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锦集

2021-02-02 00:53: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锦集

  《我想要一只狗》是一本由[美] 乔恩·艾吉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20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一):我想要什么,你知道吗?

  妈妈,你已经好久没有陪我一起玩了。每次我都兴高采烈地抱着玩具对您说:“妈妈,我们一起玩吧?”你头也不抬地说,“宝贝,你去玩吧,等我忙完就陪你一起玩。”可是你总是会忘记。你总是忙忙碌碌的,似乎有干不完的家务,做不完的活儿。

  自从有了妹妹,你就更忙了,我学会了自己刷牙自己洗脸,也得自己去睡觉。可是我好怕,你每次都凶我,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快去睡觉。其实我只是想让你陪着我睡觉。你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你对着我吼的样子真的像《长发公主》里的那个老巫婆。

  我喜欢让你给我讲《乔治怕黑》的故事,你总是很快讲完并催促着我去睡觉,我多想让你知道我就是那个乔治,是个胆子很小的孩子。可是你总是一脸不耐烦地说,快去睡觉!快去睡觉吧!

  当你捧着一本书说,宝贝,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书吧。我兴奋的一跃而起,要知道妈妈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和我像今天一样趴在一起看书了。

  书中的女孩很大胆,敢于说出自己想要的并一直坚持下去。我看着你的脸,既高兴又忐忑,不知道你的表情何时会突然变得凶巴巴起来。

  当我很小的时候,我在玩我的玩具的时候,家里来了小朋友,他们总是喜欢抢我的玩具,妈妈总是让我让给他们,我死死不放,那个小孩扑过来跟我抢,我当然不能给他了,和他扭打在一起,你总是会跑回来一把从我的手中夺过来,说,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我不喜欢那些小孩,他们会夺走妈妈对我的爱。你总是说,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似乎听话你就会让你更爱我了。

  你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想要那个芭比娃娃,你却说,男孩子玩什么娃娃呢,你给我买了一把长枪。可是我不喜欢玩,你却说,这么贵的枪就玩了这么一会就不玩了啊。我心里默默的说道,我本来就不喜欢啊

  你总说我性格安静,不像个男孩子。可是等我喜欢上了棍棒,和小朋友追逐着打打杀杀,你摇摇头说,男孩子怎么那么调皮呢,就不能安静一会嘛?不像我的闺女那么听话。你可真善变啊,我都不知道你到底喜欢什么了。

  那么多动物,女孩最后选了一只海豹带回家。你问我,要是你,会选择谁。我想我也会选择那只海豹。狗狗虽然很重要,可是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大人对我的坦诚。没有狗就没有狗嘛,直接说就好啦,干嘛要兜着圈子不肯告诉我。

  妈妈,我想学着那个女孩大胆告诉你,我也想要一只狗,真的很想要。有时候醒来房子里找不到你,我很害怕。我想要一只小狗陪伴我,即使你不在我身边,它也会保护我的,是你说的,狗狗是人类最好的小伙伴,你说的我都记得。

  妈妈,我想要一只狗,我又不想要狗狗了,因为我怕妈妈知道有狗陪伴我,就不会再陪伴我啦。

  《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二):真实的有效沟通,胜过万句谎言

  小孩子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了,他们能很快就识别谁在说谎,而且会直言不讳的指出来。

  相比小孩儿,我们大人可能每天都在被谎言包围,最重要的压根不会承认自己说谎了。因此,小孩子和狗狗有一种莫名的缘分。

  说起小孩儿和大人最大的区别,我觉得你应该看一看美国知名作家,插画家,剧作人,作词人,乔恩·艾吉的《我想要一只狗》。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最喜欢的动物就是小狗了,一方面是小狗比较忠诚,另一方面是小狗比较真实,这与小孩子的世界是一样的。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幽默和想象,格外温馨,线条简约。 在与小孩沟通中,我们是要哄哄骗骗,还是有效沟通呢?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故事里的小女孩儿,她就是想要一个简简单单的狗,但是她每一次去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都拿别的东西来搪塞他。小女孩儿有的时候会有些生气,但工作人员却并不在意,一再地骗小女孩,拿出一个又一个并不是狗的宠物。

  如果你想要修炼自己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哪知道这本书倒是一本蛮不错的的指导手册。小女孩和动物收容所管理员之间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大人和小女孩儿对于谎言的看法。

