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100字

2021-02-18 01:28: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100字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是一本由伊丽莎白﹒纽伯里 著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一):让孩子在感受历史风趣的同时,激发好奇心,唤醒求知欲

  

不可否认,每个人的一辈子都逃避不了吃喝拉撒这些事儿。

关于吃吃喝喝那些事儿,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喜甜,有人嗜酸,有人无辣不欢......也因此,衍生出了各类菜系。虽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却不一定是一种口味。至于吃食的丰盛度,则是由着人的经济基础来决定的,老话说得好,吃饭穿衣量家当,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拉撒这件事儿,现在连小娃娃都知道如厕后要冲马桶。这个无关条件,马桶几乎是所有家庭卫生间里的标配。

当然,这不仅是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居住环境的一个大提升。城市的孩子可能不知道茅坑,这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是非常普遍的,有些地方在八九十年代,依然还有露天茅坑。

记得小时候,村里时常会有孩子掉进茅坑里,发现及时的有惊无险,反之,则是灾难。且不说村子里,就是学校,孩子掉进大粪坑也是时有发生的。那时候学校的厕所是一溜边的蹲坑,没有现在公共厕所的小隔间,更没有冲水设备,而是定期人工挑水去冲。粪水直接冲进厕所后面就是露天大粪坑。

说到马桶,你知道第一个马桶是哪一年被打造出来的吗?

在伊丽莎白·纽伯里著的《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1449年,托马斯·布莱特菲尔德打造了一种可以用雨水冲洗的马桶。可惜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这种马桶太过超前了,因此很长时间都没有流行起来。

直到159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教子约翰·哈林顿爵士发明了一种可以用上面水箱里的水将底部的粪便冲掉的马桶,得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的喜欢,马桶得以在里士满王宫落脚。

到1775年,一个叫亚历山大·卡明斯的人对马桶做了重大改进,不仅在马桶上安装了一个特殊滑动装置将粪便排出,还有一个S形存水弯管,可以阻挡臭味从下面往上返。紧接着,1778年,约瑟夫·布拉马又对马桶做了改进,增加了冲水和储水的控制手柄。但因为水量较大,一个叫罗杰斯·菲尔德的工程师对其进行了改进,对水量进行了控制。

但是,即便经过了一次又一次改进,在20世纪以前,在房子里安装抽水马桶依然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

关于厕所那些事儿

我们知道,马桶在现在不稀奇,但在20世纪以前可不是一般人家能用得起的。那在没有马桶前,人们又是如何解决如厕问题的呢?

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看到过一种给小孩子用的露天厕所,就是在一个大粪坑上用两块石板盖住,中间留一道缝,小孩子两脚跨在石板缝的两边上厕所。

一般这样的厕所都是紧邻成人用的茅坑,所谓茅坑就是在粪坑上用土坯垒砌一个小矮棚,用两根毛竹横在土坯上,如厕时,就坐在毛竹上。那样的厕所,小孩子是不敢轻易尝试的,因为孩子的个头比较矮,坐上去脚就会悬空,一个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的。

当然,在更久以前,人们的居住环境还要更加恶劣。在中世纪时,街上满是齐脚深的污物,这些污物的来源是人们夜里所使用的便壶里,每天,人们会在窗口直接倾倒便壶,地面环境可以想见。

成堆的污物引来大量老鼠,而老鼠携带病菌,会传播疾病。人们一直致力于改善城镇的卫生状况,15世纪时,欧洲有了公共厕所。富裕的人家里会有厕所,只是厕所完全是突出房子的一个存在,地面是木板,木板下方是粪坑,年代长了,木板腐烂,如厕的人也是极易掉进粪坑的。

相比木地板的厕所,城堡和修道院的厕所就结实多了。在墙体中设计合理的通道将粪便排出去,并经由溪流冲走。因着这样完备的排水系统,1349年前后,黑死病席卷英格兰是,坎特伯雷,克赖斯特彻奇修道院的修士得以远离这一可怕的传染病。

一本好书不仅要有内容,更要有趣,有趣又有料的书,才是孩子爱看的书

在《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一书中,不仅讲述了自古以来,人们是如何想尽办法对付“臭臭”问题的,还有在拥挤的城市里,在陷落的城堡里,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人们是怎样解决“如厕”难题的。

这些关于厕所的趣事图文中,还有隐藏的马桶图标,以及破解11个脑洞大开的谜题,动手做城墙厕所的小手工。让孩子在感受历史风趣的同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唤醒孩子的求知欲。

