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归尘记》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归尘记》读后感锦集

2021-02-17 01:37: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归尘记》读后感锦集

  《归尘记》是一本由室鞅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5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归尘记》读后感(一):玉裂归尘

  《归尘记》是火星新锐作者室鞍权谋小说《窃生记》的下册,不过我没有看过《窃生记》,直接看了这本也可以看懂。 《归尘记》正如书名一般,最后尘归尘,一切恢复如初,正如最后洛清影和赵弘瑀的关系。其实到最后我才惊讶地看到书封上写室鞍是女子,还是一位法学高材生。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丝丝相扣,在某些地方出乎意料的转折却又在情理之中。 洛清影是大殷的太傅,也是现皇上赵弘瑀的师父,算上去也是两朝太傅,他和赵弘瑀两人的亲同手足,年少时可以说是无话不说,没有秘密。只是当赵弘瑀成为皇上开始,一切开始改变了,也许一切都是注定的,如果你想登上万人之上的位子就注定要孤独终老。 赵弘瑀他身为皇帝,他也有成为皇帝的觉悟,不敢轻易喜欢人,也不敢轻易相信人,哪怕那人是年少时就与自己在一起的洛清影。大概也是因为赵弘瑀的年少的经历从而造成如此情况,也或是这就是成为皇帝的代价。他偏爱洛清影,却又觉得他疏远了自己,其实他不知道是自己把清影脱开的,当他一次次试探他,清影是怎么样的机敏的人又何尝察觉不出来呢?虽然有的时候他会心软坦白,但是有的时候裂痕一旦有了,再怎么复原也终究只能复原外表而已。 洛清篱是洛清影的哥哥,是我喜欢的角色!在我眼里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虽然是太尉,一名武将,却也心思细腻,为了救清影可以不惜一切,其实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却比亲兄弟更有深厚的感情,到后来他战死沙场,将自己的妻儿托付给清影,他相信清影会照顾好他们。而清影也完成了他的心愿,打败西卫。 到最后一切都恢复平静,虞昉在赵弘瑀的帮助下重回南衹成为新帝,西卫大败,而洛清影得胜归来失去了视力,选择辞官避世,带着侄儿洛安昭,他再也不会回朝堂了,因为他知道他和赵弘瑀之间的裂缝,只要两人同在朝堂就只会越来越大。 其实我最好奇一个人下落就是德明公主虞朝颜,大概她和洛清影注定是交叉线,他们明明彼此相爱,却无法在一起,因为他们的身份,背负的责任,德明公主虞朝颜背负着要替哥哥虞昉重夺南衹去西卫和亲,洛清影是大殷重臣,两人牺牲个人情感,去成全天下大义。到最后,两人只剩彼此模糊的回忆,不过这才是现实。 书中的权谋描写得很残酷,可现实也就是如此,除此之外我觉得作者室鞍笔下的女子也很个性,无论是虞朝颜,郡主,还是淑贵妃,太后,她们虽然所占笔墨不过,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很期待接下来的故事,不知道元澍和洛安昭之间会不会如他们上一辈一样赵弘瑀和洛清影一样,亦或是另一种不一样的结局。

