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红点读后感锦集
《雪地里的小红点》是一本由[英]科琳·阿弗里斯(Corrinne Averiss) 著 著作,河北美术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地里的小红点》读后感(一):美好的遇见,共同的成长——读《雪地里的小红点》
你从雪地的那头走来,像个圆滚滚的雪球。
你从雪地的这头走来,像团明晃晃的烛光。
走啊,走啊,你们遇见了。
《雪地里的小红点》讲述的就是小熊和小姑娘遇见的故事。
一只还不会凿洞捕鱼的小熊米琪,渴望着玩耍,渴望着更好玩的事,于是,离开了妈妈,独自外出,爬上了陡坡。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个小红点,哦,那是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小姑娘。在熊的眼里,小红点是和他一样的小动物呢,有着好闻的气味,好看的脸蛋,好听的声音。他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就确定了这是自己的同伴,于是,发出了邀请:“小红点想不想一起玩儿呀?”
答案肯定是“想”。
有哲人说,生命本就是孤独与寂寞的载体。孤独无法消解,但寂寞可以。好朋友,是散发着温暖和光芒的称呼,遇见一个好朋友的幸福谁能拒绝呢?小熊和小红点玩在了一起,他们在雪地里打滚,团出大大的雪球,对着天空大叫,顺着雪坡俯冲,画面无声,却充满了喜悦。
然后呢?然后,我们总是会在绘本中遇见生命的另一个真相:变故。在这个故事中,变故是小女孩发现自己的红色手套不见了,变故是小熊米琪随着手套一起扎进了冰水中,变故是米琪划水越来越吃力,变故是浮冰到处都在开裂,变故是他们迷路了……一连串的变故让小读者的心提得紧紧的,这是阅读的另一种乐趣。
绘本故事不会停留在最紧张的时刻,好故事像是带着孩子坐滑滑梯,从平处起,还会落回到平处。小熊米琪拿到了手套,他和小女孩一起爬上了安全的地方,遇到了来寻找他们的妈妈们。小女孩和妈妈抱在了一起,小熊妈妈驮着小熊游向了远方。
小熊和女孩分开了,但这时的他们和故事开始时已经不一样了。在小熊他为了给小女孩拿到手套而跳入水中的那一刻,他无比勇敢,而且无师自通学会了潜水。这是友情的魔法。小女孩和妈妈脸贴着脸笑了,她也更感受到了妈妈的关心和爱护,心里充满了安全感和甜蜜感。这是经历的魔法。
这就是遇见的美好。遇见未知,遇见真善美,遇见更好的自己,成长,就是向往遇见和不断遇见的反复。
《雪地里的小红点》读后感(二):点点是暖,处处有爱
在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上少不了那份暖暖的爱之陪伴。虽然这样的爱并不是实质性的存在,但是它却时时给予孩子们成长的动力,勇气和快乐。
青豆童书馆最新推出的《雪地里的小红点》借由着简单之下有深意的绘本分享给书外的小读者们关于友谊和勇气的温暖故事。以白为底色,以小小的红点为点睛,以勇气和友谊,乃至于亲情和母爱的旋律润色,《雪地里的小红点》就此无声胜有声地传递着精神正能量。虽然故事内容并不复杂,但是简单的背后是蕴藏着更深层次的寓意。
对于《雪地里的小红点》这个故事,我觉得最大的亮点侧重在了以小见大的真实情感流露。乍然拿到这本书,其实我觉得这绘本的书名就潜移默化地传递着某种温暖的感觉。尽管白色的雪地是寒冷的,但是哪怕是再小小的一点点红色其实都是无时无刻地散发着暖意-----当然,这还仅仅只是画面色彩上的基调带给小读者们的第一印象。踏入故事的核心深处,我们还可以结识到一头和我们孩子一般大小的小北极熊米琪。故事情节的最初,忙碌的妈妈没空陪他玩耍而让他感到孤单。天地间的白色更衬托着他的白----那里有着孤单,有着落寞,有着无聊感。不过我们的担忧其实很快就可以消除。因为好奇心十足的他不一会儿就在白茫茫的雪地中找到了穿着红色衣服的小红点。于是乎,他们就此变得不再孤单。有着伙伴的陪伴,他们于白色苍茫的雪地间找寻到了陪伴的乐趣。追逐嬉戏,相互鼓励,提供帮助,分享快乐-----无形中的友情让他们成就了彼此的幸福。待得故事结尾,我们借由着小北极熊的视野看到了小红点和她的妈妈相亲相爱场景。我们也同样感受到了小北极熊对北极熊妈妈的情感依恋。无论是女孩和妈妈,又或者是小北极熊和熊妈妈,他们两组人与动物之间互动场景又共同勾绘下了难能可贵的温馨亲情。
通篇的阅读,我觉得本书无时无刻地向小读者们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正能量。小北极熊和小红点女孩的相识经历其实从某种侧面也折射分享给书外小读者们关于成长的哲理。我们既是家中父母们的小宝贝,我们同样也是自己外出闯荡去结识朋友,茁壮成长的个体。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休息港湾,然而外面的世界同样充满着美好等待我们的发现和寻觅!用着一颗温暖的爱心,我们同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更多的暖心爱意。这何尝不是人生成长中的宝贵经历么!
