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灵犬雪莉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灵犬雪莉读后感1000字

2021-02-06 03:36: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灵犬雪莉读后感1000字

  《灵犬雪莉》是一本由尼古拉斯·瓦尼耶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犬雪莉》读后感(一):残酷的年月,浓厚的温情

  圣马丹,是法国的一个偏远而寒冷的小镇。法国知名导演、作家尼古拉斯·瓦尼耶的代表作《灵犬雪莉》,便是以此处的山野风光作为故事发生地。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在战火燃遍欧洲各处的那些年月里,偏远的小镇圣马丹也未能逃离纳粹的魔掌。

  孤独的八岁小男孩塞巴斯蒂安与爷爷凯撒、姐姐利娜相依为命。他没有朋友,也不受欢迎,镇上的孩子们称他为“小野人”。塞巴斯蒂安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他也从未见识过小镇之外的世界。他活得苦闷又无助,直到某一天,他遇到了一只遭人毒打并且浑身脏兮兮的“疯狗”。

  其实,这条狗一点儿也不疯。它聪明伶俐,极通人性。塞巴斯蒂安一心想与这条大狗成为朋友,当他们放下心中的恐惧,并肩站在一起时,塞巴斯蒂安的人生中才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实际上,这条名叫雪莉的大狗,不只是治愈了塞巴斯蒂安一个人的心,它还帮助老牧羊人凯撒驱赶狼群,帮助前往瑞士的犹太偷渡者在危险横生的山谷中逃命。雪莉以自己的热心肠,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更是让塞巴斯蒂安迅速地成长起来。

  《灵犬雪莉》这本书,是尼古拉斯·瓦尼耶送给全世界的礼物。他通过细腻优美的文字,讲述了残酷的战争年月里那难得的浓厚情谊。人与动物之间不再有界限,大狗雪莉被塞巴斯蒂安所救,并且屡屡舍身救护别人;而看似为纳粹效力的军官,实则心怀善良,处处掩护逃亡到瑞士的犹太人。

  尼古拉斯·瓦尼耶从小就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热情,并酷爱探险的人。所以,在《灵犬雪莉》一书中随处可以看到他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这些文字优美而精准地展现出法国边境小镇独有的自然风貌。

  在这个人心冷漠的世界里,真挚的友情似乎再难获得。但是我们读了《灵犬雪莉》之后才知,每一段真挚的友情,都需要用心去付出。最初,雪莉还是一直脏兮兮的凶猛恶犬,可最终被塞巴斯蒂安的真心所感动,他们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镇里,在生长着各种植物的大森林中,在茫茫苍苍的雪原上,都留下了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如果把《灵犬雪莉》这本书比作一种饮品的话,我觉得它更像是卡布奇诺。那种厚实绵密的口感就像阿尔卑斯山脚下小镇里的浓浓人情味。如果说,人类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灵,那么那些拯救了人类、唤起人类内心善意的动物们,就是凡间的天使。

  《灵犬雪莉》读后感(二):世界从来不是只有自己

  如果这本书只是一本普通的小说,我会觉得故事情节过于简单老套、人物略虚浮、语言太啰嗦等等。但它实际上是一本童书,给孩子们的故事,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太复杂的人物、故事与不甚精巧的结构便是可以理解的。同时,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温情与意涵是动人的出彩的。

  在看完小说之后,特意将电影找出来一并看了。电影将壮阔灿美的自然图景、万物生灵完美还原,非常治愈的美。但比起电影,我更喜欢小说,因为小说更细腻地呈现了主人公塞巴斯蒂安与大白狗雪莉(电影翻译贝拉)和猎人爷爷凯撒、德国军官将领布劳内与医生纪尧姆之间的情感羁绊。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德占法的一个法国小村子里,小说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是男孩与狗的友情。流浪狗被村子里的人误认为是吃羊的“野兽”到处躲藏,但八岁的小男孩塞巴斯蒂安不顾爷爷反对用真诚纯洁的爱意安抚驯化了大白狗并取名雪莉。另一条是医生与军官明暗两头帮助保护犹太人的行动。乡村医生纪尧姆在德国军官将领布劳内的帮助下拿到了士兵巡逻时间表,于是规划好了帮助犹太人偷渡出境到瑞士的时间。但一次行动中,纪尧姆脚扭伤于是塞巴斯蒂安带着雪莉与姐姐安热利娜成为向导带犹太人出境,最后雪莉在暴风雪夜带领众人逃避德国士兵追逼平安跋涉冰川到达目的地。

