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野草莓》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野草莓》观后感精选

2021-02-07 23:14: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野草莓》观后感精选

  《野草莓》是一部由陈兵执导,周楚濋 / 尚于博 / 孙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野草莓》观后感(一):其实只想说抑郁症

  当硬伤出现,会成为共性的疑惑。映后谈问题集中于片尾的“三十年后”,新线索的出现既不升华结构也不升华主题,牵强地略传承了野草莓的象征意义就摆在了ending。导演坦诚是感情因素主导,拍了没舍得剪。

  女主角有时恰到好处有时给过了。男主角该有的都有且自然,查豆瓣才知道是其生前最后一部作品,28岁的生命以这样的姿态定格,可以说挺好吗?想说,但又有什么堵着。

  抑郁症是怎样从心理障碍固化成生理障碍的?是烦恼堆积的太多?是神经系统遗传的脆弱?28岁,多么年轻。望向人间几十年几百年进步恢宏而急速,而当面对微观而具体的问题,人类相较于自然是那么渺小无力。

  《野草莓》观后感(二):肉欲和时代相联系纯粹是为了撰取眼球

  反正我是没看出来这种偷情式的满足感和那个时代有什么关系

  首先这两位主角在靶场上偷情并没有多大的阻力,当然批评,警告,威胁还是有的,但是哪个时代不存在这些事情呢?

  其次,如果两者如果真是在相爱,完全可以偷偷的领个证,结果嘛,还是批评,闲言碎语一阵子,但是和他们在靶场肆无忌惮的做爱,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只是从中看到两个主角的自私,两者只是肉欲上的需求,而完全没有想到所谓负责任的,否则他们为什么不堂堂正正的结合到一起呢?还是女人放不掉那个“英雄的妻子”的虚名,还是男子要考虑自己的仕途,总之,他们完完全全拿靶场上做爱当做儿戏的。

  最后他们双双裸死,而并没有说这只是一场意外还是嫉妒者的情杀,导演只是用这个结局故作聪明的想让观众“反思”而已,如果没有这个结局,这完全是个黄色电影。

  所以拿这个剧情和文革联系纯粹是吸引眼球,你看看海报就明白了嘛“抓革命,促生产”“革命时代,想爱就爱”等等等等,这什么跟什么嘛

  我不知道导演想“反思”什么,也不知道导演要“反思”什么,导演只是把“反思”的责任推给了我们,反正要我们自己糊里糊涂的去证明那个时代的“荒诞”便是了

  《野草莓》观后感(三):爱,总是要做的

  下午在学校参加了野草莓的首映礼

  发布会波澜不惊,最大的戏码在于男主尚于博的离世。作为曾经的圈内人,深谙这个狗卵子圈子内的嘈杂,祝福仍在其中打拼的孩纸们

  故事讲述了一个文革时期的爱恋,立意还是不错的,也并不文艺晦涩,很容易看懂。唯一稍显难以理解的是结局,我个人的理解那是作者构建的一个现实世界平行遐想,以那颗红艳欲滴的野草莓为线索图腾,构建出另一番想象,草莓在这里代表着被囚禁的欲望

  由于制作成本的关系,片子显得比较粗糙,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花这些钱只能办这点事。很多地方也都有待商榷,毕竟大多是北电的学生,我们姑且把他当作一个学生作品善意的看待好了。女主很多地方的演技真心做作的很,特别是她第一次作报告的长镜头哭,假爆了有木有

  但仍不乏一些亮点:比如扎实的视听语言基本功,基本跟教材教的一模一样,在这里我就不装逼的一一列举捧臭脚了

  聊聊文章的立意,欲望和爱情。那个时代大家的思想是被囚禁着的,男人女人都被压抑着,于是乎出现了三个男人围着漂亮妹纸转,小寡妇尸骨未寒就跟别个眉来眼去打情骂俏。

  谁之过?

  时代!!!!!!

