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经典读后感有感
《太和殿》是一本由周乾著作,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和殿》读后感(一):提升自己的神器
太和殿,书太精美了!详细解读中国皇家古建筑,屋顶、梁架、柱子、窗扇、地面、地基全部展现,而且是揭密式展现。粗看图片照片感觉是“这个我参观时见过”,细看文字感觉是“噢,原来这么回事”。看完整本觉得应该再去一趟故宫,而且要拉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必须现场显摆一下博学的自己。比如都是窗户,但是太和殿的窗户花纹与别的建筑不一样,你没发现吧
《太和殿》读后感(二):不看文字只看画
我是个退休老太,买了一本《太和殿》。书太好看了,文字通俗,画面精美,小孙子也喜欢听我讲太和殿的榫卯和宝座。这本书的内容太丰富了,我感觉读完这本书,对故宫的古建筑都能有一个了解,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的古建筑知识,了解了紫禁城600年历史。这本书把古人的智慧写的很详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太博大精深了,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学习一下,感受一下。
《太和殿》读后感(三):精细与精美
通读这本书,我觉得太精美了,书里的每张照片应该是精修过,非常的震撼。太和殿的内容讲的太精细了,连地基怎么做的都能解读出来,作者太厉害了。书里科学、文化、艺术各个方面的知识也都很精细,我今天才明白为什么古建筑屋顶要做成曲线形式,不仅漂亮,而且有利于排水。太和殿的任何一个细节作者都没有放过,能感受到作者的苦心。总之,这本书内容精细,图片精美,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太和殿》读后感(四):一本跨学科的好书
在壮美的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单体建筑自然是太和殿:除了其被赋予的崇高政治文化功能,同样重要的当属其高规格的建筑设计和大投入的材料工艺。然而,太和殿到底是如何建造的?若能够同时用建筑学和历史学语言把这么一座重要遗产进行生动系统的肌理解构,则既是一件备受期待的好事,也是一道颇为棘手的难题。故宫博物院周乾研究员利用自己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图文并茂的表述方式完美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让人叹为观止。
《太和殿》读后感(五):好看
太和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的宫殿建筑,代表了中国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准,也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精华。《太和殿》我认真的读了,发现这本书不仅装帧精美,图片丰富,而且显现出作者的丰厚学识。书里面把太和殿的建筑构造、建筑技术、建筑历史、建筑艺术、建筑文化方方面面都写得很细致,而且文字简洁明了。我感觉书写得太吸引人了,感受到了故宫建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营建智慧。
《太和殿》读后感(六):这是一本故宫古建筑的百科全书
《太和殿》这本书写的是故宫里面最重要的建筑,书中的内容包含了太和殿的方方面面,从建筑到结构,从艺术到文化,从营建到修缮,内容极其丰富。除了精美的排版,作者的专业功底很强,可以说是专家,对建筑的不同部分特征、功能描述很准确,解读既专业、又能让我们读者接受。这本书写的是太和殿,但是太和殿是故宫其它任何建筑的模板,读完了太和殿,故宫其它古建筑也一目了然了。作者写的这本书,其实就相当于故宫古建筑的一本百科全书。
《太和殿》读后感(七):对太和殿的科学解读
太和殿作为世界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紫禁城建筑群的杰作和代表,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价值非凡。周乾博士自入职故宫工作就参与了故宫太和殿的大修,大修结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本书也是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基础上,将太和殿的屋顶、梁架、柱子、窗扇、地面、地基全部解构展现,图文并茂,而且详解其背后的科学和文化内涵。通过本书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太和殿的营造及其文化,也能反映出作者对建筑遗产保护的思考,值得一读。
《太和殿》读后感(八):太和殿是我国古建筑的精髓
《太和殿》这本书我认真的品味了,写的很好。太和殿是我国古建筑的精髓,它包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勤劳智慧,以及高超的建筑技艺。作者很用心,书稿排版有dk的风格,文字内容虽然很专业,但是我这个外行读起来感觉很舒畅。图片很大气,也可以说是很霸气,用词可能有点不妥,但是太和殿这座建筑太雄伟了,太壮观了,她体现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太集中了。非常难得的是,作者准确地表达出来了。我的感触很深,太和殿要有人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多传播,为作者点赞!
《太和殿》读后感(九):中国古建筑的智慧
这是一本解读中国古建筑智慧的书,写得很细致。地基里面放糯米,可以防震;光亮如新的金砖地面,表面涂刷了桐油,又牢固又美观;木构件采用榫卯连接,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并且榫卯连接的木结构抗震性能很好;华丽壮美的彩画,可以保护木质构件;层层叠加的斗拱,既漂亮又能承重;屋顶做出优美的曲线形式,有利于的排水。另外,木材通过水运方式,运送到了紫禁城;大石料通过冬天在地面泼水结冰的方式,拖到了紫禁城,古人太富有智慧了。作者在《太和殿》里,把这些智慧都写到了,真棒!
《太和殿》读后感(十):走进太和殿、走近中国传统古建筑
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就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的周乾研究员以紫禁城太和殿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概况、装修、柱架、斗拱、屋顶、陈设、色彩、地面和墙体、基础、工艺和运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太和殿》一书不仅为从事古建筑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视角,走进太和殿、走近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同时更是为普通公众打开了认知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一扇大门。全书避开了晦涩难懂的概念与陈述,使用大量清晰、原真的实景照片,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