  作为童书,第一条故事线其实已经足够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爱和友情。但是作者不止于此,他将这条故事线放在了一个战争期间的背景下,同时还加入了第二条故事线,不仅扩展了原本故事的内涵——动物与人之间需要彼此的爱意与温柔,而有时候这种爱是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最后是雪莉带领大家平安到达目的地),还诉说另一种更为深沉广阔的人性之美——借用布劳内的一句话“这是一场好人的战争”,医生纪尧姆不是犹太人却以身涉险当他们的出境向导、德国军官布劳内不愿受良心谴责主动为犹太人出境逃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大白狗雪莉的遭遇实际上是犹太人的一个象征隐喻。大白狗遭人虐待后逃离流浪正如犹太人被纳粹迫害流离失所,大白狗遇到善良的男孩被治愈被拯救正如犹太人泽勒一家遇到好心的德国军官与乡村医生。

  这两个故事线最后合二为一,其实是在讲一个东西:理解、善意、团结与爱会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这种爱超越年龄、物种、种族与阶级,其中的力量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八岁男孩塞巴斯蒂安有一颗对万物生灵善意慈悲的心,从他鼓起勇气下悬崖救失去母鹿的小鹿、阻止德国士兵射击鹿群这些细节便可看出,如果不是他,大白狗雪莉可能早已死于猎人的围猎中。而医生纪尧姆、德国军官布劳内也展现出对犹太人超越种族、阶级的同情与悲悯。而他们对彼此的爱让他们团结在一起,雪莉走出了畏惧人的阴影、塞巴斯蒂安破除了对失去母亲的执念、泽勒一家成功逃离、安热利娜找到了人生的所求——参战抗击法西斯。

  但是故事终究是故事,美好的愿景并不能仅仅靠小说与电影实现。任何情况下保持对任何物种的尊重与善意,世界从来不是只有自己,为彼此活着才能渡过难关。即使作战,也要选择打一场“好人的战争”。

  《灵犬雪莉》读后感(三):《灵犬雪莉》:战争背景下的治愈故事

  在刚开始阅读这本《灵犬雪莉》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看过这本书的法语原声电影版了。直到读到雪莉跳进池子里洗澡然后像变了一条狗似的那里,才隐隐约约觉得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情节并且一度觉得这可能只是我的错觉。知道那天在公交车上盯着封面发呆,才注意到这本书的法语原名《Belle et Sebastien》,心里才想起来,好嘛,字幕组当时的译名是叫《风暴灵犬》嘛。难怪当时被主题曲感动的一塌糊涂的我一直一直搜不到。

  书名《Belle et Sebastien》直译过来其实叫《贝拉和萨巴斯蒂安》。Belle是狗的名字,即本书的“雪莉”。在法语里面是指阴性的美丽。本意里,这个名字是指它的好朋友塞

  巴斯蒂安发现它其实不是一个黑色的怪兽而是一条漂亮的大白狗,所以才有了Belle这个名字。我知道在咱中国人的语境里,不至于把一条狗叫作“大漂亮”,但是想想网红姐妹“肯德基”之一——Belle Hadid,的中文译名“贝拉哈迪德”,再结合一下影版结合Belle的读音译为“贝贝”,译者老师最后选择“雪莉”这个译名其实是让我略略摸不着头脑。而且作为一个柯南迷,把一条狗叫做雪莉总有点出戏。作为一个前翻译系学生,我试着站在译者的角度猜想,总不可能只因为这条狗子白得像雪一样就随便安了个名字。又想到法语里“亲爱的“念作”mon chere”,和“雪莉”得读音极为相似,就想着”雪莉“这个名字说不定是和”chere”相关。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不一定对。

  故事本身其实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一个战时两国交界处的小镇上的故事。前期共两条故事线,男孩和狗一条故事线,其他大人另一条故事线。一方面男孩发现传说中的猛兽只是一头狗,然后想尽办法想要和狗暗地里交朋友,最后成功了;另一方面,镇上的大人们一边应付着敌军首领的搜刮,一边悄悄的帮助被迫害的难民走山路逃走。故事以狗在负伤的情况下仍然帮助人类抵抗杀羊的狼群为临界点,两条故事线交错到了一起。之后,小镇居民按照往常的路线护送难民,然后收到了敌军首领的警示说原先的路线上有伏兵。大家为了安全起见换了一条难走的路。通过人和狗的不断配合,一行人安全的抵达了重点。虽然会有离别的痛苦和未竟爱情的遗憾,但是结局总的来说,是圆满的,毕竟没有什么坏人也没有人死。

  其实像这种剧情类的作品,我觉得所谓的“拔高”是不一定需要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作品都真的能够着“国仇家恨”的那种高度。但是如果真要说什么“中心思想”的话,我想说的是——人类评价的多维度性。小男孩赛巴斯蒂安被同村孩子排斥,被说成是小野人、小吉普塞只是因为他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和村里的孩子不是一伙儿的;灵犬雪莉一开始被误会是吃羊的野兽,就因为它被人虐待又独自求生之后的外形可怖;敌军首领其实暗地里给难民们悄悄的提供了很多帮助,但是因为身份以及刻板印象,潜意识里大家就觉得他不是好人,最后尾声才迎来了反转等等。从这些人物的共性上,大概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评断人标准究竟是什么?从别人的评断或者是刻板的印象出发来了解别人,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人云亦云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值得思考的。

