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摘抄

2021-02-07 01:09: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摘抄

  《红胡子诊疗谭》是一本由[日] 山本周五郎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一):世间百态,跟着红胡子去看一看.

  这是一本由医者的眼睛去看生活的书,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显的十分真实,让人的代入感很强,没有上帝视角,但却像自己变成了第一人称视角,真真切切的看了,听了,经历了这些人的故事一样。而我在其中的体会是:贫穷让很多事情都变的情有可原,书中的每一个故事的每一位病人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件事情,在得知了原因后都会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 这不免让我同书中人物有了同样的感叹:“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平穷和境遇的错”。每个人的生活让他们都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无法站在自己的位置去批判其他人。世间百态,如同书里的那样,伴随着人处的境遇不同,也会对周围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二):在3与2星间摇摆

  

社会底层的,会给3星以上,恶写女人的,1星。

这本小说写底层,但大部分故事里的女主都具“恶”女属性,且是无根由的先天的“恶”——天生淫乱且嗜好杀死裙下之徒的富家小姐(杀医生时如果采用解下腰带勒对方的脖子,这样的安排可能更合理也更香艳些),自自然然睡了东家睡西家的女子,可是男人啊男人,男人在作者笔下怎么玩弄女人,都被作者表达得一派天真无邪;

以及,作者似乎憎恶曾有过爱意但后来得不到的女子。小说里,医生阿登的女友千草在阿登外出求学后移情别恋,在作者笔下就由原本千娇百媚的官家小姐变成了可怜失色的黄脸婆。

对男主之一红胡子的刻画,相比小说里其他男性,较脸谱化较呆板。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三):粗犷画风背后,竟是如此治愈的故事

  

“在人情冷暖里打过滚,才能理解他人的甘苦。”

翻了翻豆瓣,黑泽明在60年代导演的名为“红胡子”的电影就是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山本周五郎也是这部电影的编剧,据说他是唯一拒绝直木奖的作家。他认为读者的认同和赞赏就是最好的奖。

这本书的故事都是围绕着“小石川养生所”展开的,红胡子医生给人的初印象是个冷漠无情又医术高明的大叔,可是主人公阿登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了他的善良,正直,博大胸怀和医者仁心。阿登从厌恶这位红胡子老者,到被他的言行触动,尊敬他,最终决心成为像他那样的医者。

这些故事表面看来都是医术精湛的红胡子医生新出去定为底层人民治病,不计酬劳,打抱不平,而在背后却是对当时日本社会残酷现实的揭露,江户时代的日本,底层劳动人民贫困而艰辛,生活仿佛是没有尽头的苦难,人们拼尽全力,却只能是活下去,甚至认为这样受罪的活着还不如死去。

更残忍的是这样的苦难在几代人的生命里恶性循环。

红胡子医生仿佛是乌托邦一样的人物,在贫苦暗淡的底层人民生活里注入了希望,虽然他常说医术无用,却一直在兢兢业业的为穷人治病,他尊重逝者,更珍视生命,哪怕是徘徊在社会边缘被遗忘的人们,他都不曾放弃过。

这本书读完,觉得当下的生活是幸运和珍贵的。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四):“红胡子”与下一个“红胡子”

  山本周五郎说过:希望能和占社会大多数比例的人生活在一起,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烦恼,并且和他们共同寻找生的希望。

  《红胡子诊疗谭》是山本周五郎写的长篇小说。

  新出去定是一位面恶心善的医生,因一嘴洛腮胡、性格又固执被称为“红胡子”,他经营的小石川医疗所总是对穷苦人家开放义诊。某日保本登来到医疗所,本来他只是听天野医生的建议过来看看环境,不料被“红胡子”强行留下以接替欲离开的津川。保本登发现自己的行李也被运来了,且“红胡子”要他交出在长崎医疗所学习的笔记,更引发了其不悦。