  无论哪个年景?爱总是要做的,欲望总是要宣发的,别尼玛跟我扯些高上扬的东西来压我,这事跟组织更没屁点关系。开在墙外的野草莓是一颗雷子,总会有耐不住的会去踩了它

  但总得有人去踩不是么

  不是他俩,就是你我

  不是当时,就是今日

  谢谢那些敢做,敢爱的前辈,我们今昔的自由放荡是用你们滚烫的精血浇灌的

  《野草莓》观后感(四):短短的吐槽

  (短评写不下了只能写成评论,谁愿意给这种电影写影评呀?)

  呃,在百讲看的首映。

  刚开始还觉得有点反动:怎么生产劳动让小孩参加,这不光明正大的童工吗?人家丈夫没死几天就逼着人报告伤心事,太没人性了这也!丈夫没死几天就穿的大红大粉的还和别人调情,真是没心没肺!

  然后…大家都喜欢“英雄的妻子”…英雄好可怜…

  诡异的结尾,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真是把“野草莓”这个名字给糟蹋了,伯格曼的经典作品呀……看到海报和名字时立刻联想到《山楂树之恋》,不过这个可比山楂树差多了。

  从剧情、摄影到演员都一无是处,整个电影和个样板戏也差不多。主角用来拍平面摄影还行,拍电影就不行了,就那么几个表情,根本表现不出内心活动。摄影和剪辑也太平淡,像gif格式的照片,刚开始一堆特写看着累死人,后来就几乎都是大全景了,估计是演员不行没法特写表情。

  其实结尾还是有点悬念的(我是说不算30年后那一段),很出乎我的意料,如果拍的好的话应该还是很震撼人的。不过整个电影拍的节奏太平淡,用力太均匀,太缺少表现力。以及,“野草莓”这个线索太弱了吧?

  最后,着力吐槽一下结尾(真正的结尾,30年后那段)。我次奥这是想表达什么???导演你告诉我你想说什么???难不成导演是想到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最后那个草莓又是怎么回事?流的汁像血一样可恶心死我了!难道导演你想用这个表达什么寓意吗?你告诉我行吗?

  刚刚看到短评中有人说导演的本意和实际效果大相径庭,好吧,我相信是这样。可是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呀???看来想当个好导演真是难,向伯格曼致敬!

  《野草莓》观后感(五):《野草莓》:该与不该 想与不想 爱与不爱

  早在2010年的时候《野草莓》就叫板过《山楂树之恋》,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发生在文革背景下的‘纯爱’故事,其导演陈兵说,《野草莓》“更深刻、更文艺”。原著小说名为《地下爱情》,其实已经隐含这些主题,电影改成《野草莓》,是因为觉得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视觉效果也非常突出,而且野草莓在片中多次出现,代表了男女主角不同阶段的关系。最后,也有向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致敬的意思。这部在第二届澳门电影节获得金莲花最佳导演和两项大奖,备受评委好评。

  获得金莲花最佳新人周楚楚所扮演的女主角罗雪娟其实是一个有主见、敢于去爱的女孩子,即便周遭的环境和年代的思想造成巨大的障碍,但她仍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嫁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她所展现的不单单是文革年代的感情形态,更多的是无悔的青春与不死的爱情。

  在理智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能够分辨出应该与不应该促使某件事的发生与发展,而爱与不爱则是纯粹的感性驱使,没有逻辑可言。介于中间是我们的意愿,需要一直在理智与感情两者中权衡,用以找到最好的出路。如果说《山》讲述的故事是两个相爱的人应该在一起、想在一起而最后不能在一起的遗憾;那么《野草莓》则是‘不应该’相爱的两个人依然想在一起走下去的‘疯狂’。只不过这样的‘疯狂’根本不应算作疯狂,因为这些‘不应该’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它们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悲伤的制约枷锁,说其疯狂,只因冲出制约、打破枷锁的代价太大。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受到制约的。这些制约来自体制,环境,文化,家人或敌人,以及我们自己。绝大部分个体都需要承受来自多个方面的制约,有些可以被平缓地接收和消化,但有些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地积存。当压制约大到一定程度(无论来自何种方面),就会爆发。受制感积存得越多,爆发力就越大。而引爆的触点非爱即恨,非恨即爱。

