消化。书中的文言例子分门别类,切中要害,正便于理解记忆。当然,此书只是学习文言的前奏,不过却是极佳的“指导性文件”,其附录“工具书举要”更说明了这一点。最好顺着第九章“循序渐进”的意思学习古文,投入些时间和精力才是作者倡导的“修行”方法。

  《文言津逮》读后感(二):通向文言殿堂的路

  正如吕叔湘先生给本书所命书名“文言津逮”所昭示的,对于初学文言和力图系统把握文言日后有所精进的人来说,本书确是一位良师益友。作者张中行先生是多年来的老编辑,老学者,在功力方面自不待言。本书分为十节,从文义、读音、典故、名物、方法等方面分别论述。语言平易老练地道,举例常见,其中不仅显现文言的一般规律,也有作者自己多年来阅读文言的心得。虽说是小书,但内容丰富,不同读者能从中撷取自己需要的一分。

  本书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的一本,书本装帧设计,版式大小都很适宜,美中不足的是编辑草草校对,放过了一些明显的错误。

  《文言津逮》读后感(三):饱食之余,附庸风雅

  关于张中行先生,我对他最初的印象,就是他和杨沫的一段八卦。

  我高中时看《青春之歌》,已经能傲慢地说一声“这么差”。

  人们对才女的定义,相差也太多了吧。

  看完这本书,我服膺,这样的老先生,确实称得上大家。

  很多地方看不懂,只能凭空想象一番。

  比如汉字的音韵之美,所谓的切音,平仄等。

  训诂学?古汉语?

  应该有专门的的术业。好奇什么样的学子会选学这些专业。

  比较不喜的是第七篇,《舍粗取精》。

  写得太靠近官方流行立场。

  归有光的那一句写得多好啊: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我死都会记得。

  我总疑心,这并非张老先生的真心话。

  能在十年浩劫中逃出生天,知识分子下笔只会更小心。

  生于10年代(1909),求学于民国盛年,耳顺之年历经浩劫,80年代还能写此小书,或许有违心之言,不好细究。

  饱食之余,附庸风雅,是我毕生追求。

  《文言津逮》读后感(四):大家小书、古汉入门书

  古汉班导推荐的古汉语入门书,通本看下来觉得深入浅出,点到为止,有时又浮光掠影了一点。所以裨益不是十分大,但也完善了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对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差别,他能用极短的篇幅大致讲解一下,并给出实例,其实已是难得。对于究竟怎么对待古音这件事,我现在倒是比较认同他的看法——简化问题,在不影响意义的情况下读今音。 今天读杜诗,诗里有“尸寝”,程千帆先生《杜诗镜铨批抄》:“《曲礼》:坐如尸。疑之为坐而假寐也。”

  但张中行先生对于“寝不尸”给出的解释是“偃卧如死尸,古代俯身葬法。” 关于古代名物制度,这也是需要大篇幅专门讲解的知识。 关于典故这一点,他讲得较为详细,将用典之利或弊分析得也很到位。 古书为何令今人费解,主要是误字(遂见校勘之重要)、通假、说法模棱、故作艰涩(如竟陵派)、行文过简、因修辞或情感不好直说便隐约其辞等等等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古书,文字、句读、解释方面,应该择善而从。但古书存疑之点也要兼容并包。 选书时不必非今是古,也可从众选择。 但评价书文时,由感性升华为理论。要勇于撇开传统,抛弃流俗,要有自己的思考,不必拘泥于文学史和前人的评价。 读书应循序渐进,熟悉之前不能贪多,熟悉之后必须贪多。 个别大部头、难读之书可先看大家选本。 以古文行文时应做到纯正,不可古汉现汉杂用,否则似驴非马。 《青春之歌》里面林道静掌握了话语权,将余永泽描写成一个自私自利的老学究,但读张老之书可见其对于学术还是持宽容态度的,胸襟也很豁达,语言时不时也很幽默、儒雅,可见小说之抹黑……(果然是渣女的爱情故事啧啧啧嗟叹三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