《雪地里的小红点》读后感(三):孩子成长赋能的秘密
《雪地里的小红点》描绘了一只叫米琪的小北极熊是如何从母亲的怀抱中,走向了自我的天地,领悟了朋友的意义。故事的主题是鲜明的,情节是简单的,但是意义却是深远的,尤其对于我们现代家庭,孩子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只是孤独的存在。如何去克服孤独,从生物学意义的人到社会学意义的人,这是所有家庭育儿的重要方向和共同需求。
《雪地里的小红点》色调很朴素,虽然只有红、白两种主色调,但是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孩子无须五彩缤纷,只须在色调、形状、比例的探索中,了解到这个世界并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举例而言,北极熊妈妈的体型是硕大的,北极熊孩子的体型是袖珍的,在绘本的首页就清晰地展现出来,北极熊妈妈忙于捕鱼,北极熊孩子却百无聊赖,他希望妈妈能真正地陪伴他、关心他。然而,北极熊妈妈并没有觉察到孩子的心理需求,还是一心一意地捕鱼。于是,北极熊就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绘本在描述由近及远的时候,运用了一点红、一团红、一片红层层递进的方式,将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巧妙地引出来。虽然我们不知道这红色的事物是什么,但我们可以发现孩子观察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调动,他正和绘本中的北极熊孩子一样,希望知道来访者是谁。
《雪地里的小红点》对于来访者与北极熊的互动,写得很详细,虽然具体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图画却很亲切很温暖,他们彼此地牵牵手、摸摸脸,感受着情绪的变化,特别是北极熊孩子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小女孩的态度,询问他是否愿意陪自己玩耍。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很快就与北极熊打成了一片,他们打雪仗、滑雪、爬坡,眼中充满着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绘本在描述这一段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时,采取了数幅画排列在同一页页面上,由左而右,由上而下,背景都是寒冷的冰雪,但前景却是他们夸张的动作,既有用手捧起一堆雪的特写,也有小女孩与北极熊的合影,显示二者的亲密无间。
《雪地里的小红点》几乎用了一半的篇幅都在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但紧接的内容就明显加快了节奏。随着小女孩的手套掉进了冰水中,尚未学会潜水的北极熊孩子出于友情,勇敢地跳进了冰水中,虽然他的力气很小,行动很笨拙,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定信心,要将小女孩的手套找回来。此处让孩子清醒的看到了,作为朋友,不仅要有乐同享,还有有难共担。相对深奥的道理,通过简单的情节描写,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这也是 《雪地里的小红点》匠心独运之处。
相比于友情,更重要的情感就是母子之间的依恋。当小女孩发现了同样穿着红衣服的妈妈时,依依不舍与小北极熊告别了,小北极熊也发现自己离开北极熊妈妈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于是故事笔锋一转,进入了寻找的主题。然而,故事并没有直接将北极熊妈妈呈现在纸面上,而是让小北极熊发现冰面下有一团阴影,出于一种天然的血缘,他发现这就是他妈妈,故事在母子的热情拥抱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一过程时,用了一个词语”安全“,突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以及母亲对孩子的保护,当孩子愿意将与小红点相处的故事与母亲分享时,他已经等不及了,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这从某种意义上既避免了故事情节的重复,又起到了故事结构前后呼应的效果,同时对于全书的主题不着痕迹地予以深化与升华。
《雪地里的小红点》读后感(四):温馨的故事里透漏着聪明和勇敢