  总之,这本《灵犬雪莉》是一本情景生动、风格独特的小说,有纸质版和电影版的双重选择。纸质版更注重细处的刻画,而电影版能更让人身临其境。就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灵犬雪莉》本身是一部值得被关注的好作品。

  《灵犬雪莉》读后感(四):《灵犬雪莉》:邂逅一只温暖的“大白熊”

  《灵犬雪莉》是由法国著名的导演、作家尼古拉斯·瓦尼耶创作的一部温情童书。这部小说也被改变成电影以及动画片。可能有读者看过,相信看过同名电影的人一定都深深地记住了那只“大白熊”。这种犬产自于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的比利牛斯山地区,因此也被称为“比利牛斯山犬”,它体型庞大,全身盖满雪白的长毛,但是眼神却是如此温柔清澈,透着灵性。这本书的法语名字是“Belle et Sebastien”,意思是“贝贝(中文翻译为雪莉)与塞巴斯蒂安”,正是这头“大白熊”与小主人公的名字。

  这本小说以二战为背景,以阿尔卑斯山脚下一个被德军占领的小村子为故事发生地点。一个爷爷收养了两个孩子,大女儿安热利娜已经二十三岁,小儿子塞巴斯蒂安刚满八岁。这位爷爷让我想起了电影《海蒂》里的爷爷形象,大胡子的硬汉,但是面对孩子总是充满柔情。他因为愤世嫉俗所以一开始并不打算把男孩送去上学。男孩每天都郁郁寡欢,与其他孩子格格不入。他思念自己的母亲,爷爷告诉他她在山那边的美洲。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头人们口中吃羊的“怪兽”闯进了他的生活。从此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本书中的高潮是雪莉、塞巴斯蒂安及安热利娜护送一家犹太人翻过雪山偷渡到瑞士的一场冒险。雪莉作为向导,一条拴在它身上的绳子同时也栓住了后面五个人。雪莉凭借自己灵犬的本能,在风雪中寻找着出路。他们躲过雪崩,翻过冰川,跨过冰桥,最终到达了瑞士。 在二战这样黑暗的背景下,雪莉那雪白温顺的身影将周围的整个世界都点亮了。那些残杀同类的人,是不是应该为此感到汗颜。不论任何肤色,任何民族,不论贫穷与富有,我们都是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邻居。然而某些人一心除掉因为私心而厌恶的其他民族,除掉自己的同类。而一只曾经被人类深深伤害的狗却选择再次相信人类并帮助人类度过危难。 在这本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了“本能”这个字眼。我想到了我们从小就在背诵的“人之初,性本善”。何止是人,就连狗狗也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我们的社会太需要这种正能量了。一定要把这本书推荐给自己的小孩,如果没时间读,那么跟孩子一起看看《灵犬雪莉》的电影吧,看看温暖的“大白熊”。 最后摘抄一段我感觉最打动我的文字,是在爷爷告诉塞巴斯蒂安其实他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已经死去之后。爷爷说:“塞巴斯蒂安,你妈妈,她就在你身边,她无处不在。她在大山里,在这片土地上。她是吹过你脸颊的风,落在你指尖上的雪,划过你脚踝的草……你妈妈,她也许是离开了,但是她对你的爱,还在继续活着。你走到哪里都带着它。直到永远。”

  《灵犬雪莉》读后感(五):背负着“野人”名号,与野兽为友,一个8岁的孩子经历了什么?

  8岁的孩子正是在小学二年级读书的时段,有窗明几净的教室,有同学为伴,有老师教导,有家长疼爱。他们被称为祖国的花朵,家里的宝贝,但不会被叫做“野人”。

  然而,在二战时期,特别是在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残害下,吉普赛人和犹太人的孩子会这样被人侮辱,甚至存在着生命危险。

  塞巴斯蒂安就是一个流着吉普赛人血液的孩子,当别的孩子上学的时候,他却在漫山遍野的乱跑。在雪莉出现之前,塞巴斯蒂安是没有朋友的,甚至经常被同龄人欺负。

  “雪莉”是塞巴斯蒂安起的名字。在此之前,它被叫做“野兽”。

  “野人”与“野兽”,这大概是缘分吧。却不想,因为这段缘分,差点要了雪莉的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法国著名作家、导演、探险家尼古拉斯·瓦尼耶的《灵犬雪莉》。

  本书被多次改编成电影,获得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儿童评审团奖、西雅图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审团奖、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情节奖。