《不可思议的历史》套书中,除了历史上的厕所,还有历史上的神秘地点、历史上的鬼屋、历史上的葬礼、

同样地,每一本书除了讲述有趣的相关历史知识,还有隐藏图标和11个脑洞大开的谜题,以及相关的动手做小手工。

相比正统的历史书籍,这一套《不可思议的历史》丛书,结合漫画的形式,更加易于被孩子接受,书中一个个有趣的历史小知识,也更能勾起孩子的往下阅读的兴趣。

不得不说,书中的知识虽然有些“冷门”,却也不是随意杜撰的。在每一本书的最后,都会有一篇《探索与发行》,一一列举了书中相关物品以及事件发生的地址,或是陈列地点。

一本好书不仅要有内容,更要有趣,有趣又有料的书,才是孩子爱看的书。翻看《不可思议的历史》和孩子一起看一看,那些过去的,不可思议的,有趣的事儿。你还可以以此进一步去扩展知识面,拓展孩子的眼界。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二):《不可思议的历史》:厕所、葬礼、鬼屋、神秘地,古人是这么干的

  有些宝宝就是不喜欢历史,充斥着各种之乎者也的古代人,有着数不清的大事纪年表。其实,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情,大概都是因为不了解,其实那个一触即发的点,就是孩子的珍贵的“兴趣”。 在历史这个长河里,老学究们总是喜欢从头讲到尾,这又漫长又抽象的学科,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伊丽莎白﹒纽伯里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毕业于英国贝斯大学的视觉艺术专业并随后开始了自己的儿童绘本创作生涯。她也为博物馆、画廊作画,制作教师用书及儿童引导读物。 《不可思议的历史》系列,共选取了4个颇具现代符号的截面,以搞怪的方式去探寻最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厕所、葬礼、鬼屋、神秘地点,每个都是好奇小孩有着无限问号的谜题。 作者将丰富的史料和不可思议的冷知识巧妙地安插在书中。就像在大海里投了小炸弹一样,砰的一下,就激起了小浪花。或许,孩子或因此而想要探索更多,那么长长的历史会给他带来数不完的主题。 丰富的史料结合最逗趣的表达,寓教于乐,孩子就会这么爱上历史啦。 一、最具搞怪精神的切入点,让“吊书袋”的学科活络起来 历史嘛,自然讲究个实事求是,史料、举证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把这些“吊书袋”的内容串联起来呢?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搞怪”切入点引入,是让抽象的科学变得有趣的好方法。 你的孩子会不会问你这些奇怪的问题呢? “世上真的有鬼魂吗?” “人死了是什么意思?” “从前的人是怎么拉臭臭的?”...... 当他问你这些奇怪的问题时,你或许没有意识到,是时候该拿起这本书,给孩子讲讲这个有趣的主题啦。 1、“最原始的优雅”——历史上的厕所 现代人的文明程度颇高,就连上厕所这样的事情都能处理得非常优雅。可是抽水马桶这样的东西,可不是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的。 假如原始人类想要上厕所,估计也是用非常原始的方式。可是当人类的数量越来越多,“便便”也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人类如果不及时处理,那不是要被“便便”包围了吗? 我们的祖先如此智慧,会被一个便便难住吗?显然不会,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对付“臭臭”这个问题。在城堡里、在宫殿里,一个“处理便便”的历史中蕴含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有人用鹅毛清洁屁屁,有人用海绵棒。那么国王肯定是有专门的人来清洁他的排泄物了,还有人顺着窗子就将昨晚的“成果”扬到大街上去,并大声喊着“水来啦!” 1858年,泰晤士河还曾因为便便处理不当,变得臭气熏天。 看来,便便这件小事还真是不能“轻视”,便便这个问题,与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甚至是科学的发展,居然息息相关呢。 2、“逝者如渡渡”——历史上的葬礼 渡渡是一种大鸟,如今已经灭绝了。西方人在表达哀伤的时候,常说这句话。逝去的东西,就不会再回来了。这和我们常说的“人死不能复生”,“逝者如斯夫”,大概是一个意思吧。 单说死亡这件事,孩子们大概很难理解。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一定对死亡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一点,从他们是如何对待死去的人的身体这件事,就能知道。 有的人死后被缠进亚麻布里,有的人被“拿”去做了科学研究,还有的人被人举行各种仪式来祭拜。 人们要通过一个仪式来和这个生命告别,因为曾经与他欢笑和悲伤的过往,都不会再有了。他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人固有一死,关键是得“死得其所”。对死亡的态度,让人有一种悲剧的乐观,“向死而生”,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人存在的意义,却是无限的。 3、“原来你也在这里”——历史上的鬼屋 世上真的有鬼屋吗?其实我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在年代非常久远的古堡里,总是有着一些神秘的传说。