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前镜后》的读后感大全
《镜前镜后》是一本由林青霞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308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2020-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镜前镜后》读后感(一):最美林青霞
连续两周周末去书店,把林青霞的新书《镜前镜后》读完了。当时刚听到林青霞的新书时就很想读,这次竟然在书店碰到,真的很幸福。
读林青霞的书,很多次都感觉眼泪要流出来,因为在书店,不好意思让周围人看到,所以使劲忍着。比如林青霞在鼓励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的时候,在提到去巴黎一路有好友施南生相护的时候,在写到妈妈给拍戏回来已经睡着的自己卸妆的时候......
一本好书,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词藻,练达的文字,重要的是这些文字是不是出于作者的真心,又能不能走到读者的心里,我认为林青霞做到了。她的文章就像是她本人在你面前诉说一样,完全没有矫揉造作或掩饰,字字句句都那么真实,所以让人感到如此亲切。
通过她的文字,我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林青霞,不仅人美,而且心美,所以她才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吧。
读她的书,也让我好像更加找回真实的自己。这个元旦假期能读到林青霞的书,真的很幸运,我相信这是2021最美好的开始。
《镜前镜后》读后感(二):讓人感動的自序
今天剛拿到書,激動的先拍了個開箱視頻,然後迫不及待的打開看。青霞後來的很多文章只要發表,在這個網絡時代都會迅速傳遍,所以這本書裡很多文章之前也是看過的,這篇自序是第一次看到。
真是很感慨青霞姐姐的赤誠。寫作這件事,如同走進一個迷宮,想瀟灑的走成行雲流水,非常難。會常常覺得走不下去,到處都是墻壁,所以愛寫作的人很少,多數同學讀書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寫作文。而檢驗一個人的一門語言學的到底好不好,歸根結底還是看寫作。沒想到青霞竟然在回歸家庭之後在寫作中找到樂趣,努力的讀書,認真的寫作,認真的甚至讓人心疼。
“妳不能再稱自己是作家”,我看到真嚇了一跳!敢說這話的人,該和青霞關係有多麼好啊!對於我們這些粉絲來說,偶像做什麼都是對的都是好的。
見字如面。雖然沒有見過林青霞(熒幕上網絡上不算),但是讀到她的文章,已經完全可以想象出她的樣子,過去人們熟悉她是因為那盛世美顏,現在認識她不僅僅是盛世美顏,還升級了!越來越豐盈的內在之美隨著歲月流轉洗盡鉛華,那麼真實和樸素,充滿情感。
她可以寫自己讀書讀的不好,沒上過大學。可是我想說,兩岸三地多如牛毛的大學生也沒有幾個人像青霞那樣去讀紅樓夢。學習是一生的事業,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學習能力,其實作為地球人的生命也就結束了,青霞姐姐給我們樹立了好榜樣。
自序中提到的青霞的鞭策者們,都是各領域的大咖名人,或是特別厲害的學者,在我看來,他們的確非常好,對姐姐也是充滿了愛和幫助,他們都說“妳要是讀大學就完了”!
可不是嗎?那些小有名氣的碩士博士在我看來最多如世界各地的教堂一樣,都挺好,都差不多,可是林青霞全世界只有一個啊!感謝老天讓我們可以有這樣的偶像,她用自己的努力證明“有志者,事竟成”,最重要的是她還在傳遞正能量,讓無數的粉絲一起讀書,寫作。很多東西,真的不是在學校裡能學到的。
青霞姐妳知道嗎?中國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人讀書和願意去回顧歷史,很高興妳和我都在這百分之五裡面。
白先勇先生已經說妳是作家了,妳的努力都在字裡行間。感謝妳和我們分享,今天我就先寫這麼多吧。文成武德,一統江湖,回見教主。
《镜前镜后》读后感(三):解鎖施南生
人是會變的。有些朋友,走著走著就散了,因為在漫長的人生路上,總是會遇到分歧,誘惑,如果各自有了不同的選擇,也就分道揚鑣了。若干年後也許會再見,或許還會略顯尷尬。如果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那遇良人,三生有幸。
青霞姐筆下的施南生,幾乎是寥寥數筆,就勾勒出那形銷骨立,走路帶風,氣場強大,精明幹練的女強人影像。這種寫作手法,是白描,讓所描寫的人物畫面感躍然紙上,特別是坐下點上一支煙,讓張叔平和王家衛的太太都黯然失色。這一幕電影畫面感太強了,拍文藝片,可以讓張叔平和王太太的鏡頭畫面定格住,讓他兩的眼睛盯著施南生...南生姐姐吐出一口香煙,用二分之一慢鏡頭。
拍喜劇片的話呢,就讓張叔平和王太太一口東西還沒吃進嘴,見到施南生,張嘴,呆住,刀叉掉地...
