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节气厨房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节气厨房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16 01:19: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节气厨房经典读后感有感

  《节气厨房》是一本由梅依旧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1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节气厨房》读后感(一):时令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寒来暑往的交替,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方式,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是咱们老祖宗一直崇尚的传承,传统文化里24节气,这是一年中最具有诗情画意的时间点,我们可以餐食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美食呈现,无论你在哪里,在同一个时间里,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仪式感。

  最早我比较了解的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成熟时间可以判断所谓的自然规律,例如,现在冬季,我们现在能够在市面看得到的瓜果蔬菜基本都是反季生长的,通过塑料大棚各种激素药物制剂保证食材的新鲜和时效性,我们经常会吃到硬邦邦的果蔬食材,没滋没味的嚼在口中,甚至嚼不烂,这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时不吃"。

昨天是冬至,终藏之气至此。我这里是北方,我这里就是吃饺子

  《节气厨房》读后感(二):季节的味道

  以前的冬天最喜欢的就是每天晚上吃完饭往灶膛里放几块红薯,用灶灰盖上, 第二天早上香喷喷的红薯就可以吃了。 那时候对于冬天的记忆是寒冷的天气,冰冻的路面,可以打雪仗的大场,热气腾腾的烤红薯。 冬天因为有了这甘甜的食物变得温暖了。 有的时候在火炉边上放一块红薯,慢慢的等着烤熟的这个过程,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红薯的香味儿。

  十月份的时候红薯从地里出出来之后,放在窗台的地方晒上。 我们这儿的人管这个过程叫红薯晒出汗。 经过阳光晾晒的红薯烤出来更加甜软。

  冬天的时候在玉米粥里加一些红薯, 把红薯洗干净,切成小块, 玉米粥熬开锅了之后,把小块的红薯块加到粥锅里,煮至红薯烂软。

  作为季节性的食物,红薯是冬天必不可少的一种。冬季里的冬储大白菜是我童年里新闻里播报的新闻。 也是热气腾腾的白菜豆腐汤。

  现在的菜场,想买什么都能买得到, 大棚菜给人们的餐桌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夏天里沙瓤的西红柿,冰镇的凉凉的西瓜。 在冬天里也能买得到了。

  相对而言,更喜欢的是冬天喝一大碗热腾腾的白菜豆腐汤,吃一块烤红薯。 寒冷的感觉一扫而空了。

  《节气厨房》是一本关于四季时蔬的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食物因为季节的变化有着各自季节里的代表, 应季的蔬菜也可以做出好味道来。

  在春季里吃春韭,自己在家做春饼, 卷上韭菜,豆芽,萝卜丝等等,蘸上酱料。 这些食材都是应季的, 去菜市场买回来,把菜洗好,自己制作春饼, 用现成的饺子皮,杆成薄片,放在蒸锅里面蒸熟,整个过程很简单,不需要费很多的精力去做。

  《节气厨房》里针对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节气里都有对应的食物。相对于反季节蔬菜,应季蔬菜更能体现出食物本来有的味道。经过了寒冷霜冻的白菜的甘甜, 夏天里沙瓤的西红柿。把他们做成汤菜或者凉拌都能吃出那个季节特有的味道。

  《节气厨房》读后感(三):跟着节气 吃着唱着

  本人平时还算是个做饭爱好者,自觉得凡是能把菜做成花的人都是有诗意的,都是灵魂中带着香气的,无论何时,爱做菜就意味着爱生活,平时看着别人吃着自己的饭菜,别人称赞时就会自己心里特别开心,但我没想到有人能把每年二十四个节气过成了诗,每一首诗都不一样,真的特别惊喜,那就跟着节气,吃着唱着,笑着走着。

