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回乡时代》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回乡时代》读后感100字

2021-01-31 04:29: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回乡时代》读后感100字

  《回乡时代》是一本由尹马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5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乡时代》读后感(一):少年情怀总是诗——读《回乡时代》有感

  

家是我们幸福的出发地,更是我们感恩的回归地。在扶贫的大背景下,作者尹马通过一个虚构“南广” 贫困县中“鸡鸣三省”的地方,为我们描绘一个人心齐、奋斗的人和故事。这个反应了现实中国的贫困地区的苦境,但也通过南广游子、功成名就返乡者周楚阳种栗子树的成功展示出了华夏中国的扶贫成绩。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感谢为脱贫付出努力的人们。

挺住就意味一切。因为坚持不易,最开始的周楚阳,虽然是个成功人士,但是谁的钱也不是风吹来的,刚一回去,还没等本地事业有起色的时候,就被要求支援贫困村,负责把贫困户的房子先建起来,为什么,因为贫困县政府的年收入真的很少,收入少谈何发展,经济不发展谈何解决贫困。我们不怕贫困,我们怕被贫困束缚了思维。想起来,中国的脱贫骄人的成绩是源于改革开放,因为解放思想,发展才会有起色,而不会坐井观天,因为奋斗成功的例子就在我们身旁。近期,电视剧《山海情》也在宣传扶贫成功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福建省对口协助宁夏的脱贫故事,虽然和《回乡时代》的故事内容不同,但是都展现了人们的坚持,让我们知道付出就会有回报、努力就会成功。但是苦难在前方等着我们,因为最初答应的事情可能来的很晚,晚就会伤害人的心,也容易随时会将我们置于死地。脱贫,政府不能脱位,因为大面积的贫困不是单独人的事情。

时间见证发展的脚步,岁月铭刻奋斗的足迹。一个地方要发展,除了上级政府的投入,还得需要奋力而为的人。南广这样的人口大县,基础设施建设底子差,产业结构单一,服务保障体系脆弱、教育事业薄弱,如果人人不思发展、不愿发展、不想发展,这个地方永远是一滩死水,将会耽误从今往后的辈辈南广人。幸亏有周楚阳等人的不计报酬的付出,更幸亏有赵云梵书记、金鸣副县长、万巾巾这样的愿意付出、矜矜业业、在南广当官犹如出家的人,他们励精图治、昼夜奋斗,正因为有这群人,他们让劳务输出和就业扶贫现场会变成找问题解决问题的会议,回到最开始创业的时代,这才是伟大的时代、这才是奋斗的时代,这里的事业有人来做、人才有人来招引。经济发展需要的是软环境,是真抓实干,不需要像形式主义的掩盖问题、不真正改正的人,天天喊着创优环境,却私下干扰环境的人。越优越的软环境越能吸引住人才,不只是单纯的只是乡愁。这里,我很佩服赵云梵,我希望我们的周边有更多的这样的人,从他的话语我感觉出作者更像一个政研室的大秘,文字功夫不是一般了得,说出的话很有思路,更有水平,是让人敬佩和尊敬的。希望未来的世界,成为我们现实的生活,而不再是个诗。