  在绘本的开篇,小女孩儿明确的表示:“我想要一只狗”。这个管理员呢,二话不说就立刻去找他心目中的小狗,可找到的却入不了小女孩儿的法眼。

  可他推荐的动物也不是胡乱推荐,他推荐的这些动物跟狗也是有相似性的,比如,青蛙跟狗一样也会藏骨头啊,对着路上的车叫呀:金鱼叶会像狗一样会装死。但是小女孩对管理员的推荐还是一概拒绝的,而且情绪越来越差。

  小女孩一直觉得这个动物管理员一直在骗自己,因为她早就说了:“我想要要一只狗”,而且动物管理员拿出来的都不是小狗。动物管理员他可能也不是故意要骗这个小女孩儿,他很想满足这个孩子的愿望,但是他也想把他自己的动物推荐出去。

  其实,大人跟小孩的沟通中也要需要一个事前解释。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地点是动物收容所,而不是宠物店,如果这个小女孩儿去宠物店的话,她可能会找到小狗,但是动物收容所并不是每一个动物都有的。

  从这方面来说,那其实这个管理员他并不是在骗小女孩儿。他其实挺好心的,还是比较善良的。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好心也好,善意也罢。一定要有一个有效的沟通。就像许多大人都说:“我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啊”,他为什么不理解我呢?

  本来以为,小女孩儿要失望而归了。直到最后,故事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我们才看到这种动物管理员和小女孩儿有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沟通,管理员终于说出了实话:“我就是没有狗。”

  动物管理员在小女孩儿要离开的时候问了问她:“对你来说,这个小狗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呢?”小女孩当然很乐意回答了,因为他心在她的心目中的小狗是那种忠诚,有爱心,聪明,勇敢的,是她最棒的朋友。

  动物管理员的情商其实很高,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是大人,丢脸了怎么办。他听完小女孩儿的描述’立马认同了小女孩儿需求,转身就抱来了一只大海豹,但海豹跟小狗相比,其实长得还是不太一样的,但是这个海豹却满足了小女孩对于宠物小狗的所有期待。

  我们本来以为小女孩就此落寞的离开,谁想到一只海报就满足了她的要求。最后大结局皆大欢喜,让人心里面充满了温暖和爱意。这与动物管理员的耐心密不可分,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很少看到动物管理员的不耐烦,更多的是一次次的询问。

  其实对于这本绘本,每个人读到的东西可能不一样,但其中的道理还是有共同性的。我认为其实除了耐心沟通以外,还是要对孩子有一个真实的榜样。千万不要对小孩子说谎,因为孩子他是最有灵性的,你一说谎,他其实是知道的。

  虽然这个故事从头到尾也没有出现一只小狗,但其实这个故事让我对小狗有了更深的了解。 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居然也想要养一只小狗,与小狗成为忠实的好朋友。

  《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三):我想要什么,你知道吗?

  妈妈,你已经好久没有陪我一起玩了。每次我都兴高采烈地抱着玩具对您说:“妈妈,我们一起玩吧?”你头也不抬地说,“宝贝,你去玩吧,等我忙完就陪你一起玩。”可是你总是会忘记。你总是忙忙碌碌的,似乎有干不完的家务,做不完的活儿。

  自从有了妹妹,你就更忙了,我学会了自己刷牙自己洗脸,也得自己去睡觉。可是我好怕,你每次都凶我,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快去睡觉。其实我只是想让你陪着我睡觉。你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你对着我吼的样子真的像《长发公主》里的那个老巫婆。

  我喜欢让你给我讲《乔治怕黑》的故事,你总是很快讲完并催促着我去睡觉,我多想让你知道我就是那个乔治,是个胆子很小的孩子。可是你总是一脸不耐烦地说,快去睡觉!快去睡觉吧!

  当你捧着一本书说,宝贝,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书吧。我兴奋的一跃而起,要知道妈妈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和我像今天一样趴在一起看书了。

  书中的女孩很大胆,敢于说出自己想要的并一直坚持下去。我看着你的脸,既高兴又忐忑,不知道你的表情何时会突然变得凶巴巴起来。

  当我很小的时候,我在玩我的玩具的时候,家里来了小朋友,他们总是喜欢抢我的玩具,妈妈总是让我让给他们,我死死不放,那个小孩扑过来跟我抢,我当然不能给他了,和他扭打在一起,你总是会跑回来一把从我的手中夺过来,说,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我不喜欢那些小孩,他们会夺走妈妈对我的爱。你总是说,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似乎听话你就会让你更爱我了。

