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魔力》读后感摘抄
《鸟的魔力》是一本由(英) 西莉亚·费希尔著作,未读·探索家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20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鸟的魔力》精选点评:
●本书从鸟类文化史的视角,结合全世界关于鸟类的众多古老艺术、传说和文献,阐述了鸟类经久不衰的魔力,兼具知识性和人文性。
●插图很漂亮。
●以“鸟”的维度为切入点,探寻人类文明
●这本书纸质很好,使得原本就很精美的图片展现得更加完美。作者的叙述也比一般那种掉书袋装逼的假科普真诚很多。最后一章接连提到了孔雀、琴鸟和蓝缎园丁鸟,都是我的心头好~
●很有趣!等我补评
●在人类文化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鸟,象征及隐喻的工具之外,达尔文也用它理解进化原理,早年的航海家带着画家出行,顺便画下沿途的鸟儿,它们被带到异域……世界就是这么变大又变小的。这书的作者和《东方草木之美》是同一人,书里也配了很多美丽之极的细密画。比较下不同风格的鸟画(博物画、日本画、中国画、细密画)也很有趣。
●之前读了《东方草木之美》,很喜欢西莉亚·费希尔的品味,大英图书馆的欧洲古抄本插画和波斯细密画真的超赞。这次《鸟的魔力》开本更大,图片更好看,译者是王晨(品质保障),昨晚的阅读很愉悦。其中一章,讲“噩兆之鸟”,可以和南大社的《乌鸦》共读。
●作者这位伦敦大学博士 引经据典 严查史料 于本书中提到了不少鸟类的文化特性:神 东方 受害 灵 霉 象征 怪诞⋯⋯ 从神话到现实 从神化到迫害 人与鸟 以人胜为结局 但继续下去 鸟与人不相处 万物与人不相联 人又将身处何处?
●图片真好看。印象最深的是朝鲜那幅飞翔在月光中的鹤,孤独寂然的心情跃然纸上。
●装帧完美,内容编辑稍逊色,这个纸质太棒了。
《鸟的魔力》读后感(一):但愿,渡度鸟、北美旅鸽、大海雀式的悲剧不再继续
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与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觉得,鸟本身比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更耀眼。这个观点或许稍显夸张,但却一点都不过分。毕竟,整体上而言,鸟类确实非同凡响。姑且不说鸟类是否真的就是恐龙的后裔这样一种足够辉煌的身份背景,就凭大多数鸟类留下的“第一印象”,也足以得出的确非常惊艳的结论。人类文明从诞生、发展至今,与鸟类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可谓是情仇爱恨、五味杂陈,早就超越了单纯的物种与物种之间的那种关系,而是深深地浸润了太多的人文情怀。与其说是鸟的魔力,不如说是人与鸟在长久以来形成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样一种关系中,早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得难舍难分,这就是实质上的一种魔力,足以超越了所有的各种复杂关系。
而这样一种似乎是说不清、道不尽的关系,当它们借助于具体的表象,譬如鸟类迷人的羽毛、行为方式、飞行技能,与各种象征隐喻、想象力甚至是某种误解交叉在了一起,也就更多地进入了人类文化传统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进而深刻地影响了人与鸟之间的关系。在英国艺术史学家、植物学家西莉亚·费希尔创作的《鸟的魔力:一部绚烂的鸟类文化史》中,很容易就能够在从古至今的众多古老艺术、传说和文献中,领略到一种很难言述的味道。譬如,你未必需要同意华莱士的观点,但你也不能不大概同意,他的讲法似乎也很有道理——因为大多数人很有可能也是持有这样的一种观点。
不是纯粹的关于鸟类的科普,而是一部关于鸟类的文化史。是从人类的角度来审视鸟类,审视鸟类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审视在鸟类至少几千万年的演化史中,当人类的因素出来以来,它们到底发生了怎样深刻的一种变化!而且很显然,这样一种变化不具有单纯性,不能够旗帜鲜明地说对还是错、好还是坏,而是意味深长,是汇聚了自由和囚禁、噩兆和吉祥、端庄和诙谐等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创世神话、寓言、诗歌、绘画等艺术形态中呈现出一种五彩缤纷。