  现在,我们就从塞巴斯蒂安与灵犬雪莉的以外相遇讲起,见证两个好朋友的命运如何发生着改变。

  1、狭路相逢

  它是传说中伤人杀羊的凶猛“野兽”,他是沉浸在解救小羊喜悦中的8岁男孩。当他们相遇时,没有发生人们担心的恐怖伤人事件,反而有着“一见钟情”的感觉。

  自此,他天天瞒着家人在相遇的地方等它,偷偷从自己的口粮中省下食物带给它。千方百计带它去陷阱处提醒它危险。

  当知道它害怕猎枪,他不带武器防身,连玩具木枪都不需。只为了让它知道,他不会伤害它,他们可以做朋友。

  在未见它前,他听得大人们的描述,不知道那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怪兽”。可是当见它时,发现它竟是一只大狗,虽然眼中有着敌意,却没有向他发起进攻。

  两个单纯、善良的灵魂相遇了,没有举枪相向,没有怒吼撕咬,只是小心的对视,谨慎地交流。

  2、生命垂危

  为了保护他,它顾不得对猎枪的害怕,冲上前咬住了要伤他的手,也因此招来了灭顶之灾。

  而他被最尊敬的人背叛,暴露了它的藏身之处,至它于危机之中,却无能为力,愤愤不已。

  面对它不断恶化的伤口,8岁的他用尽了办法。在战争中,家家都不富裕,他却时常偷取家中的蒿酒和肉食,一个是为它的伤口消毒,一个是为它补充能量。

  但它实再伤得太重,眼看着几天没有进食,生命的气息越来越弱。他不得已,用一个可怕秘密去威胁村上的医生,一定要为它治病。

  有一种力量,是全然的信任,是拼尽全的守护。不因为物种的不同,不因为立场的不同,不因为观念的不同。

  本书中,除了塞巴斯蒂安和雪莉间的互相保护,还有一个德国中尉与一个法国医生间的互相保护,还有爱人之间的保护,亲人之间的保护。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没有谁是天生凶恶的,必然有那不为人知的原因。就像雪莉,从小被主人折磨,它的潜意识里害怕人类,害怕人类手中的猎枪,因为害怕,所心使用自己的方法保护自己。直到有一个保护它的人出现,打开了它的心房,放下了它的防备。

  3、英勇无敌

  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杀害,一些“偷渡者”通过村上医生的帮助,转往山那边的瑞典。可是,这一次医生在与狼搏斗中受伤,行动不便。

  勇敢的塞巴斯蒂安和他的姐姐一起帮助医生完成此次转移的任务,自然,雪莉也是要一起的。

  一路上,他们遇到德国兵的追击,遇到暴风雪的阻拦。虽然,艰辛万苦,没有人退缩,为了生的希望而奋斗。

  在风雪中,人们依靠着雪莉走出困境。曾经被人们恐惧成从地狱来的“野兽”,已成为了救人的英雄。

  世间总能发现称为奇迹的事,雪莉从“野兽”变成了牧羊犬,塞巴斯蒂安从“野人”变成了小学生,战争总是要结束,可爱的孩子长大后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