哈喽!小可爱们,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绘本故事是《雪地里的小红点》。 雪地里的小红点会是什么呢?在这个小红点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翻开绘本吧。 哇!翻开绘本的一刹那,满眼的雪白,仿佛身处在一片银装素裹之中,不由自主的被带入了冰天雪地的北极。 继续翻页,我看到了一只北极熊妈妈和一只北极熊宝宝。熊妈妈在薄冰处捕鱼,在一旁的熊宝宝也在无忧无虑的玩雪。熊宝宝边玩边想:妈妈捕鱼是多么无趣啊,为什么不和我一起玩耍呢? 嘿嘿,看来天真烂漫的熊宝宝,还不能明白熊妈妈捕鱼的重要性呢。 熊宝宝想:我还没学会潜水呢,我就不在妈妈这浪费玩耍的时光了。于是,他蹦跳着去寻找好玩的地方去了。 当他爬上一个雪坡时,在茫茫雪白之中出现了一个小红点。慢慢的,米琪与小红点越来越近,米琪看清了小红点。小红点还举着“红爪子”打招呼呢,还能从她身上嗅到“友善”的气味呢,而且她笑眯眯的脸蛋和咯咯响的笑声让米琪很想跟她一起玩。 于是,他们开始在一片雪白中滑呀、跳呀,开心极了。突然,小红点不想玩了,原来是她“小爪子”上的一个红点不见了。于是米琪就帮她寻找,呀,找到了,它在那里,可是它快要掉下裂开的冰块里面去了! 关键时刻,熊宝宝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在妈妈面前还是个不会潜水、顽皮的孩子,现在却是那么的勇敢、坚强。熊宝宝终于拿到了,等他游上冰面时,发现冰面几乎裂成了一块一块的,这下小红点有麻烦了。 不急,熊宝宝有办法。他带着小红点,跳过一块块浮冰,终于走到了安全的地方。两个孩子经历了这样惊险刺激的冒险,都很开心。 这时,在一片雪白中又出现了一个小红点,当她慢慢走近时,原来是小红点的妈妈。这个时候熊宝宝和小红点知道,该是他们互相说再见的时候了,于是他们依依不舍的碰了碰鼻尖。当熊宝宝看到,小红点与妈妈笑眯眯的脸蛋贴了贴抱在一起时,他也想自己的妈妈了。 熊宝宝和小红点告别后,就去找自己的妈妈了。当熊宝宝在浮冰上四处张望寻找妈妈时,熊妈妈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身边,于是熊妈妈驮着他游向了他们的家。熊宝宝想: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啊,我想把小红点的事讲给妈妈听,可是我要先睡一会啦。 故事讲完了,好听吗? 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 故事里有两位可爱又调皮的宝宝,一位是熊宝宝,一位是小红点宝宝。故事里还有两位慈爱的妈妈,一位是熊妈妈,一位是小红点妈妈。妈妈们在照顾孩子生存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安全问题,真是两位了不起的妈妈。 这是一个有关勇敢和聪明的故事。 熊宝宝在还没学会潜水的情况下,却为了小红点的红色手套,一个猛子扎进了深不见底、冰冷刺骨的水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深厚的友谊才能做到啊! 当他带着小红点从一块冰块跳到另一块冰块时,又体现出他聪明的一面,所以为熊宝宝的勇敢和聪明点一个赞! 小可爱们,相信你们在小伙伴遇到困难时,也会鼓足勇气、发散思维,勇敢的面对问题、智慧的解决问题的,对吗?
《雪地里的小红点》读后感(五):寒冷里的温暖 成长的能量
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在一片洁白中突现小红点,带来了一丝与众不同的生机,一个让人好奇的故事呼之欲出。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红点》。
为什么雪地里会出现小红点?小红点是谁?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还没开始讲故事时,种种疑问已经涌上心头。
洁白与红色的反差
我喜欢白配红。虽然说红与黑是经典配色,但是红与白的搭配少些成熟,却多些天真浪漫。
色彩上的反差,会引起视觉上的注目,让人不由地关注白茫茫一片中的那个小红点,在还没有看清它的时候,不停地想:小红点会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在等着我们?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故事以小北极熊米琪的视角来引出小红点,是米琪看到了雪地里那个小红点,等他跑近了看,发现那是一个穿着红衣衫的小女孩。
小女孩对于一整片的冰天雪地来讲,是小的,色块的大小差异,是一个明显的反差。红色的衣衫,在白茫茫中格外显眼。
小女孩和小北极熊属于同龄人,他们都很单纯,彼此之间没有戒备,很快就一起玩了。可是,小女孩的红色手套在玩耍过程中掉进海里,米琪不顾一切地扎进水中抓住了红色手套。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友谊的升华。
故事里对小女孩始终以“小红点”来称之。他们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小红点回到了另一个红点的身旁,那是她的妈妈。而白色的米琪也去寻找他的妈妈。