  《回乡时代》读后感(二):《回乡时代》:一个男人用20年的时间寻回初恋

  文|白小溪 我的家乡不是云南也不曾去过,对于这个地方的印象来自于影视剧里,四季如春适合居住。 听说当地有两个村庄争夺水源最后成仇的历史故事,因为争夺水源两个村庄成世仇,立下规矩不得通婚,导致一对来自于两个村庄的青年男女因此而殉情。 就算如此两家人也不愿他们合葬,将他们分别葬在两人殒命的河边两岸,结果在两人下葬的地方各自长出两棵相思树,最终在河面上紧紧相拥。 《回乡时代》的男女主角与这对青年相似却又比他们幸运,因为他们拥有自救的力量才能最终回归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困在土地上的乡亲们。 《回乡时代》这部小说作者尹马,来自于云南省邵通市镇雄县人。他是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六届高研班的学员,尹马是诗人也是小说家出版过好几本佳作,作品曾获云南文学奖、滇池文学奖。 《回乡时代》是他最新长篇小说,讲述时间跨越了20年,周楚阳和彭玉素的爱情故事和他们的事业,在全国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共同同成长。 01 周楚阳其人 提到周楚阳认识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夸赞,长的帅气性格又好,事业还非常的成功,对的他就是小说里世界男主的类型。 他是出自云南南广的贫困山村,经过多年的打拼,现如今在温州开了一家印刷厂,效益很高也逐渐站稳了脚跟。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年岁不小依然过着单身的日子,没有娶妻生子,如果是相熟的人会知道,在他的心里,有一个妻子的人选,只是没有领证也没有举办婚礼,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妻子。 这个女子名唤彭玉素,奇怪的是周楚阳近20年来一直都没能见到她,甚至没有任何关于这个人的联系方式,为了找到这个女子到处打听,不惜花重金来寻得她的下落。 其实周楚阳很明白彭玉素是在故意躲着自己,彭玉素恨他自然并不愿意见到他,周楚阳很清楚这一点,但是并没有打算放弃,偏执的有点病态。 为此,还差点中了圈套,是个跟随自己多年的手下与一个叫孙小雪的女子设的局,宰了他200万。 虽然到最后这个钱追回了一大半,而周楚阳也并没有打算报案,给对方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可能这也是他能得人心的原因吧。 02 争夺水源引起的悲剧 说起周楚阳和彭玉素的坎坷情路,两人是一个村子里的同学,第一次见面并非是在学校而是在一棵结满板栗的树下。 彭玉素独自一人去摘板栗遇上了男主,就这样两个人认识了,板栗应该就是他们记忆中初见的味道,这之后并没有再遇到,直到初中阴差阳错成为同桌。 处于容易躁动的青春期,两个人暗生情愫互生好感,当然在外人看来这两人也是非常登对的。 作为小说的男女主角,情路之坎坷过程之复杂都决定了不会这样容易在一起,再一次抢水的过程之中,有可能结为亲家的两户人家,最终却成了仇人。 两家人发生了冲突,最后彭玉素的父亲失手把周楚阳的父亲打伤,导致他不治身亡,这之后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甚至男主角的母亲还威胁儿子不准娶彭玉素,老人家无法接受觉得这样是大逆不道的,两人就这样被拆散。 如果看过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类的小说,一定会记得有一个关于男女主亘古不变的五年之期,女主角会带球跑,是的,他俩也不能免俗。 周楚阳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吃了很多苦,也曾创业失败,其中的心酸苦累也只能自己吞。 彭玉素这边过的也不好,在那个年代一个未婚有孕的女子孤身上路,可想而知过程会多少心酸,孩子是在一个破烂的出租屋里出生的,还差点因此而丢了性命。 上面讲到关于爱情小说不能免俗的带球跑五年之期呀,再相遇两个人的事业都很成功,是的,这俩又是这样,同样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03 故乡是精神之源 作为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始终还是会相遇,遇见之后在知道周楚阳这些年来的经历后,彭玉素决定不再揪住过往不放。 还记得女配定律,阻挡男女主角情路的恶毒女配下场都很凄惨,庆幸的是王白璐不是这样的,她也是周楚阳和彭玉素的同学,还是班里的班花。 王白璐气质出众,相貌俏丽,就算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也无法阻挡出场能迷倒一大片男同志,她也喜欢男主在学生时代,就算成年也始终不曾变。 她与女主是好友也知道他俩的故事,只是感情这种东西并不是个人能够控制的,王白璐的性格喜欢的很坦荡。 王白璐愿意成全男女主角,女主角却觉得王白璐与男主更加合适,庆幸这段感情没有朝着霸道总裁爱上我和虐恋情深那类发展。 故事的最后男女主角重新走到了一起,当年父辈因为环境而导致的人山人的现象也不会再出现,在家乡领导的整合下创造出和谐的环境。

  《回乡时代》读后感(三):我们终归故里-读小说《回乡时代》后感

  

大概是2012年左右,一种称作“ 褚橙 ”的冰糖橙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通过一系列魔幻般的营销,“ 褚橙 ”作为昔日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出狱回归乡土,花费10年时间所种植出来的产品获得了超前的热捧,而且平均售价高达15、16元一斤,销量在2013年已经达到一万吨。

撇开种种的传闻和得天独厚的个人因素,褚时健的种植之路充满了惊奇,从两千多亩荒地开发出来种上橙苗,不断去地里看土质,定期请教农科人员,钻研改善肥料配比,这些事情都需要魄力和心思。甚至在后续“ 褚橙 ”出现了品质下降,口感不佳。立刻组织研究,决定砍树、剪枝,把原来的23万株果树砍掉3.7万株来提升品质,都足够让人看得心惊胆跳。

还有2020年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一点就到家》,三个年轻人在云南千年古寨里发生的所谓的创业故事,或许也会让不明缘由的人觉得原来回归乡土也可以得到“诗与远方”。

无论是充满个人色彩的“褚橙”,还是电影里梦幻的云南咖啡,在某一个层面上都反映了当下时代对于乡土的观念转换,贫穷落后还是潜力无限,随着科技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在这里碰撞出了火花。

而近来读了云南作家尹马的长篇小说《回乡时代》,小说里的主人公则对于乡土是另外一种注释:乡土其实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回乡时代》这本小说故事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主人公周楚阳因故而离开故乡南广漂泊在外,当二十年后功成名就,在机缘巧合之下回到故乡,参与故乡南广的“南栗”这个地方特色食品的开发以及发展壮大的过程。在这条主线之下,还添加了主人公周楚阳和青梅竹马的彭玉素的爱恨情仇。最后两人冰释前嫌终于在一起,并且为故乡南广的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

作家尹马在这本小说里面,其实有意识地分别以周楚阳的视角和彭玉素的视角讲述着自身对于故乡南广的故事,两人的上一辈由于夜间抢田水的悲剧而导致他们的分开,从此人生走向了不一样的方向,就好像隐约的两条平行线,没有了交汇的机会。

在这个二十年当中两人发生了很多事,也遭遇了各种的磨难。周楚阳依靠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执着,不断去寻找着彭玉素的踪迹。在这中间他像是一个勤奋和运气并举的实在人,在身边朋友的帮助下,踏实经营起自己的印刷公司。

而彭玉素的形象更像是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典范,孤身带着女儿辗转于各个城市,最后得到了韩露的帮忙,两人通过努力撑起了一片天,同时还反馈给故乡南广,赞助贫困大学生读大学,在描述上她的形象更有想法和成熟。

