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把刀,千個字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把刀,千個字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16 03:01: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把刀,千個字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把刀,千個字》是一本由王安憶著作,麥田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台币4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把刀,千個字》读后感(一):这才是繁花

  

#2020读书# 第32本《一把刀,千个字》,王安忆

重新开始读《收获》,开头是因久别而包容的,渐渐品味到老配方的乏味,这熟悉的玩弄文字的空洞。万幸在中篇集之后终于来了大菜,王安忆让我重拾兴趣。

王安忆的文字好有一比,如细密画上繁密的花饰,从角落开始,无声地匀速地蔓延开来,密密匝匝渐渐填满画面。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坐在空茫中,青水自踵一层层上漾,从不汹涌但永无停歇地,终于没顶,而我在水中睁眼,看少少变形的世事。这真是美妙的阅读体验,文字缠绕全身,似乎是每屏住一口气看完一章,再行呼吸。

这样的文字让读者抽离,因角色也是隔膜着,大家彼此都有足够的余隙,很难感受胸口碎大石般的情感冲击。全本读下来,我只在女同学说“走一个是一个”时猝不及防落下泪来。

这是王安忆文字的特点,所以对我这类读者而言,隔好几年读一本她的书,最享受。

  《一把刀,千個字》读后感(二):王安忆之竹

  王安忆新作《一把刀,千个字》,“千个字”题出袁枚诗,“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一把刀”想必是指男主行走天下的傍身技艺——厨艺。故事贯穿哈尔滨、扬州、上海、纽约法拉盛,以男主弄堂成长、扬州学艺、东北下乡、法拉盛私厨的经历串联。一个普通人的传奇。虽然那传奇中的人并不自知。

  祖师奶写“小团圆”,一个“小”字令“团圆”多了欲说还休,团圆不圆的意味。按这种命名方式,王安忆笔下的这段传奇,或可称为“小传奇”,那传奇中的人,经历时痛苦,经历后逃避,从未昂首正视过它,似乎也未觉得有反思的义务——那反思之、定义之的权力,属于最上层。他们能做的,只有以血肉之躯去感受,祭祀出肉身去承受。

  于是生活降落到细节,譬如,吃食。从在法拉盛历数淮扬菜的来历,到初登陆美利坚在小餐馆中所做的各色菜式;从凭票供应时期如何张罗弄堂中的一餐宴席,到下乡时在祖国最北境与鄂温克人把盏言欢。吃了什么,穿了什么,那吃穿便锻造成你。

  倒是另一些抽象、没那么“实”的东西,譬如,情爱、思想、压抑等,是怎么产生的,语焉不详。譬如男主母亲因言获罪消失的经历,令人联想起张志新。文中,她观察、她思考,但那思考唯一的出口就是令她自身陷入毁灭的大字报。她写了什么?她为何这么想?语焉不详。世间若有造物主,他只看着,不响。

  乃至儿子在美国的婚姻开端,是为了帮童年弄堂伙伴获得绿卡,就是这样的婚姻,延续了几十年。二人之间有爱么?不响。母亲平反后,父亲被邻居女性追求,作为中年单身男,父亲想来是有情感需求的。他流露出丝毫了吗?不响。

  最富有戏剧性的人物——母亲,描述她的也是日常外在生活,不涉及内在感受。学生时代的恋爱;工作时与女同事的淡淡交往;学校中偶然亲近的天津女同学,危难中帮助了这个家庭……对母亲的经历,父亲是什么态度?从未写过。只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在大洋彼岸的一场交谈中,跟人诤红了脸,那激动源于他对致妻子去世的体制的捍卫。

  只有在这一刻,我们才幡然猛醒——他甚至从未理解过她。

  于是何谓“月映竹成千个字“,彰显眼前。“千个字”具体讲的什么,是待读者自家慢品的。作者给你看的,只是那竹。

  《一把刀,千個字》读后感(三):小舟从此逝

  

王安忆的创作生涯从熟悉的人事写起,写知青,写上海,有了一定成绩和阅历之后转战新的领域,所以近些年我们能看到《天香》《匿名》和《考工记》等长篇,她的写作技巧是有的,所以即便写自己不熟悉的世界也能嵌入合理的文字,与此同时,她又是勤奋的,总能做足功课,在《天香》中能看到对园子极为细致的描写,《考工记》中又能感受到她对古建筑的用心……这本书中关于淮扬菜的描写也很见工夫。

