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奇妙生活》读后感精选
《昆虫的奇妙生活》是一本由安妮·斯韦德鲁普-蒂格松(Anne Sverdrup-Thyge著作,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昆虫的奇妙生活》读后感(一):昆虫与信仰
人老了就是矫情,一沙一虫,都要在自己“久远”的人生感想中浸泡一下,找出一些与真正久远的宇宙之间的联系。
一般昆虫避之而不及,或者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喜闻乐见,就是喜闻喜闻的,乐见乐见的。
然而我们离不开昆虫,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而决定他们,看似我们折断的蝴蝶的翅膀,在生物链中,会回馈给我们怎样的风暴呢?
昆虫让我学会接受残缺——与出于自私地要求完美——干净,整洁,清净,生机……客观地接受世界或许更好。
我家的菜园子里,不再对蝴蝶赶尽杀绝。
发现美丽,发现趣味,热爱生活。
学习,各种各样地研究,知识储备是个人,是国家的软实力。
《昆虫的奇妙生活》读后感(二):昆虫的世界本来就奇妙多姿……
昆虫的世界本来就奇妙多姿…… 昆虫的奇妙生活,来自挪威女昆虫科学家的昆虫物语,关于昆虫的食物,交配,构造等的九个方面,新鲜的方式角度,幽默的语言,极大的热情,讲述了这种世界上数量庞大的奇妙的小生灵的不可思议的一切。 有的时候怀有无限热情才可能拥有创造奇迹的动力,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对于人类来说,昆虫是帮手,是伙伴,也是良师益友,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阅读这本书首先可以了解作者接受昆虫的逻辑顺序,然后在作者生动幽默的语言中,循序渐进的了解昆虫这种生物,最后就算是你无法喜欢这个物种,至少会对其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解和盲区。 总的来说,作为一本实体书,装订独特,印刷完美,值得收藏;语言上,作者出奇的幽默也许做科学研究的人也有不沉闷刻板的人吧,而且翻译者十分还原的保留了原来语言的特色;内容上,对于昆虫的介绍没有按照传统的登门别类纯粹学术流程去讲述,而是像一个喋喋不休却又不会让人厌烦的朋友似的给你讲故事,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了很多,而且毫无压力,这也许就是科学的魅力吧,想要了解昆虫的读者,不容错过,个人评分8.9分,推荐指数四星。
《昆虫的奇妙生活》读后感(三):奇妙的小生命
昆虫无处不在,它无论数量还是种类的数目都位于动物界中的榜首。如果说世界上有上帝,那么我认为大自然或地球就是上帝。它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命,而人类和昆虫都是它的孩子,光是这一点就足够成为我们保护大自然和昆虫的理由了。
昆虫身材虽小,不过结构都比较类似。外面覆盖着轻而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分三截:头、胸、腹,头部长着一对触角和复眼,三对足和两对翅膀(如果有的话)都长在胸上,可谓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甚至还有各种各样古怪的器官,划蝽用阴茎拉琴(摩擦腹部发出声音)、某些昆虫在生殖器官附近长了眼睛真是让我惊呆了。以这些特征来分类,平常蜘蛛、蜈蚣、马陆、鼠妇等等虫子其实并非昆虫,不过我们平常都习惯将虫子当昆虫来理解了。
它们拥有许多神奇的地方。为了让自己遗传物质得以传承,某些雄性昆虫会长有如瑞士军刀般复杂的生殖器官,有的还会延长尾交时间,最初可达79天!雌性也进化成可以在体内囤积雄性精子,并且能选择只接受优质的精子,甚至能控制生育的性别。这些是不是人们羡慕的能力?昆虫也具有和人类相似的地方,例如某些昆虫具有社会性,其中包括我们最为熟悉的蚂蚁和蜜蜂,它们有着明确的社会分工,蚁后是生育机器,雄蚁是打桩机,说错了,它们是蚁后的新郎官,其它雌性蚂蚁则分为工蚁和兵蚁。而且昆虫和昆虫、植物、人类之间具有协作性、利他性、依赖性等等社会关系。
