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心情手册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好心情手册读后感摘抄

2021-02-08 00:41: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心情手册读后感摘抄

  《好心情手册》是一本由邵夷贝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心情手册》读后感(一):一本简单收获好心情的指南书

  

以前是没听说过这位作者的,看到是歌手,还找来歌听。不过觉得还是书比较好一些。

这本书封面就很吸引人,排版和内容用了很多让人愉快的黄色系,有点儿可爱,书的质感也不错,摸着很舒服。

整本书互动性非常强,含有大量的心理测试游戏,基本上一定要配纸笔阅读的,书后还附有一本《——好心情测试本》,方便读者自测。

书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应对不开心”,“如何正确打鸡血”、“如何治愈原生家庭留下的黑洞”等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年轻人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很适合80、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阅读,可以更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作者的认真,她并没有以高高在上的学者姿态来进行教导,而是像身边的朋友陪你一起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小丧气,是一本很真诚的小书。期待她的下一本作品。

  《好心情手册》读后感(二):《好心情手册》

  接触到这本书也是机缘巧合吧,和前任分手半个月后,看到B站一个视频,像极了我和他两个人的状态,视频中说到了这本书,所以抱着好奇的心态买回来看看。 书中把建立起稳定的好心情当做是一场冒险游戏,需要不断通关,在完成某些任务之后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良好心态,看完全书我想我最大的收货便是更加懂得去梳理自己遇到的事情了吧,不管好坏,多冷静一下,可能就不会受到情绪的捆绑了。 我自认为是一个心态还算不错的人,可是在遇到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时总是习惯性的怀疑自己,可能也是内心的一种自卑吧,可是当真正直面这种自卑,并尝试着去解决的时候,好像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所以在往后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吧。 同时也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前任,他不是一个容易开心的人,希望他看了也能更开心吧,至少不是一个经常性给别人传递负面情绪的那个人了,也懂得去付出,去依赖,去相信,我们都一定会更好的。

  虽然分手,除去客观因素以外,仔细审视我们两个人走过的一年半的时间,真正的吵架只发生过一次,突如其来的分手,让我有点不能接受,但是他却说是经过深思熟虑,尝试过挽回他,可是他不愿意,以一句我们真的没有希望了结尾。

  后来慢慢了解到回避型依恋这种人格,发现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在清楚的告诉我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有点圣母心爆发的想,我一定要去拯救他,可是我发现自己其实做不到一味付出不求回报,不能一直忍受他的忽冷忽热,所以那就大大方方的放弃,当做普通朋友就好,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也能开心吧。

  《好心情手册》读后感(三):用正确的方法收获持续稳定的好心情吧

  

“今天心情怎么样?”这是每天我接娃放学时问的第一句话,无论她回答心情好或者不好,都是当下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心情好的时候走路都唱着歌,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某某班级的小朋友说她长得丑,比如她最好的朋友没有弄清事实真相就说她做的不对,比如今天没有得到老师送给小朋友的手指戒指,再比如她想加个鸡腿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了……

原以为小孩子的世界应该是简单的,其实不是,小孩子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可以说,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包围着,越长大就越要承担一定的压力,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太多太多了。有的人心态很好,天不怕地不怕,敢闯敢做,脸皮够厚,活得逍遥自在;有的人非常情绪化,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他/她好几天睡不好觉,把各种糟心事儿一直放在心上,心情压抑又不知如何排解,时间一久,各种病痛就找上门来了,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人而言,想要获得稳定持续的好心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改善心境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过得更幸福,才会活得更快乐。所以,当我看到《好心情手册》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一定要读一读,因为我很想拥有稳定持续的好心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个人而言非常重要,它是一剂良药,会让人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更勇敢的应对每一次挑战。

《好心情手册》这本书的作者是邵夷贝,她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更是一位原创音乐人!在这本书里,不但可以看到作者的文字,还能扫码听作者演唱的歌曲,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我第一次听她的歌曲,我发现邵夷贝的歌声空灵婉转,很好听。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在歌曲中感受作者的真诚,这也是全书的一大亮点。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希望读者不要被焦虑的情绪拖垮,从“认识自己”到“成为自己”,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生后方式,实现属于自己的稳定好心情。

我喜欢作者的文字,简洁明了,把她的所知所学都毫无保留的介绍给读者,有理有据。因为作者曾经经历过网络暴力,所以她想帮助那些如她一样细腻敏感的人。跟着作者的步伐,就如同乘上了列车,从启程,到途中,到继续,到进阶,最后冲刺,作者带着读者认识消极情绪,了解好心情是可以训练的,让读者通过测试去认识自己,给自己正确的“打鸡血”,并应对人生的“至暗时刻”,最后还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方法,帮助读者舒适的与他人沟通,进而开心的工作和生活。

这趟旅程实在太有意义,让我不舍得下车,还想在车上多停留一会儿,我意识到我的不开心,往往来自于和他人的比较,越比较越难过,悔恨自己当初错误的选择,然而无论怎样捶胸顿足也无法挽回逝去的岁月……过去的已经过去,只有停止与他人的比较,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好心情手册》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心理自助类图书,我们只有真正的认识自己,才能有所改变,书里提供的方法切实可行,不仅可以让自己放松,也可以让家人适时的调节心情,能更积极的面对未来的挑战。我喜欢这本书还有一点,那就是书里面有很多话都能说到我的心坎上!好神奇,真的很赞!人生而不易,愿我们都能收获持续稳定的好心情!