  小的时候家长总会在教说话的时候把二十四节气练成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跟着作者翻开农历,那古老厚重的历史经卷中,二十四节气如时光的纬编,岁月的链扣,璀璨无比。它们述说天道与地脉的关联,引导大地上的生长与收获,生存与养生。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孕育着希望,培养着那份收获,这片土地养育着我们,给予着我们最大的馈赠,不同的节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候,不同的农事规律。当然,还有不同的应时美食。比如秋天,桂花百合墩选用兰州百合蒸熟,用刀碾成泥,用模具制成墩,浇上桂花蜂蜜制成;比如春天,就吃野菜,叶类的野菜,像荠菜、苦麻菜,直接用焯水去除杂味,而茎类的野菜可以用盐腌,口感更爽脆。在逐渐淡忘节气传统的时下,食材用另一种方式感知季节的变化,提醒着人们四季和时间。作者必定是个爱好生活的人,在四季的更替中,顺应着天地的起承转折,随心而起,随意而动,好个自在的人儿。

  就这样跟着节气走吧,迎来一年又一年的更替,笑着走着,迎接着每一个不同的变化,承接着每一个将来的挑战,吃着啊,唱着啊,生活中的那些事情从来都不是难过的坎儿,我们需要放宽心态,等着岁月更替,看着云卷云落,陪着那个最爱的人,一起慢慢走过时光。

  生活在这份农耕文明中,享受着祖先留下的恩赐,感受着气象的变化,物象的不同,细细品味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跟着这种感觉一起去迎接下一个挑战吧,笑着歌着,吃着走着,把自己的每一天变成诗意的生活,别为那些不该有的事儿禁锢了自己。

  《节气厨房》读后感(四):跟随节气,制作美食

  说到节气,立刻能想到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说到美食,立刻能想到至少一百零八道菜,分三天吃完的满汉全席。我国的美食非常丰富,有川菜、粤菜、鲁菜、闽菜、苏菜、湘菜、浙菜、徽菜八大菜系,口味各不相同,烹调技艺也各不相同。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综艺节目中餐厅都展现了我国的美食。

  《节气厨房》的作者梅依旧,美食达人,美食专栏作家,出版的书籍都是和吃相关。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节气和美食相结合。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生活富裕,吃的好导致营养过剩,像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富贵病患者越来越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吃不仅要吃的好,还要吃的健康。《节气厨房》这本书根据每个节气的养生重点,随着节气来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以自然、健康、简单的形式,搭配相应的饮方和食方,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节气厨房》从目录看,分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大章节,每一个大章节包含六个节气。作者根据不同的节气,介绍了对应节气适合的美食。对美食的制作,作者写清楚了食材、调料和做法,还有一些美食,通过插图来讲述制作方法。厨房小语又对美食的制作强调了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作者采用先学知识,后学做饭的模式。作者并不是一上来就讲述制作美食的方法,在每一道美食制作方法之前都单独有一部分内容。例如本书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当中的第一道美食是水果春卷,在讲述水果春卷制作方法的前面是东风解冻,这一部分讲述了立春的来历,节气人体的感受以及一些养生的知识。春饼,撸串,烤鸭,最后的饺子,书中有太多的美食,每一样都值得我们去尝试的做一做。

  书中还看到作者提到了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古代历法书籍《大衍历》《宣明历》,古典文学《红楼梦》、《闲情偶寄》,电视剧《芈月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还有一些诗词,作者不仅博览群书也爱追剧。

  d

  《节气厨房》读后感(五):顺时而食

  之前听过一个养生名人讲过,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使用的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指定的“阳历”,只有中国使用的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共同规律制定的“阴历”,可见中国古人智慧的伟大。而二十四节气更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念叨一些关于节气的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现在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会拿出以前听到的谚语进行验证,再加上自己在农村租了块地,进行农耕生活后,更是让你不得不佩服古人。我之前与一个亚洲的外国朋友聊天,得知他们国家也有一些类似谚语或者经验,但都是口口相传或写在书中,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写进了日历里。

  跟着节气生活,就是顺应了自然变化的节律,就像把自己融入到了天地之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说的是这个世界的变化,其实也是每个人身体应该遵循自然节律所做出的感应。

