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影评100字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是一部由唐季礼执导,王宝强 / 倪大红 / 吴孟达主演的一部动作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影评(一):是梦想本身让观众梦回80年代的少林寺
看了王宝强的《少林寺之得宝传奇》朦胧回忆起了小时候看李连杰版少林寺的样子。
对那时候的观众来说,少林寺是行侠仗义的代名词。可以说每个小男孩都有一个少林梦,如今凡事都有反转、凡事都可争辩,而宝强的少林寺有一种古朴的怀旧感,让人记起那个有着对错分明,正邪明晰价值观的时候。
宝强饰演的得宝从靠招摇撞骗混迹为生,到失去幼子后的醒悟和沉练,再到成为少林弟子成为“为国为民”的侠,中间的历练让人动容。
尤其是练拳的一招一式,都能看出他没有丢下少林弟子的风范,这里要重点夸一下宝强,童子功从未落下,不论是硬桥硬马的扎实基本功,还是甩枪弄棍的飒爽,力量与肌肉都能彰显练家子本色。
喜剧片、文艺片、到如今回归动作电影,导演唐季礼终于圆了宝强的功夫梦。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影评(二):一念成佛,是得宝,也是宝强
今年,作为一个影视工作者,看见《得宝传奇》的时候,心中涌起的其实是感动。
虽然网络电影在过去的一年有了告诉发展,但是《少林寺之得宝传奇》确实是第一部一线演员出演的网络电影,从一定程度上更加拉近了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的距离。
而这个一线演员,就叫做王宝强。
说实话,王宝强开这个先河,我并不意外。
在我看来,王宝强是演员中的异类。他其实不太在乎载体。他可以演电视剧,一演就造就了许三多、阿炳以及顺溜三个经典的憨英雄形象;他可以演文艺电影,一部树先生演绎了一个憋屈到绝望的中年人形象,当然我们最熟悉他的是喜剧片,从《天下无贼》到《人在囧途》从《泰囧》到《唐人街探案》,宝强娱乐了自己,开心了我们;但其实王宝强最想拍的是动作片,因为那毕竟是王宝强电影梦的起源。如我们所知王宝强的电影梦源于少林寺,而虽然王宝强也演过如《一个人的武林》这种硬核的动作片,但那终究是与少林无关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得宝传奇》和宝强是互相成就的。得宝人生的跌宕大概只有宝强能感同身受,宝强对少林的思考和感情大概也只有得宝能够寄托。
得宝能和宝强相遇,是两个人的幸运。
得宝是一个最终悟佛的人,经心乱,经失去,经痛苦,经迷茫,经顿悟,才知道原来一切的得到失去,皆是虚妄。真正的侠义,便是在痛苦挣扎的命运中,仍然能够坚守心中的道。
得宝如此,宝强亦如此。
得宝说起来,算是宝强的业障。
得宝被最亲的人背叛,失去了最亲的人,但绝处逢生,方以悟道,方以见众生。
宝强亦如此。
其实我对宝强最好的印象还是直面所有人对他电影的评价。一般人不敢面对,可宝强敢,还是笑着面对。我觉得这才是文艺创作者该有的态度,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能够若无其事地调侃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人悟道最终的敌人永远是自己,宝强敢于演绎得宝,就是敢于直面自己。
这对于王宝强来说,才是演技事业的大成。
其实对我来说,每年过年能看见王宝强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王宝强真的是一个很能让人开心的人,无论他身上有多么艰难的事情,他总能把让观众捧腹大笑的一面演绎出来。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喜剧演员。
为了宝强,请去看得宝。
那里有一个少林弟子的悟,还有一个喜剧演员的悟。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影评(三):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唐探组”也能如此佛系,望耗子尾汁!
