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精选

2021-02-05 02:17: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精选

  《被误解的三国》是一本由廖彦博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一):三国原来是这样的《被误解的三国》

  

三国原来是这样的《被误解的三国》

对三国的印象一直来源于《三国演义》,而电视剧里面的很多情节是虚构的,真正的三国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廖彦博是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硕士,并在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历史系取得博士学位。《被误解的三国》根据《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时间进行抽丝剥茧,《被误解的三国》这本书以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出名人物或者精彩人物故事为基本框架,再通过其它正史书籍来证明故事中的人物或者事件是否是真实的,每一个正解都是独立的一篇。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是五大三粗的莽汉,其实,不一定张飞很大的可能是帅哥,还有周瑜在电视剧里面心胸狭窄,被气到吐血身亡,这些都有可能是为了电视剧效果而杜撰的。这本书会让明白历史与想象的差别,你可以当做是一本历史书来看,也可以当做是一本小说来看,其中的点,会颠覆《三国演义》的一些观点。 读这本书可以轻松了解三国历史的脉络、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建议上学后认字的孩子,可以拿来看看,我们可以从不通的角度和书籍中找到更多关于三国的影子。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二):我们眼中的三国

  第一次拿到这本《被误解的三国》时真的惊呆了,对于《三国演义》的了解大多是从电视剧里看到的,小说也只是高中时粗略的读过一两遍,印象不是很深,所以潜意识里认为《三国演义》就是历史的重现,也一直把它当真实的历史故事来记忆。《三国演义》里一些出名的桥段依稀还记得一二,比如“温酒斩华雄”的关羽,再比如说“三英战吕布”,还有“赵子龙单骑救主”等等这些经典的桥段。也一直认为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流中真的是特别了不起,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有些震惊了。 《被误解的三国》这本书以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出名人物或者精彩人物故事为基本框架,再通过其它正史书籍来证明故事中的人物或者事件是否是真实的,本书不分章也没有节,每一个正解都是独立的一篇,现在我们就拿书中的一篇来详细解读一下这本书吧。书中有一篇的题目是“‘草船借箭’真的发生过,但主角不是孔明?”,接下来我们看本书作者廖彦博是怎么来解释这个故事的,开篇作者就把《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草船借箭的那段列了出来,三国中草船借箭的是诸葛亮,是周瑜嫉妒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所以想找机会除去诸葛亮,这次就是以十天为期限要求诸葛亮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不但一口答应,还说十天太长,他只需三天就能搞定,然后就有了后面草船借箭的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了。我想好多人和我一样深信不疑,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啊!然而,根据《魏略》的记载,三国史上虽然确实有类似草船借箭的事迹,但并非是借箭,而是孙权去曹营勘察敌情被曹军发现,然后万箭齐发,孙权坐的船受重不均向一边倾斜,孙权临危不乱,命令船只掉头,让另一边也受箭使船平稳,所以,孙权并不是来借箭,而且和诸葛亮也没有任何关系,这才是三国的真相吧! 其实,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有些历史真的很难判断它的真假,因为《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它,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它的本质,它仅仅是一本小说,仅此而已!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三):你了解真正的三国吗?