  《归尘记》读后感(二):尘归尘,土归土;爱到了,缘到了

  作为古装剧的忠实粉丝,对于描写古代的小说,我肯定也是爱不释手的。在电视剧和小说之间,我觉得小说它的优点在于它通过文字给你呈现的那个画面,你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去想想,这个场景到底是如何的电视剧,就特别将画面固定的呈现在你面前,人物是固定的,情节是固定的,表情也是固定的。那么,我电视剧就是一些古装诗去了它原有的特色。因此小说才是我的最爱。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爱不释手。怎么会这样说呢?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特别的精彩。早知道故事情节的精彩,请听我娓娓道来。在这部作品当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从主角身上所传达出来的那种“自古无情帝王家”。 这个书里面,我们重回云诡波谲的朝堂,去感受古代的人们,在权力的趋势下怎样改变自己的各种。主角回到朝堂的原因出乎意料,只因信守当年把酒笑谈西窗下的承诺。这是一个多么重情重义重守承诺的人呀。其实,通过很多的阅读,我们会发现在描写古代小说当中,很多的人都会写一些人的故事起源于一个承诺。也许,这就是小说的一些套路吧。 在书里面,作为主角,他的生存环境是复杂的——皇族派系,两朝旧怨。甚至还要面对尔虞我诈、倾轧争权。即使是这样的环境,主角也想我们展现出了他的厉害之处——他倾尽谋略、智计百出,为臣、为友,皆是酣畅淋漓。即使是这样,可是结局我们依然可以推测。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 对于至尊之位,传统小说总会始终流淌着一种打不破的轮回宿命。我的东西总是属于某一个角色,而不属于另一个角色的。 面对这些纷纷扰扰,我们从主角的身上看到的是心如止水,孤影徘徊。可是,当他遇上她的时候,他却倾尽一世之心。英雄总是要配于美人的,女子的柔美才能够衬托出英雄的豪壮。纵然飞鸿已逝,空余雪泥,他只愿付与她一人,缱绻余生,从此不恨情生缘浅。在每一部古言小说当中都是这样描写的。 这本书里面,我们见到了国恨家仇,兄弟情义,挚友猜忌。那是因为有了这些矛盾,才增加了我们阅读的兴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为主角的他,面对灭门忠贤身世又遭起底,一切颠倒凌乱,一切都不如意。他该如何长风破浪,不在这场盛世繁华中沦为祭品。追逐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拥有。

  《归尘记》读后感(三):飞鸿已逝,空留雪泥

  人生漫漫,没有谁会陪你走到最后。但是,有些人、有些事即使不在了,也早已深深镌刻进你生命里,变成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抹去。

  《归尘记》作者为新锐作家室鞅,实力演绎了古言权谋大戏,看完《窃生记》的我几乎是不停歇的看完了这本《归尘记》,事实证明这本书是真的很好看,前传《窃生记》为这本书做了完美的铺垫,接着写洛清影与赵弘瑀震撼人心的深厚情谊。

  重回危机重重的朝堂,只因信守当年把酒言欢、笑谈西窗下的承诺,可皇族派系,两朝昔日旧怨,频频置洛氏家族与两难之地,面对庙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硝烟四起,洛清影倾尽一生所学和谋略,妙计连出,为臣,为友,皆为掏心掏肺。然而至高无上的至尊之位,却依然流淌着打不破的宿命和轮回。

  一个人清心寡欲,直至遇见一人,她突然出现在洛清影的眼前,让他猝不及防,却倾尽一世之心,纵然分隔两地、各负使命,但始终不离不弃、心连着心;纵然飞鸿已逝,空留雪泥,但只愿付诸于她一人,从此不怨不恨情深缘浅······

  看过《窃生记》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归尘记》中洛清影和赵弘瑀的辛酸与无奈。两个人相见之时便认定彼此为此生知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坦诚相待,可高处不胜寒,庙堂之上的尔虞我诈终究是谁也逃不过的,君臣之间,也避免不了这众人皆知的悲惨宿命,挚友之间互相猜忌该是一种多么折磨人的事情啊!

  “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书中的洛清影又何尝不是如此,即使是隐居于古寺当中,却逃不过忠义二字,面对长兄的离去、身世的曲折、挚友的猜忌,别说他自己,就连我这个读者都为之心疼,看完这本书之后心里真的是感慨万千,倾世绝恋写的也是让人惋惜不已。

  不得不说真的是一本令人叹为观止的书啊!书中剧情曲折回环、耐人寻味、环环相扣,可见作者的心思缜密,对书中人物的细节也是十分细致,看完不禁感叹:这群人的经历实在是令人惋惜,明明都是肝胆相照、坦诚相待,却落得个彼此不信任。最终的结局让我泪流满面,不禁脑海中快速的回顾了这两人的一生之经历,更让我欣喜的是,两人最终还是最懂彼此的人,亦师亦友,荣辱相依,生死相护。

