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经典影评集

2021-01-31 04:5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经典影评集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日本主演的一部2010-01-31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影评(一):丧钟为谁而鸣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脑子中不断反复的是这句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好像是中学时读过的海明威上来的,至于是什么小说,叫什么名字,情节内容,完全想不起来。查了一下,来自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现在看来更残酷的不是丧钟为谁而鸣,而是根本没人丧钟。悄悄的生病,孤独,甚至离去,没有人关心,似乎从未发生,没有存在过。走在熙熙攘攘的北京街头,看着各式各样的面孔,有多少人是孤独的,痛苦的,而又无法表达。

  不去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对于每个人来说,尽力避免自己成为无缘之人,或是多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因为“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影评(二):可怕的日本,但更可怕的是我们走在他们曾经走过的道路上。

  没想到,这是10年的片子,竟然看到了主播的存在!!!最近看了几部NHK的纪录片,不禁毛骨悚然,为什么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却依然在走日本的老路?接下来,我们又要丢失多少年?为什么我们的媒体总是粉饰太平?

  以史为鉴,不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么?日本,跟我们文化习俗最接近的国家,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一切,我们惊人 在重复着。但是他们拥有的强大科技我们有什么?

  我很恐惧,我很担心,我不想我们的后代也出现诸如穷忙族和无缘社会之类的情况。

  祈求政府引爆房地产吧。以负债的中产阶级赎罪,牺牲几亿中产阶级,蒸发超发货币,稳定汇率,空出就业岗位,救救我们的后代吧。

  曾经的负债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代价也是要承担的,五星红旗是前辈们的鲜血染红的,而现在再次遇到需要性命和鲜血来填的汇率坑,为了我们的后代,负债的中产阶级们,承担起你们的责任,用性命和鲜血给我们的后代留条生路吧!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影评(三):不被需要,是最大的孤独

  

孤独,是人生必须面对的永恒话题,不被人需要的感觉会让你不断的思索生存的意义,比愤怒仇恨等更绝望的情绪就是这种巨大的虚无感,高度发达的社会分解了人和人的纽带感,人似乎不需要跟同伴交流维系关系就能生存下来,于是每个人都成为了一座孤岛,没有交流的必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交流的技能,日本管这个叫无缘社会,尤瓦尔曾在未来简史这本书里提到等到2050年人类将会涌现出一大批的无用阶级,这部分人可能不再被社会需要,可是不被需要还能称之为人么?马克思定义人为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失去了关系,也就失去了人资格了吧,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就透着这个浓浓的绝望感,孤独,将会是未来的新常态,想到这里,我突然害怕未来的到来,开始怀念起通讯不太发达,出行不太方便的日子,邻里聚集在各自的门口,互相闲话着家常,手里没有手机,心里没有远方,但是心与心很近,内心,很充实。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影评(四):一个不能安心死去的社会

  当我们说孤独的时候,我们也许并没有真正孤独过。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人说话,自己不被需要,如此才是真的孤独吧。我现在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羡慕年轻,自身身为年轻人自然体会不到年轻的好处。身体健康,有工作,有价值创造,年轻真好啊。

  这个社会对老人是不友善的,尤其是“不能创造价值”的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思维迟钝的老人,丢不下面子的老人,需要尊严的老人。日本老龄化问题真的给中国提了一个醒,为中国的年轻人提了个醒。发达国家日本尚有老龄化少子化造成的孤独死,无缘死,难道中国要面临未富先衰的境地?我会是其中一个吗?

  与自己的联系:

  1.病是生不起的,无论工作生活如何,身体要时刻保持身体健康,坚持运动健身。

  2.相比于身体健康,可能心理健康更容易摧毁一个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学会自爱爱人。

  3.不知道要不要结婚。不过无论结不结婚,是否一个人生活,都要考虑年老的问题,如何养老。

  4.拼搏,社会阶层,地位,金钱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影评(五):无缘

  很久没有写点东西记录下最近的状况,正好最近的心情和这部电影很贴合,借着影评整理下自己的思绪。

  《无缘社会》看后让我这样的大龄未婚女子很后怕。早两年完全没有担忧未来,认为只要努力赚钱,老了有经济能力,就算不结婚没有孩子也不会过得太差。但是今年,带着爸妈出去旅游才深深发现,孩子不仅仅是你生命的延续,更是你社会存在感的延续。爸妈已奔七的年纪,他们不会用各种APP,更别提用滴滴打车,携程订住宿,12306订票了。去另一个城市,完全离不开我的各种安排和陪伴。属于他们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当他们不能独立地适应这个时代时,孩子的作用是如何的大。而于我而言,父母是目前唯一能让我牵挂和努力的人,但当随着岁月流逝,这种牵挂没有的时候,到时的我还有什么值得好好奋斗的意义呢?现在的我努力工作,每接一份稿子的时候,会告诉自己再攒攒就能给老爸买件衣服,给老妈买个镯子。这些物质化的小目标是我奋斗的动力,有人牵挂也是件让人上进的事啊。年轻的时候总想着自己,一心要完成自己的心愿而错过了好多。如果有可能,多希望不要孑然一身,好好的经营家庭,好好的教育孩子和赡养父母。希望像我这样的姑娘,还能有机会找到心仪的归宿。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影评(六):无缘的人