相对来说,人类与鸟类之间的关系,前者所要担负的责任显然要更大一些,甚至足以占据七成以上的份额。鸟类的未来在哪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行为。所幸,自从渡渡鸟、恐鸟、北美旅鸽、大海雀等再能不能见到以来,在当前全世界9775种鸟类中,仍有1212种鸟类濒临灭绝,其中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目前已经非常罕见……当人类只能在写生、照片、标本中领略到鸟类魔力的时候,那个时候再来谈醒悟、谈保护,确实是迟得不能再迟了!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尽到自己最大的力量,维系好人类与鸟类之间和谐共进的关系,这就是当下必须尽全力去做好的。
《鸟的魔力》一书中,有百余张来自中世纪的手稿、古地图、绘画、博物图书中的鸟类图谱。不能不说的是,这样一种曾经令无数伟大的艺术家和插画家为之着迷的特质,直到今天,仍然在尽情地释放着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魅力。
《鸟的魔力》读后感(二):斑斓的鸟类世界
谁不喜欢鸟儿呢?斑斓的羽毛、优美的姿态、奇妙的行为、婉转的歌喉……鸟是如此吸引我们,直击人类心灵的感应,唤醒爱意的复苏。
原始的岩壁画就有许多鸟类的临摹与想象。从博物学的发展来看,西方鸟类绘画的历史悠久,但有意识地呈现鸟类知识的画作大量出现在文艺复兴之后。正如英国博物学家、艺术史家西莉亚·费希尔指出的,“鸟类的多样性是中世纪手稿插画家致力于传达的一部分信息。”
费希尔的作品《鸟的魔力》,魅力之一就是该书收录的大量插图,来源于大英图书馆藏品,包括欧洲古旧珍本、版画、波斯细密画、日本浮世绘等。
中国神话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古埃及神话、北欧史诗和基督教文明也有类似的创世神话,或近似丹朱化鸟、精卫填海的传说。14世纪的《图解圣经》、15世纪的《塞耳彭弥撒书》,描摹鸟儿带来的神迹。在16世纪以后,探险家接踵而至,各种鸟类绘画与奇异的、以鸟类为象征的地图集让人眼花缭乱。加拉帕戈斯雀又名达尔文雀,就是因为它们出自《小猎犬号航海记》,是达尔文在1839年分别命名并绘制的。
我们今天更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画作,而在当时,它们是传播鸟类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储存、展示鸟类知识的重要场所。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在没有精确的地图绘制法之前,最早探索世界的那一批人,记录鸟类,就是记录他们对新世界的感知。
如果说前哥伦布时代的欧洲,出版物尚且乏善可陈,那么,在古腾堡印刷术之后,更加漂亮、逼真和生动的鸟画和图册纷纷出版。画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各种鸟类与其生存环境里的特色草木一起绘制,以便展示鸟类的栖息地和摄食习惯等。比如,本书广泛取材的奥杜邦的《美洲鸟类》,比照鸟类的真实大小绘制,致力于提供完整的鸟类信息,从该书诞生的19世纪20年代至今,成为流世的经典。
《鸟的魔力》的图画让人惊艳,这部作品并不只是图册,图画仍是点缀,在于配合文字讲解彼时彼地的历史人文,分析画作所内涵的文化寓意。比如,欧洲贵族行乐猎鸟的这幅图画,作于14世纪末,命名为《论七宗罪》,表明它是用于劝诫的。波斯细密画本身就有史记功能,因此可以从中领略忽必烈狩猎的景况。文字部分娓娓展开,展现从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崇拜信仰里搜集的内容,透过美丽的表象,引领我们真正进入斑斓的鸟类世界。
在莽荒的时代,人类视鸟为神灵的代表。在稍后,“鹪鹩,鹪鹩,众鸟之王……”,农人们爱鸟,把它们作为农神节等习俗的对象。很多鸟儿在求偶仪式中都表现得像跳舞,所以鸟儿总是被当作爱情的象征。也有“噩兆之鸟”,整整有一章在讲乌鸦的坏话,“这阴森古怪、恐怖难看的阴森古鸟”,对于乌鸦何其不公,它其实是最聪明、懂得报恩也很记仇的鸟儿呢。对于自身之外的事物,人类总是那么轻易误解。有多少诗人吟诵过鸟儿,叶芝、希尼、史蒂文森……童谣在传散:“唱一首六便士之歌,口袋里装满黑麦,24只乌鸫,放在一个馅饼里烤。”原来它竟然是在比喻亨利八世。
《鸟的魔力》也是一部关乎文化交流的作品。尽管是以一种细微的、侧面的方式。有一章专门讲述“东方鸟类”,作者强调,东方传统中的许多精神和哲学教学都是通过示范性的故事完成的。佛陀的教义、印度教的典籍、中国的寓言、阿拉伯的谚语……作者尤其详述了中国和日本的绘画技艺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所谓文化,必有人的主动参与,是人类建构了文化。所以,一部鸟类文化史,说到底,不止是讲人与鸟的关系,也是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
这部作品展现美丽的鸟世界,也揭示这部文化史的残酷。当人类的足迹踏上孤岛,当鸟儿的贸易横贯全球,笼养和杀戮,危险甚至灭绝。热爱的,恰是毁灭的,这不能不让人警醒。
《鸟的魔力》读后感(三):这本书展现了“鸟瞰”人类文明的正确方式
