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古董店》的读后感大全
《深夜古董店》是一本由吉羽著作,紫焰传媒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夜古董店》读后感(一):古董店,秘密多
说到瓷器,我们一定会想到景德镇,甚至我们中国的英语是china,都有瓷器的意思。 《深夜古董店寻瓷之旅》,是一本古董文化悬疑小说,全书一共分为四个案子,分别是:豇豆红、祭红、朗红和霁蓝。书中出现的,独一无二的古董职业系统:抚陶师、听泉师、弄玉先生……都是听所未听,见所未见的职业。全书采用一条主线和四条分线的方式在进行叙述,四个案子是四条分线,但是四个案子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就形成了一条主线。 书中四个主要人物。许枚,名为拙斋的古董店老板,同时也是一位抚陶师,拥有特殊能力,可以召唤瓷灵。 江蓼红,京剧刀马旦,同时也是一位听泉师,同样拥有特殊能力,通过听泉的方式与古钱币交流。 宣成,警察局探长,出身捕门缉凶堂,善于格斗。 姬扬清,警察局法医,出身捕门验骨堂,善于用毒。 《深夜古董店寻瓷之旅》作者吉羽,高校文博专业教师,主攻北朝、辽金文物研究,常年游走于全国各地博物馆。本书是以陶瓷、钱币、玉石、金银器等古董为故事线索,以扎实的文物知识为基础进行的创作,所以从书中让读者了解了很多有关古董的知识。本书以民国时期为背景,故事情节围绕在拙斋古董店展开,故事情节非常流畅,文风不枯燥,推理过程严谨,一个线索衔接一个线索,逐步推进,最终找出凶手。本书作为悬疑小说,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书中有召唤瓷灵,听泉这样的特异功能,瓷灵类似我们现在监控功能,但是在这个特殊的监控还不是随时想用就能用的,必须在每日的子时才能使用。豇豆红、祭红、朗红和霁蓝四种瓷器可以幻化成不同的人,五六岁的小娃娃,美丽的女子,还有少年。虽然有一点玄幻的色彩,但还算恰到好处,并不是特别的夸张。豇豆红对应杜家灭门惨案、祭红对应三太太绑架案、朗红对应丁家杀人案、霁蓝对应百果庄勒索案。每个案子都让读者感到精彩无比,回味无穷。
《深夜古董店》读后感(二):小城不大,故事如云
我有一位同事,是位古董迷,虽然每月工资不多,但是收入除了支付平常的柴米油盐之外,就用于淘宝。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几番走眼之后,他就对古董相关的小说上瘾了,在他的影响下,我熬夜读了《古董局中局》,大呼过瘾之际又进入了《深夜古董店》的圈套。 与《古董局中局》相比,《深夜古董店》没有家国情仇,没有帮派纷争,但仍然令读者爱不释手,不仅在于吉羽对于古董很在行,从其文字中可以看见其深厚的功力,而且在于情节设计中,一步步地将读者引入两难境地。不知是“作局”,还是“设谜”,许枚有些身不由己,凭借着与瓷灵的对话,还原各类案件的现场。 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抛弃了对于善恶美丑的最纯粹的判断,读者会发现靠拳头的硬只能行走一两步,而运用智谋取胜,才是至关重要的。书中提及的铁拐张等一系列穷凶恶极之人,不都是在许枚的深谋远虑之下伏网就缚吗。 如果把许枚写得神乎其神,读者多半认为是一种假设,吉羽的过人之处就是将许枚的“厉害”之处一点点地写出来,让故事变得婉转多趣。有时候是无心插柳,柳却成荫,有时候却是有心栽花,花却不发。总之,和一系列悬疑小说结构类似的,先出场的一定是最“菜鸟”的,而后出场的,或者说能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对于爱恋者,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甚至是历史渊源,总是能找出蛛丝马迹的。你以为的不可能,在吉羽的笔下都变成了“可能”,而且还言之确凿、无懈可击。许枚频频在深夜中召唤瓷灵,这是《深夜古董店》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式,毕竟没有超自然的力量,是无法自证清白的。 尽管故事发生在百年之前,但是对于今日生活仍然有启迪,简单地说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可以以笑颜面对每个人,但你永远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也无须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地倾诉,否则退无可退,成为别人棋盘上的棋子。
《深夜古董店》读后感(三):古瓷由美,细赏更美
看到这本书名的第一眼,就觉得这是本很有趣的书,翻看下来,果真如此,掀起第一页,翻过第二页,就仿佛掉进了一个充满着奇闻异事的世界中,书中的每一件瓷器都藏着一个瓷灵,都有着它自己的故事,在作者细腻的笔法下,展示了陶瓷独具的美。