  你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想要那个芭比娃娃,你却说,男孩子玩什么娃娃呢,你给我买了一把长枪。可是我不喜欢玩,你却说,这么贵的枪就玩了这么一会就不玩了啊。我心里默默的说道,我本来就不喜欢啊

  你总说我性格安静,不像个男孩子。可是等我喜欢上了棍棒,和小朋友追逐着打打杀杀,你摇摇头说,男孩子怎么那么调皮呢,就不能安静一会嘛?不像我的闺女那么听话。你可真善变啊,我都不知道你到底喜欢什么了。

  那么多动物,女孩最后选了一只海豹带回家。你问我,要是你,会选择谁。我想我也会选择那只海豹。狗狗虽然很重要,可是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大人对我的坦诚。没有狗就没有狗嘛,直接说就好啦,干嘛要兜着圈子不肯告诉我。

  妈妈,我想学着那个女孩大胆告诉你,我也想要一只狗,真的很想要。有时候醒来房子里找不到你,我很害怕。我想要一只小狗陪伴我,即使你不在我身边,它也会保护我的,是你说的,狗狗是人类最好的小伙伴,你说的我都记得。

  妈妈,我想要一只狗,我又不想要狗狗了,因为我怕妈妈知道有狗陪伴我,就不会再陪伴我啦。

  《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四):你给孩子的,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光明的,但也是最脆弱和敏感的。作为父母,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把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耐心地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问问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拿到美国作家乔恩•艾吉这本书,看到书名《我想要一只狗》,我就联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直想要养一条可爱的小狗,可是妈妈嫌弃小狗会把家里弄脏,就一直不让养。于是,我就动员爸爸帮我求妈妈,最后,爸爸说只要我期末考到班里前十名就让我养小狗。 我那时候学习一般,基本上期末考试成绩在20名左右,但听爸爸这么说,我当时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为了考到前十名,我开始拼命学习,复习功课。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成绩下来,我竟然正好考了第十名。 我还记得当时我拿着成绩单,几乎是像小鸟一样飞回家里的。爸爸看了我的成绩单很高兴,当时就让我在家等一会儿,他出去给我买小狗。 结果,他给我带回来一个毛茸茸的玩具狗,尽管它会走,会摇尾巴,会发出叫声,但它不是一只真正的小狗。 我当场就哭着把玩具狗扔到一边,怪爸爸说不不算话。但爸爸还是笑着对我说,你看玩具狗多好,又干净又卫生,你还能搂着它睡觉,最重要的是不会被妈妈骂。 我这才意识到,他根本就没有说服妈妈,他是个大骗子。从那以后,爸爸在我心目中变成了妈妈的“走狗”。

  我的经历其实跟图画书里的小女孩有点像,她一开始拉着一个小推车想去动物收容所领养一条狗,结果管理员却一个劲儿地给她介绍别的小动物:食蚁兽、狒狒宝宝、蛇、青蛙、甚至是一条死掉的金鱼。 尽管管理员极力总结这些小动物身上像小狗的特性,想让小女孩喜欢,但是小女孩的表情还是从开始的兴高采烈变得越来越不耐烦,最后生气要走。 但小女孩比我幸运,因为管理员是全心全意想要达成小女孩的愿望的,他最后问出了小女孩自己心目中完美小狗的特点。他推荐了一只海豹小女孩,虽然,小海豹跟小狗很不一样,但是小女孩还是满心欢喜地领养了它。

  管理员最后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终于不在想当然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是仔细倾听小女孩的心声,他最后用心推荐的海豹满足了小女孩对小狗的所有期望。小女孩也不再固执非要一条小狗不可,她得到了管理员的尊重,也看到了管理员的不容易,感受到了他的诚意。 其实,透过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真的是很有智慧,他们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什么事情都不懂,而是很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要变通。父母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倾听孩子真实的想法,不要想当然压制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出错的时候,要巧妙提醒和教导,当孩子不明白的时候,要耐心解释,要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要把孩子放在和我们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听话 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才能更加和谐。

  《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五):如果没有狗,露辛达也可以!