而小说开篇最出彩的孙小雪事件其实更像是一个引子,让读者深入整个小说环境当中,去了解周楚阳所面对的状况,以及他身边的朋友。随着故事的推进,周楚阳回到故乡南广后,“南栗”这个故事线已经成为了主要描述,过程顺利而曲折,就仿佛每一个人的心中对于故乡的执念,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加上南广人的团结和热情,“南栗”开展得异常的顺利。

当然,小说也描述了发展当中碰到的农村土地问题,还有领导干部思想转变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并没有影响着大局,甚至于周楚阳自己的印刷公司的那场大火,也依靠他自己的个人魅力变成了搬迁新厂址的契机。

当故事发展到最后,两条平行线终于有了不可思议的交汇,而原先差点就在一起的王白璐,此时更像是一个催化剂,让周楚阳和彭玉素两个人更看清楚了对对方的感情。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乡土的确是精神家园,毕竟那里是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整个宗族关系和祖先的回忆都在那里,这就类似于牵绊,就算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搬迁到大城市或者其他地方,这个叫做“故乡”的地方还是存在着,虽不在眼前,但却在内心深处。

如果说小说《回乡时代》的主人公周楚阳选择了回到故乡南广是为了回馈自己的乡土,倒不如说是他内心深处对于故乡的热爱和期待。而彭玉素回到故乡发现自己的老家早就连一根梁木都没有了,可父亲的坟还在那,她忍不住的眼泪,更多的是对于过去的怀缅。

这些情感属于每个人的内心,也许就是作者所说的精神家园。驱动着如此多的类似周楚阳和彭玉素这样的功成名就的人,选择回到家乡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可是,

像我们诸多读者那样的平凡之人呢?对于故乡,对于自己生长的地方,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其实小说里面并没有详说,但是当我看完这本小说,就已经得到了答案,那就是一切都放在了心里,知道自己来自哪里,知道自己未来应该怎么走,以及知道自己终归故里。

  《回乡时代》读后感(四):回乡时代:触不到的恋人

  

我不喜欢这句话,“写了乡村,但不乡土”,我觉得乡村是一种小情怀,乡土是一种大情怀,或者说乡村和乡土是同样的温度。我既乡村又乡土,我经常在梦里爬山,因为我上小学小学的时候会爬很多很多的山,那些梦中弥漫着的乡土气息,曾给我许多慰藉,抚平很多内心的不安。

《回乡时代》的大背景是南广籍青年企业家周楚阳的“回乡之路”,他回乡创业实现内心不灭的少年幻境,要用满坡的板栗树等一个人,跟她“活到一起死去”。如果她不来,就跟那棵板栗树一起做伴,那是一棵留有他们少年记忆和情怀的树,他从少年开始就立志要“一棵树上吊死”的爱情,曲曲折折到四十岁还在飘荡。

《回乡时代》是大男主+大女主的故事模式。故事中最强大的两个人就是周楚阳和彭玉素。他们的人生真的很强大很抗大。云南山区,满坡的板栗树和天坑,生长了他们美好又纯真的爱情。其实故事中的爱情是个“梗”,作者一直在敲打那场青梅竹马的爱情。那个爱情也有一次又一次的出走,最终还是走不出它的“回乡时代”。一开篇,周楚阳在茶室就瞥见了彭玉素,觉得好生熟悉,可是不巧接了个电话回来,她就杳如黄鹤了。而他,已经找了她十几年了。这个开篇挺动人的,读者们就坐等作者徐徐展开这个漫长而感人的爱情故事,然而孙小雪出场了,她是来敲打这场青梅竹马之恋的小配角,却轻易地骗走了周楚阳200万。这个骗局有点小转折,甚至一度还绑架了周楚阳的大财务,可是他们却选择三缄其口不报警,要自己去找人。感觉周楚阳一直在找人,找彭玉素的十几年中并不影响他找人的嗜好,他又找起孙小雪来,后来又找起白**来。而敲打这场青梅之恋的不止孙小雪,那个跟彭玉素结婚,还没有爬上婚床就出车祸死掉的可怜男人,也给了这场生死爱情致命的敲打,如若他不死,这爱情早就成了炮灰。还有这个白**,周楚阳不止跟她表白一回二回了,还当着彭玉素的面求过婚的(虽然当时彭在暗处),这种敲打至少应该留下裂痕的。作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一次又一次让我们觉得那场生死爱情转弯了再也回不去了,却又一次次柳暗花明,让那个“转机”生生死在了摇蓝里。如同一场“触不到的恋人”,周楚阳一直找人,慢悠悠的找,不急不躁的找,甚至有点敷衍地找(让别人帮他找),像找一个宿命。当四十岁了他们终于面对面了,不管他们还有没有激情,我是读的一点激情都没有了,只有矫情。一对四十岁满脸折子的老男女,双双事业成功的大富豪,日理万机为各种生意各种投资操碎了心,在经历一次又一次升级打怪终于封神的时刻,捡起那段隔了“千年的爱情”,执手相看泪眼,感叹时光不弃,感叹浪费掉的光阴,感叹故乡的成全……我忍一忍吧。