  是怎样的孤傲信仰,熬过了爱恨交织的情仇离殇;是怎样的热血情怀,历尽了权谋征尘的沧桑悲凉。

  《归尘记》读后感(四):许你一场盛世繁华

  庙堂之高忧其民,江湖之远忧其君。君王也好,权臣也罢,有情是政治的一种手段,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很多时候牺牲的不只是一段亦师亦友的感情,也会是我们的生命。庙堂之上的那个人,一国之君,利益的权衡者,一场盛世太平的夙愿终究要有牺牲,是否值得呢?外人说不清,能衡量的只有本人。 《归尘记》是一部权谋小说,我们可以说这是三个男人的故事,一个是当朝天子,九五至尊;一个是太傅,才思敏捷,指点江山;一个是武将,驰骋沙场,保家卫国。三个人,君与臣,他们有着各自的位置,所要做的一切也都有着各自的意义。然而这个故事却又不只是一部权谋小说,波谲云诡的朝堂上是你争我斗,而私下里有有着一段儿女情长。最是无情帝王家,身为君主,赵弘瑀有着他不得不做的选择。而身为臣子,洛清篱和洛清影也有着他们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兄长洛清篱为武将,洛氏一族是在马背上赢得的名望,自幼受教于父亲,满身正气,心忧天下。这一生都在保护弟弟洛清影,忠于他的君主,捍卫他的家园。从一开始,洛清篱便看的明白,也想的透彻,赵弘瑀是他拥护的人,他相信那个人,也明白身居要职的自己早已经卷入这场政治漩涡之中,独善其身终究不可能,所以即使明白这样的一场赐婚牵扯的是利益关系,也只能欣然接受。然而上天却待他不薄,结发之人是温柔的,善良的,懂他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人出现,洛清篱的生活开始改变,他爱她,她也爱他,这样多好。所以故事的一开始或许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身为武将战死沙场,终究是传奇的一生吧。 洛清影应该是这本书的主角吧,一个文人,给太子教书,他是清冷的一个人,有着洛家二公子身份的人,可是他不是。年幼父母双亡,为免受他人追杀,被洛父收养,从此与洛家血脉相融。洛父待他与洛清篱一样,甚至更为亲近,而那里也是他真正的家。洛清影年少时与洛清篱喜欢上了同一个女子,然而造化弄人,却是那个女子的离世。多年后,那个异国女子闯入他的府邸,带着明媚的眼神让他心里那一块小小的世界开始动摇。是的,那个女子走进了他的生命里,明明知道这份感情或许并不会有太好的结局,两个人依旧义无反顾的去爱着。这世间终究会出现那个人,让你为之飞蛾扑火。洛清影终究居江湖之远,然而年少时曾经许下的承诺却不能忘记,是的,不会忘记,虽然如今的你们再也不是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只是有些承诺你们彼此记得。 赵弘瑀是一国之君,他有他的无奈,面对最好的朋友,有时候友谊的割舍是非常难得,还好,那两个人懂他。天下之大,终究还有人懂他。 很精彩的古风小说,一场权谋,一份爱恋,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归尘记》读后感(五):洛清影:我为帝王鞠躬尽瘁的那些年!

