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狗》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老狗》影评摘抄

2021-02-09 23:48: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狗》影评摘抄

  《老狗》是一部由万玛才旦执导,洛杰 / 旦正措 / 卓玛加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狗》影评(一):那只忠于主人的神兽

  故事本身是好的。寓意也拍出来了。。。只是拍摄水平,和画面确实不敢恭维。。。。开片的长镜头没用平衡仪,应该是资金的问题。所以晃得我头疼。。。。可惜的是,导演没有如约而至。。。。让我觉得此片不是导演特别用心之作。。。。

  《老狗》影评(二):以死亡抵抗消融

  每一个镜头时间都比较长,固定镜头占大多数,让人感觉时间之缓慢,以及缓慢带来的无奈、无聊而不是从容,因为画面的场景被画面外部世界的速度和被利益异化的一切包裹并消融。影片结尾让人联想到《飞越疯人院》的结尾。也许,在酋长和父亲看来,人失去人之格,狗失去狗之格,死亡至少是一种保持某种尊贵的结束方式。

  《老狗》影评(三):必由之路

  割舍和告别过去,虽然很无奈,甚至很痛,但是必由之路。也相信总有不可磨灭的心灵烙印会得到永远的传承。

  电影镜头里的现实生活,没有神秘,没有理想主义,有的只是路上的奔波和叹息。在藏区,在东部、南方、北疆的村镇乡间,随处有这样的乡土生活翻版,改改方言、服饰、民居、变换一下场景,不用改派出所,就是那里的故事,说白了,就是融和与同化。

  《老狗》影评(四):《老狗》:实实在在有骨气

  不同环境的同步录音

  加上简单有效的利落剪接

  给你一个老牧人的无尽感慨

  当他凝视着远处的神山

  落寞油然而生

  因为他依赖的老狗要离他远去

  传统的草原

  被城市化商业改造着

  纵然无奈

  老人的精神

  依然矍铄

  老人拒绝别人递的烟

  这是不变的坚定

  讲述这对父子的生活

  生活往往没那么简单

  个人评分:7.8分

  那只想回群的羊好抢镜

  《老狗》影评(五):老狗,一个民族的命运

  影片中处处可见汉族文化“渗透” 西藏的身影。乡城的每一个招牌都写上了汉字,电视里充斥着低俗的商业广告,年轻人们纷纷迎合“内地”人的喜好营生。倒卖藏獒, 也许只是凤毛菱角的变化。老人,代表着最纯正的藏区牧民传统,老狗,也是乡里为数不多的纯种藏獒了。他们似乎是西藏最后的不加污染的文化符号,而下一代,带有讽刺意味的不孕不育,懒惰败家,变卖藏獒,与老一辈的朴实藏民有了明显的鸿沟,他们正在一点点的丢失传统,迷失自我。而这种变化又是那么的不可阻挡,无可奈何。老人对于老狗的坚持,换来的是一次次的不安和灾祸。商贩一次次得上门商讨价格,儿子也因为老狗被偷打伤别人而拘留。面对着被金钱至上一步步包围的外围世界,老人渐渐明白了这份坚守的无力。唯有死亡,能让老狗带着尊严离开,能让老人抬起头,走完剩下的路......可是,这份纯正通过歇斯底里的抗争,甚至自我毁灭,就能够维护吗?

  《老狗》影评(六):一只演技爆赞,行云流水的羊

  记录一下自己问的二逼问题。

  LZ:“里面那只脱队的羊演得很好,一个长镜头下来一气呵成,是故意把它抓在栅栏外拍的吗?

  德格才让:“很多人看到这个都笑得不行,但其实这场其实是很残酷很心酸的,它明明知道上面有刺,还是不停地撞过去,栏杆上的刺其实也可以看成藏族和异族文化之间的隔阂……”

  LZ:“藏族把狗当成朋友,当成家人,所以最后杀了狗,是不是像在杀人?”

  德格才让:“了解藏族文化的可能都知道,比如《西藏生死书》这些都有表现,他们把生死看得比较轻……”

  所以那只演技好的羊不好笑。

  所以最后那场戏的分量很重,就像杀了人,而不是杀“可爱的动物”,两种杀不是一个级别的沉重。要不然怎值得让老汉背对我们在草原上蹒跚了整整五分钟,来谢幕。

  这是回答那些看到羊演得好笑得要命的,以及那些不理解为什么最后要杀了“狗狗”而不是“养”起来的,人们。

  《老狗》影评(七):我实在太……难受了

  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碰撞、冲突一直是万玛才旦的创作主题。有意思的是,被他及大多数人视为精神家园的佛教恰恰是不折不扣的外来文明,而现在佛教已经内化成藏人与空气和水一样重要生存要素,不可或缺。事实上,世界上没有那一种文明可以不与其他文明交流、渗透、融合而独立成熟。汉文明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杂得太厉害了。我以为,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冲突问题如果不是被夸大了,至少是单向、片面、标签化。

  从《静静的嘛呢石》到《寻找智美更登》,很高兴看到万玛才旦的态度是开放,更理性,不急于下结论。带着观众一路去寻找智美更登,真实(至少导演是这么定位)再现寻找过程中的场景、人物、对话,由观众自己去寻找答案。但是《老狗》却急转直下,猛烈爆发。这几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太……难受了……看完《静静的嘛呢石》,我曾经问过导演小喇嘛手中的孙悟空面具是不是个象征物,在2中会不会破掉?他说会。我问为什么一定会?他当时若有所思。没想到《老狗》中破得如此彻底、决绝、鲜血淋漓,到底发生了什么,人家最后只能以死抗争?!