即使是“上帝”也并非全知全能,生命也同样干预着大自然,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小的虫子。昆虫直接地或间接地干预着生态系统、经济、工业、科技发展、食物等等,其潜在价值就值得我们去尊重这种小小生命。然而对大自然影响最大的还是人类自身,对土地过度开发、对气候的影响、使用杀虫剂、光污染、引进非本地物种……使大量昆虫濒临灭绝,尽管也会有大量新的物种诞生,但是灭绝的昆虫是独一无二是无可代替的。不应该局限地考虑昆虫对人类的益处,为了维持缤纷多样的大自然,保护这份美好也理应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昆虫的奇妙生活》读后感(四):《昆虫的奇妙生活》:不可思议的“虫虫特攻队”
说到昆虫,我脑中最先出现的是皮克斯的经典动画电影《虫虫特攻队》和《蜜蜂总动员》。除了满满的创意和令人惊叹的故事情节,电影中塑造的各种昆虫形象呆萌又可爱,深得小朋友的欢心。
然而童话毕竟都是骗人的,现实生活中的昆虫们可没有那么平易近人,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看,各个都像外星生物。很多人更是谈昆虫色变,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其实习惯于以貌取虫的人类对昆虫的了解确实是太少了。挪威著名的生命科学教授安妮·斯韦德鲁普-蒂格松所著的《昆虫的奇妙生活》为我们打开了认识昆虫世界的大门。
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昆虫?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应着2亿只昆虫”,这个地球本就是昆虫的星球。
想想这生着六条腿,长着两对翅膀两个触角的不起眼的小生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好几亿年,而且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于是我对昆虫的厌恶与害怕,正渐渐由好奇和赞叹所取代。
昆虫靠着自身的小巧、灵活、强大的繁殖力,历经五次物种灭绝的大灾难还能够幸存; 4亿年前,昆虫就进化出了翅膀,统治着全球的天空;令人望而生畏厌恶至极的蟑螂竟然还能帮助人类救助事故中的受困人员;昆虫还为医疗、建筑、军事等领域贡献了无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都喜欢的巧克力竟然如此得来之不易;更别提大自然的保洁工作都是由成千上万的真菌和昆虫来完成的……
正如哈佛大学的教授E.O.威尔逊所写的那样:“事实是,我们需要无脊椎动物,他们却不需要我们。如果人类明天就将消失,这个世界会照常运转,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但如果无脊椎动物消失,我怀疑人类是否能够活过几个月。”
对人类来说,昆虫是帮手,是伙伴,还是良师。它们为了生存通过各种古怪的手段,周旋于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作者通过昆虫的奇趣小故事,唤醒我们对人类的小帮手的关心和思考。
读过这本书,再遇到昆虫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简单粗暴地以益虫和害虫作为标准来决定小虫子的生死,而是会将昆虫做的所有怪异和有用的事情都告诉孩子。
不同的昆虫在自然中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却又通过彼此巧妙的适应性互动而与其他物种发生着联系。无论是人类,还是昆虫,都是大自然的小齿轮,共同推动整个世界的运转。
作为人类,在享受着昆虫带给我们免费服务的同时,也有义务来控制自己征服地球的欲望,领略生命的差异,多多观察、了解和关心同住地球村的小生命们,和谐共处,我们的星球才会运转得更健康。
《昆虫的奇妙生活》读后感(五):《昆虫的奇妙生活》——这是真的吗?!