  (2011年10月25日,青年演员尚于博因患抑郁症,以跳楼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野草莓》是其生前主演电影作品。)

  《野草莓》观后感(六):《野草莓》:红颜祸水与美好符号

  电影以“禁恋”为故事主线,但镜头里满满的是纯爱的光芒,饰演女主角罗雪梅的是周楚楚,漂亮的一塌糊涂,这种女人无论在哪里,都意味着身边会有无数的追求者,而罗雪梅与尚于博饰演的试枪员“祝福忠”,用最简单的方式追求着自己的爱情。所谓红颜多祸水,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尤其是在那个充满着各种口号的上世纪70年代文革末期,罗雪梅是个类似于美好符号的女人,当一个小人物喜欢上她,悲剧也随着发生。电影很多镜头拍得很唯美,在影片中间,罗雪梅吃下一颗野草莓,红色的汁液沿着嘴角流下,祝福忠侧身在她身旁,用舌尖去舔她的唇角,这个镜头在我眼中堪称2013年所看电影里最唯美浪漫的镜头。

  导演陈兵是电影学院的教授,他在影片剧情的铺陈上,并未炫技,而是用慢慢流淌的影像,讲述一个追求爱情的女子的坚持。在影片开始时,大片的段落讲述了罗雪梅因为身为军人的丈夫去世,而在军区里作报告做演出,这段情节是压抑的,一个生命还未开花,却似乎就要凋零的女人,她的未来将会如何?在台下听报告的祝福忠的出现,让剧情开始进入到真正的主线。而影片最值得称道的是,导演把男女之间的欲望作为引子,来推进爱情的前行,周围各色人包括那个革委会主任,他们也有欲望,却显得如此的丑陋。

  不得不说,导演选用周楚楚做女主角,是非常准确的选角,周楚楚的漂亮不用多说,重要的是她在戏里的眼神,刚开始在军区的低头垂目,到进入工厂后的展扬灵动,当时在影院看的时候,身旁的哥们跟我说,这眼神实在太让男的动心了,周楚楚眼神演出了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人形象,这种形象出现在保守的七十年代,是在哪里都可以燃起火来的。对于中国人的欲望而言,是隐藏的,是避讳的,但又是足够猛烈的,当压抑过后的欲望蓬勃燃烧起来时,是奋不顾身的,加在女性身上的各种道德枷锁,都注定被打破,电影的结局虽然让人觉得哀伤,但为了爱而牺牲,让人感觉是值得的。

  尚于博,男主角,当影片片头打出他的名字时,我心里一惊,他在拍这部电影的同年跳楼自杀,当时他有一部电视剧正在电视台播出,我正在写他的稿子,突然接到经纪人的电话,说不要写了,他出事了,一个表面上无限阳光的男演员,竟然因为抑郁症而选择结束生命,当时的震惊我现在还记忆尤新,在这部影片里,他所演的男主角也是阳光的,而结局与现实生活一样,过早的离开这个人世。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内心的挣扎决定着太多太多,不想多说什么,希望好好活下来的人都能够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无论这个世界是什么年代,总有很多美好的事情还等着我们去经历。

  《野草莓》观后感(七):《野草莓》:欲望来了请搭配草莓

  《野草莓》:欲望来了请搭配草莓

  2009年,《山楂树之恋》还没上映,这部《野草莓》已经拍出来了,如果那时候上,所有跟《山楂树之恋》攀谈上的影像爱情,都会带着草莓味。可惜,2013年这部《野草莓》才上。我强调是“这部”,是怕看官误会是伯格曼那部。不止我一个,看片的时候我的大瘦瘦哥们就问我跟伯格曼的有没有关系。当然,没关系。但看完片后,你叫《野草莓》,名称上倒也实至名归。