  

绘本故事线很简单,却又充满了戏剧性,小朋友也会被它有趣的情节吸引。“我想要一只狗!”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明确,“不要”“我不想要狒狒宝宝”“我不想要蟒蛇”“我想要的是一只狗”……

看绘本的过程,就想到我和我家宝宝的对话, 他今年两岁了,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不要!”有时候温和地拒绝,有时候粗鲁地挥手,总之,就是“不要!”,就像欢乐谷动物收容所里没有宠物狗,爸爸妈妈也不能给宝宝过度的自由,比如想吃掉到地上的小饼干,想摘掉御寒的帽子围巾……

他想要的的确有条件满足,但我们想给的是尽可能的保护,我会耐心地引导他真实地表达自己(为此还学习了很多儿童心理学的书籍),比如,当他耍赖趴地上的时候,我会问他:“你喜欢趴地上吗?”让他思考:“当你想要躺地上的时候,你究竟想要什么?”“躺地上一点也不舒服,又冰又硬,哦~我想要的是妈妈的拥抱,是妈妈的关注!”或许他的小脑袋里还想不到这么清楚,但潜意识已经在引导他行动,当我看向他,他也看着我,他感受到我的关注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收起了调皮的耍赖样,从地上爬起来,又恢复了开心的模样。

就像绘本里小女孩,一开始执着地想要一只狗,在一次次对话中,小女孩的情绪从礼貌到愤怒到不耐烦,最后峰回路转,管理员给了小女孩一个完美宠物——露辛达,它和小女孩一家快乐生活,“不过也没关系啦。狗有什么了不起。”小女孩明白了,“我想要一只狗”,其实是说“我想要一个忠诚、有爱心,聪明又勇敢,还很呆萌的……陪伴,它可以不是狗。”

书评写到这,我突然又有了新的思考: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大多数人都想要一只“狗”,将“狗”看作是最好的宠物,很多人很幸运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狗”,获得了他人的羡慕,还有些人拥有的是“猫”,还有的人的宠物是“柯尔鸭”、“小香猪”或者其他更小众的宠物,也许不被他人羡慕、理解,但每个宠物对于主人来讲,都是一个忠诚、有爱心,聪明又勇敢,还很呆萌的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再往大讲,“狗”可以是世俗意义上的名、利、爱情、友情等等每个人都想要的东西,“动物收容所”是每个人所面对的有限的条件,在生命的尽头回望,也许我的“动物收容所”里没有我想要的“狗”,但我仍然热爱过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曾温柔待我,我的“动物收容所”里没有“狗”,但它给了我“露辛达”,于我而言,“露辛达”比“狗”更珍贵。

晚安,这温柔的世界。

  《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六):耐心是最大的涵养

这本绘本非常得令人意外。首先一看到这个书名《我想要一只狗》,我想当然地以为主人公是小女孩和狗,故事也应该是在小女孩和狗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我已经准备好被感动了,结果一页一页翻下去,狗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去宠物店买狗狗。扉页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小的萌萌哒的小女孩拉着一辆小车朝着宠物店走去。她应该是想要用那辆小车装回一只狗狗。结果她到了那里表达了愿望,但是一位工作人员叔叔却向她给出了许多别的奇奇怪怪的选项:食蚁兽、狒狒宝宝、蟒蛇、青蛙、金鱼、蜥蜴、信天翁、袋鼠、袋熊……而且他不厌其烦地向小女孩介绍这些动物的特点。但是小女孩并不那么容易被说服。她也从最初的礼貌拒绝变得有些焦躁了。终于她提出了那个核心问题:到底这里有没有一只狗?!工作人员不得不如实回答:没有。就在小女孩转身离去时,锲而不舍的工作人员请求小女孩说一下狗狗的特别之处。小女孩列举了“忠诚、爱心……”等等好多特点。然后工作人员又不由分说地做了一次尝试:给小女孩推荐了一只名叫露辛达的海豹。没想到小女孩欣然同意!虽然露辛达跟封面上小女孩想象中的狗狗可能只有毛色有些相像罢了。

读罢这个故事我并没有收获预期的感动,但是却收获了有关亲子沟通的许多感悟。我们为人父母的在跟孩子交流时往往缺少的正是故事中工作人员的这种耐心。耐心是人最大的涵养,很多父母作为成人都深深懂得这一点,我们在面对同事面对朋友时可能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经常在孩子面前我们会失去耐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耐心。孩子在我们心目中经常都被认为是难缠的、难以说服的。但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冷静地去跟孩子沟通过,而不是一上来就先发制人地让孩子只要顺从就好。孩子的难缠往往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及基本常识,因此他们需要的其实是更多的耐心。