  《灵犬雪莉》读后感(六):我可是被骗过的人,我还可以相信你吗?陌生人

  从前看《天龙八部》,起初对慕容复的母亲很是佩服: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对慕容复的培训可谓煞费苦心。 为让慕容复体会到人心险恶,特意让儿子背对着自己倒下来,嘴上说着一定会接住他,实际上撒手了。 慕容复倒在地上生疼,责怪母亲不守信用。 母亲很冷酷地告诉他:这世上没有什么人是可以完全值得信任的,包括你亲妈。 当时年少,读到这个的时候,只觉得这个母亲做得酷——冷静、理智。 稍长一点,才约摸体会到这种不近人情的教育给慕容复带来的心理伤害——不能真心地去爱一个人,不敢真心地去爱一个人。他的世界,早在童年时就定了格: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交换…… 慕容复费尽心机,使尽千般手段,复国大业最终也是付之东流,也许就与他的世界观有关系。 世界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它回馈给你的,可能就是怎么样的。 有时候你向世界交出一颗心,世界可能回馈你热情,但有时候,它也会击碎你的心。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此封闭自己,像慕容复一样,从此把自己紧紧包裹,再不露丝毫软弱? 也许,这本叫做《灵犬雪莉》的小说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这本小说由法国作家尼古拉斯瓦尼耶所写,书中灵犬雪莉的故事曾被搬上大银幕,获得过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儿童评审团奖。 按照我们的直观感受,似乎法国人、欧洲人更愿意相信他人,与人为善。讲起来应该没有我们这么苦大仇深,历史包袱沉重啊。他们的小说,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别忘了,欧洲曾经也是战火连天。国与国之间争斗不休,人与人之间,充满杀戮。 《灵犬雪莉》的时间背景正是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了法国之际。 毗邻瑞士的法国小山村里,老猎人凯撒带着孙子塞巴斯蒂安与孙女安热利娜在德国人的统治上过着平凡日子。 凯撒曾经有过热血岁月,也曾端过枪,也曾爱过人。 然而,战争总是死人,爱情总是骗人。他全身心地交出过自己,什么也没有改变。因而,他总是喝酒解闷。除了两个没血缘关系的孙子女,他只亲近自然。 他熟悉周围的一草一木,熟悉动植物的一举一动。 山上出现了一只咬人的野兽,老猎手凯撒率人前去围捕。 然而,孙子塞巴斯蒂安,这个一直相信自己的母亲去了远方的孩子,成天与自然为伴的过程中,结识了人们口中的那个“野兽“,和它成为了朋友。 原来,咬人的野兽原本是人们的好友——一只挣脱主人虐待的牧羊犬。塞巴斯蒂安把它叫做雪莉。 为让雪莉重新信任人类,小塞巴斯蒂安花费了不少力气和它亲近,给它送东西,陪它玩耍。还和它谈心: 你不想要人碰你,那我就不会会碰你。我保证。你知道吗,我也不是很喜欢这样。大人们总喜欢这样。那是因为我的头发,当他们把手放在我头上拨我头发时,我都要烦死了!我不是玩具,你也不是。不过你有毛:狗狗都喜欢被人抚摸,不是吗? 塞巴斯蒂安好不容易让雪莉开始不再戒备,然而,爷爷凯撒对于牧羊犬将来会否反复的担忧,超过孙子对他的殷殷托付。他狠心背叛了孙子的信任,向围猎的人们指示了雪莉的行迹。 雪莉受伤了,塞巴斯蒂安心里也受伤了。小小年纪的他,不敢再盲目相信他人,他以揭露秘密偷渡线为把柄,迫使医生纪尧姆秘密救治雪莉。 纪尧姆确实有秘密,他与反抗组织一起,开辟了一条秘密线路,帮助犹太人逃离德治区,翻越大山去往那边的瑞士。 塞巴斯蒂安的姐姐安热利娜,也是爷爷收养的孤儿。她热情能干,开着一家面包店,并承担一些反抗组织的联络工作。 爷爷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他对孙女和医生可疑行径保持沉默。小小的塞巴斯蒂安在山野间行走,窥见了这一切。 塞巴斯蒂安以偷渡线”威胁”了医生,并投身到了偷运行动中。 从巴黎来的朱尔一家三口得从这条道上去瑞士,他们是犹太人。 纪尧姆摔坏了腿,无法护送,而朱尔由于东躲西藏,早已如惊弓之鸟,对一切变动都十分怀疑。 得有人陪着他们待在山洞里几天,还要护送他们出境。 安热利娜自告奋勇前去,弟弟塞巴斯蒂安带着雪莉来帮忙。 一切本无恙。 然而,本地德国指挥官布劳内,这个早已厌恶战争,加入了抵抗组织的年轻人,发现这一行人即将进入包围圈,他急忙前来示警,及时阻止了这一行人。 安热利娜犹豫着不知该不该相信这个穿着敌军衣服的人,然而,也许是那双蓝眼眼里的真诚,也许是往日面上冷酷,实则背地里塞给她面粉的行为让她选择了相信。 他们折回来走。 这一路,风雪连天,安热利娜始终相信雪莉的指引。五人一狗,终于翻过大山,走出了边境 。把敌人甩在了身后。 这一路,凭的是信任,靠的是勇气。生死一线间,忽得涅槃。 是的,我们被欺骗过。被伤害过,但我们,仍然可以相信世间,有那么一些人,一些物,可以依靠。

  《灵犬雪莉》读后感(七):温情与希望

  每一个好故事,读起来都仿佛有一束光照进内心。灵犬雪莉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

  1.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个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镇上,有一个叫塞巴斯蒂安的小男孩,他自幼失去了母爱,被老牧羊人凯撒抚养长大。他一直梦想有一天妈妈会回来,抱着他、爱着他。

  还有一只大白熊犬,不堪主人的虐待逃出农场,成为一条“野狗”。因为其身形巨大,被误认为是出没深山的野兽,是攻击羊群的“幕后凶手”,村民决定围猎它。

  当小男孩遇见了这只“野兽”,他们逐渐成了彼此信任的朋友,塞巴斯蒂安惊喜的发现,人们一直认为“野兽”是条疯了的公狗,其实是一只白色的母犬。他给了它名字——雪莉。

  那时正值二战,德国人在镇上抓捕想要越境去瑞士的犹太人……

  2.这个故事已经被多次拍成电视剧和电影。本书作者尼古拉斯·瓦尼耶拍摄的电影《灵犬雪莉 Belle et Sébastien (2013)》获得了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儿童评审团奖、西雅图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审团奖等奖项。本书,就是这部电影的小说版