  这本《节气厨房》还以为是教在24节气中应该吃些什么,做法是什么。但是翻开之后,才知道,它确实像封面上写的,是“穿行四季的私房味道和生活美学”。它里面不仅仅有好吃的菜肴,更是本有故事的书。你知道“李子霜”、“桃花雪”吗?你知道唐代的《大衍历》与《宣明历》吗?再看看这些章节名《桃始华》、《仓庚鸣》、《玄鸟至》、《萍始生》……这里有苏轼“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贯休的“田家老翁无可做,昼甑蒸梨香漠漠”。还有排毒的按摩方法,治疗风寒感冒的食方。读这本书不仅增长了生活知识,更能感悟生活,作者写自己幼时和外婆的对话,母亲对自己的叮咛,时常让我能勾勒出当时的画面,温馨的、昏黄的灯光下,一老一幼,一高一矮,诉说着生活的美学,一辈一辈,默守着与时序的约定。

  顺时而食,就是遵循自然之道,应时令按季节吃东西。 跟着节气走过每一年,感受每一年的天与地,风雨雪,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试着用更自然、健康、简单的方式来生活。

  看这本《节气厨房》不仅养身,还养生。

  《节气厨房》读后感(六):幼记今成十年忆

  或许我们都是一样的孩子,看到厨房,看到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深藏在记忆里的美味。   在节气背后,除了四时与天气,在冷暖的大背景之下,吃自然也是我们生活中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人是铁饭是钢”说的没错,毕竟谁能够离得开吃呢!   人气美食博主梅依旧用他的十年饮啜,将节气与美食合二而一,把自身体会和心得融会贯通,打造出了这款活色生香的老饕食谱——《节气厨房》!   穿行与一个又一个节令之中,做自己的美食私厨,从食材到烹制,历史气息里的古色古香再配以满溢生活情调的手绘,铺陈出一幅中华诗意栖居的生活美学盛景!   《节气厨房》带你倒流时光,跨越春秋,顺应每一个天地之气的改变,随着节气应时而食,帮助你找回被你遗忘的美食记忆和生活的仪式感!那些年少时候节气里的美食,你是否还在心心念念?或者,来看看《节气厨房》也许你遗失已久的那道菜谱就藏在这里,也许你可以看到别人生活里的故事,发现生活不一样的意义!毕竟世界这么大,在一个又一个的节气里,我们学会了应时而变,也学会了观察不同时间的天文气象变化。   节气,看似是简简单单的命名和分类,背后却藏着大学问。   那些遗落在岁月里的美食和美味,也因为有了因时而变的概念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节气厨房,顺应天气和季节,更重要的是顺应我们的心情。可以想象,每一种节气背后一种又一种的美食,既点缀了节气,又温暖了记忆。到老了老了,念念不忘的还是曾经的那一口老味道,因为那是我们心底里最深的记忆。   当你的心里开始认同这种美食背后的记忆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想要自己试试的渴望吧!   《节气厨房》贴心的帮你解决了这种问题的出现,书里直接附上了一道一道菜的做法,看着美食背后的故事,也看看别人的人生。这些一样的节气背后被不同的人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拥有了他们独一份的鲜活亮丽。   一代又一代人,在一刀又一刀以后,看着一道又一道美食,那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曾经在一个什么样的天气,享受什么样的节气,那是最温馨的回忆。   读着书上一页一页的文字讲述着节气与背后美食的秘密,同时也看着一幅幅图上的美味,心里也充满了对不同节气的期待。   走进美食的世界,走进节气背后的人生,在一道一道美味背后,找到自己错过的风景。