当然也能大致总结出,王安忆笔下的男人有高度的相似性——温顿不争,即便是《考工记》这种写男人的书,主人公们也是温吞到极致的(《米尼》可能属例外),这本书也不例外,不止是作为主要人物的兔子和父亲,其他男人也一并温顿到底。不过从我的角度看,男性角色性格的单一并不是什么不足,王安忆具有她的独特性,我觉得,她不同于其他取人物于现实生活的作家,至少男人们大概率不是来自于现实世界,她只是凑齐了人聚在露天会议桌上开了一个会,会议主题和周遭的环境才是重点,故事就是这样讲下来的。

与《长恨歌》在开篇时不厌其烦的白描不同,这本小说将白描穿插在各个地方,尤见于各章结尾处,留下深深的意味,我所说的白描指的是连段的描写,如果把白描的句子都算上,那就到处都散布着白描手法,这是王安忆诸多小说的共性。

这本书写了两代人,是因果,也是对照;叙述方式也很有意思,像是叠色,小说分上下两部分,独立性也比较强,但也不止两段叙事,其实至少有三四段,不同的颜色,先刷上一成唐人街生活,交待弟弟和姐姐,大色层上分布着小色彩,讲弟弟在上海弄堂的生活、在高邮一带的生活、师师和姐姐的过去时……之后,再来一个大叠色,上一代浓重阴暗的色彩,基调是这样的,又从源头说起,父母的过去和相知,不同性格也促成最初看似甜蜜的家庭,讲革命、女同学,一直到弟弟被送到孃孃那里,再重新起头,间隔许多岁月,委屈和成长,弟弟终于回到东北,见识血缘深厚的姐姐和父亲,为剑拔弩张的生活加入一迹平衡……姐姐走进大学,走出国门,弟弟走出鄂伦春的林场,也走出国门,后来是师师,再后来是父亲,后来的后来,孃孃去世了,貌似驽钝的他重新回到上海的亭子间,和单师傅师母、师师的父亲、小毛一家三口、陌生的表哥坐在一块,身后的墙上挂着孃孃的遗照,看到这里我多么想哭……

其实母亲入狱的前后写得是非常模糊的,原因是暧昧的,结局也是讽刺的,若干年后,自己的儿女作为烈士的儿女受到万人敬仰,谁能想到数年之前他们的母亲在苦涩的东北大地上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兔子的经历似乎尤其无奈,他不像姐姐从小就习得了强势的性格,他的温吞在尚未成形之时就遭受了家庭变故,在原始小兽的直觉下,始终隐忍,从哈市到陌生的上海,跟着孤僻的孃孃生活,识字课本是《红楼梦》,不求甚解的文字,在计划经济时代,小小的身个早已学会替孃孃提菜篮子,躲在布满蜘蛛网和灰尘的床底下哭过;后来,他去过扬州的祖父母家生活了一段时间,那个早已落败的旧家族,在底楼睡觉,胆小,在黑夜中长上了黑眼圈,朦胧中伯母嫌弃的声响,木讷的祖父母;后来,他跟着舅公学厨,远房表弟黑皮给了他最原始的安全感,但随后他又落了单,辗转中已经是懂得察言观色的少年,奔走在高邮的西北乡,学得薄技,回到上海,孃孃带着他见了单先生……一把刀你当是什么刀?是菜刀!后来,很隐晦的,他们一家都去了美国,挥别记忆,就能不痛了吗?你看父亲,他一生最激情的岁月都在革命时期度过,谁能否定掉他的人生?兔子,他从没参与过革命,却是革命最直接的受害者……

……

兔子离开林场,鄂伦春弟弟望着汽车再一次磕头,他不言辞也不回头,将悲伤压住。哥伦布将鸡蛋磕破了立在桌子上,你说那还是不是鸡蛋,碎掉的鸡蛋还是不是鸡蛋?