文/暗地妖娆
说实话,看《少林寺之得宝传奇》的初衷,是因为将它当成了《唐人街探案3》的开胃前菜来品,唐季礼掌镜、王宝强与刘昊然的“唐探组”联手,外加倪大红、熊欣欣和吴孟达等一众老咖,这种黄金卡司本该成就一个影院贺岁档的大热门,这次却破天荒地以网络电影的姿态出现,让你春节宅家自撸,既令人觉得意外,又像是直接把热腾腾的惊喜亲自送货上门。于是乎,这个没有成龙、没有院线贺岁功夫大片的2021大年初一,被喜剧耽误了的“武打明星”王宝强,给大家上了一堂硬桥硬马的佛系武术课。
就港式武侠戏来讲,大抵分为两种派别,一种属于“仙”类,譬如徐克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打斗戏空灵飘逸,场景宛若童话;另一种则是拳拳到肉的硬核类,譬如1982年制造过万人空巷之奇观的《少林寺》(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和“新联影业公司”联合成立的“中原电影制片公司 ”投拍)、93年袁和平执导的《铁马骝》;后一类的拍摄有个硬原则——主演必须有武术基础。而这对于王宝强来讲,没有任何难度。
早在2014年公映的《一个人的武林》里头,便已在大银幕上见识到一脸疤的凶暴款王宝强与甄子丹强势肉搏的戏码,毫无疑问,他是个标准的练家子;所以在《得宝传奇》中能轻松演示一字马和倒挂金钩也便不觉得稀奇。作为在少林寺做了六年俗家弟子、练就了如假抱换童子功的宝宝,对于“功夫”二字可能比“喜剧”还要熟悉。于是,便有了网络电影中那位历经生离死别之后方大彻大悟的佛系武林高手——西门得宝。
可以说,西门得宝的故事系典型的港式功夫片路数,一如周星驰的《功夫》中对变成强者抱有坚定理想,却被现实的铁拳锤成了黑帮小混混的男主角,“改邪归正”是《得宝传奇》的主心骨,亦是彰显香港功夫电影的经典元素之一。片中讲的是得宝在深山开黑店,干的是对过路客设局讹钱的买卖,孰料却陷入更黑的陷阱,不仅被好兄弟背叛,还饱尝丧亲之痛。所幸得少林寺落难高僧出手相助,习得一身武艺,展开了一场步步惊心的佛系复仇之旅。纯港式幽默与宝强那一口亲切的乡音相得益彰,角色超速升级,不仅成全了自己,更是修复了已被夷为平地的少林宝刹。这其中,倪大红饰演的高僧与得宝的互动称得上是独辟蹊径的师徒情,他们一个建房、一个拆房,就在建建拆拆中让得宝彻底“拆除”了痞匪的性情,终成大器。
王宝强显然是认真到极致地还原少林功夫精髓,一招一式滴水不漏,将激情扬抑的血战名场面进行到底。这个过程中,也算是为观众亲身演绎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终极奥义。达摩老祖为少林创立的“七十二绝技”,从《金刚经》、《易筋经》、大力金刚腿、铁头功,乃至刀枪剑戟,本片都将这些传说中的神功实体化。西门得宝自初学阶段于挑水砍柴中的苦练,到末尾凭一条僧棍对抗一支军队,这些熟悉的细节俱是向经典《少林寺》的一次完美致敬,看到得宝挑水的木桶底部系无法着地的尖椎型,亲切感油然而生。
而作为刘昊然的颜粉,他清俊的太子扮相也满足了我对本片养眼方面的诉求,这一次他并非王宝强的探案好搭档,却是护花“妖僧”得宝拼死保护的那枝“花”。事实上这亦是《得宝传奇》的特殊之处,别人家的主角复仇,伴随的是腥风血雨的杀戮,得宝的复仇却如此佛系,那是一次又一次的拯救,救从前的未婚妻、救深陷牢笼的昔日伙伴、救遭遇谋反的太子,更完成了对自身罪孽的救赎。片子从头到尾都在传达一种理念——武功不是报复的工具,亦非争强好胜的本钱,却是救人的利器,望马保国们耗子尾汁!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影评(四):意外之人的意外之喜
在今年战况激烈的春节当中,王宝强成为我最为关注的对象,一来自然是因为《唐人街探案3》,这部由他在主演的IP推理喜剧,早早就被当做了票头号种子。
二来则是,他是春节档唯一一个“左右互搏”的人,大年初一当天,他竟然还有另一部电影同时上线——《少林寺之得宝传奇》。
然而,这竟然是部完全不走院线,只在优爱腾三大平台播放的“网络电影”。不禁让人疑问,难道宝强也缺钱到要“下海”了?