在书中,你可以感受到瓷器在中国历史悠久,古老的瓷器在漫长的岁月当中,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同时由于每一件瓷器所经历的历史都不一样,所具有的“性格”也是独一无二的。当然了,外表也是各为不同,有妙龄少女,有充满童真的孩童,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另外,书中不仅仅有瓷器,还有古钱,它们在书中的一起起案件中,充当起了隐形的“证人”一角,这设定真的相当新奇,不知不觉真是越看越爱了。
这本书其实算是悬疑+历史科普+科幻,三者相结合,也有那么一点聊斋的味道在里面,而且作者是选取了民国初期这一有点“杂”的时期,各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分寸拿捏的特别好,读来不由眼前一亮。
在书中,作者借着主人公遇到的不同案子都有瓷器这点,带我们进入一个瓷灵的世界当中,近距离感受到瓷器的魅力。同时,也能说明作者在瓷器这方面的博学精深,才能缓缓为我们讲述一个奇诡瑰丽的瓷器悬疑故事。
《深夜古董店:寻瓷之旅》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是一环接一环的,在瓷器与悬疑上面是衔接得当的,但同时有些悬疑线索,作者可能隐藏了,没有完全的写出来,另外作者在对瓷器拟人化的描写上是相当的细心的,读来惟妙惟肖,并为之感叹原来瓷器也这么有意思,不再是教科书上生硬死板的介绍。
区别于市面上大多的悬疑题材书籍,这本书在选取下笔的角度更为特别,悬疑中带着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也加入了民俗神话这一元素,让全书看起来颇为别致,另外作者本身的瓷器这方面研究深刻,在描写上也非常特别,因此此书看来是值得一看的。
《深夜古董店》读后感(四):奇特探案之旅
《深夜古董店》系列以陶瓷、钱币、玉石、金银器等古董为故事线索,为读者献上一场目不暇接的推理盛宴。 收到书的第一感觉是:这套书好雅致。先看《寻瓷之旅》的封面,一件瓷器,一个古人,素雅的花点缀其中。古人的衣服和瓷器的花纹虽然相似,却相得益彰。看过本书才知道,原来古人为瓷器所化。为此,不得不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瓷器遇上推理小说,碰撞出非同寻常的璀璨火花,读者在享受故事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也接受到了很多瓷器文化。这本书给读者带来专业性、趣味性的双重阅读享受,令人拍案叫绝。 瓷灵是瓷器化出和它本体的神采、气质几近相的人形,可以是甜美可人的江南少女、破衣烂衫的黄发老人、华贵丰腴的贵妇……凡是浸透了能工巧匠心血的瓷器,都有瓷灵,而能唤醒瓷灵的就是抚陶师。文中的主角正是“抚陶师”许枚。 许枚,古董店“拙斋”的老板,我特别喜欢许枚的出场,让原本紧张的氛围有了悠闲的意味。软软闲闲的声音,温文尔雅的举止,不张扬却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气劲。这是一个不令人讨厌的主角。 故事设定在民国初年,这是一个没有“规矩”的时代,各色人等都具有独特的历史烙印。以这个时代为背景的小说本身就足够精彩,更何况作者还与有历史厚重感的瓷器结合起来,为故事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这是一个与瓷器分不开的故事。豇豆红、祭红、郎红、霁蓝,每个瓷器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也都牵扯出一个案件,看似不合理却真实的发生了。而此时,瓷灵就成了重要的监控者,为主角断案提供一定线索。午夜子时,许枚唤醒瓷灵,从而获知往事。 这又是一个与“情”分不开的故事。文中除了有“抚陶师”许枚,还有“听泉师”江蓼红、警察宣成与法医姬扬清,他们之间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感,也给故事带来了一丝旖旎色彩。文中,他们将运用各自的绝技八仙过海,与幕后黑手较量,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深夜古董店:寻瓷之旅》是一部值得阅读的书,无论是文中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还是作者借由许枚之口讲出的瓷器的知识,都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由此可见,本书讲述的不仅是悬疑故事,更是踏破历史的烟尘来到今天的文物相关知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深夜古董店》读后感(五):古董讲述的故事