跟本书的作者——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教授安妮一样,我也特别喜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置身于茂密森林,仰望被树叶遮蔽的天空留下的缝隙里透出的一丝丝阳光,低头寻找大树身旁泥土里钻出来的形态各异颜色特别的小蘑菇们,用树枝挑逗一下栖息在树叶上的小虫子们。大自然是昆虫们的家园,而且在很长时间里,昆虫是这个地球唯一的活物主人。据说昆虫出现在大约4.79亿年前,它们甚至看着恐龙出现,又看着恐龙灭亡。 这本书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讲昆虫本身,其中又包括昆虫的多样性、交配那些事、与其他动物以及与其他植物之间的故事。另一部分讲了昆虫与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比如为我们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 不知道为何感觉这本书自带悬疑特质,可能是这段时间推理小说读多了。首先书中介绍昆虫的英文名字insect源于拉丁语动词insecare,意思是切入。意即许多昆虫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上面的凹缝或痕迹给人感觉就像它是被人用利器切开了一样。
此外你可能知道很多昆虫都通过唱歌来寻找伴侣,但是你不知道的,一种报死窃蠹的成虫直接靠用头撞墙来发出声音寻找伴侣。你可能也不知道有一种雄性划蝽,它把自己的腹部为弦,以那个(就是那个嘛!)作为琴弓来拉琴!多么奇妙,脑补一下这惊人的画面吧! 接下来你要是觉得人生中的勾心斗角各种竞争过于惨烈,那么来看看昆虫中的寄生虫们,那简直就是生吞活剥。有一种叫做茧蜂的寄生蜂,雌虫会把它产卵用的管子刺进瓢虫体内产卵。然后在接下来的20天中,茧蜂的幼虫会啃掉瓢虫许多的内部器官,之后,幼虫便从瓢虫腹部挤出,在瓢虫的脚底下织出一个小丝球变成蛹。而可怜的瓢虫却变成了僵尸,一动不动站在原地,但是当茧蜂的敌人靠近时它还会猛然动一下吓走那敌人。一周后,茧蜂羽化飞走,留下瓢虫自生自灭。不知道你们听了之后怎样,反正我以后不会再徒手捉瓢虫了。
读到这里我真的很想问问作者,你到底是真心想给我们科普,还是在写奇幻故事!反正你是赢了。我们继续读下去。 接下来的这部分讲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首先是它们为我们的食物做出的贡献。你会想到什么?蜂蜜,当然。但是你可知道“疯人蜜”这种东西。这是蜜蜂从杜鹃花科等植物上采集的有毒的可以致幻的蜂蜜。据说史料中还记载了用致幻蜂蜜作战的史实。野蜂蜜可千万不能乱吃。
另外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猫屎咖啡。这种咖啡很多人听过,但是可能不是很多人都尝过,因为它很贵。但是作者说现在这个行业已经发展畸形。人们开始捕捉和圈养椰子猫,在恶劣的饲养条件下强行喂食它们咖啡豆。这也太恐怖了!希望停止这一门猎奇的肮脏的生意!据说现在又由一家大象保护基金会出品了大象粪咖啡,说是最终的咖啡豆被赋予了葡萄干的味道!怎么说呢,还是在咖啡里加几颗葡萄干比较省事吧!放过大象! 接下来的一项贡献是昆虫能够净化我们的环境。作者提到一种黄粉虫,它们竟然可以飞快地吃掉发泡塑料。科学家们正在根据这个发现积极钻研大量生产昆虫所产生的那种活性物质,从而帮助我们处理塑料垃圾。 这一章节似乎还比较正常,但是接下来作者又放大招了:如果你无法打败它们,那就吃了它们!作者提到19世纪英国昆虫学家霍尔特曾经写过一本小册子《为什么不吃昆虫?》,其中还有好多昆虫菜谱。作者说,昆虫是健康的环境友好型食品。它们拥有牛肉的蛋白质含量,却含有很少的脂肪。呃,我想到了咱们中国的炸蚂蚱,炸蚕蛹,炸知了……不好意思,这我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一本自带悬疑奇幻气质的昆虫科普,来围观吧。
《昆虫的奇妙生活》读后感(六):你以为你是傅达,但你其实是龙克斯!
动森的小伙伴在岛上最期待遇到的人,应该就有龙克斯吧!
早期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抓了太多狼蛛想要卖个好价钱一夜暴富,但像我这种从来没抓过的,主要是觉得龙克斯真的很酷啊。
一身红皮肤,喜好鲜明,讲的话也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对喜欢的东西有巨大的热情,而对于没感觉的东西就真的很敷衍(想想他做的鱼模型哈哈)。
《动物之森》龙克斯“我是龙克斯,一个深爱着所有虫子以及虫子关节的写实派节足系艺术家。”
“这世界难道存在吗?!比虫子更加鬼斧神工之物!!”
“不!绝没有!”