  社会无缘的总是边缘底层人民,社会也总是会分阶级,序列决定为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智力水平,运气机遇,性格,健康程度。总有人不符合资本主义的生存法则,成为不幸被资本指控的“底层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会认为这些人不符合当代社会需要,是应该被“抛弃的人”,他们的存在本是没有意义,不生产价值,他的基因也应该被清除。而这些借助资本社会异化的“上层人”,享受着金钱的幸福,又怎么能够体验不幸人的感受,那种切断与他人的联系,剥夺作为人尊严的工作机会,试图自杀的绝望。对于他们这是真正的监狱社会,且比监狱更可怖的现实。人权在他们身上只是一组名词,而对于上层人是可以自由摆动,玩弄的权力与利益。我无法体验处于无缘社会人们的真实感受,但我坚信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千年进化而来的理性思维,理性告诉人,所有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无论这人对于资本社会的用处多大,这些人也有梦想,他们并不想成为家贯万千的资本家或是诏令天下的政治人物,对于他们只是有一份工作,有与社会的联系已足够,这么一点的要求又过分吗?即不触及资本家的钱包也不触及政治家的权力,他们只是千千世界里面的一点灰尘,无人会记得他们来过这个世界也没人去会记得他们怎么走的,如尘埃一般,落地便随风而逝。我同情这些人,并不是因为我是浪漫主义者或是理想主义者,而是作为人有基本的良知,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超高的天赋或运气能完成某种世俗的成就,但每个人既然被带来这个世界上,那就有他应该完成的使命,可能是一名修理工或一位服务员,能有能力养育下一代就已足够,而绝不是最后留下一纸遗书,在悬崖下或住宅中孤独死去。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影评(七):我们要如何确定自己还活着

  1,这片好像比较侧重于工作的缘,或许是还日本这个大环境下吧,没有亲戚,没有家人,没有家庭,不靠工作联系社会,真的会使自己觉得像是被社会所遗弃的东西。

  2,网络的发达,本以为可缓解人际交流联系,但却失去了温暖,想想现在的短信,就算可解相见之难,却也增加了相知相识的冷漠,多少人在网络寻找缘,寂寞首当其冲,无聊,对社会联系各种不信任各种原因,无缘的状态正向未来发展

  3,片中后的乌托邦,算是见到人间小小的温暖吧,在感到无助的情况下,旁人的一点点帮助,无足轻重的话语,都是让自己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这一事实,既然不忍心死,那么就为幸福活着吧,片中对一个人着重描写,看他从放不开到慢慢融入集体,这过程不知道你会不会感到心酸呢,算不算是被接纳了呢,算不算自己还活着呢,我想那个人会坚强活着吧。4,在日本这么发达的国家背后,是有这种收容所的,理解为让人回到社会暂时栖息地,让你体会到活着的意义的避难所,很多人都不是垃圾,只是没找到地方而已,反观天朝,除了有动物的基本上就是监狱了,不要骂道在天朝谁想自杀,只是自杀不起罢了,我总是能联想到今天的日本未来的中国这句话,当你走过了最繁荣的阶段,当你真的无后顾之忧,你说你能不去吗(日本多发生自杀也是自身福利过高,自认自己无活着的价值,在人际冷漠的环境下和名族所特有的典型自杀倾向所导致的)

  5,多一份感恩吧,就像后面的歌唱着,小小的幸福,实际是大大的幸福,小小的幸福,无论时,无论何地,总是来自小小的感谢,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不要忘记感谢,上帝教导我们说,常抱一颗温暖的心,小小的幸福实际是大大的幸福------我真不想说,天朝是个帮人就是害人甚至害自己的国家,与其是雷锋,我更期盼有鲁鲁修那样的人,因为现实社会,战争就会死人,构建完美社会就更需要心狠手辣而心里圣洁的人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影评(八):比死更可怕的是一个人活着

  从开始看音乐起就胸闷难受,一直在想啊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是一个人,为什么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的存在着。想到很多很多,从来没有觉得过身边的亲人朋友的存在原来是何其幸福的一件事,甚至已经成了你生活意义的一部分。社会学上讲角色,说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不停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是谁,是个中国公民是个学生是家里的一份子是我爸妈的孩子……这些习以为常的标签,好像就一直就那么存在着,从没想过把他们都抽离了你就不是完整的个体了,与社会的纽带断了,你没法参与进去自然就找不到存在的价值。 片中的无缘社会是没有固定工作,独居,即是找不到自己社会角色的群体。

  其实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以及庞大的失独家庭的增多,中国现在很多独居老人也在面临着这种现状,没有亲人朋友社会关系淡泊化以及 完善的保障体系,片中那种去世了很久才被发现的情况其实真的存在,亟待解决。