  最近天气降温,从原来的短袖短裤,直接变成了长袖长裤,并且准备好了一些比较厚实的衣服,并且拿出了我春夏秋存的电视剧,准备度过这个充实的冬天。 我最近看了很多鸡汤一类的书,也看了一些小说,比如这本《归尘记》,一部关于赵弘禹的新帝养成记。在《归尘记》的开头,主角之一的洛清影登场,他的好闺蜜新帝赵弘瑀也隆重登场。 从此新帝赵弘瑀开始了他在朝堂励精图治,在生活上和兄弟搞联系,以及斗太后的美好生活,听起好像很美好,其实赵弘禹会面临无数头大的时刻,他是新帝,才登基不久,有很多问题需要了解,很多问题也得自己想办法拿主意,后宫虽然佳丽三千,但也要顾及很多,比如很多大臣的女儿如果入宫为妃,即使不是很喜欢,也要给一些照顾,就连自己喜欢的菜也就顶多吃三口,而且下几个月都见不到面,所以才登基的赵弘瑀并没有表面那么快乐。

  有些小烦恼的新帝赵弘瑀的秘密武器之一便是洛清影,并且赵弘瑀还把自己的长子交给他照看,并且这是他做的最对的一个决定 。 在这里新帝刚刚登基,地位不是很稳固,而甄太后在过了一些时日之后,便将甄氏的女儿甄婉儿接入宫里,并且一直暗示新帝,应该多添子嗣,这句话连傻子都知道是啥意思,太后将甄婉儿接入宫里只不过是为了稳固她在皇族里的地位,如果甄氏生下了子嗣,那么甄太后一定会培养这个孩子,在这个孩子稍稍长大后,赵弘瑀的皇帝当的就更不会轻松,所以赵弘瑀也只是表面应承。 洛清影作为一个文武都比较厉害的人,喜欢他的姑娘也一定不少,不过他喜欢的只有一位,那就是当今的公主虞朝颜,他们俩的恋情看完超级让我揪心,明明互相喜欢,却表现的不明显,最后还是没有在一起也让我很伤感,毕竟我觉得他们两个人真的超级般配,当然这也和赵弘瑀的决策有关,并且公主也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没有为了私人的感情,而拒绝赵弘禹的决定。 洛清影作为赵弘瑀的好兄弟,自然也是赵弘瑀不可缺少的好参谋,当然他们这么好的关系也有互相猜忌的时候,最后两个人依然重归于好,洛清影在新帝赵弘瑀心里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看完《归尘记》得时候,心理百感交集,纵观赵弘瑀的一生,从小家到大家,从友谊亲情,再到对于一个朝堂的治理,太多的人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才换来了一个稳定的局势。 在最后赵弘瑀依然挂念着洛清影的来信,并且对于自己的人生的某些决定有些后悔,最后的大结局中赵弘瑀的朝堂落下了帷幕,赵弘瑀的嫡长子接任了这个位置,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和感情,说不定作者会根据他的原型出第二本书哟!