施南生的名字對於熟悉林青霞,徐克的影迷來說一樣是如雷貫耳的,本以為青霞要繼續描寫這個厲害的女強人了,誰知她竟然寫施南生在她面前哭,還哭了不止一次!充滿戲劇性,讓人很是意外。隨之娓娓道來二人所結之善緣。
青霞寫打麻將那段,我也想說幾句,我是完全不懂一丁點麻將的人,但是我也看明白怎麼回事了!就好像姐姐最近推薦的網紅劇《女王的棋局》,不懂國際象棋,也能看懂。寫的真好玩!文字真是活潑的像林青霞一樣!
看完《閨密》這篇,我覺得再也不會擔心青霞,因為她有施南生。這樣的友情,宛如樣板,告訴了所有人友誼該有的樣子。她們相互愛護和扶持,如同一個大寫的“人”字,相互支撐。人生能有這樣的朋友,足矣。
那麼施南生怎麼寫青霞的呢?真是惜字如金,開始以為她寫了一首詩,後來一看好像不是的,是符合施南生語言風格的說話。我特喜歡看繁體豎排版的書,眼珠子只要上下動就可以了,本來就和眨眼的方向一樣,所以比看橫排版的舒服很多。可惜,繁體豎排版的書並不多,少數幾本也是以前去台灣旅遊的時候買的。
施南生的文字讓我看到中文的又一種可能!她肯定懂好幾國語言,但是並不會經常寫作,言簡意賅,表達精準,不愧是強人!而對於青霞的憐惜和關愛,如同一個大姐姐,也像一個特別好的單位領導,一路見證了青霞的成長,她們成就了彼此。如今青霞把女兒都和她共享了,可見這份善緣有多深。閨密,已經不能完全的形容她們兩,我相信如果青霞遇到什麼麻煩事,諸如狗仔,或者不友善的記者提問,施南生肯定是那個第一個衝出來替她螳臂當車的人。
如果沒有林青霞,施南生找誰去演東方不敗?而青霞遇到南生姐姐,三生有幸。
回見了教主。
《镜前镜后》读后感(四):我不是霞迷
我不是霞迷
今天看了《不是張迷》,立刻反省了自己,這幾天都在寫書評,我使用的語言不會像一個花癡腦殘粉吧?人家那麼大的學者那樣研究張愛玲,卻說不能做張迷,都說要保持距離觀望,可見對於研究工作的客觀,嚴謹和專業,即便是自己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去翻找各種資料,也不是因為自己是“張迷”。
青霞的筆觸依然流暢細膩,這篇文字引發我一下午的深思,甚至合上書本,默默的去把家裡地板擦了一遍,蹲在地上一點一點擦的那種。
我是霞迷,很多年了,只是已經長大了,這幾天創作熱情高漲,天天都能寫出千字短文,自己也很開心,我先生卻說更喜歡看我平時發在公眾號裡那些帶有哲學思辨,理性和感性拿捏自如的文章,說我這兩天像只歡脫的小狗。
我說他是因為沒有偶像,所以不能體會我的心情。他也承認,又改口說我這樣挺好,他又見識到我另一面的文風和模樣。
擦完地板,我還在反思,我是不是可以更理性客觀一些去寫青霞姐姐的書評呢?我在鏡前還是鏡後呢?網絡上各色網友都在寫,有些寫的真的不錯,有些則寫著寫著就成了花式表白,青霞面對眾多粉絲,不可能一一回復,勢必也會覺得有些為難吧。
其實粉絲們不論什麼年齡,看看書中青霞筆下的人物,在看看自己,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微不足道,善良的青霞姐回歸微博之後,非常認真的和粉絲互動了很多天,那些被“翻牌”的霞迷們,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是非常興奮,覺得不可思議,怎麼著也要截個圖發個朋友圈。然而今天在想,很多東西真的是自己想象出來的,每個人成長的節奏不一樣,會有時間差,你還在沉迷於曹云,東方不敗的回眸,青霞早已沉迷于讀書寫作了,STAR是什麼意思?是星星,也就是說明星就像天上的星星,是離我們很遠的。