本书作者乔恩·艾吉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插画家,他从1982年就出版了第一本图画书并获奖无数。他的作品风格温馨,线条简约。曾经五度获得美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迪克奖,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插画大奖的美国作家和插图师桑达克生前非常欣赏他的作品,预言他会得凯迪克大奖。“魔法象童书馆”推出了他的一系列作品,大家可以关注。

  《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七):长大以后,我们忘了怎么与孩子沟通

  《我想要一只狗》,OK,这是一本关于狗狗的绘本。这也许是一本关于某人想养一只狗狗的故事,也许里面会写到为什么想要一只狗以及养狗的好处。不是吗?大部分关于狗狗的故事书确实是这样的内容。这是先入为主的想法,直到翻开这本书,仔细阅读起来才发现思维定势是多么可怕又可笑的事情。

  故事非常简单,插画是满满的夸张、诙谐的风格。总而言之,我是在惊奇与愉悦中读完了这本绘本。故事讲述的是小女孩去宠物店领养一只狗,大个子的男店员耐心、反复推荐了不同的宠物给小女孩,小女孩始终坚持并一再阐明——“我想要一只狗!”大个子店员终于明白过来小女孩真的只想要狗,但是店里唯独没有狗。小女孩很生气,因为大个子店员反复推荐的宠物不是她想要的,如果一开始就说没有狗的话,就不至于有上当的感觉。大个子店员承认错误后,好奇地问小女孩为什么想要养狗,当得知原因后,大个子推荐了另一个习性与狗类似的宠物给小女孩,小女孩欣然接受并且——这只宠物带给她的体验,确实如男店员所说的一样——男店员这次真的没有骗她!!

  说说这本绘本最吸引我的地方吧,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跟我一样,我关注的东西似乎总是那么奇妙,比如大家可能被男店员所推荐的各种宠物的萌态以及男店员期待的眼神给逗乐了,我关注的是男店员与小女孩对话的神态——第一场景,男店员采用的是下半身直立、上半身弯腰下倾的姿势、双手放置于膝盖位置,而小女孩则是双手交握于前,一问一答间让人感受到男店员确实是很尊重这枚不起眼的小女孩——正常店里看到顾客是个小孩,大概都没当成是顾客来对待吧——外国人独有的高鼻梁,在图片上显得尤为突出,服务态度可见一斑。当得知小女孩想要狗狗的时候,男店员首先对她的想法给予了肯定,然后再一一带出了店里可爱的宠物们,并以此推荐给小顾客。能看得出来,男店员确实很卖力在推荐店里的“商品”,尽管这并不符合顾客的要求。感动到我的,是他的执着与温柔,如果顾客是小女孩,而且要求的是店里所没有的,是不是大多数店员都是了了打发了呢?当店员一次次带出来的宠物都不是小女孩想要的宠物的时候,小女孩的心情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食蚁兽——小女孩嘴巴张大——显然是非常吃惊的样子,因为她要的明明是一只狗,狗!狒狒宝宝——小女孩嘴巴耷拉,眉头微皱——明显很抗拒,不是自己想要的呀!蟒蛇——小女孩嘴巴耷拉,立正,眉毛上挑——我就只要狗狗,再次申明!青蛙——小女孩眉头紧皱,嘴巴半张,双臂怀抱于前,生气啦!——我就要狗!在店员看来是装死的金鱼——严肃指正的样子——我是认真的!当店员承认错误的时候——小女孩表情略松——没关系,原谅你,我要狗!像狗一样装扮过的蜥蜴——低头,无语后双手抓头——惊讶、无语、崩溃、抓狂!当店员还在推荐其他宠物的时候——背过身、双手怀抱,眉毛倒竖——拒绝!只要狗!结果是,化被动为主动,“先生,您这里到底有没有狗?”当得到否定答案的时候,男店员是垂头丧气的,小女孩则是二话不说,大步流星走为上!看她小小的模样迈出大大的步伐、手臂因幅度之大而高甩的模样,真真的一个小女孩模样!当她形容只想要狗的原因时,看她闭着眼睛细数狗狗好处的样子,张开双手的样子,像极了我们站在期待已久的童话城堡面前时的模样——我心心念念的城堡,我来啦!当她拥有了可以像狗狗一样陪伴自己的新宠物朋友时,她满足的样子又一次使我动容——闭眼拥抱新朋友,拉上小车车带新朋友回家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了她走路轻快的样子,虽然新朋友的体态比她庞大多了。