  现在越来越多不明白历史的真相,把那些虚假的谎言和编造的故事当做正史,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根据历史虚构的,而很多人想当然的把它当做了真正的三国历史,而忘了这是一部编造出来的小说。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提到历史,这使得很多不明白历史真相的人们信以为真。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不了解三国的历史那除了读史书以外,也可以读读这本书,可以让你快速找到真相。本书就是《被误解的三国》。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资深的历史学者和历史书籍的作家,在国际舞台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翻译了很多作品,他翻译的作品有:《大清帝国的衰亡》《中国将称霸21世纪吗?》《OK,正传》《流离岁月:抗战中的中国人民》等作品。同时他也自己也创作了很多作品,他的原创作品有《一本就懂中国史》《止痛疗伤: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八》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历史专家。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书的地方在于它是彩色的,里面配了相关的插图。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读这本书能令你更正很多错误的历史观念,让你明白历史的真相。如三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从什么时候结束的?三国开始于三国鼎立前30年的东汉,心碎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曹操跟孙策,里面还插有三国演义的原文,可以进行对比。 孙策建立了吴国,而他的后代孙权则是曹操主要的对手之一。曹操一手建立了魏国,他的思想是,宁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我们都认为曹操是一个奸雄,三国演义里也是这么写的 这是我们普通大众对曹操的第一印象,这本书也谈到了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吕布和貂蝉的故事是怎样的?有那么传奇吗?种种问题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答案? 这本书是有不少插图的,而且每篇的篇幅都很短,阅读起来比较轻松,特别是对那些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如果你对历史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感兴趣,那就从这一本书开始吧,因为这一本书可以解答很多谜团,涉及到一些编造的故事,算是讲历史的书中比较有趣的。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三国只是其中之一,感兴趣的人。可以读图作为作者的其他书籍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四):了解真正的三国

  作为一个女生,所了解的三国故事很多都是来自小时候看到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或者是一些电脑游戏。那时候最喜欢的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虽然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也留下了不朽的传说。最瞧不起的是周瑜,一个男子汉气量如此之小,竟然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但是,这些小说读本的的故事都是真的么?小说和真正的历史差异有多大?《被误解的三国》一一为我们揭开谜题。《被误解的三国》的作者廖彦博,是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硕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博士。这本书参考文献包含《三国志》在内共5册,引用书目达到12册。它通过专业的历史知识储备,借助正史和小说的比对来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三国。曹操是奸雄,但他真的是大奸大恶之徒么?虽然晚年因为野心膨胀,过于追求个人权欲,但是不能磨灭他作为一个军事理论家的辉煌,曹操出生于名门豪族,既能写诗著作,又能亲上战线的军政领导人,被誉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整个三国时代,仅此一人!刘备真的如歇后语所说“刘备的天下—哭来的”么?刘备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么极端,他虽然出身平民,但他志向远大、目光高远,还有诸葛亮等人的襄助,在三国时候也能“分一杯羹”。孙权给我的印象最浅显,因为对东吴孙氏的着墨最少,但东吴在孙家的掌控之下近九十年,如果孙坚不是年仅二十六岁就被刺杀,整个三国的历史可能都要改写,孙权相较于孙策更稳重,更善忍耐等待,但到了晚年却好狠斗勇,间接造成东吴灭亡……相较于《三国志》严谨真实,《三国演义》更倾向于小说的情节跌宕,人物风格鲜明,为了小说的完整性,会夸大、会改写、会杜撰某些人物和情节,但是《三国演义》真的一无可取么?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更多的灌注了作者罗贯中一生无法实现的志业和抱负,它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栩栩如生,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光点。而《被误解的三国》以宽广深厚的知识底蕴、浅显易懂的文笔笔触和生动真实的历史事件解读出不一样的三国。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三国,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读。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五):假作真时假亦真

  