还好,《回乡时代》中的爱情只是配菜,大戏是创业和脱贫战。

以一代人外出打拼创业充满阵痛、悲喜的心路历程和反哺家乡建设的无私贴近为主要内容,反映贫困地区“南广县”改革开放4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及各族人民的思想蜕变和精神重建;以一个边沿之地的艰难突围为创作背景,在刻画苍生万象、展现民生大我、讴歌桑梓情怀的同时,为人民塑像,为发展说话,为时代立传。

周楚阳真的很强大,高三缀学,为爱远走他乡。作者没有用太多笔墨去渲染他成功路上的种种折磨,一开篇他就是富甲一方的巨商。他是印刷届的翘楚,手里有大工厂,腰缠万贯,钻石王老五,寂寞独居。而此时的彭玉素,也摇身一变成为另一个富商,他们都是打工人中的奇迹。但作者给的待遇不同,作为女人的彭玉素,右谓历经魔难。作者用重笔描述了她所经历的痛苦生活。这些经历的描述,像极了一个缩影:从农村出走,从打工开始,慢慢创业并获得成功的打工人楷模,形象特别光辉。

  《回乡时代》读后感(五):回乡时代也是回归时代

  

读完尹马的《回乡时代》,首先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一切本该如此。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春运时刻,2020年的春节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痛楚。很少有国家能够想象,中华民族曾经这么恋旧甚至守旧,却能在短短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造就了如此庞大的民工群体——他们生于乡村,劳作在外,多年骨肉分离,和家人妻儿几乎如牛郎织女一般,只在年节之时相见。

而本书的男女主角周楚阳和彭玉素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原本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如果没有任何意外,两人早已携手,一起在故乡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命运多诡,两人的父亲为了争夺田水,一怒之下彭玉素父亲一锄头砸伤周楚阳的父亲,后者很快因伤致死。周楚阳无法面对彭玉素,远走他乡,留下身怀六甲的彭玉素。

彭玉素无法忍受周楚阳的退缩,一怒之下也离开家乡闯荡。然而两人天资聪慧加上时代机遇,都在外地做出了一番事业。本来是拟把他乡做故乡,却受到家乡人民的感召,选择回归,希望将自己的能力贡献给家乡父老,与故土同享新时代的成果。

如果单就故事而言,其实很简单,然而男女主各自代表的人物和他们的相交经历,却体现了当年内陆不发达地区的巨大困局:家乡的农业生产根本容不下那么多的人口,因此两家才会因为争抢水资源而闹出人命。书中说,太穷了,其实这里的穷指的不完全是资源上的穷,而是稀缺引发的心病。

周楚阳和彭玉素的经历,就是早期国家大部分地区的写照,我的家乡虽然不在云南,但是当地也留下了两村争水成仇的历史传说。因为争夺水源,两村世仇不得通婚,导致一对青年男女因此殉情。两家人不愿他们合葬,分别葬在他俩殒命的河边两岸,结果两人下葬处各自长出两颗相思树,最终在河面上紧紧相抱。

周楚阳和彭玉素和这对青年男女何其相似,然而他们又何其幸运,他们生长在这样一个可以自由流动的时代,不分男女都拥有独立的机会,因而才能有机会运用各自的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路来。最终他们各自拥有能够自救的力量,才能回归故土,帮助困在土地上的其他乡亲们。

周楚阳这个角色,其实有一种偏于女性化的特征,他对于自己的家乡是一种偏爱,他对自己的母亲逆来顺受,没有反抗,因而辜负了彭玉素。他对自己家乡的工人不加取舍地信任和录用,这导致自己屡次受挫。很多工人没有受过大城市基础教育,没有责任心和纪律,然而周楚阳无原则地包容。

相对而言,彭玉素这个人物虽然身为女性,却体现了父性的严厉。她虽然愿意提携自己家乡的后辈,但却对她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萧玉萍这个人物开始,从头到脚地调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是真心期盼家乡好,但却不会把一帮资质不足的人揽在自己怀里,把人给养成残疾。

如果把文中的故乡看做家庭,那么彭玉素就是父亲,她的主业是教育,目的是为了家乡人民从精神到物质的富有;而周楚阳则是母亲,这从他回乡后兴办的农业项目——种一坡板栗就能发现,他的目的是让家乡人富起来,从物质到精神。两人的路径截然相反,但目标一致殊途同归。

所以这里的炮灰王白璐一直都是两人的助攻,不停重申,你们俩才最配。其实她所谓的配,指的是他们俩在一起,刚好可以弥合各自缺点,配合地天衣无缝。之前两人流落四方,各自为王,之后双剑合璧,周楚阳这才发现彭玉素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女孩,她历练之后,更显光华。

回乡时代说的不仅仅是为了召唤这些流落四方的游子们,更重要的也是故乡自己的蜕变,从曾经无法容纳这么多的人口,变成了一片创业的热土。周楚阳和彭玉素之前的离乡背井是迫不得已,之后的回归则是相应了这种召唤,正因为环境开始变好,他们才有机会回到家乡,在这里做出同样的成就。

然而,无论是出走之路还是回乡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周楚阳在外遭遇了传销、破产,即使在温州这样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依然还是一路惊涛骇浪。回乡之后,亦是如此,他与曾经的校霸狭路相逢,即使退让怀柔,身怀市领导的关注,却依然屡次受挫。幸好,那个不学无术的校霸背后的势力终于倒台,这也预示着那些真心想为家乡做事的人终于打碎了枷锁。