  《一把刀,千個字》读后感(四):饭桌上的故事丨读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

  时代永远在向前翻滚,茫然的人却“四顾茫然,都不知道身在何处”。

花费十几日的光景,间歇插播了几个工作日,我才算是把王安忆老师发表在《收获》2020年第5期的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读完。八十四页纸,十一个章节,讲了一对姐弟横亘近四十年的人生故事。姐弟都无子嗣,所以家庭变只上溯及姐弟的父母、祖父母两辈;地理跨度则更大,故事流转在中国哈尔滨、上海与纽约法拉盛三地,每回两位主人公的离开或迁入,既是自由意志选择,也有时代的推波助澜。

姐弟俩先后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哈市家庭,时代中流动的戏剧性,似乎就在呱呱坠地那刻起,赋予了主人翁命运的张力。姐弟俩的母亲出生知识分子家庭,外貌与才华都受老天爷眷顾,大学毕业后在中直部委属下的科技研究所任职,父亲杨帆祖籍扬州,是母亲所在大学的调干生,外形朴素但性格稳重,毕业后在重型机械厂制动设备室担任了技术员,一家人也就从此在厂职工宿舍落了脚。四口子生活原本倒也温馨平顺,但六十年代中后期的亢奋,逐渐入侵了私人领域的生活与观念。母亲学生时期就已展露苗头的“前卫”思想与果敢个性似乎被推向了极点,脱离了权力可以容纳的轨道,终究给她招致了灾祸,从此缺席了这个小家庭的生活。父亲似乎知晓她能归来的概率渺茫,留下了年长四岁、性格与其母亲同样强势的女儿鸽子在身边,托母亲大学时期的女同学将儿子兔子送去自个儿的上海妹妹那边寄养。从此一家四口被掰成三块,天涯何处,惟有明月能寄相思,好在一家人最后又相聚在哈市,兔子与父亲也随鸽子留学美国,一并辗转移民美国。这样的命运,也就为主人公各自的孤独与乡愁,提供了生发的土壤与线索。

童年储存人一生的起源,少年培养人一生的兴趣与习性,鸽子和姑姑一起,在虹口区的石库门里生活,直长到少年才返回故乡。兔子相貌遗传母亲,眉清目秀,性格与父亲一样有江南人的柔和,住宅环境也塑造他,亭子间窄窄的,长期身处日光被墙壁遮挡所留下的阴翳里,个体的身影也终究沦为模糊又黯淡的轮廓,又因为姑姑家生活的拮据,他愈加内敛与沉默。他没携带多少哈市的记忆,但幼崽总会寻求母爱,姑姑严厉冷淡,不具备主流视野中“慈母”的性格,邻里小孩口中喊着的“妈妈”,他找不到原型。小学时他去高邮的爷爷奶奶家玩耍,偶然从舅公那里学了民间厨艺,后来在姑姑的引荐下,又拜师淮扬大师傅胡松源外系后人单先生精学厨艺,他听话懂事,学有所成,只是他和姑姑都没想到,烹饪这门手艺不仅成了他的主业,成了他在上海甚至在纽约最初几年生存的根本,还因为他烹出的一桌桌佳肴,聚汇过来美国闯生活的华人华侨,给自己也给这想象的共同体增添一把柴火的温暖。

一桌菜能产出这么大能量吗?

王安忆在文章里花了大篇幅——不,应当是处处都不惜笔墨于描绘烹饪的动作、佳肴的色泽与滋味以及品鉴它的人,甚至,翻开书卷就有那么一桌在法拉盛饭店里吃菜的华人: 众人围拢的是同一张饭桌上,彼此身份、阶层却能排列出好几个阶梯,觥筹之间的人与情,真是虚实难辨。在王安忆的笔下,饭桌化身江湖,先以饕餮诱人,众人争食,自然有所来往,来往频繁了,又生出情感的火花、彼此建立关系,争取身份的高低。一张桌子似乎就是江湖的缩影,它承载了这座社会的情义、权力、欲望——它们都在桌面上翻滚、升腾,最终成为脱离主体意义的虚无。这是陌生人的饭桌,那亲朋好友的饭桌是什么样的呢?王安忆通过兔子的眼睛与耳朵,还原了几张有意义的饭桌剪影。

兔子父母一辈的饭桌受到政治环境的强烈影响。六十年代中期是高歌猛进的运动中一个短暂的休憩,主人公一家在外公外婆家吃饭,即便供养家庭的主要成员已经多少被卷入斗争风波,这个知识分子家庭仍旧保留了属于他们阶层的审美品味,吃饭用的“长餐桌台铺上双层桌布,花边流苏垂下来”,饭菜营养丰富,鱼肉蛋奶,还有冒泡的啤酒杯。一席人吃饱喝足后,“舅舅拉起手风琴,轮个献唱”,这一幕群像是温馨的,人们享受美食后的闲情雅趣,展露着中产的爱好与趣味,但时代风波从未真正褪去,它们在日常百姓的家门口打着旋儿……很快地,人们又重新回归了紧张戒备的状态,外部世界失序首先反映在全家人的三餐上,“家中饭点不定,如同流水席,随到随吃”,饭桌前好不容易凑齐了人头,“也是各人捧各人的碗,就像伙食团开饭……”。进食,本该在一种愉悦放松的环境中进行,如今这一行为被简化到仅剩“吃”这一生理性动作,人吃饭如同执行任务,生活便失去了美感。