如果说,人们认为人死了会有灵魂留下来,那么过去的那些神秘的传说,难道是真的吗? 只有上半身的“幽灵战士”,忠诚的地狱猎犬、搞笑的“猫鼬幽灵”,诞生于圣玛丽墓园的“德古拉”,这些历史上的鬼屋居然都有着真实的地点。 尽管唯物主义者们始终相信世界上是没有鬼魂的。但是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容易相信这些神秘的传说。这些拥有超然物外的游魂,可以不符合任何科学道理地四处飘荡,还可以不可思议地没有“双脚”,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又何尝不是人的想象。 将事物间的联系无条件地联系起来,古老的传说总是有着丰富的外延。人们并不需要探究最终的真实与否,那些古堡、教堂、地下酒窖,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冷静而客观地看着人们,生老病死、离去或悲伤,它们见证了人世间的悲欢,却不曾见它们为谁而悲伤。 4、“沉默的石头”——历史上的神秘地点 世界真的有许多的“未解之谜”,比如说英国的“巨石阵”,多少年来不断地有人去看,经过风吹日晒它仍然高高地耸立着。这么大的石头们,排着让人看不懂的阵列,是为了什么呢?又是谁带它们“过来”的呢?人们总是觉得,以现代科技的发达技术,想要将这些巨石从其它地方“搬”来,都尚且费力,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1948年,诺福克斯郡一个农民居然发现了英国最大的宝藏。这些宝物和宝藏的同一位置,在40年内陆续被发掘出更多的宝藏。有一个大金项圈被证实是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想要知道它为什么出现在这里,自然是个难题。 可是这些问题虽然一直无法找到答案,并不代表人类就此放弃。人们从未停止过探索未知的世界,也许这就是人类进步的可能性。人们会去研究巨石的成分,考古它的年龄,与同地域的其它石头相对比。各种出土的器具都有着各自的符号,它们像是会说话一样,告诉人们那些破解谜题的密码。由此揭开我们祖先神秘的面纱。 哦,古人的生活居然如此有趣。 二、创意手工、视觉彩蛋,内容丰富的“拼图版式”设计 作者的视觉艺术专业背景,以及多年的博物馆工作经历,让这套《不可思议的历史》看起来非常特别。它不像普通的历史书那样好好地讲故事,反倒像一个游戏书一样,设置了许多小细节和彩蛋。这让它看起来颇像一个科普类的思维书。 在每本书的最后,都有一个相关主题的创意手工,还是有剧情的哦。 1204年,法国莎图盖拉德城堡陷落,攻城者是从城墙上的厕所通道爬上来的。自己动手做一个抽拉的马桶,看士兵是如何从里边出来的。 让木乃伊复活这个主意怎么样?就用书后的小卡纸就能实现,快点来动手让它复活吧! 邪恶的吸血鬼德古拉来给你演个皮影怎么样? 亲手制作一个隐形墨水给朋友,传递只有你们俩知道的神秘事,会不会很酷呢? 实际上,在看书的过程中,“调皮”的作者已经为孩子们悄悄地丢下了一些彩蛋。或许读书的时候被逗趣的内容吸引,被诙谐的人物插画逗笑,但是寻找彩蛋的乐趣似乎更容易让孩子们看到最后。 时不时提出的小问题,俏皮的答案就隐藏在内页中。 还有隐藏的小图标任务,找不停的小马桶、小骷髅、小锁、小幽灵图标。大概为了确认收集的数量是不是真的对了,还会饶有兴趣地再读一遍也不一定呢。 而独特的“拼图版式”设计,让双线的内容完美展现。主线的历史故事流畅地表达,副线的扩展内容让知识广度和宽度得以实现。那些不为人知的趣味小知识,总是让人会心一笑。 由此,这套书就能实现,无论是从头到尾,还是从某一页开启,翻来覆去,都能得到阅读的乐趣。真是一本利用率超高的书呀。 三、不那么“正经”的历史,体现了不同主题和多维知识的妙趣融合 英国人的幽默总是看起来“一本正经”,这本讲历史的书却一点都不“正经”。 讲到厕所,就画了一堆各种各样的士兵、铁匠、修道士“七嘴八舌”讲自己的厕所事迹;讲到鬼屋就出来一堆鬼魂出来“争先恐后”地讲自己是怎么“死”的...... 英国式的幽默百无禁忌,什么都可以讲。好像以非常傲慢的口吻来自嘲,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说这套书“不正经”更在于它不好好讲故事,看起来并不像历史书。但是细细品味就能观察到除了历史之外,地理、文化、建筑、民俗、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常常像“间谍”一样乔装出没。 每册后的“探索与发现”也将书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在现代的真实地址罗列出来,不仅证实了史料的有据可查,还能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线索。书中罗列了非常多的博物馆,许多真实的照片也穿插在幽默的漫画中。虚实结合,趣味和真实性得到了统一。 世界本就是立体的,我们很难将一门科学孤立起来学习。世界交织着多种维度,多维度让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更多维,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标准。 探索世界,体味历史的乐趣,都源于发现这门学科的魅力。对于孩子来讲,我们从未指望一本书就能让孩子得到深厚的知识积累。但是有了“兴趣”这把金钥匙,就仿佛让孩子找到了通向知识海洋的黑马,让孩子开启无限可能。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三):孩子不喜欢学历史,可能是你启蒙的姿势不对