所谓的创业时代,也是个人英雄的回归时代。主人公们生于穷山恶水,长于草木凋敝,成于烈焰焚身,最终却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期待回归和改造曾经造成他们苦难的环境。虽然直至本书结束仍未功成,然而从以上经历已经可以想见,这是个亘古未有的伟大时代,书中和主人公相同境遇的人还很多,他们大多也选择了和主人公类似的回归之路,选择将自己多年来在外拼搏时获取的东西奉献家乡,包括经验、金钱、人脉、能力,以及各种资源的整合和调配能力,期待家乡能变得和发达地区一样美好。而事实也是如此,当年两人的父辈因为环境而导致人伤人的现象不再出现,在市领导的整合下,投资商都是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姿态出现,整体盘活地区经济,创造出人爱人人帮人的和谐环境。

故事的最后,两位主角终于重新走到了一起,他们相信家乡会越来越好,能容纳创业者的雄心壮志,也不再会发生之前父辈们的悲剧。

  《回乡时代》读后感(六):终于有一本书,把性写得美好而有诗意

  

作者:王道应

作家尹马将他的这部脱贫攻坚题材的长篇小说命名为《回乡时代》,当我读到小说最后一句带有画外音性质的陈述“出走或者回乡,其实最美的部分是在途中”时,我大概领会到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深长用意。在今河南洛阳宝鸡市贾村镇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上面镌有“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的铭文,大概意思就是:这里是天下的中央,我要居住在这里,治理这里的人民。从该铭文的内容可看出,华夏文明的观念秩序与西方犹太-基督教文明的观念秩序截然相反。对中国人来说,生活在这里就是最好的,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也许在中国人看来,只有傻子才整天盼望生活在别处,把精神寄托于一个虚无飘渺的彼岸世界。

作家尹马同时也是一位诗人。诗人自然会对远方有所想象,但中国诗人对远方的想象也大多带有“回归”性质。不过,我得赶紧申明一点,本文无意于鼓吹《回乡时代》的题旨如何博大精深,而是意欲借此为谈论小说中的性做一些铺垫。用中国人的视角看,在性观念上,犹太-基督教文明熏陶下的西方人强调“性漂泊”,“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你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结为一体”;而中国人更着意于“性回归”,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然后进洞房,再然后生儿育女,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俗人生。换而言之,西方人的性,是在路上的性,而中国人的性,是在家的性,是“生生之谓易”,是子子孙孙无穷已,是在俯仰之间参破天理人情。

我读过不少涉性的小说,印象最深的是手抄本《少女之心》,顾城的《英儿》,还有贾平凹的《浮躁》。《少女之心》我就不说了吧,顾城的《英儿》,兼有“性漂泊”和“性回归”的双重意蕴,讲的是作为小说中人的顾城带着他的妻子和情人,跑到新西兰的激流岛上去,过“神仙眷侣”的生活,但最后却是魂断激流岛,以悲剧收场。就其对性的描写而言,可以说是相当唯美,我对性的所有美好想象,始于这本小说。

贾平凹的《浮躁》,意欲命名“改开搞”时代,其中的性描写,体现了士大夫式的窥淫趣味,把那个时代的性写得十分心急火燎,也十分猥琐、淫荡。用贾平凹的小说语言来说,“他把她身上犄角旮旯都摸周了”。我读过这本小说之后,对性的想象,就不再那么纯洁了。

尹马的《回乡时代》,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现实记录,不是从文人士大夫的趣味出发,诅咒大时代把一个“在家的乡土中国”,变成一个“在路上的现代中国”,而是从吾土吾民的视角出发,描写平凡个体在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对美好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其中的性描写,是淳朴的、干净的,充满诗意和人味的,既有母性的温馨与暖意,也有男子气概的豪情与担当,更有新文化运动以来男女平权之后,两性之间彼此找寻彼此角逐的张力……

当我在阅读这本小说时,看到孙小雪用指甲刮了一下周楚阳的下嘴唇,谈笑间无意中把周楚阳的肩膀拍得“啪啪”响时,我知道孙小雪这个人物形象立起来了,并下意识地咬了咬我的下嘴唇,感慨如此亲切、温馨的动作,真是久违了。

孙小雪虽然已经是成年女性,但言行举止中颇有一些“女孩子气”,仿佛尚未长大。这一点,确实招周楚阳喜欢,但激发出的却是周楚阳的父性情怀,而周楚阳梦绕魂牵的女人,是带有强烈母性气息的原乡式的女人——仇人的女儿,初恋彭玉素。

周彭两家因为父辈给“稻田争水”,结下了梁子,周楚阳的父母禁止儿子与仇人彭贵伍的女儿彭玉素恋爱,并以不惜一死来威胁周楚阳。是选择父母,还是选择自己心爱的女人,成为摆在周楚阳面前的一道人生难题。如果周楚阳不是定居文明之子,这个难题压根儿不存在。因为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及的,按照游走文明的规训,成年男子本来就必须“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但从小接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教育的周楚阳,做不到这一点。但他又割舍不下自己的爱人,于是常常趁着月色偷偷前往小学教师彭玉素的单身宿舍幽会,赶在天亮之前溜回家。