  这部《野草莓》导演叫陈兵,是北京电影学院老师。你知道的,老师拍出来的东西,道德观总是很让人抓狂,结果这部《野草莓》让你感到了意外,它不再畏畏缩缩,恰恰相反,道德伦理观完全赤裸袒露,告诉世界,有了欲望你就上吧,如果身边有颗草莓,你再给对方轻轻喂到嘴里,舔舔更健康。这是个大胆的想法。当然,如果你早就看过《爱你九周半》,那确实就小巫见大巫了。

  我对中国那个年代是有极大研究兴趣的,尤其是一直等待着该道歉的人抓紧道歉,所以面对呈现那个年代压抑的情感,总想设身处地的想那种状态下的欲望如果爆发出来会是怎样的强烈。《野草莓》中的那个女人叫罗雪梅,革命寡妇,是个类似《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样的女人,却带有浓重中国特色。但又不。罗雪梅的性子还是挺西化的,她容易动情,容易动真格,容易不顾一切,最后的结局虽然很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罗雪梅这个人物的欲望却是一眼洞穿,哎呀,原来她是个朱丽叶呀。只能怪罗密欧福薄命浅,只能怪那个时代造化弄人。当然,这个时代也没好到哪里去。

  我更感兴趣的,是饰演罗雪梅的周楚楚。看的时候我就被深刻的吸引住了。哇,这不就是我魂牵梦萦的女主角嘛,以至于我死死盯着屏幕,眼睛都看疼了。但作为从业者,我竟然不咋知道这个人,深感惭愧。马上谷歌。我又哇了下,原来她就是那个穿得跟没穿一样跟黄秋生绯闻炒作的那个呀,不过看似应该是经纪团队的下作手法。无所谓了,我喜欢就好。但看周楚楚的眼神,当她饰演风尘女子时的轻佻与革命寡妇时的恬淡相比,天上人间不可比,她应该是能演出多有经历的女人的演员啊。有机会我要是能来做她经纪一定不这样做,多好的苗子啊,竟然按照这个思路来经纪,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过我在搜的时候看到《野草莓》的宣传卖点:裸体海报,我又不知道说啥好了。我想说,周楚楚的身材真好,我很喜欢,从此我暗恋上她了。我必须得发自内心的感谢《野草莓》这部电影。

  最后P.S.地说下尚于博,这个去世的帅小伙,演得很酷,可惜了。2009年他曾参与过我的话剧《你在红楼我在西游》,他是个好人,愿在天堂里有美好的爱情。

  《野草莓》观后感(八):《野草莓》:1969年的爱情

  先是想起了伯格曼的同名代表作,不过俩片根本没关系,后来又很自然的想起《山楂树之恋》——二者都是“文革”为背景的所谓“纯爱”故事,这题材本来在国内的电影环境中就很少见,能过审更不容易,看到《野草莓》就想起《山楂树之恋》,这不算鲁迅讽刺过的“从短袖子立马想到私生子”的龌龊想象力吧?

  《山楂树之恋》显然是一次对于“文革”的异质书写,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比——姜文带来的是男性荷尔蒙爆棚的青春成长,张艺谋则是用一个韩剧式的“纯爱”故事来结构全片,基本上,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民族伤痛都被这两位大导演隐到了通俗剧的深处。就此而言,《野草莓》倒是扣准了当时的历史脉搏,对于极权浩劫的批判,一直贯穿在电影里。

  前半部分让我想起瓦伊达的《大理石人》《铁人》这些电影,女主角的丈夫是一个被宣传机器制造出来的“英雄”,于是她也开始背负“英雄”的十字架——一是“文革”时的话语环境,“高、大、全”横行的时代,事事上纲上线,英雄竖起来了就不可能倒掉,甚至无法容忍丝毫的人性缺点(吊诡的是,个中英雄事迹都是吹出来的);再者,中国本来就有绵长的封建历史(取官方教科书意义上的词意),夫权从来就和政权结合在一起,作了“英雄”的遗孀,就成了政权的垫脚石,贞节牌坊就是这么来的,几千年过去了,哪能说倒就倒?