《灵犬雪莉》简体中文版

  3.接下来我选取几个小说中的片段,记录我的感受和想法。

  营救小岩羚羊 悬崖下方是失去母亲的小岩羚羊,猎人们猎杀了它的妈妈,它瑟瑟发抖,不知所措,如果没人搭救,它留在这里肯定活不了。老牧羊人凯撒和小男孩塞巴斯蒂安,决定营救这只可怜的小岩羚羊。这是充满爱和勇气的一幕——凯撒用绳子把塞巴斯蒂安悬下去,小男孩凭借绳索和背包在悬崖下营救小岩羚羊——一个从小失去妈妈的男孩在搭救一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岩羚羊。

  孩子的情谊 朱尔和露易丝带着女儿埃斯特一路逃亡。他们准备越境去往瑞士的前一天,他们住在山洞里。吃饭的时间到了,朱尔和露易丝去外面找玩耍的孩子们,“埃斯特和塞巴斯蒂安还在专心聊天,没有听到他们走近”,“眼前的这种情谊比他们自战争爆发以来见到的所有情形都让他们感动”。“他们一心只想着逃跑,日夜被人追赶,被迫撒谎和躲藏,早就忘了活着的意义”,是孩子们的快乐让大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严酷的环境下,人们丢失了尊严,忘记了快乐。是孩子们的天真、童趣、情谊,唤醒了大人们的记忆。我们平日里忙忙碌碌,在生活的重压下,是否也忘记了生活的意义。看一部电影,读一本好书,有时就会起到“唤醒”的作用。

  灵犬慰主 在小说的第五部分,男孩塞巴斯蒂安来到学校,在地图上寻找母亲的线索。当他意识到母亲并不像爷爷说的就在大山的那一边,美洲在蓝色大海的另一边!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失望,大哭起来。

听到这撕心裂肺的声音,雪莉突然担心起来,它也开始呜咽起来,它绕着男孩转圈,嗓子里发出尖叫声。见他没有反应,它想要用鼻子拨开他僵硬的双手,并用舌头去舔他那张被泪水打湿的脸……

  这段描写,非常触动我。我们时常会因为没人在意自己的感受而感到孤独。雪莉的可爱正是它时刻关注着好朋友塞巴斯蒂安的感受。雪莉安慰哭泣的塞巴斯蒂安这一幕真让人感动!

  读这部小说,让我跳跃的联想到另一部前不久刚刚读完的《生活与命运》,它们讲述的故事,空间上相去甚远,但时间点大致相同——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两部作品虽然讲述的故事大相径庭,但是结尾处都有一个相似的主题——生活的温情与希望。

  《灵犬雪莉》读后感(八):隐藏在战争背后的温情与善良|《灵犬雪莉》

  美轮美奂的雪山风光,一只雄鹰翱翔在天际,纯真可爱的小男孩和漂亮灵动的大白狗,这是电影《灵犬雪莉》呈现给我们的画面。这么美的画面,它却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残酷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但是却改变不了隐藏在它背后的温情与善良,正如这大自然的美景,它是遮挡不住的。

  电影改编自法国知名导演、作家、探险家尼古拉斯·瓦尼耶的同名小说《灵犬雪莉》。书中讲述了二战期间,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镇上,小男孩塞巴斯蒂安驯化灵犬雪莉,以及法国医生纪尧姆和德国军官布劳内在共同为偷渡者赢得生存机会下结下的深厚友谊。文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回味。

  一条“野狗”,它害怕猎枪,小心翼翼地防备着人类的围捕。

  一名“士兵”,他残暴无礼,就算被所有人讨厌,也绝不放下武器。

  孤独的八岁男孩,他没有朋友,所有的秘密,只能藏在心里。

  贫穷的乡村医生,他为人们医治病痛,同时更想拯救人心。

  当“野狗”遇到男孩,当士兵遇到医生,当一切设定被推翻,原来有这样一种力量,不远不近,却一直保护着彼此。

  1、动物和人一样,没有谁天生凶恶。

  八岁男孩塞巴斯蒂安没有上学,他终日跟随着爷爷凯撒与大山为伴,与自然为伍。爷爷凯撒打心眼里憎恨战争,因为战争,纵然有文化,也终有一日手里拿把枪趴在烂泥里,没有文化的还是知识渊博的,都因为战争而倒下了。爷爷告诫塞巴斯蒂安,山上出现了一只“野兽”,它有着狰狞的面孔,血盆大口,它是疯狂的,是残忍的,不顾一切伤害人和牲畜。爷爷凯撒为逮住这只“野兽”费尽心机,他设置了圈套等待“野兽”出现。男孩塞巴斯蒂安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一心憧憬着山的那边,爷爷口中的美洲,那里有他的妈妈。他印象中的妈妈是美好的,他多么渴望着妈妈的回归。男孩和“野兽”在山中偶遇了,但是“野兽”并没有伤害孩子,男孩期待和“野兽”的再一次见面,在一次次耐心的放置食物和寻找后,男孩终于接触到“野兽”。它其实就是一只大狗,因为狗主人对它残暴的虐待,导致它对拿枪人类的不信任。男孩和大狗逐渐建立了信任,经过一番河水的冲洗,大狗显露出来真面目,它不再是黑色脏兮兮的“野狗”,而是一只雪白雪白大狗。男孩给它起名叫“雪莉”。“雪莉”救了凯撒那群被狼围攻的羊,用雪橇拉回了受伤的纪尧姆医生,带领偷渡者成功摆脱德国人的追索。