  后来保本登在小石川医疗所经历了许多事:“红胡子”救了被疯女攻击的他,他对“红胡子”有了改观;他目睹“红胡子”照顾临终病人,为病患缝合伤口,救回妓院的阿丰等等。最后,他选择继续留在小石川医疗所,和“红胡子”一起,治病救人,悬壶济世。

  作品是双线结构,明线是“红胡子”给各种病人治病的过程,暗线是保本登的变化。这个变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保本登对“红胡子”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第二个方面是保本登自身的变化。

  保本登自身身份的转换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看点。一开始,他是一名心理有创伤的病人,在“红胡子”和病人的影响下,他最终成长为一名医师。处于治疗、看护病人这一立场的人,反而被救治和看护,这是贯穿作品的主题。处于救人立场的医生是如何被救助的,以及通过这样的过程作者想传递什么,是读者要探索的地方。

  “红胡子”告诉保本登任何医术也不能驾驭于生命之上,告诉他医师最应该做的是致力于解决无知和贫困。“红胡子”总是把目光投向社会的底层,认为那里存在着人类的希望,他明显是山本周五郎的理想化构建。同样,保本登也是符合作者理想的人物,他和“红胡子”一起,在小石川医疗所与那些穷苦的病人“共同生活、共同烦恼,并且和他们共同寻找生的希望。”至于这一理想的去向,作者也给了读者答案:保本登就是下一个“红胡子”。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五):仁医启世录

  

白驹过隙弹指一挥的人生,如果不幸成了一个“坏人”,病入膏肓之时,也能得到医生的尊重和善待吗?如果穷困潦倒恶疾缠身,也会有人愿意在临终之时洗耳恭听其人生故事吗?其实坏人不过是心性不定的人加之穷困与无知,成就了他们的失败。“有钱人比较容易做好人”难道不是吗?

书中的红胡子及其徒弟两位仁医,运营着幕府资助免费为底层百姓看病的小石川诊疗所,看的是病,实则览尽人间百态,一个个渺小的个体遭遇反映着幕府统治下百姓沧桑的问题,那些无法治愈的病,也是这社会制度的顽疾。作者用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值得同情的底层人物,他们中不乏“恶人”,但这些可恨之人也各个都有可怜之处,仁心仁术的医者,总能一视同仁的对待,难怪此书后来被日本誉为医德医术的最高典范。

全书八个小故事,译者翻译的行云流水,读起来很顺畅。非常喜欢久芽杀手这个故事,忘恩负义的富二代背信弃义,收回父亲答应免费出租的房子,穷租客们联合反击,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是为数不多大仇得报的故事,富二代最后居然不计前嫌的痛改前非,也令人佩服。让人不禁想起了豆瓣上日剧无坏人的说法。

作者在全书穿插了很多质朴的政治观点,很多都让人无法反驳。

“首先要对抗的是贫困和无知。我们只能靠贫困和无知来弥补医术上的不足”“现在国家太平,秩序井然,幕府稳住了统治的根基,四民为民是从,幕府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不管是多没天理,多残忍的规矩,只要冠上幕府的名号就能立下,谁也不敢违抗。”强权政治的一致性,跨越国家和地区,作者居然能感悟出“相信他们吧,他们只不过是错在没有能力却身居高位,又缺乏常识罢了”,超世脱俗。

“人只要握住了权利,就一定会颁布保护其权利的法规、执行保护其权利的制度,不论什么时代都是如此“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六):你想当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快乐的猪?

  

很巧合的是,我前两天正好和朋友聊到阶级固化的问题。

他是典型的富二代,我则是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

他比我大四岁,澳门人,住在深圳,目前在重庆开公司。而我则还在读书,由于疫情原因,留学计划被打乱了,现在正在工作和考研中抉择。

我和他聊了蛮多,其中有一条就是“你想当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快乐的猪?”