凡有井水处,必有三国迷。对于中国人,最熟悉、最热爱的四大名著莫过于《三国演义》。无论是桃园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还是刮骨疗伤,大家通常认为这都是如假包换的历史真实。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们越来越发现三国中的人物并非那么真实,多半有些神化、丑化的成份。通读《被误解的三国》,不仅纠正了过去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让读者学习了识人断事的初步技巧。 历史总是有很多偶然性的,不过偶然只不过是“必然”的例外。对于三国中的人物,我们相对于其它朝代比较熟悉,不仅知道的人名多,而且事迹也多。一方面有利于传统忠义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为“惹是生非”提供了丰饶的土壤,以至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最神化的莫过于诸葛孔明,那种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姿态,让现代人羡慕不已,不过有些事真的不是诸葛孔明所为,典型的就是草船借箭。按照民间的说法,为了维护刘孙联盟,诸葛孔明是委曲求全,明知是计却装作不知,但是周公瑾并非量小之人,哪能对诸葛孔明施以重手呢?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更加心痛周公瑾,这位英年早逝的英雄。 借东风,是另一场重头戏。过去说一个人很神,那一定是天不怕、地不怕,诸葛孔明真的有通天彻地的才能吗,在他疯疯傻傻的外表下面,他还能让上天站在自己的一方,那么他的出生与死亡,都是天数所定,非人力所为。即使在未阅读《被误解的三国》之前,你也应该对这种没有边界的夸张有最基本的抵抗力。 曹操,作为典型的反面角色,是民间极尽能事去丑化的对象,不过,真金不怕火炼,无论你如何丑化,是出于畏惧还是仇恨,都不能影响曹操独占北方的事实。赤壁之战虽然领回了失败的标签,但是官渡之战他可是名副其实的胜者。所谓兵家之事,胜败各半,不能以一时成败去论英雄。《被误解的三国》给了曹操以翻身PING反的机会。 了解了被纠偏、被扶正的三国人物,读者并不会感受痛苦,反而是一种轻松油然而生。戴着面具去说话、做事,是一件难以承受的事情,那么让三国人物轻装上阵,说着自己的心里话,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呢!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六):《被误解的三国》:一起去看看真正的三国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们从小就被指定必读的课外书,同时电视剧、电影也衍生出很多对应的作品,所以耳濡目染之下,《三国演义》的内容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

  廖彦博老师这本《被误解的三国》,首先从书名上就让我们知道,我们所了解的“三国”,可能是被误解了。那么被误解的三国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书的封面就明说此书是借着正史和小说的对话,让大家更进一步地认识真实的三国人物和历史,让我们这次读到真正的三国!

  不得不说,书的封面很有趣!米黄色的底色、亮红色的字体和插画,初看以为有点掉色,实际是刻意做旧的效果!在书的封面,就已经抛砖引玉地捕捉了我们的好奇心!“刘、关、张桃园

  三结义与年龄之谜”、“诸葛亮到底能不能打仗?”、“草船借箭真的发生过,但主角不是孔明”。看完这些与我们传统认知不一样的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具体的内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书本内容采用了彩色印刷,图文并茂,看着非常舒服!而且作者介绍的思路都

  很清楚!大标题→摘抄《三国演义》/《三国志》相关部分→详细进行介绍。 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有趣,让我们在轻松愉快中了解到三国的真相。 非常喜欢作者廖彦博的每一个标题!用提问、反问、感叹的语气来定标题的调调,很是有趣!“刘备的天下真的是哭来的吗?”“孙权有个妹妹孙尚香,还嫁给了刘备?”“姜维的最后一击!”……看到这些小标题,第一反应是会在自

  己脑海里冒出一连串的问号?凡是有点好奇心的我们,都忍不住想知道答案,怎么才能知道答案呢?看下去呗。所以,在一个个有趣的小标题的引导下,就让

  人忍不住看下去、看下去,结果就在不知不觉中看完一本书了。 如果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七):你真正了解三国吗?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无论是是书籍还是电视剧都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人物有:诸葛亮、关羽、赵云、曹操、司马懿、周瑜、鲁肃等等。事件有: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长坂坡赵云在曹营杀了个七进七出单骑救主救出了刘阿斗,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魏蜀吴三国,可能很多读者或者观众都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是个奸臣,对想要恢复汉室的刘备非常同情。诸葛亮的智慧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诸葛亮死后《三国演义》就没意思了。 《被误解的三国》全书一共九十四个片段,每个片段篇幅都比较短,每一个片段都解读了被我们误解的三国当中的内容。每一个片段主要都是以《三国演义》的内容作为开篇,接下来作者结合《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世说新语》、《资治通鉴》这些正史的内容进行讲解我们误解的内容,从本书当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被《三国演义》所掩盖的三国真实的事实,让读者了解真实的三国人物和历史。从书中了解到:单刀赴会不是关羽是鲁肃,借荆州其实借的是南郡,周瑜并非心胸狭小,借东风是虚构的,赤壁火功的功劳是周瑜的。 很多读者和观众都知道乐不思蜀扶不起的刘阿斗,认为赵云为了救刘阿斗杀了个七进七出太不值得。但是书中写道刘阿斗是大智若愚,很有智慧的。诸葛亮死后让丞相一直悬缺,让蒋琬和费祎相互监督,大权回到刘阿斗手中。乐不思蜀也是刘阿斗的保命之策。 本书不仅仅是讲解误解的内容,还有对三分归晋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三国灭亡的原因,蜀汉是外省人掌权,分享不到权力的本地人不愿意为外省人拼命。曹魏宗室权力衰弱,氏族豪门受到打压,导致有势力的家族投靠了司马懿。东吴政权争夺,军事政变,内斗的过程导致国力衰退。书的开篇为读者介绍了三国时代是什么时期,书的最后,分析了三分归晋的原因,看似全书是零散的九十四个片段,实则有始有终。全书九十四个片段分为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采用的纸张颜色都不同,同时书中还有很多插图,在阅读的感官上非常舒适。 《被误解的三国》让我们了解了客观的三国,真实的三国,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三国。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八):原来我看到的三国,大多是编的