  《节气厨房》读后感(七):吃出健康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当打开《节气厨房》这本书,脑海里不知不觉的就想起二十四节气歌。小的时候就背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这些都是古代先辈们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身体跟年轻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差别。之前一直在忙于事业不注意饮食一直都感觉没什么多,吃一顿少吃一顿都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之前一些欠的“债”逐渐的需要还了,身体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胃疼、腰酸等症状,到了这个年纪我们更注重饮食,更希望保养。也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入手了这一本《节气厨房:穿行四季的私房味道和生活美学》 本书一共分4大部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按照季节来吃,吃东西一定得应季,只有应季的食物才是最具营养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注重这些了,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管在任何的一个季节想吃哪一种食物都可以。但是很多都是不应季的,比如现在马上就要过节了市面上的很多水果李子、桃子都看着非常的新鲜,但是吃真的是一点味道也没有。这些水果吃了以后不仅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而有很多的坏处,因为它都不是正常产出的。就像那中国的一句老话“不时,不食”不应季的东西是不可以吃的,我们吃东西也要遵循自然之道应按季节吃东西,什么时候就吃什么东西。 现在是冬天也到了冬藏的季节,在冬天我们吃的食物更多的要抵御寒冬就应该吃一些高热量的食品。比如“羊排”闷上一锅香喷喷的羊肉吃起来整个身心都能够得到暖和,这是非常健康的。但如果去吃一些不应季的水果或者冰凉的东西就与季节相反,这样吃起来对身体就是有害的。当时可能感觉不出来什么,但是如果时间长了那对于身体的一些不好的地方就会慢慢的显示出来。 《节气厨房:穿行四季的私房味道和生活美学》这本书是一本充满诗情画意的24节气食物情感地图,按照节气把食物做出诗意来,让我们在吃的时候不仅对身体有好处更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这里边讲得是一些特别平常的食物,但是就是在平淡中吃出了品味。 这本书不仅仅是食谱,讲的更是养生之道。只有把身体养好了,我们才能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身体不好那肯定什么都做不好,想拥有一个好身体就来读一读《节气厨房:穿行四季的私房味道和生活美学》。

  《节气厨房》读后感(八):穿行于四季的味道

  自古以来吃这门学问可谓是博大精深,民以食为天,不论是皇家的满汉全席,还是流落民间的私房菜,都是以吃为名,传承经典食谱。

  有人对吃不讲究,随便什么都可以,甜的、咸的、凉的、硬的想吃就吃毫不忌口,最后导致胃难受,难以消化。根据中医理论来讲,吃什么东西都讲究季节性,一年之中,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特色的食物,按照节气食谱做出穿行四季的私房味道和生活美学。

  “不时不食”出自孔子《论语·乡党第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不时不食”就是遵循自然之道,应时令、按季节吃东西,也就是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不能乱吃。

  现在的各种瓜果蔬菜大都产自大棚,已经没有了以前那种季节性蔬菜的美味,果蔬经常乱了时节上市,导致现在的果蔬想什么时候吃都有,却再也吃不出原来的味道。以前吃着应季蔬菜也没有感觉到做菜难,现在蔬菜多了,反而每餐都上愁该吃什么菜,本是为了让人们口味丰富一些,没想到却夺走了做菜的喜悦。

  随着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对吃也越来越讲究。根据每个节气的养生特点,随着节气来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节气厨房》中将全年二十四个节气的特色食谱汇编到一起,为我们养生提供最高效最简便的节气食谱,堪比满汉全席。

  随便翻上几页便可以看到节气食谱,详细到月和日,几月几日适合吃哪道菜,菜的做法以及这道菜的功效都讲得十分详尽。从未看过一本这样的食谱大全,能够将食谱与生活美学相结合,充满了诗情画意,比任何一本食谱都吸引人的注意力。

  它就像一本关于食谱的手帐,每天记录着关于吃的心得体会,288张精美彩绘插图为这本书增添美意,144种食材冷知识更是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平时粗心大意难以察觉的小问题,72道时令菜肴独家手作让深爱家人的主妇们可以一展身手做出爱的美味,让充满爱的厨房为家人做出适宜的养生菜肴。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养生食谱带你找寻生活中遗失的美好,帮你找到中国家庭餐桌上的仪式感。

  《节气厨房》读后感(九):科学养生 合理饮食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够记得这些传统的节气,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在过农历的生日,甚者已经不太关注和在意这些祖辈智慧结晶。但是《节气厨房》会通过介绍当季美食的形式为大家安利正在渐行渐远的“二十四节气”。