《深夜古董店》是一部由文物专家吉羽所作的悬疑小说。由于是文物专家,所以小说构思也很巧妙。从古瓷、古玉、青铜器等古董文物为出发点,将这些古物幻化为人,把承载在它们身上的古老的年代和经历发散出来,投射在现实生活中,与与之能够沟通的媒介共同参与案件,结果被力量更加强大的未知控制的过程。
古物其实本就不止是个物件,它存在的年代赋予了它的个性,曾经拥有它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主人的性格也融入了这些他们的心爱之物中。所谓的“万有皆有灵”,不是没有道理的。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或许都有自己的小世界,只是我们还不能完全看见。在《深夜古董店》的第一部:寻瓷之旅中刻画了一位能够唤醒瓷灵的抚陶师——许枚,他每到子时,左手若是碰到一件倾注了工艺人心血的瓷器,就会唤醒瓷灵。整个故事背景,是以民国时代为背景设定的,但整体形象因为是围绕古董展开的,所以古风味道很浓。同时,在《深夜古董店:寻瓷之旅》中,发生了“豇豆红”、“祭红”、“朗红”和“霁蓝”四宗离奇的案件,作者很用心的用了瓷器中的几种代表性颜色起了名字,在案件中,虽然推理缜密,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盲点。由于背景设置为民国时期,没有现在那种先进的刑侦手段,作者恰好地依靠这些见证了历史的古物之灵来串联线索,完成逻辑自洽。看过4桩案子后,读者会发现,《深夜古董店》的细节非常到位,作者在很多地方都埋了伏笔,让阅读的趣味性和后续情节的探秘性都更强烈。
在《深夜古董店》中,吉羽运用高超的悬疑笔法,将这些古物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们可以通过许枚,进入到那个完全未知的世界和时空,作者把专业知识和悬疑案件巧妙地融入到一起,给读者带来专业性、趣味性的双重阅读享受。《深夜古董店》整体来说,是细节有趣,节奏沉稳的悬疑推理小说,设局推理解谜都设置的很是巧妙,作者同时把反转的过程写得很好,让读者觉得意外却又很可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故事犹如坐过山车般起伏不平,带来了极致的戏剧张力。是本好书!
《深夜古董店》读后感(六):古董界的推理悬疑,酣畅淋漓
《深夜古董店》,在夜深人静时刻,一个个古董文物奇妙地幻化成人形,或可爱,或窈窕,或凶恶,都在诉说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控诉着这个世界的不公,揭露着人们永无止境的贪欲。 跟随吉羽老师走进本书,带你了解深夜古董店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带你走进江湖的腥风血雨,还有瓷器的尔虞我诈。 本书作者,吉羽老师,紫焰文化品牌作家,高校文博专业教师,主攻北朝、辽金文物研究。常年游走于全国各地博物馆,静对文明艺术,体味古人神思,尤爱瓷器的琳琅釉色与古钱的方圆世界。 他拥有翔实丰富的文物知识,知晓各种妙趣横生的奇闻异事。他运用高超的悬疑笔法,将这些巧妙融入作品中,给读者带来专业性、趣味性的双重阅读享受。 本书主要讲述的都是一系列由瓷器而引发的案件,有一位可以和瓷器沟通的抚陶师许枚,每到午夜子时,他总能唤醒古瓷,让“瓷灵”开口说话,了解他们流转千年的往事,由于人的贪欲,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凶杀案。 本书还处处透露着作者对文物的喜爱,从书中对这几样瓷器的生动描写就可以看出。 有创于康熙年间的独特釉色,正色似红而粉,在若鲜若暗之间,时有青色苔点,如豇豆之色的豇豆红太白尊;有创于明初永乐时,深沉光润,凝重肃穆的雍正官窑祭红釉玉壶春瓶;也有高逾尺半,尊口微敞,短颈弧肩,敛腹而蔽足,鲜红肥润,摄人心魄的康熙郎窑红;还有长颈纤细,腹部圆鼓,形如悬胆垂露造型柔美俊秀,如身披大氅的美人,口沿及内壁白釉似乳汁外壁通体蓝釉,均匀厚润,深沉肃穆,纯净无暇,观之令人肃然心折的雍乾之际官窑霁蓝釉胆瓶。 书中许枚是一个非常爱惜瓷器的人,我国对文物的保护也是非常的重视,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1936年存上海的文物分5批迁运至南京新库房。1937年“七七”事变后,故宫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等单位的文物又分3路运往四川。后来,还有运往台湾的文物,陈列在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再说本书,还有许许多多的秘密没有揭晓,神秘的“黑衣人”,究竟是谁?何时才能抓捕归案?这些都是谜团。要想知道答案,还需我们从《深夜古董店:炼金弄玉》中知晓。