  我实在太……难受了……

  《老狗》影评(八):如果你也养了一只狗

  画面总是儿子骑着电摩托车往前骑,藏獒因为老了奔跑速度并不很快,而只是稍有磕盼地跟上。到院子的后面看到几只藏獒都绑在那里,开口一说话,果然要卖掉。我知道藏獒的品种是很贵的,许多地方也没有能力养得了藏獒这种需要非常大活动场地的狗。

  青藏高原上面的他们有这个环境,也有这个需求,却依旧想要以一个好价格卖掉狗狗。

  卖就卖吧,可是父亲和儿子却有矛盾,说着你把老狗卖掉不如卖掉我。

  对于一个年老的父亲来说,老狗仅仅是他生命的陪伴吗,更是他生命精神的寄托呀!像福贵最后被逼无奈选择了老牛,竟是唯一相依为命的依靠了。命运无常,陪伴我们的亲人爱人,我们倾注了太多以致于淹没成本太高,我们总是无法接受他们的离开,生离抑或是死别。人生无常,白衣苍狗,警擦局下的台球桌像是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不在乎你会不会玩技术好不好,而是你敢不敢,参与到这个与上帝的游戏桌来。

  狗是牧人的宝,城里人要这种狗干什么呢?我没有办法回答。我是喜欢狗狗的,我也希望能养一只哈士奇在以后的家里,可是,我们束缚住它们,它们无法言语,于是人类只能自以为是地认为狗是恋家的、温顺的。

  没有区域能够永远封闭独立,或多或少会受大环境的改变。这种变化对于有些地区来说,很容易接受了或者说在这个过程中臣服了丧失了自我,而拥有自我意识抗拒改变的结果是什么呢?也许是保存,也许是毁灭。

  《老狗》影评(九):日记2020.12.9

  

午夜真话时间:今天(9号)是燃灯节,藏族朋友纪念宗喀巴大师的日子。今晚的西藏和四个涉藏工作省大大小小寺庙里,会有很多人点上酥油灯吧,当然是在工作组的注视之下。

下午,我在电影节的休息区看到万玛才旦导演,他和他的朋友就坐在我拄着拐杖的可爱的奶奶旁边。我想送去燃灯节的祝福,可惜我和所有高原下的人儿一样,除了扎西德勒,一句藏语也不会说。

我想起学校里的藏学楼,高大板正,典型的格鲁派家庭建筑风格被野蛮的放大100倍的样子。

中午我会去那睡一会,因为那里安静又空旷,没有什么人去。

最近那个叫丁真的藏族小伙很火,我的很多朋友都喜欢他。我也喜欢,因为他帅。就像那句 扎西德勒 一样,我除了帅对他一无所知。

顺着丁真,我又想起老早看过的一篇文章,《作为隐喻的藏獒》。“有一天,藏獒突然发了脾气,咬了这个原本不是主人的主人,当即就会被气愤地打死,中国的报纸上常有这类报道。而这正是藏人和中国人的关系。”

万玛才旦导演有一部电影《老狗》,就讲的这事。不过现在藏獒不值钱了,很多人把它当作肉料投进煮沸的火锅。我不知道丁真有一天,会不会被这样对待。

所以,我走过去搀起我奶时,什么也没有说。没有问候,目光都被我收敛起来。转身离开时,我身上的某个部位,隐隐作痛。

  《老狗》影评(十):手法

  1.镜头的拉离,用全景,不仅是为了将人物纳入身边的环境,也是为了营造一个疏离的视角。不介入,只静静地观察。

  2.画面极其地平泛,质感相当普通录像。但它却不是video,而是真正的image。从video上升为image,它所做的便是通过对画面细致的设计、精巧的构图和巧妙的剪辑。

  3.试看几场非常有力的戏:

  (1)父亲与侄子(那位警察)坐在餐厅聊天,背对摄影机,朝向屋外,可以看到狗和马。逆光,处理得很好。

  同样,当儿子带着媳妇回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背对着摄影机坐在门口,媳妇进屋里来,儿子在父亲旁坐下,接着便从画外响起了盆碗的磕碰声。同样的逆光处理。

  (2)玻璃的运用。当儿子去姐姐那儿接媳妇的时候,门扇的玻璃面作了双重运用:既可以映出外面,也可以窥见里面。一开始,姐姐在里面,我们通过玻璃面的外反效果看到了儿子与媳妇的对话。然后,姐姐打开门出来,媳妇走到一扇玻璃前,映出了儿子与姐姐的对话。极巧妙的设计。

  同样,在家里也有一处玻璃的设计。便是通过玻璃注视他们在客厅看电视的场景,一开始不知道有块玻璃,然后媳妇起身,打开了门,才发现原来是在另一空间跳进客厅观察到的。

  (3)结尾,老人缢死老狗之后,一个从背后拍摄的独行长镜头,其力量可以与《四百击》最后的奔跑相比。

  4.至于通过父与子,摩托车与马,男人与阳痿,藏獒与金钱等等展现的背后意味,只要看了都可以很好理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老狗》影评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