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谈自我超越读后感锦集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是一本由马洛斯著作,天津社科出版的377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精选点评:
●理论是很好的,但是为什么有的理论需要一遍遍重述呢?
●翻译的太一般了。三颗星都觉得给多了
●人本主义
● 整本书花二十多天每天抽空看一章,终于读完了,读完有中看不懂的感觉,可能还是自己太囫囵吞枣的缘故吧。 有一些想法就先在这里写下来吧:一、每个人都能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二、自我超越的前提是自我实现;三、自我超越并不是成为完美。 有读过这本书的瓣友欢迎一起来讨论讨论啊......
●应该细细读的。
●高峰体验的概念有意思。人本善。一元论。直觉。对非精神病症的健康人类的心理研究。
●心理学第三势力之父,人本心理学有别于行为学派与弗洛伊德学派。一个人能成为什么,就必须成为什么,自我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改善,勇气与挣扎
●太高深了,看了很长时间,但很多地方都是看的似懂非懂的 20180204
●哲学真的不适合我,【但是说实话看这东西对作文挺有帮助的】
●标记一下。也许是成长到了一定阶段,更能从中找到共鸣和解答。所幸是在这个阶段读到这本书,让我更理解体会自己的成长过程,也更加思考审视自己的成长需求,寻求自然与内心的自我整合。可自我实现终究有一个矛盾极点需要抵达,适应社会也适应自己。最近恰看到一句异曲同工之妙的话,最终如能达到虽对世俗投以白眼却也能与其同流合污,这该是健康之超然了。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读后感(一):马斯洛将“高峰经验”及“高原经验”放在这一层次上
马斯洛试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新加的最高需求,例如:超个人、超越、灵性、超人性、超越自我、神秘的、有道的、超人本(不再以人类为中心,而以宇宙为中心)、天人合一等等……马斯洛将“高峰经验”及“高原经验”放在这一层次上。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读后感(二):涵养内心的浩然之气
有时遭遇重大打击,还能斗志昂扬,而有时别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可能都会让你产生沮丧、受挫、不安、恐惧的心理。中国古人说,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也有一定的哲理因素。那个小小的举动,为何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力?为何是百炼钢化作绕指柔? 原因大概是它有意无意之中,触动了你此刻内心深处正在追求的那种需要。
低自尊的贫困者听别人谈钱,便会自卑恼怒仇富,但是如果讨论事业成功,并不如在一名工作狂那里引起的内心波澜大。同样,对一位追求事业成功的人来讲,你如果要炫耀完美的对象,还不如去一名单身多年的单身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读后感(三):本自具足,何期自性
现在说这些有点为时过早,毕竟只是粗略的读了他的《自我超越》,不得不说这本书简直太好了,梳理了我内心的某些未能成逻辑语句的疑问,让我对人有了更多的认识,更能理解某些人的行为,有思考有激发,,涉及到的高峰经验的问题,企业管理的问题,自我实现的问题,等等,感觉作者是如此智慧,博达,对佛道文化的认同,以及行文中相同的观点让中国读者更易于接受,一种同弗洛伊德变态心理研究几乎不同的方向,一种更接近人性理解人性,激发人性优秀面创造面的心理研究,饱含着对人类的热爱,并且积极入世的态度和行为才是有利于人类前进的力量。每一个篇章都有让人赞叹的地方,每一段文字中都散发着一种天然蓬勃的生机,尤其在了解了作者从小的生活坏境和遭遇,感慨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他在灰暗的背景中迸发出热爱生活的红玫瑰,难能可贵………本自具足,何期自性;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值得深读,后续追评。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读后感(四):《马斯洛论自我超越》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说能运用在每个人身上,《自我超越》这本书更加详尽了需求层次理论,并且增加了多种思考。
有别于行为学派和弗洛伊德学派,马斯洛更注重于人性哲学,重新认知并发展人性特质如:同情、创造力、道德、爱与被爱的特质。书中的论证都显示出严谨于尽量客观,主张思想都尽量测试各种假设正反两方的论调。在第二章中对"存在主义"的看法中认为有些存在主义哲学家太过武断地强调个人的自我创造,如萨特的"自我就是一种投射"等,另一方面,弗洛伊德派、存在心理学派、等人格成长的心理学者也都论及有关发现自我等治疗方式,但他们或许太低估意志和决定的因素,忽略了个人抉择对个人塑造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太过心理学化而太缺少社会学化,例如不太重视诸如贫穷、剥削、国家主义、战争和社会结构等外在因素对个人所具有的重大影响。而同理,社会学家则过度强调社会力量而忘却人格、意志、责任等的自律性。两个学派都不能过度权重,平衡两派为最佳。
个人认为马斯洛心中还是有对"大同社会"的向往的,比起"变态心理学",他对人性的扭曲、"恶"与黑暗力量不敢苟同,希翼乌托邦与健康人格。其中有两章关于"高峰体验",用询问式来引发共同思考。这种体验能够感知相当程度的超我、忘我、无我,在高峰体验中可以更加看清实体本身的性质、更深入穿透本质。然而马斯洛也深刻认识到"高峰体验"是转瞬即逝的,即使这种体验能让人记住一生并且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书中还有关于自我创造的思想、对价值与健康的讨论等,值得多看几遍,排忧解难。针对我们国情而言,大部分的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是很大,毕竟我们才刚刚发展起来,对于我们九零后而言,没有经过五零六零的饥荒,没有七零八零的动荡,我们对国泰民安已经习以为常,在这个物质极剩的时代,吃太多带来的疾病比饿死的多,但精神似乎贫瘠、原生家庭似乎总有那么点毛病、健康的心理状态似乎不在可控范围内,而对此我们能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这个问题,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同需要治疗。
解药就是锻炼爱与被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