他说他想当快乐的苏格拉底。

我说我很可能只能当痛苦的猪。

他问我为什么。

我说,因为目前我的社会经验以及学识让我清晰而理智的认识到,阶级鸿沟是很难跨越的,中国虽说目前并没有完全的阶级固化,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做的大概只能是从中下跑到中上,完全跨越太难了。但是我又不甘心,我想往上爬。

能力配不上野心,又明白自己不太可能那么幸运,清醒的认知到自己只有全力奔跑才能不掉出这个阶层,真的蛮累的。

我问富二代,你们那个圈子会联姻之类的吗。

他说会的,哪怕以后各玩各的,结婚也是会选择门当户对的。

真实。

目前社会上的婚姻,绝大多数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为了抵抗风险的两个家庭的结合。你如果本身不能够抵抗风险,谁会与你结婚?

真爱也许有吧。但我总觉我不会是那个遇到真爱的幸运儿。

就像红胡子里说的:“从父母那一辈起,我们就一直过着穷苦日子,连个喘息的机会都没有。我俩都没文化,也不能像别人家那样教育孩子。别说教育了,我们还教长次偷东西。从我们父母到我们夫妻俩,照这样下去,我们的孩子也不得不像这样吃苦受累。我已经受够了,真的受够了。”

我不太想生孩子,如果的生活的不够好我肯定不会生——我为了带他为了让他能够生活的好为了让他不掉出中产的队伍我会很累,他也会很累。所以还是不生孩子好了。

很现实,令人痛苦。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七):大城小事

  

机场比婚礼见过更多真诚的吻,医院比教堂听过更多的祈祷。

这是一个医疗版深夜食堂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们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各自有各自的故事与无奈,是为人生百态,世事无常,在红胡子诊疗谭看各路人马上演千奇百怪的戏码。

和深夜食堂一样,故事也是单元剧的形式出现,非常有日剧氛围,内容却不落俗套。

红胡子绝不是什么圣人,他自己是经历过坎坷 苦痛 甚至也许还有肮脏,所以不论是风月场里的女人,还是才和他挑衅过的混混,红胡子一视同仁尽力救治。

书中没有细说红胡子自己的故事,只是借旁人之口潦草带过。若是真要写的话,我想红胡子应该是经历过诸多悲欢离合,见过许多人生起伏,既有过人称高尚的行为,也走过昏暗的夜路。因为这才是实实在在真实的人啊。

红胡子自称是一门心思做徒劳事。对此我感受到无比强大的勇气和定力。

别说像红胡子这样帮助被排挤的人们这样的徒劳了,即使让我努力减肥一段时间见不到成效我都想放弃。说不好红胡子是否真的那样相信埋藏在人性之下的善,但他执着于挖掘那深藏的善。如果没有强大的定力与一颗坚强的心,这种执着到头来还会反伤自己。红胡子恐怕是因为自身经历过那些不好的事情,所以更加清楚其中的无奈,也更相信人性中的善意吧。

人之初,性本善。可有时候社会发展的太快,一切跑的太快,似乎把人性当中存在的善落在了后面没跟上来。

还有那些没跟上来的人们,他们就不值得更好的生活吗。红胡子说:“太可悲了,我必须承认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家人。要是没有其他谋生路子,可怎么办?他们为了养活妻儿,维持生计,就算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残忍,也只能滥用自己学到的本事了。”

既然已经存在于世,任谁都得活下去,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

可生活是没有感情的,同样的事情放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都是生活,都是过日子,有些人能过得游刃有余,有些人需要苦苦挣扎。那些挣扎的人怎么办呢?有时候可能就走上歪路了呀。伤害别人决不是能轻易原谅的行为,但只能叹息一声,人人都有难处吧。怎么办呢?不知道,所以红胡子说自己总是做徒劳的努力吧。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八):随便写写

  看完《红胡子诊疗谭》是上周的事。

  很久没有写读后感了,今天打算写一写。

  一百多年前的底层,阶级分明的日本社会,构想与现实结合。文章中直接写无奈的其实很少,但是细细思索,便被压抑的喘不过气。

  微博上有句话还算挺有名:有些人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但是有些人拼尽全力,都不能活着。

