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城小子》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金城小子》影评精选

2021-02-13 03:40: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城小子》影评精选

  《金城小子》是一部由姚宏易执导,刘小东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城小子》影评(一):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老家也是大厂的 我们生产军工炸药和导弹

  但是在这个和谐年代 谁需要这些东西

  所以在我们那么三面环山的隐蔽大厂中 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出来了

  我就是其中一个

  《金城小子》影评(二):你来自那里,却不再属于那里

  喜欢电影里真实的画家,成名之后有助手给挤颜料给打伞。刘小东画的家乡是他制造出来的。他见识了整个世界的玄机之后,觉得贫穷的家乡小城市的人们应该怎么样的苦大仇深啊!电影拍得好,却不是赞美的。

  《金城小子》影评(三):好,很好

  《金城小子》尽管信息量不丰富,确实是很好看,相比《东》,我觉得这部拍刘小东的纪录片好多了,侯孝贤的团队没有用侯孝贤的标志性长镜头进行拍摄,反而拍的很活泼,开头的那场坐车上班的戏拍的实在太美了,还有片中不时穿插的空境,美轮美奂,再加上林强一如既往高水准的音乐,总之屌爆了。

  《金城小子》影评(四):·

  一个除了小学美术课和在课本上涂鸦以外 就没画过画的人的感想:一个人想要画画的原因有一、为了考试 二、为了挣钱 三、为了有想画些什么的冲动 其中 第三个原因应该是最重要的 所以 想要把想画的东西画好 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近它们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 你在工作室里用想象力画出的东西只会是一个大概 而接触实体 你的画就会在真实的环境里得到生命力(其实 我们做决定时 也应该这样 不然 就像那些公务员 每天坐在办公室里 看看大片、购购物、打打牌 要不就琢磨着用他们的涨幅赶上GDP增幅的工资包哪个二奶 在做决策时 就想当然的做 那么 这样的决策 很大可能就是放屁)

  《金城小子》影评(五):追根溯源之旅

  “在北京的臭水沟边上看两个老人在看一个X光片,我立刻想到的是一种被遗忘的人,因为我们在城里生活都很忙,大家连见面打招呼都很无力都很忙,突然看两个人研究身体的时候,在臭水沟边上,会突然勾起一种对遗忘的一种表达欲望。

  我觉得我这些兄弟对我的生活轨迹来讲是被遗忘的角色,一个是整个工人阶级,在中国大的社会背景变化下,工人阶级被遗忘的感觉,还有一个整个城市化的进程,小城镇是被抛弃的,早晚被城市给吞并的被遗忘的,他们即使再有个人才能,或者是个人的品质,但是就是像被遗忘的一群人一样。”——刘晓东《金城小子》

  离乡三十年,回归到最初的起点,追根溯源,用画笔记录自己的家乡。

  《金城小子》影评(六):追根溯源之旅

  “在北京的臭水沟边上看两个老人在看一个X光片,我立刻想到的是一种被遗忘的人,因为我们在城里生活都很忙,大家连见面打招呼都很无力都很忙,突然看两个人研究身体的时候,在臭水沟边上,会突然勾起一种对遗忘的一种表达欲望。

  我觉得我这些兄弟对我的生活轨迹来讲是被遗忘的角色,一个是整个工人阶级,在中国大的社会背景变化下,工人阶级被遗忘的感觉,还有一个整个城市化的进程,小城镇是被抛弃的,早晚被城市给吞并的被遗忘的,他们即使再有个人才能,或者是个人的品质,但是就是像被遗忘的一群人一样。”——刘晓东《金城小子》

  离乡三十年,回归到最初的起点,追根溯源,用画笔记录自己的家乡。

  《金城小子》影评(七):真实的两个维度:表演的真实与影像的真实

  第一维度:

  问:如何达到表演的真实?