在周楚阳与彭玉素的一次交谈中,彭玉素这么对周楚阳说:“周家老大,要是你心里能去掉那个鲠,我就嫁给你。”写到这句对话时,作家尹马画龙点睛地写道:“彭玉素摸着他的头,吻着他的脸。”和孙小雪刮周楚阳下嘴唇、拍周楚阳肩膀的动作相比,彭玉素的动作里,显然蕴含着更多的母性气息。

后来,因为父母的强力干涉,周楚阳和彭玉素劳燕分飞。小说的叙述,就此进入“把每一个天涯都当作故乡”的找寻阶段。

在一次搭乘飞机还乡的途中,彭玉素梦回多年前的小学单身宿舍,作家尹马用转述的口吻这样写道:

他没有说话,只是拿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着她,眼睛里有一汪泪水在打转,变成为一片汪洋,溢到脸上。他的泪水滚烫,她用嘴唇一滴一滴地接住,吞入口中,有一点点咸。两只嘴唇慢慢咬在一起,舌头短兵交接,他用同样稚嫩的臂弯接纳了她的身子,用手抚摸她纤细的腰肢,两个人渐渐融化。关了灯的小屋子里,月光碎了一地,有些许娇羞的浅吟低唱弥漫在狭小的空间中。

不能不佩服作家尹马在描写性爱场景时对“写什么”“怎么写”的把控和拿捏。能挠到人心、人性的痒处,又恰如其分,适可而止,这是非高手莫办的本事。

《回乡时代》这本小说,把小人物的命运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去展开,有浓墨重彩,也有轻描淡写,悲欢离合也好,爱恨情仇也罢,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倘若非要挑刺,我倒是有一个疑问,周楚阳和彭玉素,在经历了一场饱受命运捉弄的20年爱情长跑之后,终成眷属,这是不是作家尹马给这本现实主义小说抹上的浪漫主义油彩?不过,转念一想,或许这一抹油彩也是作家尹马对陪跑读者的安慰和鼓励吧。有机会不妨向他当面求证。

正如尹马的《回乡时代》所言,出走或者回乡,其实最美的部分是在途中。性最美的部分不也如此吗?我想,尹马的狡猾之处在于:他懂辩证法,在他看来,“性漂泊”和“性回归”并不矛盾,他们都将在回家的路上相逢。

  《回乡时代》读后感(七):在寒冷冬天阅读这本小说,温暖又治愈

  

2021年元旦前后,被朋友圈的七彩祥云刷屏了。

哇,我也是第一次见呢,隔着屏幕,看到了红土高原上的七彩祥云!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着热爱家乡的云南人。 如同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云南人一样,对那片热土,充满了回忆,充满了想念。

看着故乡的七彩祥云,想到了最近阅读的《回乡时代》小说。

长篇小说《回乡时代》以南广籍青年企业家周楚阳的“回乡之路”为叙事线索,以一代人外出打拼创业充满阵痛、悲喜的心路历程和反哺家乡建设的无私贴近为主要内容,反映贫困地区“南广县”改革开放4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及各族人民的思想蜕变和精神重建;以一个边沿之地的艰难突围为创作背景,在刻画苍生万象、展现民生大我、讴歌桑梓情怀的同时,为人民塑像,为发展说话,为时代立传。

作者尹马是诗人、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昭通市镇雄县人。因为热爱着家乡的这片土地,创作了长篇小说《回乡时代》。书中的主人翁周楚阳,对爱人曾经犯过错,自己也受到惩罚。历经种种,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无私奉献,最终,收获爱情,与寻找多年的女友化干戈为玉帛,终成眷属,一起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回乡时代》小说中,描写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主人公周楚阳为家乡脱贫攻坚做贡献;一条是周楚阳与女友20年爱情长跑的种种过往。作者成功塑造了企业家周楚阳,一位有情有义的南广汉子,每一位阅读小说的读者,都会喜欢上这位男主人公吧,虽然他曾经对女友彭玉素放过不可饶恕的错误。

20年爱情长跑,都是贫穷惹的祸

说实话,看到《回乡时代》小说中描写男女主人公矛盾由来的时候,我不禁乐了。 典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啊。 周楚阳父亲与彭玉素父亲因为半夜给水田抢水,发生争执,彭父失手打伤周父,半年后周父去世。 周楚阳三兄弟先后辍学。 周楚阳与彭玉素,相爱的两个人,因为周母的反对,最终周楚阳不告而别,怀孕的彭玉素被迫辞去教师工作,离开家乡。 此后,周楚阳与彭玉素,开始了长达20年的爱情追逐长跑。 书中描写的故事背景,主人公是身处农村,靠天吃饭。其实那个年代,半夜给水田抢水的事情,在云南各地时有发生。由此发生的悲惨故事,也屡见不鲜。 “高原上的水田,一到夏天,水比稻米还贵”。这就是现实生活,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

一年辛苦劳作,面朝土地背朝天,也就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家庭就可能遭遇无法承受之重。 周家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原本在村里属于中上水平的家庭,在周父去世后,土崩瓦解,所以周母才会耿耿于怀,棒打鸳鸯。 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呢?