红、白各一条线索,他们之间有交集,也有分别。两条线各自讲述一个亲子的故事,也交融着讲述着人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故事。
红与白的反差,是夺目的,也是和谐的。
传递着勇气与友谊
《雪地里的小红点》充满了想象,因为在冰天雪地里,孩子独自去玩,是需要勇气的。无论是小女孩还是小北极熊,独自迈出这一步,都需要勇气。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收获了友谊。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友谊都需要迈出这一步。如果总是呆在家里,那会缺失与别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只有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才会结识新朋友。友谊是在真诚以待、互帮互助中得到升华的。
小红点看到米琪时不是冷脸相对,而是面带微笑,还轻轻抚摸他。她很乐意和米琪一起玩,好朋友能一起玩得开心。她也学着像米琪一样从山坡上滑雪下来。米琪对待小红点也是真诚的。看到她的红色手套掉了,他马上去帮她捡回来。浮冰开裂了,他没有丢下小红点不管,而是教小红点跳过一块又一块的浮冰。虽然他们之间没有语言的交流,但他们都在用行动表露自己真诚的心意。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需要什么。
亲情无声,却总在左右
除了友谊,在这本温馨的绘本里,还有亲情总伴左右。小红点出现在米琪的视线里,看起来是她的妈妈放手让她一个人去玩,但是谁又会放心让孩子独自在这冰天雪地里呢,相信她妈妈也一直是在关注着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当他们玩好回来时,白茫茫的雪地里还有一个小红点,那就是小红点的妈妈,她始终在那里。
米琪呢?他的妈妈虽然忙着捕鱼,没有陪米琪。可是当米琪坐在浮冰上想妈妈的时候,他发现妈妈就在他身边的海里。妈妈没有走远,只要孩子需要,她们就会出现。
小红点的妈妈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小北极熊米琪也拥有妈妈的大拥抱。在这冰雪覆盖的寒冷中,妈妈的怀抱是温暖的。
爱是后盾,友谊和勇气为孩子的成长注入能量。
《雪地里的小红点》读后感(六):勇敢的小北极熊和它的朋友小红点
《雪地里的小红点》作者通过小北极熊米琪的视野,角度来告诉我们,它的所见和所想,先是米琪独自在雪地玩雪然后它爬上陡坡看见了小红点,这里分成三次展露出小红点的真面目,是对于小北极熊米琪逐步移动靠近小红点的镜头表述,小红点彻底展露在小北极熊的面前,并且正对着它挥手。随后作者用四个小分格搭配简单的表述,来表达米琪和小女孩遇见对方的心情,并且仅仅只写了“啊,她愿意!”这几个字来表达小北极熊的喜悦,搭配四格一起玩耍的画面,将小女孩和北极熊开心玩耍的画面和音效,自动插入我们的脑海中播放。
前面的部分我们见证了小北极熊跟小女孩的友情,那么后面我们见证了小北极熊的勇敢,当小女孩的手套掉了的时候,小北极熊急冲冲的跑回去,并且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捡红色的手套。但是浮冰裂开了,小红点害怕了,米琪勇敢的陪着小红点跳过一开块块的浮冰,甚至驮着小红点想要回到玩雪的地方。作者通过米琪的举动告诉小朋友,动物对待人的情感是怎么样的,同时也让小朋友看见了小北极熊米琪的勇敢,家长可以在这里引导小朋友思考浮冰为什么会开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帮助自己逃离这样的场景。
米琪和小女孩被白雪遮挡了视线,可是另一个小红点出现了,那就是小女孩的妈妈,作者这次通过小女孩和米琪鼻子陪鼻子的画面来表达它们的友情和将要分别的不舍。并且通过两个小红点相拥的画面和两只北极熊相拥的画面,来表达动物和人类的母爱没有差别。如果说作者通过小女孩和跟妈妈的拥抱来表达小女孩对妈妈的想念,那么米琪这边作者很直白的采用了更想念这几个字眼,来表达米琪在看见小女孩和她妈妈的画面以后,对自己的妈妈的想念和急迫见到它的心情。
雪地里的小红点跟着妈妈回家了,小北极熊米琪在妈妈的怀里深深的进入了梦乡,雪地里的故事暂时结束了。《雪地里的小红点》前期让我们看见了米琪和小女孩的友情,后期让我们见证了米琪的勇敢,并且感受到了来自人类和动物双方各自的母爱,以及人类的孩子和动物的孩子对于自己母亲的情感和想念又是什么样的。
此刻看着封面想起了前两天看新闻说北极的土地渐渐的变成了红色,天气变暖,北极的冰被融化了,北极熊的生存变得越来的越危险,北极熊越来越难找到一块冰块,属于它们的冰雪世界在消失。所以这本《雪地里的小红点》也从侧面告诉了我们要保护这个这个冰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