饭桌亦能暴露人的欲望和本性。这一点在美国华人的饭桌上表现尤为明显,或许是环境种族差异明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拉满了张力,稍有不慎,又是一场风波。兔子未来的妻子,也是姐姐少年时在上海结识的玩伴师蓓蒂初来纽约法拉盛,吃的第一顿饭就是兔子下厨的鱼丸汤粉。小吃烹调容易,王安忆便将聚光灯都照在师贝蒂吃饭时的动作、神态上,说兔子看见她“额头上沁出细汗,皮肤就像上了一层釉,光润极了”,令缺乏食欲的厨师(他)“不由得也有了胃口”,巧妙、朦胧地道出了两性层面的欲望。男女之间的来往,说简单也简单,但朋辈或社群间支起的餐桌,欲望的交叠,政见的切磋更加复杂,你来我往,充满了话语权的争夺,这里特别想提到兔子父亲杨帆与法拉盛当地文玩店的老板胡老师之间的故事,胡老师在法拉盛的上海华人圈里结交朋友多、阅历广,每月第一个周六下午,他还会主持一个类似同乡交流会的读书会,会址不定,一般在饭店或与会者家里,备有宴席,座上客来自“五湖四海,三教九流”,各有一番阅历,主讲人是自愿报名,轮流发言。有一回在胡老师家中举办的读书会上,主讲人是胡老师的上海老乡,其父是国民党第十二兵团人,对于三大战役的解读,与国内主流话语有明显出入,父亲杨帆站在后者一侧,这场读书会上,随和内敛的父亲却“一反常态”,与主讲人辩论起来,俩人的历史观存在龃龉,酒桌上的气氛愈加紧绷,最终众人不欢而散,胡老师虽没计较什么,但此后父亲却再也不愿参加了聚会,这是一次社群内部的分裂,法拉盛的华人圈关系,似乎貌合神离。与这里相比,兔子明显对童年上海邻居之间的情义更为看重。嬢嬢是个精打细算的女人,与她同住,兔子连吃大牛奶饼干都是种奢侈,以至于他捏着饼干“方一入口,不由打个寒噤,然后欲罢不能,直吃到八块,嬢嬢就收起了。”八块饼干,搭配白开水,这就是嬢嬢分配给她的一顿饭量,对于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明显不够。他也的确是吃不好,吃不饱的,后来一次偶然机会,邻居爷叔带他去工作的厂里食堂吃饭,那里菜肴的丰足、打饭人眉眼的生动在他眼里都构成一种“敌的过车间”的气势,嬢嬢给她备的咸菜饭盒被爷叔老婆招娣拿走,换给她食堂的打饭:它们既新鲜又分量足,是“巴掌宽的五花肉,一整条黄鱼”,菜汁多得能浸透米饭,直吃得他浑身出汗,“真是痛快”。这一顿饱食,让他吃出了见识,吃出了底气,回家后嬢嬢盘问他“午饭够不够吃”,他能面不改色地“撒谎”答出一声:够。饥饿,是多么剥夺一个人的自信啊。

人是铁,饭是钢。民以食为天。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饭食养活人,围绕饭食形构的酒桌却从来不只图个温饱,它收留形形色色的人群,传递讯息与情感,见证权力的流动甚至生与死,红白喜事。

提到饭桌、酒桌,常会想到家庭团圆、宏大仪式,从而联想起稳定之类的概念。但这篇故事里的饭桌,却总是在谈“变化”,阶层趣味的变化、政治环境的变化、种族文化的变化……。饭桌是把不同人固定在同一时空,《一把刀,千个字》里的饭桌却都像是在拆分群体、暴露个性、突出矛盾,但凡有人吃喝,那一定是新表演的布景,大事件的前兆。菜刀,作为“扬州三把刀”文化中的“第一刀”,一刀下去便有了饭桌上的食材内容,也拉开了所有人故事的序幕。饭桌具有魔力,它必定令旧人不安,也受新人期待。时代永远在向前翻滚,茫然的人却“四顾茫然,都不知道身在何处”。

2020年10月22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