  日本的无缘社会向青壮年蔓延严重倒是让我震惊,一个正处正当年的少年,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与社会脱离,看着太让人难受。看到片中有个为失去工作疏离家庭女孩提供帮助的机构,社工机构助人自助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帮助别人获得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可是那些得不到机构帮助的人怎么办呢,片中没有说。我想起看柴静《看见》中采访的那个志愿留在农村陪伴留守儿童的德国志愿者,他说中国的留守儿童将会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们的心里没有依靠,没有了根。不管怎样,一个人的状态是最可怕的也不可能长久的,所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努力和社会建立联系,生命不该被自己这么随意丢弃。

  世人皆不易,学会爱别人学会和世界好好相处好好活下去。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影评(九):请您无论如何积极些

  其实还是认为和个人反馈有直接关系,若你不想和世界和他人建立联系,消极地对待生活,那么世界以及他人自然会知趣远离。若你能发挥自己的价值,给世界和他人带来一些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什么,去帮助别人,去尽力参与社会活动,无论是自己感兴趣的亦或可以带来自我提升的,在其中总能遇到志同道合之人,你若把事情界定为成人世界处处艰辛处处阴暗,那你的生活只可能有艰辛和阴暗。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更乐意自己和自己坦诚相见,自己独处时,听爱的音乐人的音乐,看一部喜爱演员或导演或题材的电影,读一本一直想读的书,和猫咪一起晒太阳发呆疯玩儿,独自看一场话剧,听一场音乐会,去个live house,抽出时间思考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抽离出来,客观地观察自己,反思自己,回忆往昔美妙,憧憬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事情这些时刻,只适合自己一个人,而不适合有旁人参与,其实如果你能享受独处的快乐和充实,什么“无缘死”,都尼玛是个屁,你反而会获得比无效社交带来的更大的充实感和意义感,你的精神会前所未有愉悦和满足。

  当然了,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我始终认为,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生活,主动积极包容温暖的心,你在哪个年纪,至少能找到可以交心之人,无论这人到底是谁,恋人也好,朋友亦可,甚至亦可以称之为亲人,前提是,你要对别人坦诚并给予关心和你自身能提供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让别人获得开心的感觉,被陪伴的感觉,情感共鸣,志趣认同,他拿不到的资源,物质,有利于他的个人发展,凡此种种,你总得提供一样东西,让别人觉得和你交往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我想这才是正确的方式吧,而非无所作为的自我沉沦,像 大象席地而坐 里面那样,我最受不了那些,别抑郁了,生活真的足够丰盛,没时间留给我们去浪费。

  实在不行的话,您还可以去放个火,抢个劫什么的,体验下监狱生活,那里边绝对不会觉得孤独,也总比像没有存在过那样,暗自哀伤地自杀强,您总得证明您曾经来过,哪怕只是证明给你自己。

  《无缘社会-无缘死的冲击》影评(十):孤独呀

  当城市不断地衰退,一群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与社会失去了联系,他们像看不到灯塔的孤船,茫然行驶在人生的海洋上。生时他们像无根的浮萍随波荡漾,与故土隔绝。死后他们成了“无缘死者”,他们的墓志铭上一个怀念的字都没有。

  原本以为这个群体大部分是老年人,没想到有许多壮年,甚至是担负希望的年轻人群体。他们与事业无缘,生活大多不幸福,缺少关爱,没有朋友,与家庭关系淡漠破裂,甚至想到死后无葬身之地。孤独,寂寞,是他们的标签。

  “原来没有人说话是这么的痛苦。”

  “豆腐渣,既然你被抛弃了,就让我帮你复活吧。”

  每个人都很渺小,渺小到没有存在感。

  日语里有“孤独死”这个词,让人想到,原来孤独也是会死人的。

  身处喧闹处的我们,何曾明白?夜幕降临,没有灯光的黑暗处,恐怖孤独蔓延滋生。冰冷的月光照亮一张张孤独的脸。

  孤独怎么排遣?吉泽开始扫地,给小学生送幼虫,读着感谢信,感到自己没有那么孤独。野田找不到生存的意义,继续孤独着。

  社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失业,养老,保险。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边缘人。底层人民之于小资人群是“无缘”,独身终老之于儿孙满堂是“无缘”。经济在发展,社会的运行宛如一列飞快向前的火车,宏观上沿着时间的轨道走,微观上有些东西已在摇摇晃晃的行走中化成一缕油烟,孤独的人看着风景远去。

  网络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尽管它虚拟,存在欺骗性,可人们会选择抓住一点点与他人有联系的希望,即使要直播自己的生活。他人的回复,对他们来说,就像发射自遥远彼岸的信号,微弱却又是希望的一种。他们所拥有的感情是“一块块”的,堆积起来,好填补巨大的空虚。

  曾经有人跟我说过,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呢。陪伴。陪伴带来联系,联系是牵绊,牵绊有时成为束缚,可却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我们是单独的个体,却又生活在社会网络中。

  其实这部片,讲的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都是乘客。

  写在白板上的字,“人生很艰辛,人生很丰富,人生值得珍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