  《三国演义》家喻户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从小就特别喜欢电视里那个神机妙算的诸葛先生,一直在感慨,世界上怎么有这么聪明,这么厉害的人,能够预见未来。虽然知道,小说这个文体本身是允许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的,但依然不自觉的将小说当成历史,对孔明先生佩服的五体投地。 所以对这本《被误解的三国》充满好奇,真实的三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诸葛先生真的有那么神嘛?周瑜是否真的像《赤壁之战》中的梁朝伟一样丰神俊朗? 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被误解的三国》,作者果然没有让人失望,通过各种史料对比研究,有理有据的告诉我们《三国演义》里哪些是虚构的,为什么说他是虚构的,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每一个论点都有史料支撑,并非作者自己想当然的推断,让我们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被误解的三国》的作者廖彦博是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硕士,他说自己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借着正史和小说的对话,让大家更进一步地认识真实的三国人物和历史”。 因此,这本书全书一共论述了九十多个小问题,每个问题都以《三国演义》原文为基础,结合《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文献,对小说中的内容进行真假的辩论,语言通俗,就像日常聊天一样,易懂有趣的同时,还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真实的三国时代是什么样子,刘备,曹操,诸葛亮,张飞等等人物在历史中与现实中的区别。 比如《刘备的天下真的是哭来的吗?》这篇,以前从来没想过,天下是不是真的可以哭哭鼻子,就来了这个问题,看了书,才恍然大悟,如果没点本事,怎么可能哭哭鼻子就有人有钱有地界呢。 还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与年龄之谜》,从来没考虑过人物年龄问题的我,看到这个还是佩服作者,本着研究历史的严谨态度,从各个方面找到了小说虚构的蛛丝马迹,给我们一个相对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小说终归是小说,不能当历史。 除此之外,书名为《被误解的三国》,但其实被误解的更多的还是那时候的人物,比如刘备,一个英雄成了爱哭鼻子的人,比如周瑜,竟然是个心胸狭窄,能被气死的人,比如诸葛亮,无所不知等等,被我们误解的英雄人物何其多啊。 通读这本书,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历史在流传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歪曲或遗漏,能遇到一个潜心研究历史,还原历史真相的学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福气,《被误解的三国》,值得每一个喜欢三国,喜欢历史的人认真研读。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九):真假三国