对家乡的爱,开启回乡建设的新乐章

幸运的是,外出打工的周楚阳与彭玉素,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成了成功的企业家。 虽然二人也经历了各种挫折,但总的来说,命运之神对二人还是眷顾的。 二人在异乡都创立了自己的企业,有能力回馈社会,回馈家乡,去做一些帮助家乡人民的事情,比如招收外出打工的老乡,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都说云南人是家乡宝,宁愿在老家过着相对清苦的生活,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外出打工赚钱。 离开家乡多年,在外遇到的云南老乡确实有限。 因为咱老家一年四季如春,全国哪个地方能和咱家乡比?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在中国人的人情里,老乡是一个温暖的词语。 出门在外,你可能参加过老乡会。在遇到困难时,你可能会向老乡寻求帮助。你可能会与固定的老乡保持多年交往。 像我们家,在北京没有其他亲戚,但是,我们有两家密切往来的老乡,即是老乡又是多年的校友。

我们每年固定一起聚会,过年过节相互走动。 要是没有疫情,元旦、春节假期都会约着见面。 每次聚会,家有老人会做一大桌子家乡菜。 走的时候,会把家里珍藏的家乡特产分一点给对方。 我们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与《回乡时代》书中的男女主人公相比,我们就逊色得多了。 因为我们能为家乡做的贡献实在是太少太少。 Y先生对家乡的贡献,应该是成为家乡云南边陲小镇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子, 在他之后,陆续有学弟学妹考上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 而我们的母校,永德县一中,也成为市里教学质量前三甲的学校。 我们都渴望能为家乡做贡献。 所以,我个人发起了乡村图书资质计划,为家乡山区小学捐赠图书,目前是第五季啦。

《回乡时代》小说中的周楚阳,有情有义,对爱人如此,对家乡更是如此。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广的山水养育了周楚阳,所以,才会在他人提议投资家乡农业时候,毫不犹豫。 “故乡的土地养活咱们这么多年,就是最大的把握。”

投身脱贫攻坚战,奏响主旋律

虽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步,我国农村和农业已经获得极大的改善,但是,对于相对落后的云南地区来说,改革的步伐相对慢一点。 这是由地理位置和地域特征决定的。因此,周楚阳那样的企业家,才是最稀缺的。 说干就干,周楚阳放下温州打拼的事业,回到家乡寻找机会。 作者把故事放到了脱贫攻坚的主旋律之下,更体现了周楚阳高大的形象。 我在阅读小说时,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深切的关心和热爱。

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

前几年回老家就听说了脱贫攻坚,身为会计的姐姐也需要定期下乡帮扶。春节期间也不能随意外出,要根据县里脱贫攻坚的计划进行安排。 书中对周楚阳家乡南广县城的脱贫攻坚部分内容的描述,很到位。上至省委领导,县委书记,民营企业家,下至普通村民,出钱的,出力的,出谋策划的,捣乱的,使坏的,应有尽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 我的家乡,也是在2020年摘帽的。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标志着国家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这是一项让中国人自豪,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 从这点看,《回乡时代》的作者尹马老师,作为时代的见证人,用长篇小说的形式,讴歌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让更多的读者知道“脱贫攻坚”,是有重要意义的。 正是有了周楚阳、彭玉素那样的企业家积极参与,家乡的脱贫攻坚战才更精彩,更有意义。 真希望这样的企业家越来越多。 人人都像周楚阳、彭玉素那样投身家乡建设,我们的家乡才会建设得更美好。 @擦亮星星,爱读书爱旅行爱生活。

  《回乡时代》读后感(八):寻妻20年,他发现亲生女儿跟了别人姓:有些旧梦真的可以重温?

文|野离离

在小李子出演的多部电影中,《了不起的盖茨比》似乎没其他荧屏大片般,令他名声大噪。

但出演这部电影,依旧是打造了一个融入了他的气质的IP:那个痴情的、感性的、忧伤的、偏执的神秘富豪。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部电影的剧情。

它讲述的是一个贫困男孩盖茨比从小就有一个做大人物的梦想。

后来他有机会去当兵,在他还是一个中尉时爱上了大家闺秀黛西。

从此,黛西就是他的仙女,他心尖上的人儿。

只是,当他带着军功勋章从战场回来,发现心上人黛西已经嫁做他人妻。

要说黛西跟丈夫有多相爱不至于,男方家庭富有,而黛西正是看中了这点,才愿意嫁给这个纨绔子弟。

经过努力,他从一个贫穷军官摇身一变,成了远近有名的百万富翁后,要什么样的美女没有?

然而他为了能有个更好的视角看到黛西住的房子,他买了幢豪华别墅与她隔海湾相望。

他仿佛被困在了自己用绮梦织成的梦茧里,逃不了,也不想逃。

明明知道黛西其实是个肤浅且愚蠢,连笑都带着金钱味的女人,可这个痴情倔强的情种,就是不肯在幻想中醒来。

直到黛西开车撞死了人,他心甘情愿地替她揽下了责任,原本以为会赢得黛西的另眼相看,良心发现。

却不曾想,对方根本不在乎他,更别提感谢他,直到盖茨比因为这次揽责付出了生命,黛西都不曾出现。

如此的薄凉无情、自私冷漠,如果盖茨比地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笑?