  我可能算是一个比较迟钝的人,看前半部的时候只当是在看一个故事,但是当我看到《傻莺》这一章的时候,却真真实实地被戳到了。

  “为什么能见得我们或者受苦,却见不得我们死?”母亲问。

  一家人,觉得真的活不下去了——父亲和母亲知道,就算这样的人有了孩子,孩子没有很好的成长空间,最终活的也是浑浑噩噩——所以一家人吃了毒药赴死。邻居发现了,救了他们。

  父母被救回来了,几个孩子全都离开了。

  父亲和母亲最后离开了这个地方,谁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

  而这,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有时候我自己也会想,我为什么要活着呢?虽然我不会选择自我了结,可是我总是会想,要是我没有出生过该多好。

  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够不到上层,也不算下层。

  从《傻莺》这个故事开始,我认真思考起了这本书。

  诚然,这是一本描写日本社会的书,但是里面的很多故事,我们在其他的社会中都可以看到。

  也许是因为身为女性的缘故,对女性的命运格外关注,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

  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或者两个有过私奔经历的女子。她们或许是母亲,给原生家庭的孩子带来了很多痛苦;或者是主角,追求爱情但结果却令人悲叹;或者是女儿,给父母和原本的未婚夫带来了很多困扰。

  为什么呢?为什么每个故事里面都有这么一个女性?

  我不是特别了解日本社会,唯一算是比较深入的观察也是通过《菊与刀》得来的。日本社会和中国社会很像,但又不像。

  还有第一个故事中的疯女,在当时的社会,她算是一个上流阶级的大小姐,但是性侵的阴影却从小就开始伴随她。

  故事《孤注一掷》直接把目光对准了情欲场所,雏妓也许自愿也许被迫地出卖身体,得了病却不能医治,是当时底层社会的写照。

  从上层到底层,对女性的侵害暗藏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

  也许有人说,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日本,如今会好很多。

  真的吗?

  2017年伊藤诗织在纪实作品《黑箱》中讲述了自己被性侵的经历(这本书2019年在国内出版)。伊藤诗织为了将恶人绳之以法,一次次跌落生活的沼泽中,又被许多好心人打捞上来。

  然而,伊藤诗织只是其中一个发声并被关注的人,更多的受害者则是被迫沉默。

  “受害者,既不是我的职业,也不是我的人设。”

  从一百年前至今,进步了吗?也许吧。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许琪作了一份调查研究,“使用2000年和2010年亮起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以‘男主外,女主内’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两个指标为例研究了10年间中国人的性别观念的变化。研究发现,从这两个维度看,中国人的性别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向传统回归的趋势。而且,如果将世代更替对性别平等的积极作用排除在外,实际上同一批中国人的性别观念在10年间的倒退要比表面上来的更加严重。”

  其实写了这么多,想说的很多,最后说出来的很少,也没什么重点。

  算是一篇随笔,抒发自己的读后感吧。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九):穷是永恒的悲哀

  

现在有两个选择摆在你面前,你必须从中选一个。

A:一辈子衣食无忧,永远生活在金字塔的顶端,有数不尽的金钱财富名誉以及一具衰老很慢的健美的身体和一张美貌的脸。但是达成这个要求,你必须要杀一个人。

B:就目前你的生活,平平淡淡的活着。

选好以后,把这两个选项记在心底,不用告诉任何人。

现在依旧有两个选项摆在你面前,你必须从中选一个。

A:杀一个人,你和你的家庭可以平平淡淡活着。

B:不用杀人,但是你和你的家庭都会因此受苦离开人世。

这次,你又选了什么呢?