不得不说这令人惊讶,要知道网络电影此前给人留下的印象几乎都不大好:故事雷人,粗制滥造,演技糟糕……虽然这两年发展迅速,但始终给人留下了“圈钱烂片”的印象。
但看了没多久,这个念头就被我打消了。
首先直观感受到的,就是它不逊于院线电影的制作水准,服化道精细,摄影剪辑流畅,还包含不少特效镜头且质量不错,像是山林的几个远景,无论光影效果还是建模精细度都十分过硬。
其次是卡司阵容,除了宝强,之后出场的演员更是一个比一个惊喜,倪大红饰演的少林和尚与苏大强完全是两个感觉,一个抬眼都有世外高人的风范。刘昊然饰演一个明智但软弱的太子,也是全新角色,除此之外还有吴孟达,熊欣欣……
当然,只靠大明星大投资,是无法撑起一部电影的质量的,而《得宝传奇》也不只是一个简单在制作层面升级,各方面都能感觉到主创的用心,像是它对“少林寺”的延续,并非单纯的借IP乱来,而是将“港片味”与“网络电影”的特点融合。
比如说剧情:得宝本是山间野夫,胸无大志,却在遭到背叛后与师傅修炼武功,并多年后下山报仇。一方面得宝在山洞里潜心修炼的段落,会让人联想起《倚天屠龙记》之类的武侠小说。一方面又保留了“打怪升级”“屌丝逆袭”的套路,保证了娱乐性,让电影既有熟悉的元素,又不会太桎梏。
又比如店伙计偷听袁嵩的场景,本来上一秒还气氛紧张,下一秒两人就跌进房中与杀人的袁嵩面面相觑,令人忍俊不禁,可没过多久,袁嵩又称两人当中只能活一人。这种气氛快速变化,不断在严肃与无厘头切换的情节编写,恰恰正是当年港片鼎盛时期癫狂至极的风格。
但最令人满意的,还要数其动作场面的水准。在看多了这几年要么小鲜肉,要么老年人演员花拳绣腿的所谓功夫片后,看到这么一部不靠剪辑拼接,不靠音效造势,招与招之间拳拳到肉的“新少林寺”,着实有些惊喜。
利用牌匾,房砖等道具加强动作设计,年纪一大把的倪大红愣是在镜头里健步如飞。在走廊,庭院的复杂地形内变换站位与格斗方式,令人目不暇接。而我个人最喜欢的,莫过于得宝下山后,在赌场与屠昊再次相逢的那幕。两人从赌桌前爬上赌桌,镜头猛地一推,两名演员硬桥硬马的过招。元宝在他们脚下哗啦啦洒落,发出清脆响声。这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能把一部网络电影做的这么好,自然离不开导演:曾执导过《神话》《警察故事》的唐季礼。熟悉他的影迷都知道,拍动作戏的一把好手。也正因为有他,才能把《少林寺之得宝传奇》拍出真正的港片情怀。
而有情怀的也不只是电影,还有王宝强,事实上,拍《少林寺》一直是他的梦想。
8岁那年,年幼的王宝强在电视上看到了李连杰的《少林寺》,他因此去了嵩山,拜师学武,一路学功夫,去横店,拍电影,最终成名。可以说没有《少林寺》,就没有现在的王宝强。他也一直等着少林寺题材的电影出现,直到快四十岁,终于实现。
一路过来,王宝强都在用“意外”惊讶众人。他出身草根,却一炮而红。当人们都觉得他是过眼流星时,却凭借《士兵突击》更上一层。当人们又觉得那便是顶峰时,他又出演了《泰囧》,《唐人街探案》,一次次创造惊喜给他人。
如今的《少林寺得宝传奇》也是如此,相信它会让许多人意识到,网络电影也有广阔的前景,也有精品化的可能,也希望像这样制作精良的水准之作,成未来之势。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影评(五):人生不设限,王宝强——让传奇继续
随着春节档期的临近,唐人街探案系列又一次如约而至,这部由陈思成导演、王宝强、刘昊然主演的电影,票房预售已经超过9亿元,创下了中国影史预售票房记录。与这部备受关注的电影相比,同期上映的由王宝强主演的另一部电影——《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就显得略为低调。
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武侠片。在华语武侠片已经逐渐没落的今天,选择这样的题材,是一份值得支持的勇敢;看到影片中武术招式的扎实有力,有一种久违的亲切;听到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涌来一股莫名的感动。特别是想到主演王宝强是在看了电影《少林寺》之后选择去少林寺学武并成为一名演员,现在又拍摄了这部以少林寺为主题的影片,更不由感叹,冥冥之中,命运早已为故事埋下伏笔。
一直觉得王宝强是个很特别的演员,专业演员的气息不够浓厚,长相也不突出,但意外有观众缘。出生于1984年的他,既拍摄了《盲井》、《hello 树先生》、《天注定》这样优秀的文艺片,又在《天下无贼》、《人在囧途》、《泰囧》、《唐人街探案》等商业片中游刃有余,还有《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暗算》这样有口皆碑的爆剧代表作。