  动物和人一样,没有谁天生凶恶。

  2、战争背后,热爱和平的人们可以跨越国籍建立友谊

  纪尧姆医生是治病救人的法国乡村医生,但他也是一名默默把境内犹太人送出国境的“地下者”。为了亲爱的姑娘安热利娜不受牵连,他没有说出心中的秘密。布劳内中尉是一名德国军官,他厌恶战争,他表现严厉地训斥自己手下逮捕偷渡者不力,实际上却是一直和纪尧姆医生联合,提供德军巡查信息,以便医生将偷渡者送出国境。如果不是因为医生受伤,安热利娜替医生出行,布劳内中尉一直不会说出这个秘密。他也是爱着这个姑娘的,他在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她。这种剧情的急剧反转,让人们由讨厌变为钦佩,也被这份跨越国籍的友谊所感动。

  大家都在尽万分的努力,为彼此活着,世界从来不是只有自己。这份隐藏在战争背后的温情与善良,让我们感动,《灵犬雪莉》非常值得一读。

  《灵犬雪莉》读后感(九):残酷战争中,打败人性覆灭和希望沉沦的,是温情与信任

  从来,战争都是残酷的、可怕的。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伤亡人数惨重,经济损失严重,可谓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约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

  而战争中,打败人性覆灭和希望沉沦的,是温情与信任。

  《灵犬雪莉》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温情与信任的故事。

  塞巴斯蒂安跟着爷爷凯撒和姐姐安热利娜生活在毗邻瑞士的法国小山村里,这里已经被德国人统治了,每天,大家都生活在阴影里,不仅时有德国人的突袭检查,还要预防山里的怪兽偷袭羊群及过往的人们。

血腥与暴力会渐渐吞噬人性;绝望和无力会让希望沉沦。

  生活在无能为力的战火下的人们,每天被恐惧支配,具有安全感的枪支被上缴,生存必需的面包被征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已将村镇的人们折磨的苦不堪言。

  在山区生活,以羊群为生的人们,又面临着新的危机:一个大块头怪兽会袭击羊群及过往行人!

  女人们害怕,孩子们兴奋,男人们无奈。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存下去已经开始产生疑惑,人们互相呵斥咒骂,即要提防德国人的盘查与为难,又要小心外界处处危机,只有靠酒精的麻痹才能继续忍受着第二天的受苦受累。

高大的猛兽也会被温情融化;敌对的关系也会因信任结缘。

  转机出现在小男孩的自信与勇敢,他的直觉告诉他,那不是猛兽,而是一只狗,灵犬雪莉由此而来。

  孤独的小男孩,像照顾朋友、亲人那样,柔声细语地诉说,无微不至地照顾,终于赢得了狗狗的信任,并成为了最忠诚的伙伴。

  而另一方面,医生与德国中尉的合作,也被安热利娜识破。冒着生命的危险,偷渡备受迫害的犹太人前往瑞士,这个危机四伏的工作,将医生与德国中尉仅仅相连,彼此的信任让偷渡者的生命获得了保障,故事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人性的光辉闪现。

只要有希望,有信念,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

  医生不幸受伤了,安热利娜强硬地接过了他的偷渡引导任务,带着赛迪斯安娜和雪莉,冒着大风暴,远远地甩开了德国军人的追踪,成功到达了瑞士。

  一路上,灵犬雪莉勇敢地在前方带路,暴风雪的阻挠也挡不住对自由和安全的向往,互相鼓励与扶持,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终于让他们到达了胜利的终点。

  读完《灵犬雪莉》,心中升起温馨的感动,书中小男孩与狗狗的感人亲情、剧情发展中德国中尉的冒险抗战,让我们对世界的感悟又多了些温情与信任。人性,往往是在困境中才能显现它的魅力;希望,往往是在绝境中才展露它的美好。

  只要心中有爱,世界会越来越好。

  《灵犬雪莉》读后感(十):《灵犬雪莉》:人性与自然,净化心灵的安静故事

  大多数人说起《神犬雪莉》会更熟悉它的同名电影,但其实电影是改编自法国的同名童书,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镇上,讲述了小男孩塞巴斯蒂安驯化灵犬雪莉的故事。

  由这本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了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儿童评审团奖,西雅图国际电影节青年审评团奖等多个国际奖项,这本书的作者同时也是电影的导演。他的作品多数都和自然、动物有关,这和他的童年经历不无关系——他是在125公顷的大农场长大的,对大自然充满了热情并且酷爱探险。

