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锦集

2021-02-03 02:08: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锦集

  《从猿性到人性》是一本由殷融著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一):从猿性到人性

  

大学时期就喜欢听殷老师讲一些有趣又有料的知识,这本书是殷老师的处女作,完美贯彻了殷老师的一贯风格,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把进化心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了一起,果然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想要了解进化心理学的心理学爱好者,必须要看起来呀,真的是良心佳作,实属好书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二):好书——可遇而不可求也

  所有既存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与除自身之外的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对于我们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去伪存真,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事物里寻到我们最想要的东西。可贵可喜的是,《从猿性到人性》这本书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当然除了科学的论证外,它不乏生动有趣。所以我没有理由相信——它不能满足你对进化心理学的所有想象。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三):人性的探索

  

对人性的探索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在这本书面前让每一个人都“猿形毕露”,从猿到人,意味着从低等到高级,从原始到发达,作者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极为专业的功底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这匹黑马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心理学大师,人性大师,不愧为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剧本,看到了生命的长度和厚度。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四):论为何要读《从猿性到人性》

  殷融老师授课时,一旦说起相关内容便滔滔不绝、沉浸其中,那时就知道这是积累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之后才能呈现的成果。如今老师终于出书了,书里通俗风趣的语言之间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涉猎广泛的专业内容。生理、社会和进化心理学融为一体,既可做进化心理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日常科普读物,理解人人性的起源。理解人性才会包容人性。墙裂推荐!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五):从猿性到人性

  这本书乍一看,头脑中会浮现“晦涩难懂”四个字,但当翻过几页后,这种感觉顿时烟消云散,殷老师用诙谐的语言,大量的案例,讲述着进化心理学,十分专业;难能可贵的是,其对科幻影视和文学中情节和人物旁征博引,很多地方都深深吸引着我,我觉得学习心理学生物学以及对其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入手这本书,可以促进读者开阔眼界,从多角度看问题。十分推荐!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六):从猿性到人性

  

从在校时期就断断续续听殷老师进化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幽默风趣,又能结合心理学等各领域前沿内容,引人入胜。毕业之后一直心心念念能再次回归课堂,本书的出版,可谓是终于等到你,大饱眼福,再一次置身人性进化的旅途,书中的事例插画恰到好处,这里点出婴儿言语发展和人类合作能力,很符合殷老师的语言风格,又回到了课堂一般,跟着殷老师一起从进化层面了解人类种种心理特征的本质与起源,开启进化之旅!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七):一本有趣、丰富、严谨又富有启发性的科普佳作

  

1)通俗易懂,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虽然内容很丰富,但几乎没有使用什么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生涩理论,做到了零门槛阅读。作者介绍中自诩为科幻发烧友和影迷,这一点体现太明显了,几乎每隔几页就能看到作者夹带的“私货”,非常具有趣味性。

2)以问题为引导,强调逻辑性。好的科普作品不仅可以让读者获得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读者的理性思维及独立思考能力,激发读者的科研兴趣,科学的魅力不仅在于让人“多了解”,更重要的是让人“多思考”,本书做到了这一点。

3)前沿性与科学性,本书虽然语言风格非常活泼,但结论很严谨,每一个具体的实验结论后都有参考文献,文献总篇幅有十几页,另外书中许多结论都是来自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4)本书不仅只是相关理论或研究进行平面化的呈现,同时也在不断强调,科学研究是如何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人性的认识。例如,当我们了解了人类大脑进化的主导因素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身所拥有的智慧;当我们理解了道德直觉、道德意识以及伦理规则的由来后,我们能获得哪些关于“道德本质”的洞见;当我们认识到生殖资源差异、性选择偏好与婚配制度的关系后,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婚姻及择偶模式能有什么预测。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八):那些猿类与人类我们不知道的事

  嘿!!为什么男人女人对异性择偶标准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

  “精虫上脑”是背后代表了什么?

  从连积木都不会摆放的大猩猩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人类他们到底有什么差异?