他的大部分角色,多少都带点草根气质,他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挖掘诠释每一个角色的不同。傻根的天真质朴,阿炳的大智若愚,许三多的执着坚韧,树先生的疯癫无助,唐仁的市侩精明。这些本来生活在我们身边、普通的甚至有些面目模糊的人被搬上了大荧幕之后不仅没有失真,反而在他的演绎下变得鲜活生动。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不留痕迹的表演总让我们产生错觉,以为荧幕上的那个人就是生活中王宝强的样子。但细数他塑造的这些性格迥异的角色,就会发现,他的演技被远远低估了。在十三邀的访谈中,我们看到了王宝强的另一面。他对表演有着深刻的理解,谈到自己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表演方法,就是带入这个角色,去思考什么才是符合现实的反应。对于我来说,他的表演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真实,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却对表演有非凡的领悟力,少了一份匠气,多了一份生气。
很多人都会把他的成功归咎于幸运,仿佛如果当年冯小刚选中的那个人是他,那今天自己的成就绝对会远远超过现在的王宝强。幸运当然是王宝强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怀揣着演员梦的人那么多,起步比他高的也不在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在观众眼前短暂出现又很快消失。
真正成就王宝强的是他自己,正如他在十三邀提到这个问题时,承认自己是幸运的,但他更相信自己的幸运也是努力得来的。
他坦然讲述自己八岁的时候因为一个电影梦离开家乡去少林寺练武,回顾自己北漂时的困窘和无助,不回避自己草根的出身。泯然众人的平凡外貌和一口带着家乡味的口音不仅没有阻拦他的脚步,反而成为他鲜明的个人特色。他用一个个角色打破了人们对他只能演某一类人物的刻板印象。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对目标有强大的执念,保持谦逊,不忘初心。
银幕上,得宝在得与失之间领悟成长,书写着自己的传奇;现实中,王宝强凭借对表演和观众的尊重,用行动打破偏见,奋力实现不设限的人生,让属于他的传奇继续。
《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影评(六):笑闹中出真知——港式动作喜剧重现江湖
唐季礼导演,王宝强主演,倪大红、吴孟达和刘昊然加盟,拥有如此豪华的阵容,加上“少林寺”——这个在华语电影中早已家喻户晓的名号,《得宝传奇》从一开始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说实话,当看到拥有这样的阵容的电影没有在院线上映,而是选择在网络上播出,一开始确实是有些惊讶的。不过转念一想,现在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越来越多的优秀电影改在网络上播出,心里倒要释然了许多。
说起“少林寺”,名声最响亮的当然是1982年的李连杰版本,该片不但早已成为华语电影中的武侠动作经典,而且也奠定了李连杰个人在影史中的地位。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围绕着“少林寺”的各种翻拍、改编甚至新创作的影视剧不计其数,不过大多数都是在效仿前作的武侠动作路线,先不说影片和剧集本身的质量,光是从题材类型上来说,确实很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此次唐季礼的《得宝传奇》则是另辟蹊径,从选择春节这个档期和让王宝强来做主演,我们就不难猜出:这会是一部不走寻常路的“少林寺”题材作品。首先它一定是此类题材中最好笑的,自从出演了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后,王宝强对星爷风格喜剧的把握越来越驾轻就熟了,而《得宝传奇》也很好地利用了他的这一优势,在一开篇就先来了这样风格的一段。
从假冒“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宝将军”,到被揭穿是开黑店的黑心老板,电影开始这二十几分钟是全片笑点最为密集的一段,无论是得宝和儿子的互动,还是烧纸的情节,还有集中出现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人物,比如吃胳膊的人、和屋顶一样高的巨人,这些设置都让人忍俊不禁。特别是吴孟达在这一段中的加盟,他本身自带的笑点更是为其它笑料推波助澜,让这一段颇有周星驰式喜剧港片神韵,也让人不得不感叹:王宝强不愧是星爷看上的男人啊!