  这就是孩子啊!喜怒都是这么简单、直接的孩子!“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就是这么认真,但是我认真却不任性,瞧,我也是可以商量的。前提是:请尊重我,不要糊弄我!”读完这本绘本,我心底里那个小女孩这样告诉我。小孩子,真好,喜怒还可以表达,而越长大越是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哪怕是不喜欢,有时候也得装作很乐意的模样。这就是长大吗?同样,当妈之后,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我们是觉得对孩子好,但是一切只是“我觉得”,真的是这样吗?《我想要一只狗》,简单的小故事告诉我:欺骗,哪怕是善意的,有时候也不可取。实事求是,大家都不想听假话,如果开诚布公、以说理的形式,也许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我喜欢这个绘本里蕴含的交流方式,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乔恩•艾吉的作品。关于乔恩•艾吉,我一无所知。这本书无疑是我了解他的途径之一,他很懂孩子的心理,插画的细节非常能体现孩子的认知。虽然画面是一个大人与一个小P孩的对话,视角却是孩子的。

  以下两段摘自网易的一篇乔恩•艾吉的采访,大师如是说:

  当家长在为孩子阅读时,他们也在读给自己听。我们创作者也同样必须取悦自己。我认为童书创作者在创作时,会为孩子们创作,同时也为我这样的大小孩,以及内心的艺术家而创作,这几乎是无意识的。所以,我自己会被逗乐。我也想要人们被逗乐,同时我希望他们能百思不得其解:“你是怎么做到的?” ——图画书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你必须知道什么时候不使用文字,让图画来讲故事,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让图画来举重”。而这需要在多年的创作中习得,一些人找到了方法,也有一些人始终把握不好。幸运的是,我在多年前学会了把握这种平衡,我早期在创作图画书文字时非常小心,现在我不仅注重视觉语言,也非常注重文字表达。

  我们都应该多接触些这样的作品,才能更懂得与孩子们共处。

  《我想要一只狗》读后感(八):爸妈不知道我知道他们在撒谎——孩子眼中无所遁形的父母

  

前一段时间,小学生钟美美模仿老师的视频火遍全网。辛辣,讽刺,惟妙惟肖——凡是看着视频笑出来的观众,记忆里都有着同款老师,也许还不止一位。

我关注的一位小学教师博主发了一条微博,大意说这样的视频是抹黑教师形象、以偏概全,加深了群众对教师群体的不理解,让原本辛苦付出却不被理解的教师们雪上加霜。

孩子视角的教师形象让老师接受不能。那么孩子视角的父母形象呢?

你可能会说,对孩子不好的父母是少数,反正我对孩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我可不是那种霸道父母。

但是,有个绘本作家把孩子视角“无能”的父母画了出来,没有哪个读者敢拍着胸脯说,我比书里的大人做得好。

绘本作家乔恩·艾吉虽然是个大人,笔下的故事却充满了“孩子气”。故事里的孩子独立、智慧,而大人则幼稚而不自知。乔恩的这本《我想要一只狗》虽然是儿童绘本,孩子们读了有共鸣,家长们读了更受教育。

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却能戳中所有人的内心。

应该编入父母上岗考试题的沟通故事

在绘本《我想要的一只狗》里,小女孩去了一家宠物店,告诉店员,自己想要一只狗。店员一会儿领出了“超酷的食蚁兽”,一会儿又介绍“会追球的狒狒宝宝”、“听话的蟒蛇”、青蛙、金鱼、蜥蜴、信天翁、袋鼠、袋熊……可小女孩只想要狗。最后店员终于承认这里没有狗。在小女孩离开之前,店员问小女孩,能告诉我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小女孩说,狗狗忠诚,有爱心,聪明,勇敢,让人想抱一抱。

店员推荐了一个有着这些优点的完美宠物——是一只海豹!

结局令人意外,小女孩非常喜欢,把海豹带回了家。

在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店员做了每一位父母都做过的事——对孩子撒谎。

小女孩要一只狗。

店员却觉得,你喜欢狗是因为它很酷吧?那你一定喜欢食蚁兽!你喜欢狗是因为它会追球吧?那你一定喜欢狒狒宝宝。你喜欢狗是因为它能听你的话吗?那蟒蛇也是一样的!

店员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狗,反而想用别的动物打发小女孩。

但是谎言失败了,小女孩不吃这一套。

最后,店员终于承认错误,尝试真诚沟通:我没有狗,但是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喜欢狗的哪些地方?