  接下来的主体故事发生在兵工厂,空间上就颇具禁忌意味。女主角迅速陷入男性的权力之网中,她被厂领导看上了,而真正跟她两情相悦的男主角,只能与她偷尝禁果,展开一段禁忌的地下之恋。男主角是个枪械师,不断重复的射击动作让影片“硝烟味”浓郁,女主角则承担了报靶员的工作,从精神分析上说,男性的动作性极具攻击,女性则温柔承受,这似乎也暗合了两性的位置。

  领导的粗暴干涉使得女主角的命运急转直下,《野草莓》没有《天浴》那么触目惊心,但“文革”显然不像表面上变现得那么“禁欲”,事实上,利用权力蹂躏女性的男性领导干部在十年浩劫期间不胜枚举,《野草莓》还算表现得比较节制,但厂领导一旦怒起来,女下属立刻就沦为了待蹂躏的羔羊,毫无反抗能力——极权体制下,数亿生灵涂炭,遑论一个弱女子的个体独立意志?所谓“妇女解放”,在一个个人根本都未被解放的社会里,无非是一个假大空的宣传口径而已。

  有简介说本片的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初,不过片中有播报珍宝岛冲突新闻的情节,照此来看,似乎应是1969发生的故事。这么场禁忌之恋,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最后不无黑色荒诞的残酷结局,也给这段恋情划伤了悲伤的句号。

  多年以后的超现实情节,意涵上我理解是对当下的观照——历史照进现实,但是影调上有些违和,殊为可惜。

  《野草莓》观后感(九):爱在无爱的年代

  影片中的一处细节——女主人公作为工厂里的广播员播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内容,“暴露”了影片的故事发生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国内政局依旧不稳,作为大后方的兵工厂里,却同样饱含着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们情感压抑,爱意难抒的桎梏氛围。人与人之间,多的是革命友情,却难见真爱真情。

  新婚不久便不幸成为英雄妻子的罗雪梅,被从农村老家安排到了兵工厂工作。与试枪员祝福忠渐渐情投意合。革委会李主任在不断对罗雪梅施以援手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之后,也渐渐流露出对她的倾心之意。而厂里的同事播音员也屡屡对其表现出心意……

  “寡妇门前是非多。”看似一句笑言的背后,却隐含着那个特殊的大时代下,人们渴望爱又惧怕爱的矛盾的心理和残酷的现实。影片中始终一席粉红色衣装的罗雪梅只身来到大西南兵工厂投靠,正如茂密单一的绿林中突然长出了一颗熟透了的野草莓,既夺目又香气诱人。

  在电影中,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判断,或者一个说教性的结论。他只是通过朴实的画面和略显生涩的对白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现实,让结论随着问题的滋生逐渐揭露。并最终以颇具震撼性的结局,给出一个人们并不想看到的答案:罗雪梅和祝福忠在试枪场里激情时被误杀,两人赤身裸体相拥而卧的特写,不亚于“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相随”那一幕的撼动心灵。

  电影的名字叫“野草莓”,一方面这种外在红润可人,内在香甜美味的水果,有极大的“爱”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也反射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登堂入室的绝不会是它,所以草莓只能是野的,只能是在偷偷摸摸的条件下短暂品尝的禁果而已。其次,“野草莓”暗示了这个兵工厂里短暂夏日的美妙,也暗示了人们在被时代和所谓世俗的压抑与自我克制、驯服之前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更在编导结尾处的特意而为的“三十年后”的桥段中,林间滋生的“野草莓”在变作成片养殖的草莓园之后,俨然失去了它曾经的香甜味道。象征着现代社会里,爱的泛与滥,已然叫人忘记了品尝它的初衷与美好。