  当你对这些问题存在疑惑时,congratulations,这本书有你想要的所有答案。推荐理由如下

  (1)新奇独特max,作者选材角度独特,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由浅如深,慢慢剖析那些看似合理但我们不曾深入分析的现象与问题

  (3)内容内涵max,开篇封面,一只猿猴拖着一只拉杆箱,小小动作却包含了深深内涵,询问作者本人有什么寓意对此回答如下: 第一,一个直立行走的猿人,推着箱子,箱子上用英文写着碳、基因、地球、空气这四类事物代表了组成生命的基本环境; 第二,Terran也有地球人的意思,而碳(有机物)——基因——人,正是生命复杂度提升的过程; 第三,这个四个单词的首字母ACGT,对应了构成脱氧核苷酸(即DNA)的四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鸟嘌呤(G),就是这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神奇的生命世界和生物多样性; 第四,拉杆箱代表了人类使用的工具,轮子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图中的猿人可以如此轻松潇洒的推拉杆箱,这种帅气的姿势必须要以光滑平直的地面为基础条件,因此它也是文明积累的象征。

  (3)科普趣味max,文章风趣幽默,文笔独到,看人看后不仅莞尔一笑,幽默的同时不仅引发人们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九):一个会讲段子的阿西莫夫死忠粉

  

作者在后序中写到“写作本书让我体验到了’夹带私货’的快乐,我可以非常任性自私地将自己对电影与科幻的兴趣一股脑塞入本书,这种感受实在是太美妙了!”此言诚不虚也,能看出作者应该是阿西莫夫的超级粉,阿西莫夫在书中至少出现过以下几次:

1)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本书的许多观点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但那恰恰可以说明进化学说在人性研究领域强大的生命力。科学进步一直是通过推翻错误结论而实现的,畏惧犯错从来不是阻止人类探索真相的理由。要知道,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都只是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决定的。未来我们可能通过更直接更准确的证据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眼下的观点毫无意义。想想伟大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老先生的箴言:“当人们认为地球是扁平的,他们错了;当人们认为地球是球形的,他们也错了。但如果你以为这两种观点的错误程度一样,那么,你的错误程度比二者加起来还要严重”!

2)在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经典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所有的机器人必须遵守机器人三大定律,其中第一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书中一个机器人“rb-34”在及其偶然的情况下获得了“心灵透视”的功能,它能捕捉人类的心理世界。当人们向它提问时,为了避免提问者的心灵受到伤害,“rb-34”会故意撒谎以迎合对方。但当“rb-34”得知“谎言”也会伤害人类时,这个机器人陷入了巨大选择冲突,因为无论说实话还是谎言都会违反第一定律。第一定律就像一条铁箍一样让“rb-34”寸步难行,最终它精神崩溃,成为了一堆废铁。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人类身上吗?我们当然也会面对道德困境,不过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审时度势,灵活地处理道德选择。道德规范会限制和引导人类的行为,但在本质上它是生存策略,并不像“机器人三大定律”那样完全不可逾越。

3)直到目前为止,贸易的力量始终被人低估了——长久以来,大家都以为想要使贸易成为一个威力强大的武器,就必须要有一个受我们控制的教士阶级。但事实却不然……纯粹的贸易!其实它本身就已经威力无穷。——阿西莫夫《基地》

4)只有经过严酷的考验,人类才能不断前进,走向发展的高峰。危险的环境和危机感,才是驱使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动力。——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

5)就像生活在黑暗岩洞中的动物不需要眼睛、生活在海洋的动物不需要四肢一样,爱情是巨大的浪费,进化是不允许(爱情)这种无意义的事情发生的。科幻小说《曙光中的机器人》中,奥罗拉星球上的人在性方面可以随意自由结合,而无拘无束导致的后果是无欲无求。(此书也是阿西莫夫的作品)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但其实这些内容其实也算不上“私货”,因为和书中要阐述的科学主题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本书的可读性。另外,本书真的非常严谨,重要结论都有出处,参考文献厚厚几十页,这才国内原创科普书中还是不多见的。但与此同时,文笔又非常轻松活泼,语言幽默,甚至可以说笑点非常密集,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地方,真正做到了零门槛阅读!