得到小女孩的答案后,店员最后一次尝试推销,意外地赢得了小女孩的认可。

当你愿意真诚地与孩子沟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多点真诚,多点耐心,学会沟通。——你以为自己读懂了这本书吗?那可不一定!

代入孩子的视角,再读一遍

店员推荐食蚁兽的理由是“超酷”。小女孩说不要。

推荐狒狒宝宝的理由是“会追球”。小女孩不想要。

推荐蟒蛇的理由是“你叫它,它会来到你面前”。小女孩还是不想要。

推荐青蛙的理由是“会汪汪叫”。小女孩揭穿了店员的谎言,而且有点生气了。

店员把“狗”带了出来。

小女孩揭穿了店员,这其实是一只打扮像狗的蜥蜴。这时候小女孩非常生气,捂着耳朵不想听店员讲话了。

之后根本不看店员,一直说“不要!不要!我不要!”

我们代入到小女孩的视角,假如你网购了一件东西,想全款退货。但是客服一直在跟你说:可以给你换货,可以选购等价同款,可以送你一个小赠品作为补偿……七八个回合下来,客服就是不正面回应问题:能不能退,怎么退?

这时候你肯定忍不住在心里破口大骂,这客服怎么回事?!听不懂人话吗?!

把哪个成年人代入到小女孩视角,她脾气都好不了。

但是代入到店员视角,会发生什么呢?

你很尊重小孩,懂得尽量和小女孩平视讲话。

你会因为拿了一个死去的金鱼而向小女孩道歉。(肯向孩子道歉,已经比绝大多数大人好多啦!)

你很有耐心,教小孩说,可以训练蜥蜴。

但你这么有耐心,换来的是什么呢?是小朋友捂着耳朵大喊“不要不要!”

这个场景和无数个家庭的日常重合了——家长真的够有耐心了,可孩子就是脾气不好,任性!不听话!最后结局往往是家长脾气也炸了,去他的耐心沟通,这孩子就是欠收拾!

用两个视角各读一遍,你会发现孩子生气是人之常情,家长发火也是人之常情。

细思极恐的是,回想过去,你批评孩子、要“治一治孩子的坏脾气”的时候,那些引发矛盾的小事,究竟是你做错了,把孩子惹毛了,还是孩子做错了,把你惹火了?

你确保自己百分之百占理吗?

你和孩子有商有量,肯向孩子道歉,有耐心教孩子劝孩子……这99%你都做到完美,但那1%错了——孩子要的是一只狗,你偏要塞别的动物给她。

视角互换,你能想象到娃每天忍你忍得多辛苦吗?

别怕,把家长架子放下来

很多家长知道要讲道理,要沟通,不要欺骗。但是有一个问题,难道什么事都要跟孩子说实话吗?

承认我没有狗。

我做不到。

这不就是向一个孩子低头示弱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出生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包括吃饭、走路、说话,都是父母一点点教给孩子的。父母习惯了在孩子面前什么都能做到。

孩子第一次接触加法运算时,学不会。家长会立刻上手教,1+1=2,1+2=3,这事简单的跟吃饭走路一样,一教就会嘛。

但孩子没学会呢?

这时候家长会觉得,头疼啊!我家孩子怎么连最简单的加法都学不会!气得血压升高胸口疼。

但是很少有家长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件做不好的事,自己不是那么擅长讲解最简单的数学。

有些家长意识到了,于是去从数学启蒙书里寻找更多教法、制作有趣的教具,陪着孩子继续尝试。

而有些家长则坚持:我是对的,是你学不会,是你在惹我生气。

前一种家长,不完美,总是发现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行,于是他要学习,要成长。

后一种家长,很完美,很自以为是,但是在孩子眼里实在太幼稚了。孩子清楚,这个大人只会掩盖问题、糊弄孩子,跟他讲话简直就是鸡同鸭讲,说不明白。

有人觉得,那种一直学习、一直成长、一直能解决问题的家长也太理想化了,工作这么忙,很多事情就是顾及不到,解决不了。

那么,当我们实在做不到时,至少也应该向书里的店员学习,承认事实,商量解决方案,解决不了,就共同面对。

不要总想着骗孩子。

父母不知道孩子知道父母在撒谎,但是《我想要一只狗》的作者知道。

如果下次你还对孩子撒谎,说不定孩子也会像书里的小主人公一样默默地吐槽你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