  《好心情手册》读后感(四):活着的每一件事,都值得学习

  

随着年龄增加,近几年我有一个综合性的人生经验:“活着的每一件事,都值得学习”。

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也是来源于此。是啊,不仅技能需要学习,竟然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事情也是一样,大到——理财投资、恋爱婚姻、子女教育、原生家庭沟通;小到,收纳整理、职场相处、情绪调节、穿衣搭配。

很多年前我买过一本很厚的《家事的抚慰》,大概是一本家务工具书,上下两册的厚度,惊诧的发现不同面料的家庭用品洗涤方式及清洁剂的分类,都足够在大学开一个课程。当然,每个人对于生活不同领域的基础要求是不同的,兴趣点更是各异,也许家庭环境的脏乱差完全不会影响个体对于某种运动或喜好的热情,我就有可以瘫在家里看一个月电视剧的女性好友。

唯独情绪,是每一个人类个体共通的强需求,没有人会说自己不想要“好心情”。同理,培养和维系“好心情”同样是需要系统学习的。

邵小毛同学写这本书还蛮出乎我的意料,印象中我那些饱含创作活力的好友们,无不沉溺在敏感与混乱的头脑状况中,具备自救能力的人寥寥可数,遑论大家仿佛根本不在意人类“理性”的那一面,毕竟崩溃的内心世界碎片是创作的灵感。

这部分作者在自序中也进行了深度的自我剖析,出于当时的疲惫和沉闷,小毛同学去读了个心理学的硕士~这可能也是学霸和我等凡人的区别。

现实残酷起来,真的是不会考虑人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心理困境,基本沼泽般容易越陷越深。现在社会居高不下的抑郁、焦虑,早就已经成为了世界难题,连李雪琴都在访谈中谈到,当时北大附近的医院看心理科北大学生都可以打一折。本书中提到的很多困境以及调整方式,更是我在年少时经历过的现实。

不过我也有抗争成功后的经验:真的,只要你从困境中走出来,你会很清楚看破事情本质的你,再也不会踏入同一片泥淖。而这些绝不是读过一本书就能解决的。持续的幸福,需要的是正确的调整方法:正念也好、各种情绪训练,认知疗法引导,殊途同归,都是目前被验证过非常有效的工具。不断的学习,实践,领悟,调整,还有坚持。最后,时间会带领你到达那个稳定祥和的世界。

具体的方法论我就不赘述了,希望大家可以认真的看书,找到那个能够帮助你的方式。

书里我觉得感触很大的一点,就是“并非只有享乐才能制造快乐”

有一段时间,主流的观念都觉得只要躺下来休息或者打游戏,就可以解决疲劳的问题。这种观念早在《自控力》那个时期就已经被推翻了,现代人的疲惫,靠娱乐可是难以解决的。记得我在面试目前这家公司的时候,HR问过一个常规问题“描述一个你觉得最快乐的时刻”,我也很真诚的回答了“心流flow”,当你真的投身到一件事,真正的“活在了当下”,那种快乐,任何一项“享乐”都难以匹敌。

直到现在,小毛书中提到的每晚45分钟梳理我仍然还在应用。无论白天工作、学习、社交、家事让人多么疲惫,那一段属于你的复盘与期待的时光,才是心态健康和稳定的基石,我永远会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呀~

延伸阅读,给大家推荐:

《微习惯》《终身成长》《持续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 纪录片

子弹笔记术(我目前觉得最好用的日程+笔记本记录方式)

  《好心情手册》读后感(五):人生的跑道上,怎么快速启动自己的2021?