  《从猿性到人性》读后感(十):从「超体」到老祖母,谁现出了猿形?1831年,达尔文上了贼船

  

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和科幻迷,我一直对这两个领域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因此也看了不少文史方面的书籍,以及科幻电影,但对科学却一向有些敬而远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一涉及到科学著作,就实在有些枯燥乏味,虽然它的过去指向历史,它的未来指向科幻,但它并不能生动有趣地为我解释:为什么达尔文那么讨厌孔雀?!这些天,偶然读到了一本文史科学著作《从猿性到人性——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剧本》,爱不释手。它和我案头的《三体》一样,用基于科学基础的学识和想象力,解答了我这个科学小白的很多疑惑。其实,作者殷融是一位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但看他的文字,却一点都没有说教的意味,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和故事性,历史名人名言和故事信手拈来,科幻电影随时引入,用一位科普作家魏知超的话说,“这本著作里,对影视与文学中情节和人物旁征博引,把这本书变得既有情趣又有烟火气。”读完这本有趣的作品后,我不仅知道了达尔文为何那么讨厌孔雀,也理解了为什么男人都喜欢年轻女性,而女人都偏爱有房有车有财的男人。原来,进化论不只是物种的进化,也包含人性的进化。如果说,世上有一种完美的剧本,那这个剧本一定是人的进化史,我们就是按照剧本不断进化,才超越了造物者,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下面,我就带你来看看这本书里有意思的故事。

达尔文上贼船,无意间开启进化论时代1831年冬天,达尔文上了一条叫“贝格尔号”(也叫“小猎犬号”)的贼船。之所以说贼船,是因为这是一艘以科学考察为幌子,进行殖民扩张的船。这艘船属于英国皇家海军,是一艘装有10门大炮,能载120人的战舰。当时的英国势力滔天,殖民扩张事业如火如荼。贝格尔号的任务,就是为英国占领南美洲市场打前站。因为不好明目张胆地说我就是去占领你的呀,所以美其名曰科学考察,为了做得像模像样,还挑选了一些科学家和艺术家,当然更多还是传教士。22岁的达尔文被选中了。达尔文生于医学世家,家境富裕,他从小就学医,父母自然是想让他继承家学,成为医生,但达尔文却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父亲认为达尔文收集动植物标本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于是一气之下,把他送去了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希望他以后当个牧师,不过达尔文对神学根本就没兴趣,他成了一名博物学家。

当时,“贝格尔号”的船长菲茨·罗伊之所以选中达尔文,一是他需要一名博学而热情的人做旅伴,以消除海上漫长航行的无聊,二是他看中了达尔文家的富有,正好可以为自己的航行费用埋单。基于这两点优势,连行李都不会打包的达尔文,上了菲茨·罗伊的贼船,而达尔文的父亲,则认为让儿子增广阅历后,对以后当牧师有好处。达尔文自己呢,也因刚读过冯·洪堡的《巴西热带雨林探险记》而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打算亲自到南美洲考察一番。因此,老达尔文、船长和达尔文,怀揣着各自的心思,达成了一致目标。谁也没想到,达尔文的这次旅行,将开启一个新时代。后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作为虔诚教徒的船长菲茨·罗伊,气得发抖,他愤怒地骂达尔文背叛了自己,在著名的牛津论战中,更是手捧《圣经》,高喊“圣书啊!圣书啊!”离开会场,最后因精神错乱而自杀。

读完《从猿性到人性——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剧本》后,意犹未尽。这本书,不只是在解释和科普进化论,它涉及的更全面:两性关系、暴力与合作、道德艺术、语言,以及从猿性到人性的进化全景故事。好的科普历史读物,就应该是这样,援引历史,深入当下,在解说如今人们生活难题和疑惑的同时,强化我们的信念支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