  《归尘记》读后感(六):《归尘记》|看繁华落尽,品庙堂风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说及古代掌权者,为了捍卫王权,可谓绞尽脑汁,对他们而言,亲情、爱情、友情皆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亦是用来掌控朝局,控制人心的手段。“高处不胜寒”,想必只有真正高居皇位的统治者才能体会其中的孤独意味。 最近拜读了一本古代权谋大作《归尘记》,作者室鞅,系火星小说新锐作家,本是一名女子,柔弱的躯壳里却住着一颗汉子的心,看过繁华的人间烟火,作者用更适合现代人的笔触抒写了史书中的一抹墨香。这本《归尘记》用细腻深邃的文字描写了身居庙堂高位的洛清影与掌权者亦师亦友的爱恨情仇。 No.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原本心如止水,欲孤影终老的洛清影,意外与南祇国德宁公主虞朝颜相遇,两人一件倾心,从相识到相知,相爱再到互许终身,当时正处于两国多事之秋,纵然两情相悦怎奈两人皆为朝堂要员,婚姻嫁娶又岂能全凭个人喜好。纵是两人倾尽一生之心,亦无力续写情缘。 洛清影身为太傅,在南祇与西卫左右夹击大殷之时,不得不将儿女之情暂缓一旁,与兄长洛清篱共同捍卫国土完整,政权稳固,而南祇德宁公主亦是巾帼不让须眉,为了报答赵弘瑀雪中送炭之恩,为了一雪亡国之恨,宁愿割舍女儿之情,远嫁西卫,名为联姻,实则瓦解南祇与西卫的军事联盟,助兄长虞昉夺回皇权。 两情相悦,儿女情长,本是人人追逐的爱情真谛,然而洛清影与虞朝颜在国仇家恨,民族面前,选择了大义,为国家百姓担负起肩上的责任。 纵然飞鸿将逝,空余雪泥,仍愿宿世缱绻,余生不换。 No.2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洛清影并非洛氏子弟,其生母是西未大将军之妹,生父陆骞是前太子的太傅。因皇权之争含冤而死,当时的太尉洛骁不忍忠良之后就此遇难,冒死将洛清影藏匿在自己家中,对外声称是自己的第二子。而洛家两代太尉——父洛骁、兄洛清篱皆倾尽毕生保护着洛清影的身世。 洛清影重返庙堂后,多次引得皇帝赵弘瑀不满、猜忌,幸得兄长洛清篱在旁提醒告诫,才没有招致杀身之祸。 洛清影也日渐意识到,赵弘瑀是在利用自己牵制兄长,更清楚的知道赵弘瑀对兄长的忌惮,所以无论是为了兑现承诺,还是为了保护身边人,洛清影都无法逃脱朝局纷争。 然而百密一疏,洛清影的身世终究被有心之人在大殷腹背受敌时所揭露,兄长洛清篱为护兄弟为保国家,毅然远赴杀场,却惨遭细作所害,魂散他方。 洛清影忍者丧兄之痛,请旨赴战场,代兄掌冰,最终挖出细作,替兄长报了血海深仇。 No.3 灼灼棠棣,江山庭柱 洛清影本可以远顿繁华,隐于朝堂,只因年少时与好友的一言誓词,便义无反顾的重返庙堂,任太傅一职,一心一意辅佐毕生好友——大殷朝的皇帝赵弘瑀。 数十年如一日,他的心境从未改过,报国之志亦从未变过,年少时的慷慨誓言悠然在耳,只是随着身份的改变,与好友的关系日渐生疏。 赵弘瑀的所作所为让洛清影清楚的意识到,他不再向从前那般信任,因此黯然伤心,却忽略了两人早已不是从前的闲散王爷与世家公子,他们是好友,但更是君臣。 好友可以肆无忌惮的畅所欲言,君臣却不能。 认清厉害关系后,洛清影虽未疏远赵弘瑀,但不免在言谈交往中多了许多敬畏。洛清影的改变在赵弘瑀看来确实不可原谅的背叛。 曾经亲密无间的知己好友在奸人的挑拨与相互猜疑下慢慢衍变成了天子掌控人心、控制朝局的一种手段。 这段令人艳羡的兄弟之情还是葬送在欺瞒、利用、猜忌之中。 纵然兄弟之情已逝,但洛清影仍不忘臣子之责,君臣之义,在大殷朝腹背受敌之时,挺身而出,帮助曾经的好友、如今的君主守护住了政权,亦兑现了曾经许下的承诺。 看尽繁华起落,洛清影最终决定远离朝堂的尔虞我诈,选择回归凡尘。 时至此时,赵弘瑀方才意识到,原来曾经的知己未曾改变,只是自己被权利熏心,无端猜忌,伤害了身边真心对待自己的人。 看遍乱世繁华,洛清影迎光立足于山峰之巅,对身后的赵弘瑀亦是对自己说:最失意时,总会有人来慷慨相助,与子同袍。可人生的路太长,谁也无法承诺可以陪你一直走下去,能陪着走完一生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归尘记》读后感(七):放弃也是一种成全

  本来没打算写长评的,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打字的人。但是对于《归尘记》和上部《窃生记》,却让我有种不得不写的冲动。窃生记是看的完本,归尘记当时追过连载,看这两本小说的时候,正好是我人生最消沉的一段时间。好朋友的背离,男友的分手,现在想想,这两本书某种意义上陪我经历过最黑暗的时光,同时也给我带来了鼓励和希望。因为这里面的故事让我明白,放弃并不一定是失去,放弃也可以是一种成全,是一种收获。