痴情男忘不了初恋女友,苦等多年,功成名就依旧不改初心。

放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是一个悲剧。

但在尹马的《回乡时代》中,它最后可以有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

作为鲁迅文学院第36届高研班学员,尹马是诗人也是小说家,出版过好几本佳作,诗集和小说以及散文集歌词次第花开。

他的《回乡时代》是他最新的长篇小说,时间跨越20年,讲述了周初阳与彭玉素两人的爱情,与他们的事业,在全国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共同成长。

01 成功企业家寻人20年,痴心不改

说到周楚阳,周围人个个都会伸出大拇指夸赞。

帅气阳光的外形,功成名就的事业,宅心仁厚的心胸,也活该他成功。

他是云南南广的贫困农村出来的孩子,如今在温州开了家印刷厂,经过多年的发展,效益很不错,在温州也站稳了脚跟。

但令人奇怪的是,他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却依旧过着单身贵族的生活,没有娶妻生子,依旧洁身自好。

但明白他的人就知道,其实他是有妻子的,虽然没有领证,也没有举办婚礼。

也就是说是事实上的妻子,不是法律上的老婆。

这人就是彭玉素。

怪就怪在,周楚阳这么近二十来年一直没能见到自己的“妻子”,甚至都没能联系上。

为了找到妻子,他到处打听,安排“眼线”,不惜花重金,来觅得她的下落。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彭玉素是在故意躲着他。

她恨他,怨他,不原谅也不打算见他。

周楚阳知道,但并没有放弃,倔得近乎偏执。

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想过要有个其乐融融的家。

为此,他差点中了一个圈套。

是手下跟随了自己多年的人与一个叫孙小雪的人合计摆了他一道,转走了他200万。

最后这钱追回了大半,周楚阳也没有报案,而是网开一面,给对方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这是他善良的一面,也是他能聚起人气,俘获人心的魅力所在。

02 持棒打鸳鸯的,正是至亲之人

周楚阳与彭玉素是一个村子里的,也是同学。

但周楚阳第一次见到彭玉素并不是在学校,而是在一棵板栗树下。

当时彭玉素独自一人去摘野板栗,遇上了周楚阳也来摘,两个人就这样认识了。

板栗的味道大概就是他们初见的味道。

这次之后两人就没见过面,直到上初中,两人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同桌。

青春萌动的年纪,两个人暗生情愫,互有好感,在外人也十分登对。

但在一次抢水过程中,原本有可能成为亲家的两家人,最后却成了仇家。

周楚阳和彭玉素的父亲和哥哥们发生了冲突。

最后一个失手,彭玉素的父亲把周楚阳的父亲打伤,最后不治身亡。

从此,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周楚阳的母亲甚至威胁儿子不准跟彭玉素好,娶了她就是大逆不道。

一对鸳鸯,就这样硬生生被拆散。

可两个年轻人是真心相爱的,父辈们的仇恨又横亘在两人中间,亲情与爱情互相倾轧着他们。

最后,他们还是不顾一切地在一起了,但仅仅只有短暂的一夜。

第二天,周楚阳就走了,离开了故乡。

这之后,他吃了很多的苦,被传销骗过,创业失败过,一年一年挣不到钱,过年都不敢回家。

其中辛酸苦累只能自己咽下。

而彭玉素那边,过的也不好,“不幸”的是,彭玉素还怀孕了。

一个单身女子怀着身孕去寻找“丈夫”,还要养活自己,文化程度也不高,这期间受尽了社会的各种刁难,也体验到了社会的凶险。

要说周楚阳难,彭玉素比他更难。

唯一支撑她的,可能还是那份爱,还有能再见到爱人的希望。

孩子也是在一个破烂的出租屋里生的,甚至还差点因为护理不当丢了性命。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这种爱和希望,慢慢转化成了恨与怨。

单身妈妈的辛苦没有体会的永远不能说感同身受。

好在彭玉素遇上了生命中的贵人,帮了自己一把,聪明如她,好运如她,这一帮,就托起了她的整个人生。

跟周楚阳相比,彭玉素在事业上同样风生水起,是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

都说好的婚姻,能让彼此成长。

但他们之间的这种“婚姻”,是不是好的,不得而知。

03 真正的爱,是成全

后来,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彭玉素,而对方在了解周楚阳这么多年的生活经历后,态度也软了下来,也不再揪住过往不放了。

在寻找彭玉素过程中,另外一个叫王白璐的女人走进了周楚阳的生活。

这个王白璐是周楚阳和彭玉素的同学,也是班花。

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但因气质出众,长相俏丽,依旧是一出场就能迷倒一大片。

她也喜欢周楚阳,在学生时代就喜欢。

这种情愫一直持续到青年中年,不曾改变。

但她跟彭玉素是好友,也知道他们的事,只是爱这种东西,真的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你越是克制,就反弹得越厉害。

不过就王白璐的性格,她倒是喜欢得很坦然。

这是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坦然,她对周楚阳的心甘情愿和无怨无悔,也一度让彭玉素感动。

王白璐愿意成全他们,而彭玉素又觉得王白璐跟周楚阳更合适。

不管这两个女人如何“礼让”,周楚阳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彭玉素,虽然,他真的很感谢且对王白璐有点愧疚。

但感情这事,并不是可以赠人的物品。

何况,他跟彭玉素只差领证而已,女儿都大学毕业了。

女儿姓赵,跟彭玉素前夫一个姓,但这已经不重要了,甚至都没有改的必要。

于他而言,他想找的人找到了。

他依旧爱她,依旧想跟她共度余生。

这种感情比以前更热烈,更成熟,像一瓶刚刚酿好的酒,回味无穷。

出走半生,归来依旧是少年,这大概是最幸运的事吧。

周楚阳没有成为盖茨比,彭玉素也不是黛西,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