用星爷的方式打开武侠动作片,这种操作确实给人很多惊喜。不过既然是王宝强加吴孟达,那导演在第一段走这种路线也不让人感到奇怪,真正意外的是接下来倪大红老师的登场,武打?喜剧?似乎哪个也和他过去给人的印象不沾边啊。然而这次导演却让倪大红同时挑战了这两种表演方式,不得不说,到底是老戏骨,每一种风格都是信手拈来。
没错,倪大红老师在片中真的有多场动作戏,看起来实在是身手了得,从片尾的拍摄花絮来看,应该都是他亲自出演没有用替身,确实让人十分敬佩。至于他在喜剧方面的呈现,则主要体现是在“揣房子”这一段当中,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完全不见周星驰风格喜剧的影子了,更多会让人想起成龙大哥的那些动作喜剧。
这一点都不奇怪,毕竟唐季礼导演曾经就操刀过成龙的《红番区》、《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等多部作品,他显然对于此类动作喜剧的把握更加游刃有余。看过这几部老港片的朋友,应该对成龙大哥在片中看似荒诞不羁,甚至有些插科打诨,但实则是正义凛然、心怀天下的形象非常熟悉,其实不光是和唐季礼合作的这几部,在成龙早期的其它作品里也几乎都塑造了这样的形象,比如港版《城市猎人》中的私家侦探孟波,《我是谁》里的杰克等等,都能让我们看到这些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会肃然起敬的角色。
而此次,唐季礼显然也是想要重温“成龙式”动作喜剧的辉煌,虽说论功夫王宝强的确和成龙相去甚远,但其实他本人6岁就开始练习武术,实际上也拥有很深的武术功底,所以他在本片中的一招一式确实还有模有样。再加上王宝强极具个人标签的喜剧表演方式,又完全不同于成龙大哥的风格,确实让我们在回忆起老港片余韵的同时,又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说回剧情,倪大红和王宝强这段对手戏,可以说是全片的转折点。能让得宝这个原来只会招摇撞骗、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心怀天下的道义之士,关键就在于倪大红饰演的少林和尚的一个小计谋:他假用替得宝寻找失踪儿子之名,让后者完成了一次被动的修行。这场修行不止是每天砍柴挑水做饭,也不仅仅是习武打坐练功,更重要的是对内心的磨练。
特别是得宝不断盖房子,然后又被师傅不断踹倒这部分情节,很多人可能只把它当作一个笑料在看,其实不然,师傅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得宝:人生总是要在面对不断地推到重来。有时候你只是想蒙混过关,但最后发现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心存侥幸;有时候则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现实太残酷对手太强大,于是你必须继续加固根基;还有时候你已经做得很完美了,可偏偏却遇到蛮不讲理的坏人,这时候就需要你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成果。
于是,通过这一次次的“推倒重来”,得宝也是在不断地修行当中,而在这不知不觉当中,他也彻底完成了蜕变。片中得宝为了找到儿子“有肉”才拜到师傅门下,而师傅对他说的那句“在你眼中,世人皆有肉,苍生皆有肉”似乎在说明:儿子“有肉”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一个人的良知,以及对世人和苍生的热爱,因为自己先前的作恶多端,得宝失去了“有肉”,而在经过一番修行之后,现在的他要做的就是去找回“有肉”,也找回自己曾经丢掉的灵魂。
最终得宝做到了,不但铲除了恶人,还拒绝了皇帝让其做官的嘉奖,一心只想在原址重建少林。当然,他要重建的不仅仅是几座庙宇,更是要重建已经在世间遗失的少林精神。那少林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或许最后的一段独白会给我们答案:“佛说:世间有诸般苦, 生老病死 ,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各自修行,以求解脱,云聚云散,后会有期。”
正如得宝最后对新登基的皇帝所说:“陛下若能勤政爱民,让百姓安居乐业,即便不吃斋念佛,也是一种修行。” 是啊,若世间每个人都能心存善念,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或许就是少林精神重现江湖的那一天,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通往它的这条路上都是一场艰苦的修行。
本片还有一点有趣的地方在于,电影结尾得宝带着重修少林的重任离开,而前边提到的李连杰版《少林寺》正是发生在少林寺重建后的故事,从这一点来看,《得宝传奇》某种程度可以算是“少林寺前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