  尽管《野草莓》只有九十几分钟,但显得非常完整,仔细地回想起来,没有多少多余的镜头,只是在描写罗雪梅和祝福忠的情感升华时显得略欠火候。但要考虑到那个特殊年代里对爱如此饥渴和渴望的年轻人们,或许只需一个眼神或碰一碰手指,就能激发起熊熊的爱火。导演在试图借人物的情感流露,探究人类内心的真实世界,以及那个特殊年代留给人们的深深影响。包括李主任和播音员以及之前的文艺干事在内的诸多人物都真切地表现出对爱至少是对女性的渴望。而可悲的是,只有始终以敞怀儿穿衣形象示人的祝福忠,敢于表达内心,敢于去做。

  从原著小说到影片编导的工作,皆以大量的事实描写提醒了我们,所有这一切都指向电影的主题:爱在无爱的年代,只有死亡和无力感。

  《野草莓》观后感(十):行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关于人性的多重解读

  时至今日,任何关于文革题材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关于特定时代的人性问题,事实上当我们脱离对具体事件的血泪控诉而开始从文化、道德、人性等层面上来讨论这一逝去的历史时空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

  《野草莓》的核心叙事是罗雪梅(周楚楚)与祝福忠(尚于博)的爱情故事,然而围绕这一核心事件展现的却是在特定时代里生存的众生相。就文革本身的话语主题来说,它是关于光明的乌托邦叙事,在国家权力的操控下,全社会都向着一个光明的虚拟目标前进。《野草莓》所反映的焦明亮事迹及之后的报告会就是这种光明叙事的一个经典案例,通过不断的操作实践,最终塑造起一尊光明的神像。而作为英雄的遗孀,罗雪梅自然也成了这种宣传的一部分。

  然而,这只是关于故事的开始,它只表示该正面形象的塑造是一种理想化的存在,例如在舞台剧中。当罗雪梅被分配到红星兵工厂之后才开始真正的现实接触,而关于人性的各种冲突也才真正展开。正如部队的领导一样,在红星兵工厂杜厂长则是光源制造者。然而,正是这一表面上的革命真理的掌控者,恰恰是制造黑暗的基础。对于罗雪梅,他同样充满了欲望,只是这种欲望通过权力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说,这是他一个人的部落,在这里面他是最高统治者,因而既可以制造光明,也可以制造黑暗。而罗雪梅第一次进厂时所唱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这里其实也有相当的象征意义,它其实既是对自己爱情的坚持,也是一开始就暗示对杜厂长权力高压的拒绝。

  如果说,杜厂长作为权力的中心,既掌握光明也掌握黑暗,那么广播员跟小李则是这其中的追逐者,杜厂长的权力高压正是通过这一类人来得到延伸。无论是广播员还是小李,他们本身都不是主动作恶者,只是在权力面前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作恶。事实上像小李一开始并不嫉妒祝福忠和罗雪梅,甚至有意识地为二人制造相处空间,然而在利益面前马上就变成最积极的监控者。或许,对于祝、罗的爱情悲剧本身并不是最让人伤感的,这种人性的自我泯灭才是我们最应该感到警醒的。

  对于《野草莓》来说,这种反思始于文革,然而并没有止于文革。关于三十年后的场景,虽然只有简单的十来分钟,但是同样具有深厚的意蕴。对于当下的物质泛滥与世俗化倾向,电影同样充满了忧虑。这其实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光明与黑暗之争,同样涉及人性。前一个冲突中罗雪梅拒绝了权力的高压,选择保全个体自我的独立性。然而,在这后一个冲突中,那个不知名的舞女显然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在多多的注视下,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另一个时空的罗雪梅,一个没有败给权力高压却输给物质欲望的罗雪梅。

  或许,这就是关于人性的一次反思,在存在之旅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高压,同样还有腐蚀。关于光明与黑暗的对话,关于专制与反抗的描述,光明人性的多面反思构成了《野草莓》的多重叙述主题。(孟庆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