“虫子们天生的完美姿态,简直可以说是宇宙创造出的奇迹。”
在看这本书以前,我内心的os是,知道你喜欢昆虫啦,但这么说会不会太夸张了?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像傅达,看到拍得纤毫毕现的虫子就厉害。读完这本书之后——好啦,你说的都对。
生活总是超越人的想象力。而造物主的巧思,更是绝对让人意想不到。昆虫大概是因为数量太多了——地球上每1个人对应2亿只昆虫,也活的时间太长了——远比恐龙更早出现在地球上,又因为生活目的实在是简单(有点让人羡慕)——就是活下去和生宝宝,所以它们腾挪变化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生活方式也太千奇百怪了。
《昆虫的奇妙生活》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魔法蝉,也是数学很好、连质数都会的13年蝉、17年蝉什么的,它们在地下一蹲就是十几年——为了躲避天敌,毕竟其他动物未必会数质数,也未必能活那么久。而时间一到,它们就爬出来疯狂叫唤,场面宛如世界末日,而且很容易让人听力受损。好吧但还是要原谅它们,因为它们叫也是为了求偶,毕竟这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项任务。而且在交配后几周,它们就要真正地长眠了……
来一组可爱的小蝉,清代的蝉式钮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蜜蜂,蜜蜂的女王想生男还是生女,可完全是由她自己决定。如果她直接产下没受精的卵,就会生出男孩。如果她给卵授精了,就会生出女孩。女孩是成为工人还是女王,则取决于童年的营养。在昆虫的世界里,雌性显然占优势,不管从数量上还是权势上。
最让我吓掉下巴的是一种寄生蜂。它会把卵产在瓢虫体内。这个幼虫会一路吃掉瓢虫的“馅儿”,然后没事人似的从瓢虫腹出挤出去(这时可怜的瓢虫还活着)。然后幼虫会在瓢虫的足之间织出小丝球,变成蛹。接下来瓢虫会变成幼虫的挡箭牌,但凡有谁要吃掉这只刚把它吃空的坏蛋,瓢虫就把人家吓走(哎,比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更惨)。
寄生蜂母亲是怎么办到的?它会在产卵时同时注入一种毒素,就在幼虫挤出去那一刻,毒素开始生效,控制瓢虫的大脑,让它不仅成为宝宝餐,还成为宝宝的保姆。遇到掌握这种高科技的坏蛋,大概也只有自认倒霉。
所以这事连达尔文都受不了。他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给朋友写信,说仁慈的上帝怎么会造出这种玩意儿?!
唯一的好消息是,对于关心瓢虫下场的好心人来说,瓢虫有时能历劫幸存……
这个故事太可怕了。我得讲个可爱的缓一缓。
树懒,《疯狂动物城》里慢得不可思议的职员。它们真的很慢,慢到每次下地都是生死时刻。可是它们还是每周都要从树上下来,完成便便这件大事。这是为啥?
电影《疯狂动物城》的这个慢家伙这事跟咱们今天的主角昆虫有关。因为三趾树懒的皮毛里有一种“树懒蛾”。当树懒蹲着拉便便的时候,这些蛾子就会从皮毛里爬出来,到屎里面产卵,这些卵变成成虫后,等下次树懒再来“办大事”的时候,它们就能搬进皮毛里住。
当然,树懒不是义务当快递和提供住所。这些蛾在皮毛里生活,有利于树懒毛发上的一种藻类的成长。而这种藻类在树懒的食谱中很重要。所以,树懒的皮毛里,有一整个生态系统呢!
可能看到这儿你会说,那我还是不喜欢昆虫。至少小强我是完全不能接受。
不过即使是小强,可能对人类也是有用,而且未来可能派上更大用场。毕竟小强的无处不在,证明了它们极强的生存能力。而在灾难现场,它们可以被利用起来,侦察地形,带回受困者的位置信息等等。所以如果你已经被困了,就别急着踩死旁边的小强啦,说不定它是来帮你的呢。
虽然龙克斯那么爱昆虫,不过我觉得他的这一句话不对。
“虫子可不是饵料!!不过无论我怎样疼爱虫子们,它们都不会给予我们回报……”
并不是这样,虫子会给予回报的噢,只是不是像白蛇化成美女以身相许那种。
事实上,我们能吃到巧克力、杏仁糖、苹果、草莓,都是因为有无数昆虫在辛勤劳动。
而我们能吃到牛至、薄荷、芥末,也是因为昆虫孜孜不倦地想吃掉植物,所以植物才努力发展出了这些强烈的味道来抵御被吃。
还有面霜、乳液、唇膏里用的蜂蜡,夏天穿的丝绸睡衣,都是昆虫的产物。
以及对doubaner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能看到莎士比亚的手稿、林奈的花卉素描、贝多芬的交响乐,所有这些用铁胆墨水写成的珍贵资料,也都得靠昆虫。
存在了几亿年的昆虫,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它们小小的身躯里,藏着宇宙最大的奇迹。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