想想張愛玲,多麼清高孤傲,遙不可及,如果她在當下,會開新浪微博嗎?肯定不會。
反省的同時,發現自己新浪博客居然還在,從2005年到2016年的文字都還能看到,2017年之後好像就把平時的所思所想發到公眾號去了。看自己過去的文字,覺得特別親切美好,也回憶起當年很多事情,看自己過去的文字,就看到那些舊時光。時光才是永恆的。特別喜歡的一句話:“給歲月以文明,給時光以生命”。
讀到自己2008年的一篇文字《彩色的雨》,結尾處寫到:“然而我還是會期待彩色的雨,能落在每個不開心的小孩身邊,給他們帶來歡樂和好運,讓他們別再哭泣,因為老天爺為他們而感動,感動的流淚,老天爺的眼淚落在人間已經不再是眼淚,而全部化成彩色的雨。”
又重溫了自己上個月寫的一句話:時光是永恆的,歲月亦是經得起等待,不用著急做任何困難重重的事,讀書就好。
《镜前镜后》读后感(五):那風霜滿面的絕代風華
有一次在網絡上看到一張青霞姐姐和很多朋友的合影,除了青霞,我一個都不認識。很多年前就聽別人說如果一排美女一起合影,那你第一眼看到的肯定是林青霞。現在也是這樣,其他面孔都很生疏,也沒有那麼好看。有一位阿姨讓我覺得氣質很特別,不知道是誰。可能是青霞的朋友吧。我還曾想“這個塵滿面,鬢如霜的人是誰?像極了杜拉斯《情人》裡面開頭的描寫,讓人過目難忘”。
昨天看了《江青一直在笑》,這才知道,哦!原來是她。於是解鎖了青霞姐姐這位朋友。
這篇文章洋洋灑灑,可見青霞姐姐和這位江青是多麼投緣。文章中“與江青一起出遊”,出現了三次,當看到第三次的時候,我忍不住笑出聲來,原來姐姐也有當“小迷妹”的時候呢。
能一起旅行還互相不討厭,不吵架的朋友,是絕對值得深交的。如果是一男一女要結婚,結婚之前一定要一起出去旅行一次,而且是舟車勞頓的那種,方能考驗彼此是否真的可以在一起。因為在旅途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是無法偽裝的。
文章中,青霞姐用了“反復”的修辭方式,凸顯了想和江青一起出遊的迫切希望,讓文章有了非常好的節奏感,真是很羨慕你們一起去了廈門,儘管也有一些烏龍事件,也一點都不影響遊玩的興致,這樣,就真的是很深的緣分,很好的朋友了。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就是在鼓浪嶼取景拍攝的,今年上映,期待一下。
江青的面孔,真是風霜滿面,青霞的朋友都是很厲害的學者,各領域的大咖,光是瑞典和香港的時差,就足以讓人羨慕了,北歐可是天堂一般的地方啊,能在那裡生活該多麼幸福,可是我相信,只要是人,無論在那裡,都有順境逆境,都是不易的。而痛苦也是創作的源泉。
隨後我又去看了江青怎麼寫青霞,可以斷定,兩人的中文都真的好好。文章是那樣充滿感情。《青青相惜》也真是貼切,姐姐很得意的說自己是起名字的高手,家裡一匹馬叫“百看不厭”,如果沒記錯,是不是還有一匹叫“想入非非”?