如果仅仅把鸟类作为一种普通的动物看待,你将错过一半的精彩。2019年8月未读·探索家推出《鸟的魔力:一部绚烂的鸟类文化史》,从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学科解读鸟与人类几千年来难解难分的精神纠葛。
自古以来鸟就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母题,从东方到西方,在创世神话、寓言、诗歌、绘画中无处不在,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自由和囚禁、噩兆和吉祥、端庄和诙谐……鸟类身上蕴含着无穷的魅力。这些象征意义也可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鸟在人类文明中的不同样貌。
英国知名艺术史学家西莉亚·费希尔毕业于伦敦大学科陶德艺术学院。自大学时期就热衷于研究15世纪绘画和手抄本中的花卉和鸟类,以及关于鸟类和花园艺术的历史。|梅·科尔文和她的鹦鹉,摘自《不列颠民谣摘选》,亚瑟·克拉姆绘,1919年|以利亚和渡鸦,摘自曼德维尔 (Mandeville)的《旅行》(Travels ), 15 世纪初。|笑翠鸟,摘自约翰·古尔德的《澳洲鸟类》,1848-1869她常常翻阅大英图书馆内的珍藏画,并以此获得灵感,创作了这本博物科普书——《鸟的魔力:一部绚烂的鸟类文化史》(The Magic of Birds)。
【基本信息】
作者:【英】西莉亚·费希尔
译者:王晨开本装帧:精装
定价:108.00元
上市时间:2019/8/1
图书类别:科普-博物
在这本书中,西莉亚·费希尔追溯画家、作家和故事讲述者的作品,用纷繁多样的方式描绘鸟类经久不衰的魔力。从古埃及神话到中世纪伊斯兰的《群鸟会议》,除了常见的花园鸟,还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异域鸟类,费希尔探索了全世界关于鸟类的众多古老艺术、传说和文献。在古埃及神话中,名为贝努(bennu)的神鸟从原始的茫茫洪水上空飞过,它的一声鸣叫揭开了世间万物存在的序幕;著名博物画家约翰·古尔德,爱德华·李尔常常将鸟类作为他们画作中的主角;《图解圣经》中有一幅著名的画描述的是上帝创造众鸟的故事……
同时,她阐述了大航海时代新发现的奇异鸟类如何引起欧洲人的关注,还精选出许多极为美丽的画作。这些画作均摘自中世纪的手稿、古地图、绘画、博物图书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版画图谱。它们来自那些去往亚洲、大洋洲和美洲各地的旅行家,画中鸟儿的千姿百态展现了让无数艺术家为之着迷的特质。目前我国图书市场上的鸟类书籍,多以工具书、生物科普知识或艺术欣赏为主,《鸟的魔力:一部绚烂的鸟类文化史》独树一帜以鸟这个美丽生灵为切入点,探寻人类各民族的文明特征,读者将从中收获不一样的启发。
《鸟的魔力》读后感(四):UoL博士谈鸟类的8种文化特性
「鸟的魔力」实拍舒子想把自己读完底好书推荐给大家 今天系未读的科普读物《鸟的魔力》
定有不足 还望赐教与补充 其它书影音推荐 也可查看舒子的豆瓣相关动态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Fausto
年轻时的哈柏·李作者这位伦敦大学博士 引经据典 严查史料 于本书中提到了不少鸟类的文化特性:神 东方 受害 灵 霉 象征 怪诞⋯⋯舒子今天总结其中主要八点 仅供参考
一、神性
古埃及神话中 鸟与创世息息相关:一种叫作“贝努”的神鸟用一声鸣叫揭开世间序幕 它被赋予了重生的特质 世事沧桑 贝努尤在 以一代代不同的形态
而到了20世纪 鸟的身影与形象亦不少见 比如美国作家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鸟就被用来描绘美国当时严重的种族对立 鸟的身上带有了神圣的色彩
金地缂丝作品“百鸟朝凤”二、东方性
活生生的例子便是中国 日本等国民间流传的神鸟凤凰 其有神力 寓意吉祥
标本鸟三、受害性
主要是为人所迫害 相关内容舒子在前些天为《遇见天堂鸟》一书写评时便已提到不少 可移步那儿查看 总言之 人乃鸟类的克星
印度奇幻剧《湿婆神》中的毗湿奴四、灵性
天使和鸟 密不可分 而印度教神话中 如 神鸟迦楼罗 半鹰半人 常驮着毗湿奴和拉克希米女神 对抗邪恶 而《数码宝贝》中的迦楼达兽身上亦有其特征 在片里也为正义的角色之一
日本动画《数码宝贝》中的迦楼达兽五、霉性
不用多说 大家也知道“当仁不让”当属乌鸦了 其实 人赋予一些鸟不好的含义 说到底还是人心作祟
乌鸦六、象征性
15世纪的欧洲 手稿装饰等处会有鸟类元素 代表着被人强加上的概念
七、怪诞性
乌鸦喝水 《伊索寓言》中“群鸟选王”等等故事 把鸟形象化起来 幽默而讽刺
鸟类装饰画八、装饰性
与第六个特性相似 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的装饰设计中
说到最后 从神话到现实 从神化到迫害 人与鸟 以人胜为结局 但继续下去 鸟与人不相处 万物与人不相联 人位何处?
图片©Faust Shu/网络
舒子的微信公众号:Fausto如有更多好书需评或推荐
欢迎豆瓣私信 迟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