  赵弘瑀和洛清影都是内心孤独的人,所以才会对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同病相怜,仿佛抓住对方便是抓住全世界,保护对方便是保护自己。在我看来,这其实只是一种自我感动,并非真正的友情。一切行动的os都是:他和我那么相似,我不能让他受苦。

  我认为洛清影准确认知到这段关系的实质是他为赵弘瑀亲身试药,为了让赵弘瑀活,他选择自己用自己的命冒险,为了“他”而放弃“我”,这个时候的洛清影才是第一次把赵弘瑀当作朋友,而不是自己的影子。

  也正是因为友情意识的觉醒,他才会在赵弘瑀第一次利用自己时表现的那么难过。这种难过本质上是一种失落,远大于愤怒。同样因为友情的原因,当赵弘瑀再次遇到绝境,他又一次义无反顾走到他身边,与他共同面对这一切。

  当然,即使是友情,这里面包含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一开始是单纯的气场相合,到后来夹杂了为国为民的理想。这个变化则是洛清篱带给他的。

  洛清篱保护他,不仅因为是他的兄长,更因为洛清影的身世。他是忠臣之后,家门蒙冤,是洛清篱不顾生死将他救下,并一直悉心照顾,甚至不惜被人误解。从洛清篱这里,洛清影懂得了家国之义,明白身为男儿必须肩负的责任。

  可以说 窃生记就是洛清影的成长史,当他真正成熟之后,便是归尘记的故事。

  赵弘瑀称帝,君臣名分已定。洛清影不曾食言,继续辅佐自己的好友。这个时候,内外交困,赵弘瑀对手握重兵的洛清篱有了戒心,洛清影虽然察觉,却不再像上次一走了之。他会警惕、会提防,但更多的是倾力相助。

  直到让自己动心的姑娘出现,这两个人的友情再一次走上节点。虞朝颜是敌国公主,尽管与洛清影一见倾心,却始终无果。洛清影自知责任在身,尽管心有千千结,也只能含恨放弃。在这个过程里,赵弘瑀的态度让人寻味。他害怕洛清影因为私情坏了国事,便处处留有心计。然而嘴上他却一直说自己是信任洛清影的。

  在赵弘瑀看来,“友情”是捆绑洛清影最好的名义。这个阶段的赵弘瑀,不论嘴上说的多么好,内心里却一直将洛清影当作工具。

  直到与敌国战事爆发,洛清篱以身殉国,洛清影重哀之下戴孝领军,替赵弘瑀解了危机。

  这个时候,赵弘瑀才真正懂得洛清影一直以来的苦心,也才真正明白何为友情。友情是纯粹的,夹不得任何杂质,否则就会变味,失去本来的样子。

  然而赵弘瑀明白,君子比肩为朋,他是君,洛清影是臣,永远再不可能比肩而行。所以,当洛清影最后选择不辞而别选择隐退,他虽然伤心,也努力寻找到了对方的下落,却没再以友情的名义胁迫他,再度逼他出山。

  就像洛清影自己说的,正是因为他珍惜与赵弘瑀的友情,才会选择离开。放弃,是他为了保护这段友情所做的最后的决定。

  整个故事里,所有人都在不断取舍,爱情、友情、亲情、到底什么样才是对的,洛清影给了我一个很正面的回应。

  虽然但是,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把赵弘瑀看成反面,事实上他也确实不是反派,他只是责任更多、顾虑更多、需要舍弃的更多罢了。幸好,洛清影能理解他,所以,到最后他的内心也得到了救赎,不再孤独。

  这几年看的小说不少,好多古言就真的是通篇谈恋爱,虽然甜,但是看完就看完了,没什么想法。

  这两部小说虽然有些地方还有提高的空间,但整体而言,语言、情节、思想都很可圈可点。很多人都对这里的家国情怀赞叹不已,我也一样,然而对我来说,自我救赎才是它带给我最大的震撼。

  正如洛清影所说:无愧于心便好,其他的你又何须计较?