《深夜古董店》读后感(七):奇妙的古董文化之旅
虽然我最近读了很多悬疑小说,但是对于古代的悬疑小说,我倒是读的很少。而且对他们也没有很多的了解,但是这一次读的紫焰传媒的这本《深夜古董店》,却让我对古代悬疑小说有了一个很全新的认识。 说起古董,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玄色的《哑舍》系列,古董这种东西经过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或许他们早已有了灵性,在古董的身上,它们都聚着数千年来人们的厚望,以及很多不曾言语的深情厚谊。 吉羽老师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古董文化爱好者,他在这本《深夜古董店》中展现出来的深厚功底,让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读者都觉得很赞叹,专业性十足,但是他的故事之间还不缺乏吸引人的趣味。 紫焰的书籍还是一如既往的贴心在开头的标明了整本书中的人物关系,《深夜古董店》中,悬疑剧情占一部分,古董解说也占一部分,整体读起来就有一种一边看故事一边在科普古董知识。 说起陶瓷,自古以来就有着一个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也算是我国一个十分骄傲的财富。 《深夜古董店》的主人公许枚,他有着一个神奇的能力,抚摸一件瓷器,便可唤起这件瓷器的瓷灵,可能是少女,可能是老人,可能是嗷嗷待哺的小孩,而在此书中,这些瓷灵也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更让这个案件,显得扑朔迷离。 可以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在看一场古董文化的盛宴。 书中一共四个案件,豇豆红,祭红,郎红,霁蓝,案件之间的紧密联系让读者觉得连环无限,扑朔迷离,刚开始我还很迷惑,为什么《深夜古董店:寻瓷之旅》的书封是蓝的,然而这本书中的部分却大部分都是红色,随后的阅读中我发现,原来都是和瓷灵相联系的,突然觉得作者的脑洞以及逻辑联系,更加的优秀了。 一场生死迷离的局中局,文化的传承和消亡,生与死的抉择,在吉羽老师的笔下一点一点展开,促使我迫不及待的继续阅读。
《深夜古董店》读后感(八):《深夜古董店:寻瓷之旅》:最寒不过人心,最疯狂之争不过是利益
紫焰图书的诸多书籍,我特别钟爱悬疑推断类,这也是其旗下最为热门图书,与紫焰相识这两年来,看过很多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作品内涵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在纷繁复杂的图书行业,能够秉承一贯作风着实难能可贵,于是于我一热爱书籍之人,虽某种程度上算是伪书迷,还是无比钟爱紫焰传媒的悬疑探案类作品的。 曾经以往,对古董行业我实可谓一窍不通,综艺节目综偶见古董鉴别也只是一扫而过,最为印象深刻的也许就是前些时日看过一本涉及到些许古董知识的言情小说。我们深知,古董行业很是高深莫测,但是同样也有无数人想要以身试险,挖掘出其中的利益关系,从而在其中争取到一盘羹,《深夜古董店》就是这样一个集合人性与古董的悬疑作品,令读者情不能自已的想要探索其中奥秘。 古董,因为间隔时间过久,其中蕴藏着怎样的人情世故,我们早就不得而知,而《深夜古董店》中店主许枚却能够与古瓷沟通,让“瓷灵”开口说出她流传千年的往事,如果只这样随心交流也颇为令人得意,但是瓷器之中居然隐藏了巨大的阴谋,究竟为何会成为俗人利用的宝器,作者在《深夜古董店》中字里行间阐释的很明了。 虽是悬疑小说,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监控,缺乏录音设备的民国年代,瓷器们却能够表述亲眼所见的各种案件,充当拥有推理才能人类的辅助,这样的场景颇有些玄幻,但不可谓不是一种别出一致。书中的各种瓷器并非像《国家宝藏》中的展品让人觉得太过高深,反而总是在子时经过许枚的幻化变成可高贵,可妩媚,可清纯,可神秘的各色人士,让我们此等对瓷器完全不明所以之人瞬间有深刻印象。作者在《深夜古董店》中言辞卓越,完全吸引了我对古董展开探索。 每一个悬疑探案事件,都会有牺牲伴随,在《深夜古董店》里也是因为各种伤亡,许玫才要唤醒瓷器们,想要借助他们的所见所闻清晰明了的探寻一下案件发生源头。在各种案件的集合处,终究难逃人心的贪婪与邪恶,互相之间伤害再正常不过,在《深夜古董店:寻瓷之旅》第一个案件中,几个江洋大盗残忍杀害杜氏一家,并且紧追不舍的要抓到两个小孩,原来并不是因为求财,只不过在他们背后有一个人给他们服用了一种药丸,只要在有限期内找到他所求的瓷器,就能得到解药,否则只能被蛊虫风蚀五脏六腑。幕后之人究竟是谁,瓷器们背后又有什么渊源,在许玫和宣成的协力之下,各种错中复杂的案件终究得到了完美解决!