  一、遵照节气 科学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比如从中医养生来看,秋季起于立秋节气,紧邻大暑,又热又湿;秋季结束于霜降,已近立冬,气候又干又冷。秋初和秋末虽然同在一个季节,但气候却完全相反,医生遇到的季节病和中医养生需要预防的病也截然不同。所以,治病和养生简单地跟着四季走还不够,更要跟着节气走。

  二、遵照节气 合理饮食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民以食为天,但“食”亦有道。所谓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在昭示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之时,亦彰显饮食之道。

  立春吃春卷又叫“咬春”,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谷雨采茶,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

  小满吃苦菜,传统认为5月属于“毒月”,应该减酸增苦,多吃点苦的东西。

  芒种吃梅子,天气炎热,进入典型的夏季。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立冬吃饺子: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这时,就要开始进补了。

  大寒吃八宝饭,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

  《节气厨房》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完整系统的介绍了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着重介绍了在每个节气比较适合食用的几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时令菜,对科学养生、合理饮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节气厨房》读后感(十):“不时不食”——在节气中养生

  单看书名,只以为这单单是讲每个节气厨房里烧的菜——事实也是如此,这书,本就是讲每一个节气对应的美食。但是,又不单单是这样。   我们国家由古而今流传下来的手艺和习俗是不少的,有很多食物的吃法,也是一代传一代。但是这食物传承,却有可能只是传承了手艺,而没有传承这门手艺背后的故事。譬如,为何这个时候,最好吃这一道菜。在今天,很多人,包括我,吃东西已经不大讲究了,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菜春天吃比较好,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菜夏天吃比较好。我们只负责吃下菜,把五脏庙伺候好,只负责饱一时之口欲,而不去深究这些菜背后的故事。   《节气厨房》,写的是每个节气时厨房里做的一些菜,又不单单是写菜——倘若只是如此,那么好像读之也并无大用。恰恰是并非只是讲了菜,这本书才有了读的意义。而节气厨房除了讲菜之外,还讲了什么呢?也并没有什么,它根据节气写了食谱,也将一些中医疗补的方法摘了进去。它告诉人们为什么春季“宜增甘”的同时,又告诉我们“很多人把甘味误认为是甜,其实这是错误的。”——“甘味,是指事物具有滋补、和中的功效,可以益气生津、健脾和胃。”在介绍每一个节气对应的食物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将这些平时人们不会在意的没有注意过的医学知识放到人们的视野里,不会太过突兀,又向人们传播了这些知识,实在是大有裨益。我们可由此得知“春季阳气初生、肝气旺盛之时,要清除郁热”。也知“夏天最大的特点是湿邪重”“夏日脾胃功能低下,肠胃不好的大人和小朋友可以用蚕豆做羹吃。”……知“秋季要少食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增加口味酸涩的应季果蔬。……同时适当进食性微温之食品。”。也知“冬季滋补以养肾为先,饮食上要少食咸味,以防肾水过旺而影响心脏功能。”   以前,这些写食物的书籍在我这里,都不过是随手一翻,如有想吃的食物,照猫画虎整一顿,其余时间都是直接将之“束之高阁”。毕竟下厨这种事情,也是颇为随意,简单炒两个小菜,就吃过了一天。而在现在这个“四季如春”的时代里,有些菜总能够在以前不会出现的时节里出现。如本应该只在夏秋出现的西红柿,现在春冬也可吃得。时而久之就忘记了它原本结果的季节,原来是在夏秋。而《节气厨房》中对食材适当的功能介绍,使得我们即便是忘记了它们的生长周期,也知它哪个时刻吃下腹中是于人有益。   除此之外,私尤其喜爱书中语言,虽是将许多食物性能拓展来讲,又不显赘余枯燥,反倒是吸引了目光,总觉得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益心养身,收获颇多。确是喜欢,确是好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