  最后碎碎念一下,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两本小说出实体版,先恭喜一下作者吧!也感谢她将洛清影和赵弘瑀这对好兄弟送到我眼前!

  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它拍成电视剧啊……如果有,私心先夹带私货做个推荐~我觉得可以让王一博演洛清影,让昊然dd演赵弘瑀!哈哈哈哈 毫无违和感!

  《归尘记》读后感(八):《归尘记》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术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六十万字的《归尘记》洋洋洒洒的见证了“大殷”的兴盛衰亡,勾勒了皇室争权夺位的腥风血雨,品尝了深宫巷内的人间冷暖。使我们可以学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术。

  修身

  太傅洛清影不仅教授秦王赵元澍课业,更教授治学道理。

  师之责:作为老师,要懂得教授学生自控自律,平衡玩乐与学业,做到劳逸结合。纵情玩乐,声色犬马,则意志泯灭;沉迷学业,墨守陈规,则拘泥僵化。

  学之义:作为学生,要懂得“学而知之,知而会之”。要会其意,得其要领。读圣贤书便要会圣人之意,并反省自身,若有不足,就要每日用心磨练,达到修身之效。

  齐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父子之爱:洛骁为保全洛清影的身世秘密,一生始终在暗处用父亲的方式默默保护着他。就连为儿子起名“影”都饱含父亲对儿子平安顺遂的希翼,为了让他安之宿命,沉默于无尽的阴影中。

  兄弟之情: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太傅洛清篱和太尉洛清影不是亲生兄弟却胜似亲生兄弟的亲情,以及洛清影和当今身为皇帝的赵弘瑀的患难之交。诠释着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兄弟的相处之道。

  夫妻之意:郡主齐乐瑶被太后赐婚嫁与洛清篱,自知学识、见解都远不及京中官宦人家之女,难与夫君琴瑟之和。故只愿做一拙妇,恪守本分,全心全意相夫教子,每日伴君左右,白首不离。齐乐瑶处事得体,温柔似水,处处为夫君考虑。洛清篱对郡主日久生情,举案齐眉,伉俪携行,堪称典范。

  治国

  治国理政:惊蛰前后,皇室都要去大相国寺上香祈福,一来庆贺万物茁发,二来祈愿风调雨顺。赵弘瑀执政期间,力行节俭,所有仪式都是轻减仪仗,删繁就简。把全部精力用在修养生息,恢复农耕,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攘外必先安内,国富才能民强。大殷近几年外无战事,内无祸患,风调雨顺,民心稳定,百工一振往日之疲靡,正是正本清源的好时机,皇帝赵弘瑀便开始朝官梳察,但凡敢贪赃枉法、寻衅滋事、蛊惑民心者,绝不姑息。

  君臣之道:伴君如伴虎,洛氏兄弟两人分居太尉、太傅之职,位高权重,惹人嫉妒,稍不留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当梳察第一人便是朝野极具权威的股肱之臣——洛清篱时,洛清篱没有犹豫和退缩,而是以江山社稷为重,以皇帝圣谕为命,接受了梳察,毫无悬念的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不愧为为国担忧为民请愿的合格的贤相良臣。

  当太傅把当今皇帝赵弘瑀仍然以知己、好友相处时,太尉洛清篱良言相劝:为人臣子,不可令誉,更不可持宠而娇。名誉是君王给的,宠幸也是君王赐的。虽说你与皇帝的交情别人难以企及,但君臣关系永不改变。这天下是他的,满潮文武大臣包括你我,全部隶属于他,所有人的生死,只在他一念之间。

  此文写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70年栉风沐雨,70年灿烂辉煌。只要我们每位中华儿女能够恪守祖训,以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时刻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定能够实现祖国伟大复兴中国梦!