可能我們離江青的電影時代真的比較久遠,那時候的訊息也無法和今天相比,其實如果大家去看邵氏以前的電影,各種服裝,佈景,真的很講究,很高級。而我本人對於《紅樓夢》最初的完整認知,是來自李翰祥導演的《金玉良緣紅樓夢》,學習的渠道和方法,真的不拘泥於課堂,因為對林青霞的喜愛,我也去繼續學習《紅樓夢》,為了寫東方不敗,我去看了明亡清興六十年的歷史,確保小說裡出現的歷史人物,時間和關係不要擺烏龍。寫作是一種特別好的抒發情緒的通道,會讓人有脫胎換骨的感覺。
青霞姐姐,如今妳去看自己早期的照片和劇照,會不會覺得好像在看另外一個人,仿佛是前世一般?看著這麼多零零後影迷,不知不覺,您已經影響了這世間的三生三世。
優雅的老去是每個人都想的,我們的面孔,總有一天都會佈滿風霜,而只有讀書和寫作,才能留住那份絕代風華。
讓鏡頭畫面切換到妳們初次見面,紐約,門開了,一個24歲,一個32歲。那一年,我剛出生。
許多年過去了,我看到了妳們的絕代風華。
《镜前镜后》读后感(六):当我们讨论林青霞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不出所料,2021年1月1日的热搜,又因一对韩国璧人官宣恋爱,沁出了蜜。我却因沉迷另一位大明星的新作,才感觉跨年的假期不虚度。
假期是职场妈妈的奢侈品,前后一两天的空余时间,终于看完了林青霞的《镜前镜后》。半个月前,从《南方周末》中看到她的新书售卖,本来打算在Kindle中尝鲜已足够,出版方却别出心裁的售出1000本林青霞的亲笔签名本,并不贵。想起2020年更早的时候,读过她的专栏《高跟鞋与平底鞋》,倒是觉得文字清丽流畅,别有风味。出于好奇,便购买回来
阅读明星的文字,一般首先期待不会太高,其次难免存猎奇心态。林青霞的超级豪华朋友圈,香港台湾娱乐圈和文化圈的半壁江山,可谓天然“八卦体质”,但她的人物散文,却没有香艳逸闻、八卦尘俗。黄霑、邓丽君、三毛、张叔平、施南生、李菁……她写他们,让人不由得取下猎奇的眼镜,仅仅是去看去听一个个真诚、活泼的人。文笔之间,还颇有一种真诚的谦卑、善良的悲悯,让人不由自足的敬佩起这落笔煮字之人。
整本书读下来,与9年前在Kindle上下载阅读的第一本《窗里窗外》相比,确实是文思精巧、意蕴深厚多得多的多。白天阅读,多有嘈杂,思绪常常被打断,却又很容易随时再进入文本,连回思绪。等到深夜挑灯,一篇一篇的人物小传,竟让我真走进一位一位当代颇有名号的人物,李菁那流畅的眼线,施南生那笔直的腰杆,江青的芭蕾舞脚……鲜活立体,如在眼前。一时间,忘了这是一位大明星的作品,真抵得上书中那句“青霞现在真是作家了。”
男人多爱王祖贤的柔媚娇艳,女人就有多爱林青霞的明媚英姿。关于她“世纪美人”的盛誉,已无需赘言。2001年,传奇的林青霞已息影。那时,我们还未长大时,只能在电视里不断重播的香港电影中感受她的惊鸿倩影;等我们年逾中年,她也只是在各种混剪的“港风美人”短视频中如梦似幻。
我其实很感激她在2015年的《偶像来了》的综艺复出,久违地在银幕中向我们款款走来。节目初见,我们惊叹:女神老了!看完节目,我们赞叹:女神还是女神!如果不是她,我们对“女神”的定义,恐将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不老”之上。追求“冻龄”,追求少女感,追求没有皱纹,追求生子后不变的身材。随后她的曝光量有所增加,我们得以看到女神在菜市场布衣素颜,笑颜优雅;得以看到微博晒出的化妆台,不是玲琅满目的护肤品,而是满满当当的书。现在,我们又得以在字里行间,终于跨过时间差,与这位传奇女子见字如面。
六十多岁的林青霞,外表优雅松弛,内心丰盈柔软。她的状态,似乎是明月清风,吹拂女人的年龄焦虑,又如一剂良药,治愈女人的身份认同。“岁月从不败美人”,但岁月又何曾宽待美人。女人当然要美,然而美而不自知才却是最美;女人不仅仅要美,内心的充盈才是岁月旅途不折的拐杖。
当我们讨论林青霞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美当然是这个女人身上永恒不变的话题。每个女人都想变成林青霞,但林青霞,又何尝不是我们能够变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