  故事发生的小镇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交界,是一个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宁静小镇。小镇的祥和被纳粹士兵打乱,而一只叫做雪莉的白色大狗,也被认为是伤人的“野兽”而遭到村民的追捕。

  男孩塞巴斯蒂安是一个被牧羊人收养的孤儿,他和同样孤苦伶仃的雪莉惺惺相惜,成为一对超越人与动物的好朋友。这本书里,描述了一次永恒友谊的历险,一个足智多谋而又令人感动孩子不平凡的故事。

  01 人与动物

  在所有人类中,孩子与动物好像是心有灵犀的,虽然大人总是担心动物会“伤害”孩子,但事实上,动物和孩子之间仿佛有一种天然的交汇密码,它们的灵性想通,能自娱自乐,产生跨越种族的友谊。

  在这本书里,最让人动容的,大概就是雪莉和塞巴斯蒂安之间的友谊了。

  同样是这样一条大狗,在前主人那里被暴打虐待,在村民眼里是欲除之而后快的“野兽”,唯独在塞巴斯蒂安眼里,是朋友,好朋友,值得拿生命交换的朋友。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第一,人类的刻板印象和自以为是。

  人类总是很难逃脱刻板印象和自以为是的谬误中,但却不自知。在这本书里,以小镇居民为代表的狂妄和自恋,将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

  第二,空杯心态。

  与刻板印象和自以为是相对应的,就是空杯心态,正因为保持空杯,剔除了警惕和偏见,男孩塞巴斯蒂安才才得以见到雪莉的真容——它根本不是野兽,而是一只美丽的白犬。

  第三,依恋。

  依恋是人的本能,作为孤儿的塞巴斯蒂安其实非常渴望能有一段安全的依恋关系,而遭受主人暴打的雪莉同样如此。

  只有在安全的依恋关系中,才可能有深度的亲密和忠诚、信赖等人类美好的品质。

  孩子与动物之间纯粹的情感,就像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一样,纯净、动人。为什么这部电影或者这本书如此打动人心?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被纯粹的事物所打动,这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02 明暗交错的线索

  这个故事的明线是雪莉与塞巴斯蒂安的故事,但是背景却发生在纳粹侵略的战争时代。于是,解救犹太人成了小说的另一条暗线。

  镇上以医生为代表的居民,无畏德国士兵的子弹,帮助无辜的人偷渡。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个看似凶狠、霸道的德国中尉却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所以,这还是一本关于人性和救赎的书籍。

  好的作品永远离不开人性的塑造,没有人性,就没有作品。而人性是最复杂的,有光明也有黑暗,有绝望,但又生出希望。

  故事中的大狗雪莉与纳粹士官的设定遥相呼应,前者被误认为伤及羊群的野兽,后者被判断成追杀犹太人的暴兵,但是大狗其实是温顺的,而暴兵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解救犹太人。

  很多人会感觉感动或者温暖,这本书不管从哪一条线索,挖掘的都是打动人心的温暖与感动。这是人性的追求,也是人性的救赎。

  尤其是在高潮处,面对重重关卡和困难,灵犬雪莉带着大家翻越雪山,终于把犹太人送到安全之境。那一刻人性的温暖善良等等美好的东西提现到了极致。虽然这本书的背景是残酷的二战时期,但是作者却没有把笔触放在战争的残忍,而更多的展现了人性之美。

  03 被爱和信任,才有未来

  被信任,是人类的基本渴望。在信任之下,善意被激发,良心被召回。所有的改造,都是在被信任和接纳的环境下,才会得以生长。

  使大白熊犬雪莉消除对人类不信任感的,是从小失去母爱的男孩塞巴斯蒂安,他纯真善良,用未被成人世界污染的童心,架起人类世界与最忠实的朋友的大白熊犬之间的信任与爱的桥梁。

  如果没有男孩塞巴斯蒂安,雪莉会不会真的成为一头无人能驯的“野兽”呢?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罗森塔尔实验,讲述的是积极期待对孩子成长的改变有多么大。

  实际上这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对于白熊犬雪莉也不例外。

  而在小说中,看似凶狠的纳粹军官,其实是暗援者,这个身份的倒转实际上也颠覆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这个德国军官虽然在世人面前表现得很恶毒,但却在背地里偷偷为偷渡客传递德军巡逻的情况。他爱上一个法国姑娘,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她。

  抛开战争造成的对立,人性想通,都渴望爱与被爱,信任与被信任。

  我想这本小说的作者,当然同时也是电影导演本身,因为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是,所以他的人性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即使有反战的题材可以“拔高”主题,但实际上他也仍然只是把笔墨停留在美好的人性上。这种对于人性至善的热爱,是藏也藏不住的。

  【最后】

  这是一本纯净的小说,这是一本美好的小说,这是一本净化心灵的小说。如果可能,建议再去看看电影,一望无垠的阿尔卑斯山的冰雪世界,一定会让你的心静下来,沉醉其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