  答:影像的疏离感、演员的表演、故事的虚构。

  ——影像的疏离感:杜拉斯、安东尼奥尼、小津安二郎、侯孝贤、贾樟柯、锡兰等

  ——演员的表演:吕乐、阿巴斯《合法副本》等

  ——故事的虚构:阿巴斯、戈麦斯、费里尼等

  《金城小子》影评(八):金城 台湾

  《金城小子》没看过16mm跟HD的穿插。一部用那些清晨结伴乘着火车,穿过片片雾霭去收割芦苇的造纸厂工人,不知道他们的身影将在上千公里外的硕大空间内被众多艺术爱好者“仰望”一样,画家恐怕也不知道他的又一次“返乡创作”,将为这个冷清破败的小镇,那些童年的玩伴们带来些什么。画家与故乡的交流就像与自己童年的交流,是一种本我的回归。很有触动,往往真实的平凡生活,尤其是即将被时代所抛弃,将要消失的东西,就更加有力量。喜欢这种表达。导演说,金城就象是台湾,就是感觉是一样的,时代在进步,被科技推动着走,不改革,就永远落后。进步,就是机械化的到了,其实很难过,因为进步带走的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童年,曾经的家。一直喜欢着NHK的纪实72小时,无意中发现其实中国也有一些感人真挚的纪录片。人生百态,感受别的人生的同时,同样不要忘记我们正在进行着自己的人生。引用一段豆瓣上的话,“在评价《东》与《金城小子》这两步颇为相似的电影时,刘小东的直言,也许能成为未来艺术家之间类似合作的标尺:“侯孝贤他拍东西好像让我察觉不到,就是不知道他躲在哪儿,看这个片子我也第一次看,我说你怎么拍了我那么多画画的镜头?当然他有执行导演,他经常去,执行导演,他们台湾人做事非常谦虚,好像他总也不存在一样,可是他什么都给你拍到了,贾樟柯他拍的时候你会感受得到他在拍,这是他们两个的区别。”

  《金城小子》影评(九):金城小子

  “工人阶级被淹没了,我们忽然发现我们都是城里人,我们的故乡都被楼房盘踞,我们都是没有故乡的城里人。”画家刘小东写道。2010年,在离开故乡辽宁金城三十年后,他回乡去画他的旧友们,26幅画,也成就了一部纪录片,《金城小子》,姚宏易导演,侯孝贤兼制。

  金城小镇曾以造纸厂闻名,如今衰落。刘小东昔日伙伴,皆成历尽生计沧桑的中年人,却也无法不活得乐天知命。无法远离商业的艺术与粗糙的现实、绘画者与被绘者之间的关系,在童年与故乡中,变得更微妙,也许更简单,或更多审美距离。而摄影机,如刘小东的“第三只眼”,试图捕捉画家如何以画笔捕捉生活史,作为通往过去的途径。那无边无垠风中舞动的芦苇之海,有种亘古不变的诗意,用侯孝贤的话说,有点像时间静止。也令人想起侯氏电影里,九份那宁静清明、依山望海的芒草;运苇杆的火车,则令侯孝贤想到台南的糖厂小火车,流动的似曾相识。

  画家走出画室,或者说,将画室由固定封闭的建筑空间还原为流动开放的日常环境,原始的现场,可以是野地,采石场,或台球厅,所谓写生与写实,电影亦然(如在日本,被称作“活动写真”)。这种套层框架:现实、画笔、照相机、数字高清与16毫米摄影机;不同质感:画布、照片、银幕上两种色调的影像……如一个布满镜子的厅堂,映照彼此。

  《金城小子》影评(十):在荒野看金城小子

  第一次去荒野书店,找了一下,进去已经很多人了。开始不久后,郭熙志老师来了。虽是第一次见,跟想象差不多。

  片子讲述一位画家回到老家辽宁金城,画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有下岗工人、农民、老板、、、对于画家来说,他想用笔和色呈现这群被遗忘的人,农村被城市吞噬后的残余。

  看完后,大都散去了,剩下的散乱地围坐着。郭老师说,侯孝贤拍的太文艺腔了。纪录片应是平视,或更好的是低于生活,而不是像这样的高于生活,有点滥情。特别是音乐,很矫情。导演与画家的视角是错开的。像这样的纪录片是可以在央视播的。

  我开始问了个很细节的问题:树军参加的战争以及身上的砂子。郭老师提出应把握纪录片整体的问题,谁也不可能完全看懂。我想我整体已把握,需深究细节了。当然老师这样说也自有他的道理,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整体视角。郭老师提到影片开始时说的艺术商业化的问题。他说现在无商业化的只有诗歌和纪录片,因为不赚钱。

  我最记得的一句话是(大意)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过来的,不会差太远。所以为什么要有历史,要知道历史。因为有历史才有你。一个人的生活习性、个人秉性,都是与你生长的故乡息息相关的。所以,怎能不去了解自己的故乡,了解自己身边的亲人、儿时的朋友。

  我自看了小川绅介的牧野村,便觉一种使命感去了解自己的故乡。郭老师说他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便是回去拍自己的故乡。他说先从一样东西拍起,不用很宏大的角度。对我犹如点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