  三国这段历史太为人们所熟知的原因之一,大概是因为罗贯中编写的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吧。一部《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深入人心的人物: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云长的义薄云天;周郎的鼠肚鸡肠嫉贤妒能;曹操的阴险狡诈……也数次为我们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孔明草船借箭;周瑜火烧赤壁;猛张飞喝断当阳桥;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关于三国,许多的人物,故事,大家非常的熟悉了,熟悉到大人小孩张口就能说上一段。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罗贯中所创作的一部小说。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使《三国演义》更加好看吸引人,为了作品的效果,以及作者自己的喜好偏向,作者在创作时,几分实几分虚的描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关于三国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去。于是许多人物,很多段历史被人们误解了这么多年。 知名历史学者廖彦博以全新的视角著《被误解的三国》一书,依据《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带我们了解因为《三国演义》而被误解的的人物的真实形象和真实历史: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曹操真当过行刺董卓的刺客?黄盖诈降,但没有苦肉计;刘备的军师其实不是孔明?三顾茅庐是虚构还是史实?华佗可能替关公刮骨疗毒吗?真有关公华容道义释曹操这回事吗…… 《被误解的三国》一书在编排上,先是从前往后数十个内容,作者依照的是《三国演义》的顺序。而在每一个观点阐述时,都会先择出《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原文,接着把对应的故事讲一讲,提出质疑的地方。再以《三国志》等相关的史料去讨论证实其真实性。在正史的面前,《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历史的移花接木,对历史的夸大虚构都原形毕露了。褪去了文学的面纱,真实的三国时代渐渐展现了出来。 《被误解的三国》一书,让我知晓,读正史,方可以去伪存真。若要真正的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是需要去研究探讨历朝历代的正史。那些经过艺术加工,或口口相传的故事,野史,有时往往会颠倒黑白,掩盖了事实的真相,蒙蔽了人们的双眼,让人对历史以及人物产生误解。文学作品当然可以读,它可以愉悦身心可以引起人的共鸣可以抒发人的感情,但涉及历史部分的,我们大不必全信。 关于三国,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是真是假,建议来读一读《被误解的三国》。

  《被误解的三国》读后感(十):《被误解的三国》:你真的了解三国吗?

  历史人物好与坏、是与非,史料以及名人评说很多。所以在如何看待古代历史人物,有时我们会受制于一些史料的记载。但如果客观的看史料,会发现一些历史人物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段乱世,这个时期军阀割据,各种势力纷纷登台,都想在这个乱世中分得一杯羹。但后来大浪淘沙只剩下曹刘孙三家。实际上三国初期也有一些很厉害的人物,只不过命运不济,没赶上好时机被淹没了。还有的人物堪称雄主,只不过寿命不长罢了。比如三国时期的刘表。 提起刘表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到《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个仁义但心胸小,没有多大抱负的汉室宗亲,最后人死了地盘被占,从此消失在群雄争霸中。读三国会发现,刘表是其中一个很窝囊的人,最后郁闷而死。那么刘表真是一个庸碌无为、能力一般的人吗? 其实刘表并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他占据的荆州之地18年,被人称为“雄主”。作为汉室宗亲,年轻时就有很大志向,在汉末的党锢之争中与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褚恭、刘祗、田林成为“八骏”。年轻时就威名远扬,这样的人才谁不用。 作为东汉末年有影响力的宗亲,刘表后来出道得益于何进的欣赏。后来董卓上来后,对刘表也高看一眼。190年,被董卓派去荆州赴任,从此开启他割据一方历程。想想何进、董卓是什么样的人?能在这两人手下谋生,足以看出刘表有其圆滑一面。 刘表在荆州地区巩固权力后,他以其仁义治理,深得民心,当时各个地区人都向荆州地区聚集,因为刘表管理的安宁,并没有乱相。当时诸葛亮也来到荆州地区生活。 在曹操与袁绍争夺天下时,刘表手下人就曾劝刘表与曹操联合抗衡袁绍,但刘表谁也没帮,只保持中立,选择在一边观看两方的战争。有人认为刘表失去了战机,但另一方面刘表也保存了实力。 我们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刘表在三国诸侯争战中都保持着中立。只要你们不打我,我也不主动出击,这就使刘表统治的地区经济与文化很发达。刘表活着时,并没有人敢公开投降曹操,刘表一死,形势就变了。所以刘表活着时并没有被灭,只是一种衰退现象,而非三国演义中的那个仁心宅厚又没有抱负的形象。当曹操与刘备正是壮年创业之时,刘表已是老年人,他也没选好接班人,哪有精力与这些人斗,只是不同年龄段有不同想法而已。 《被误解的三国》让我们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三国的历史,而非通过简单的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的描述透析历史人物,这不仅让三国时期的历史更加丰满,也让人物有着更加真实的色彩,被我们所了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