《深夜古董店》读后感(九):古物的灵气
从小我就对于一些灵异故事非常有感觉,不论是小时候的《聊斋》,还是一些灵异悬疑故事都充满好奇。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深深地被吸引了。从书名《深夜古董店》就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是充满了灵异悬疑的色彩。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抚陶师许枚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晚清民初,属于带有浓浓古风色彩的推理故事。每晚子时,通过他的手抚摸有灵气的陶器之后,陶器就会幻化成人形,拥有和原来的陶器相符的气质。通过这一才能,许枚帮助警察宣成破解了多起案件。而每一起案件都非常有趣充满灵异色彩,通过每件灵器的叙述,把真相带到我们面前。 这一本《深夜古董店》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这一本中一共有四起案件。在这些单独案件之后,整个故事还有一条主线,就是有另外一位抚陶师,这一位神秘的人物似乎一直在寻找一些有灵气的古物,并且不息犯下多起案件。这一位人物也把所有的案件串联了起来。 读完这一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到意犹未尽。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让我不免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部动漫作品《恐怖宠物店》,故事也是通过一些宠物能幻化出人形,破解一些案件。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这本书的作者原来学的就是相关的专业,所以对于文物的了解,分类以及描述都非常的专业,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想象的画面。也把每一个幻化成人形的文物展现出了它对应的气质。 这一类悬疑故事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因为作为本土悬疑推理来说,只有这种类型的,才有我们本土的特色,也是其他地方不能模仿的风格。作者在这一点上尽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这样一部高质量的作品,对于读者来说,非常的惊喜! 当然,这仅仅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目测现在只出了二本,如果想要了解真相,得到最终答案的话,我们还需要等待之后的系列作品。我是肯定会追这个系列的,也希望作者能在后续的故事里写出更好地情节!
《深夜古董店》读后感(十):万物皆有灵
作者很聪明,把背景设在了民国,一来可以避开“建国后不能成精”都奇葩审核规定,二来民国法医学相比古代也有了十足的进步,电话、手枪等高科技(在当时)的设备也能一以用之。
虽然作者设定了“瓷灵”,但它的内核还是本推理小说。全书共四个案子,又有条主线串联,幕后boss犹抱琵琶半遮面,等待主角去查明。这是大多数短篇集的写法,因为主角的行动总要有动机,这个boss便是吊在主角面前的胡萝卜。
而这个瓷灵,就好比现代刑侦手段里“窃听器”的存在,只不过给它赋予了古时韵味,增加了些古趣,意境倒比窃听器高远了许多。
豇豆红是一个粉粉嫩嫩的胖娃娃,祭红是一个醉酒美人,霁蓝是一名俊逸少年……作者卓绝的想象让整本书登时生动起来。
书中的角色设定也能看出作者的用心。
头脑、武力、耳朵、法医,破案中需要的元素一个都没少,主角团各司其职,功能也没有冲突。
尽管如此,小说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男女之情应该不是作者擅长,总是觉得有些生硬。红颜知己太过浓烈,主角又太过温吞,而时不时就脸红的场景,又完全与主角的性格割裂。还有些对话看得出作者想要写得有趣些,但又难免看着突兀。
瑕不掩瑜,四个案件都很精彩,诡计也是一环扣一环,精彩纷呈。有的案子还不止一个诡计,像极了连环计,看过直呼过瘾。
第一个案子与剩下几个来说有些简单,可以说是全书的引子,引出了主角许枚的能力、警察宣成的武力,还有为许枚带来了一名伙计。也是这个案子,引出了幕后黑手——凶手的手臂上都有一道细细的黑线,他们都是为了瓷器而犯案。那么幕后的目的是什么呢,单单为了瓷器吗?这便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果然不出所料,后续的三个案子里,每每抓到一个凶手,他们的手臂上都有一条黑线。
唯有第四个案子的真凶没有,可是那个案子匪夷所思的有两封差不多的勒索信,一封是勒索瓷器,一封是勒索30枚上等果核。难道一个凶手发了两封勒索信?
十分期待这一系列的后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