答案藏在自己的心底就好。

“或许这世上的悖德和罪恶是无法根除的。但是,如果其根源在于贫困和无知的话,我们就必须克服贫困和无知。”

生存与良知,似乎是对立的一个话题。

为了生存,有些人必须抛开良知。而为了杜绝这种问题的出现,似乎只有克服贫困和无知才是唯一的道路。

“娼家的老鸨也是一样,看到他们用无情冷库的手段对待那些妓女,我简直想抓了她们倒吊起来。最开始我经常这样想,直到现在也不时感受到这种怒火。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她们那样做并非都是出于贪婪,有些人的贫穷并不亚于她们雇来的妓女。被排除在社会之外,被世间鼓励、厌恶、憎恨和轻蔑的人,多是正直、胆小、善良却缺少才智的人。这些人被逼无奈之下,要么自我了断,要么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出过分的事。这些人总在退无可退的境地,其中大多数选择了自我了断,而那些自暴自弃,走上歧途的人,因为缺乏才智,所以更容易使用非常手段。”

老鸨和龟公知道压榨妓女不好吗?他们未必不知道。

但是他们依旧这么做了。

或许有时候不是为了利益,只是为了单纯的活下去。

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头的选项。为了财富杀人,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能够拒绝,但是为了活下去——特别是为了家人能够活下去,或许拒绝的人会少了很多。

为了生存,你必须压制自己的良知。而这种情况,除了自我了断之外,你没有任何解决方式。你该怎么办呢?

都是穷害的。

“我为什么不是个富婆?我要是个富婆我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听起来是玩笑话,其实里面饱含了无奈。

那些能选择自己的爱好作为事业的是何其有幸。

那些循规蹈矩地工作就能衣食无忧的人也称得上幸运。

那些拼命挣扎只是为了活着的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评判。我觉得在他们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之后,我很难轻飘飘地责骂他们——我知道这么做事不对的,但是责怪的话说不出口。

没经历过,不知道有多难。

只希望我们能逐渐克服贫困和无知。

  《红胡子诊疗谭》读后感(十):大胡子的医者仁心

  

医院是一个载体,生病的人会将自身的弱点、毛病放大。平时看不见的丑陋,在医院里却常常能观赏到人性恶的一面。以这样的视角看医院,就像一艘奇怪的船,船里载着奇奇怪怪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些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有些把人性中卑鄙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船上的故事可能彼此并不相知,但船长却是知道每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这个船长就是医生,在这艘般上他是卫道者,也是所有人的上帝!

在《红胡子诊疗谭》中,作者本周五郎 [日]把8个不同人物的离奇故事通过一间平民诊所串在一起,通过一位见习医生的视角,看尽世间沧桑。他从无意中走进这间诊所,在医治不同病人的过程中,这位菜鸟医生从看不起这个小地方到认识到平民医院的重要性,从眼高手低到悬壶济世。

当然这个过程和我们的主治大夫“红胡子”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优秀的人可以改变另一个人,甚至可以改变一座庙、一座城。所有人的改变都离不开这样的火种,也许一时之间无法改变世界,但却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依然美好的希望。

对于我而言,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思考写作的意义是什么?每个写作者都想按着自己的本意写文章。而现实中的结果是编辑、读者、书评人、出版社等等,这些人构成的环境常常把人压得喘不过气。大多数作者写着写着就会偏离本心,最后是为谁而写,故事是谁的故事已经是不得而知。

本周五郎的作品从不参与评奖,强调为读者而写。从 《红胡子诊疗谭》中能看到这一理念得到很好地贯穿。而这样的作品也得到了后世(如导演黑泽明)资深读者的喜爱。不为今世而写的书是寂寞的,但把时间放长,这样的作品又是永恒地……

本书的别一价值是把你带入日本的江户时代,故事中对江户时代的建筑,社会体制、风土人情均有详细而别致的介绍。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书的翻译有点生硬,而书中严谨的逻辑和有点悬念式的设计会让看惯了网络文学的读者不大适应。

什么人适合阅读本书呢?个人认为能沉下心来想阅读一个好故事的人;喜欢中、短篇优秀作品的人;对日本古时民间生活感兴趣的人推荐阅读。总之,这是一本优秀的故事书,但同时也是一本小众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