  《归尘记》读后感(九):想写小说出书吗?先做到这一点吧

  少年需携伴,且行且徐前。 年少无限好,凭吊忆晴天。

“最失意时,总会有人来慷慨相助,与子同袍。可人生的路太长,谁也无法承诺可以陪你一直走下去。能陪着你走完一生的,只有自己而已。”

  一天雨后初晴,走到天桥看到变化莫测的云层层叠叠,灵感突发,写了一段小说。然后就束之高阁了····不知道怎么往后进行,也不知道这个算开头还是算结尾。

  为我的小说苦恼一阵之后,终于明白了我的缺陷在哪里。因为我看了室鞅的小说《归尘记》。

翩翩公子跃然纸上

室鞅:历史、言情小说网络作家,毕业于某211高校法学专业,曾在金融圈混迹数年,目前定居北京。

  看过繁华人间烟火,最爱的还是史书中那一抹墨香。小女子的躯壳里住着一颗汉子的心,希望通过自己的笔,用更适合现代人的笔触展现中华文化和家国情怀。

  代表作:《归尘记》《窃生记》。

  小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室鞅在《归尘记》里开篇就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但越是深入越会发现洛清影的身世背后的故事。

  重回云诡波谲的朝堂,只因信守当年把酒笑谈西窗下的承诺。皇族派系,两朝旧怨,面对尔虞我诈、倾轧争权,他倾尽谋略、智计百出,为臣、为友,皆是酣畅淋漓。然而至尊之位,始终流淌着一种打不破的轮回宿命……

  心如止水,孤影徘徊。而遇上她,他却倾尽一世之心,纵然飞鸿已逝,空余雪泥,只愿付与她一人,缱绻余生,从此不恨情生缘浅……

  国恨家仇,兄弟情义,挚友猜忌,灭门忠贤身世又遭起底,一切颠倒凌乱,他该如何长风破浪,不在这场盛世繁华中沦为祭品。在那铺天盖地的阴谋迷局之中,谁又能听懂他生死一场凄绝中的热血哀歌?

这本书里让我触动最大的是读了之后在心里呈现的是一个大的世界观——忠君爱国。爱情、亲情、友情,都是围绕这个世界观展开的。

花了一个上午用PPT做的人物关系图

#爱情#

  洛清影和虞朝颜的内心白头,室鞅写的千回百转,作者传达的是爱一个人就给他最好的祝福,虽不能相守,但内心只认定这一人,好好活着就相当于白头偕老了。

  虞朝颜身为公主有自己的使命,洛清影身为大殷朝太傅也有自己担负的责任,他们都清楚自己要忠君爱国。

#亲情#

  洛清篱为国捐躯,洛清影为兄御敌大败敌军,正是因为亲情,也是因为忠君爱国。

  洛清影的生父陆骞喊冤而死,被指通敌也要保护前朝太子,这也是忠君爱国。

#友情#

  洛清影和赵弘瑀二人的友情由一开始的你我相称,到后来的的猜忌,又到最后的携手并进,正是因为洛清影的心里始终忠君爱国。

#忠君爱国#

  正是因为本书明确忠君爱国的世界观,所以人物都以此叙写得有血有肉,形象呼之欲出。本书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从现在讲起,穿越前朝旧事,又回到现在。另一条是人物线,由洛清影的身世展开各方势力。

  对于想写小说出书的朋友们,可以借鉴于此。一本书的世界观正了,整本书就对了,每一个人物都是正的。先做到这一点,就成功了。

  读到最后我为洛清影和赵弘瑀的友情落泪,好的朋友不只壮志豪情对酒当歌,更是有难时全心全意保护,成功时的退一步,分别时的成全。

  作了两句诗,送给这两位好朋友:

少年需携伴,且行且徐前。

年少无限好,凭吊忆晴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