经历数十年的讨论之后,2019年5月2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国际疾病分类》首次将“工作倦怠”列入其中。在越来越细致的工作分工、越来越智能方便的生活方式下,焦虑、抑郁还有倦怠无疑投射出了我们在精神面貌上的虚无和巨大空缺,跟随在起初各种鸡汤文学盛行之后的,是越来越系统、广泛被人们接纳采用的正念冥想课程,积极心理学也随之成为热门显学。

摆脱倦怠的迷宫,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曲线”,成为一个能够自得其乐的人,最终获得平衡而喜悦的蓬勃人生,就是接下来要讲的这本书——《好心情手册》——的主要内容。

不同于一般系统学术性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介绍书籍,这本书里作者邵夷贝极其接地气地将自己一直以来使用、亲测有效的积极心理学实践方法,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出来。2020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年度复盘和2021年初计划都要开始安排上了,让我们跟着踏上这本书里作者步步领跑的人生跑道,看看在我们自己的2021跑道上,又该怎么快速启动摆脱倦怠,启动好心情马达,不落于人后……

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里提出了“好心情公式”,他认为“幸福的持久度”由“50%的幸福起始点”加上“10%的环境”和“40%的可调整活动”这三个部分组成。也就是说,基因决定了我们各自“情绪曲线”起始点的高低,像乐观主义者生来就容易比悲观主义者感受到快乐一样,这占据了心情的50%是不可逆的。不过比较幸运的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可控的另外一半来改变我们的心情状态,成为一个心情好并且整体状态稳定的人。

“不开心的时候就假装微笑吧,这样过不了一会我们也会开心起来。”这种方法我们早都已经熟知了,可细究原因下来,也只大概的知道是假笑的动作诱导心理机制发生了改变。心理学研究员发现,我们的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每当我们做出微笑这个动作时,大脑中主管情绪的杏仁核就会受到刺激,跟着释放出神经递质,从而产生出积极的情绪,这样就能够成功欺骗到大脑,让我们变得更加积极进取。

我们常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我们还深陷在情绪的漩涡,被焦虑、抑郁还有倦怠这些消极情绪裹挟着的时候,要学会去正视它们,了解这些情绪背后产生的心理机制,尊重我们的感受,用更理性平和的方法去化解,而不是做那个被大象带着的骑象人。

这本《好心情手册》里,书如其名,不仅给我们讲述了情绪产生的心理机制,还有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信念,更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解决心情问题的实用方法记录在内,随行还附赠了一本可爱的《好心情测试本》小册子,让我们更好地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好心情手册》读后感(六):好心情手册读书笔记

  

书籍|《好心情手册》

▶️适合实操——关于优势探寻、情绪高低点频率图

▶️终极价值观和长期规划的践行

▶️学会科学探寻情绪与大脑反射

本书介绍:关于好心情手册,主要从积极心理学谈觉察情绪,背后负能量的挖掘,更多会有相关的练习,同时深度挖掘每个人变开心背后逻辑,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好看8,有料8。

®️一糖摘阅读笔记:

>> 纵观全书,这趟“好心情之旅”背后的逻辑,或者说每个人变开心的逻辑是——

第一步: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步:我渴望过上怎样的生活?

第三步:我可以通过哪些事情来成为这样的人、获得这样的生活?

第四步:诚实地回答自己,我是否有能力实现这些事情?

第五步: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做这些事情是否真正能令我收获长远的开心?

然后,用以下方式去主动、积极地执行:

☆ 利用优势。

☆ 让自己保持状态的积极(通过健身、冥想等)。

☆ 养成习惯,而不是依赖意志力,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逐渐让自己不费力气(将部分日程程序化)。

☆ 和情绪友好相处(提升大脑的积极率)。

☆ 尊重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学会取悦自己,收获自得其乐的性格。

☆ 专注于能够令我们发挥优势的事情。面对打乱我们节奏的事情,在负责任的前提下找到好的解决方法,慢慢远离。

☆ 学会合理的自我放纵(建立个人滋养清单)。

☆ 好好沟通,建立互相滋养的关系。

☆ 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寻找平衡(收获蓬勃的人生)。

那么,本书最初设定的三个目标,你实现了吗?

目标一:稳定情绪曲线,提升幸福基准线

请再次画出自己的“情绪曲线”,坚持记录至少三天。把你的各项得分标注在坐标系里后,再计算一次你的幸福基准线得分。

目标二:成为一个“自得其乐”的人

>> 参考书目

1、罗斯·哈里斯著,祝卓宏、张婍、曹慧等译《ACT,就这么简单!接纳承诺疗法简明实操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2、C.R.斯奈德、沙恩·洛佩斯著,王彦、席居哲、王艳梅译《积极心理学——探索人类优势的科学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3、约翰·蒂斯代尔著,聂晶译《八周正念之旅——摆脱抑郁与情绪压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

4、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著,王珺译《积极情绪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5、马克·威廉姆斯、丹尼·彭曼著,刘海青译《正念禅修——在喧嚣的世界中获取安宁》,九州出版社,2013年。

6、马丁·塞利格曼著,赵昱鲲译《持续的幸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7、艾伦·卡尔著,丁丹译《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

8、加布里埃尔·厄廷根著,吴国锦译《WOOP思维心理学——开启梦想与成功的秘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

9、邵夷贝著《我站在蚂蚁这一边》,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

10、约瑟夫·坎贝尔著,朱侃如译《千面英雄》,金城出版社,2012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