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情长》经典影评1000字
《儿女情长》是一部由石晓华执导,奇梦石 / 王玉梅 / 奚美娟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女情长》精选点评:
●全是实力派演员~ 觉得不孝顺的儿女太可恨了,还有那个坏儿媳妇.不过, 结局还是温情的.
●我外婆的最爱
●还看过小说,几乎和电视剧一模一样,所以人物至今记得贼清楚= =
●我最爱的上海电视剧
●小时候真的好喜欢的一部剧啊,和外婆一起看,看白玉兰奖又回忆起来了。
●启蒙剧,感动
●奚美娟的角色后来放弃了年轻时对情感与生存的执念,回归到世俗生活里。她嫁给小学同学,已没有多少爱的成分,但这也不是爱的挽歌,这只是一个中年妇人最好的选择。吴冕的角色纯属用来说教的,也是姐妹中看似体面却活得最累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宿命。张芝华很适合演庸碌的市井女人,单纯却也暗自盘算,像是寻常生活中的你我。胡金娣这种女人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自私,不安分,但结局往往不坏。也许是善良人的礼让、宽容、不屑计较才成全了恶人的幸福。有时想想,人世与人生,是没有道理可言的。剧本还是太刻意了一些,巧合太多。我从90年代走来,总觉得那时的人情味没有那么浓,人人之间还是有很大的戒心与隔阂的。
●真实~
●兄弟姐妹,家长里短,不狗血,好,教育人。
●很生活~很真实~
《儿女情长》影评(一):那时候的电视剧
1996年的,故事也是96年之前的,只有BB机,没有大哥大!故事讲了两个老人的一生,很平常,也很伟大!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还有我的父亲我的岳母,他们都是伟大而平凡的人!以后我们也会和他们一样死去的!
剧中有几个名人明星,都是演的朴实无华!值得点赞,我给五星好评!
那时候的电视剧,没有漂亮豪华的服化道,没有那么多的注水!甚至不是高清,看着还有些昏,演员的身高拍的也很低,可能是摄像机的问题吧,但不影响整体效果!只有22集,不像现在出来一个垃圾剧演了70集,吐槽一大片!
为老剧点赞!
《儿女情长》影评(二):剧评
95年时尚剧。80年代上海在改开中滞后,90年开始浦东开发开放。台词、道具、现象都时尚,比如,火鸟摩托,夏利车,奔腾电脑,word8.0,七不规范,心理咨询。取景是虹口,普陀。曹安花鸟市场,华东师范,乍浦路美食夜市,同济,等。反映了很多问题,比如,药水弄弄堂公主胡巾娣和童建设住在小阁楼鸽子笼,两代人婆媳矛盾,知青时代遗留的问题,商业建设为主,医疗资源相对紧张。95年市民中冲击混杂的新旧东西观念,突出强调传统的家族观。另外,忠和祖国利益是最高信仰,忠要高于孝,舍小家为大家,忠于国家是更大的孝。 编剧安排的结局是好的,健康向上的。中国人传统观念是家族生命的绵延不断,个体要为家族延续做出奉献担当。三国演义开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否极泰来,中国人也相信家族命运是“山高水远,路转峰回”,夫妻重视孩子,寄希望于未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未来总会好的,这是一种《活着》的乐观。为了解决勤劳善良的童家人的困难,编剧安排了“先进的生产力及其代表”作为“时代的善”:“先富带动后富”,童建菊碰到了老同学郭老板的钟爱,资助了童家;秉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的zf帮助了弄堂居民,安排了拆迁分房。
另外,娘家好像算三分天下的一股势力,婆家,娘家,男人,算三分天下吗,还有一个独生子女,算汉献帝,背后连带着刘备。女人连着婆家势力,好像是南方悠久传统,孙小妹和刘备的关系,象征孙刘联合。女人有两种角色,一种属于人质,泼出去的水,娘家不管的,一种属于背靠娘家,有娘家势力。
《儿女情长》影评(三):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看的让人窒息了。老头脑溢血,老太得了绝症。老太的病情家里人都知道,又要装着不知道,瞒着老头老太。一边是积极复健,怕拖累老太的老头,一边是自己忍痛瞒病、怕老头受不了刺激的老太。天天相伴的儿女的内心折磨真的不小。其实这也是每个家庭新老更替的必经阶段,好在过去人家的子女很多。
老头在西北呆了30年,老太独自带着孩子留在上海。临老了没享几天福,成天受小儿媳的气,眼看要动迁,儿女日子也开始好转,大孙子不久也要大学毕业,谁知道突然就死期都来临了,看病的钱又不够,也真是苦死了。其实这家人条件已经算不错了,儿女中既有硕士毕业的小女儿,又有舰长大儿子。这剧家庭真的极具哪个时代的代表性了,真可谓家长里短为儿女情长了。人物真实鲜活,戏剧矛盾冲突真实又不乏精彩,就是里面的一些人物挺突兀的,像是强行融入的解说员看客,一些剧情又过于夸张不切实际。
剧中人物既念亲情,却又不乏各自的算计,算是非常非常真实了。剧中人算是孝顺与有人情味了,哪像现在都是各种畜生。人很难用好和不好来形容,利益总伴随着冲突关系,既想获利,自然就要损人。剧中唯一称得上坏人的就是小儿媳了,极尽上海垃圾女人的特点,骂其老头老太来简直让人抓狂。难怪扮演者当时自称没少被骂。
开场医院的戏,由于年纪不够,真不怎么了解。当时看病看来比现在更麻烦,老头脑溢血被晾了一个小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操作。医院的环境也毫无印象,比起现在更压抑嘈杂。只知道当时还是定点劳保医院,按理不用自己付这么多钱,可能没去自己的劳保医院。里面提到的海军医院应该就是现在的长海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