  

文/阳光小房子

历史学者张宏杰曾经说过:历史是记忆,更是反思,一个不会反思、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只有与当下结合起来,历史才真正有意义,因为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

今年高考全国卷Ⅰ和Ⅱ都是来自历史故事,让学生从这些历史小故事中感悟,悟出对自己的生活有用的知识。

不过不少孩子在初中时期,都不喜欢历史,因为满眼的年份和事件,背得头发懵。因为太枯燥,孩子自然就难以真正对历史这个科目,产生兴趣。

历史是可以好玩的,生动的,充满活力的,教科书是浓缩的,片面的,抽象的,所以孩子上学的时候,不喜欢历史是太正常不过的现象。

好多孩子不喜欢历史,是因为成绩考不好,之后,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自己不擅长学历史。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历史这个科目就更会敬而远之。

其实从孩子7岁时候,就开始给孩子读历史方面的书了,这时候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兴趣的种子,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到了初高中,就不会被刻板的历史书束缚。

最近遇见一套非常有趣的历史启蒙书《不可思议的历史》,这套书中没有难记的年代、抽象的理论、晦涩难懂的史料,从很多孩子感兴趣的神秘地点、鬼屋、厕所以及葬礼入手,立刻进入探索世界的模式。

历史从来不只是历史,要有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

先从跟我们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厕所入手,我们看看这套书是如何诠释历史的。厕所看似是“臭烘烘”的问题,但每个人都离不开厕所

在《厕神:厕所的文明史》中作者写道:马桶的爱好者们认为,文明并非源自文字的发明,而是第一个马桶。废物处理使人们不再到处游走躲避自己的粪便,从而最终定居下来。

细想想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毕竟人类的粪便处理不好,文明就的根基就不牢固。

厕所的发展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人类的数量没有那么多时,随地大小便这件事,没有那么可怕。可当社会进步,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问题就会出现,应运而生的是公厕,可是晚上去公厕就很不方便,人们就发明了夜壶。

书中介绍了当时城镇居民,早上起来,会从窗口把夜壶倒掉,倒之前会大喊:当心,水来了。可很容易想象到即使是这样,也会有不少路人中招。而这样的街道,又怎么谈得上什么美感。

糟糕,而这种糟糕的环境,让苍蝇、蚊子、老鼠等动物的数量更加多,而它们会携带着各种病菌,到千家万户。

中世纪修道院是个很例外的地方,这里的厕所非常干净,因为这里住着很多修女和修士,需要大量的厕所,在英国教士之类的职位,本身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他们特殊的身份,也要求他们居住的环境必须干净。

皇家的厕所什么样呢?亨利八世的“豪华便桶”上面有天鹅绒的垫子,装饰也非常豪华,有金黄色的缎带和配饰。

他在大小便时,旁边会站着一个仆人,拿着毛巾、水盆负责给国王擦屁股,之后再把便盆清理干净。

关于解决臭烘烘的问题,西方人确实是走在前沿的,最初大家都是在公共厕所解决,而有身份地位的人,厕所自然跟普通人的不同,而国王或是皇帝自然会更高级一些。之后有人发明了抽水马桶,慢慢的解决了排污系统。

由此看来,即便是阶层不同的人,也都要上厕所,只是器具稍微有些不同而已,可时代的进步,让每个人都受益了。

而另外三本《历史上的神秘地点》《历史上的鬼屋》《历史上的葬礼》,都是用这种诙谐有趣的方式,在跟孩子诉说着,书中的四个主题选得非常巧妙,让孩子自然而然的会有兴趣。

书里的知识不是只跟厕所有关,它还涉及了地理、文化、民俗、社会生活和建筑知识,而历史本身就不是孤立的,跟所处的时代和地理背景,当地的文化和民俗,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学习历史初期,就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更多的兴趣点,对于孩子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哪怕孩子只是对一个点感兴趣,他想要具体了解的过程,也一定都会涉及深度或广度两个方向。

书中有三个亮点,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度

孩子读书可能还不懂要先提出问题,再去书中找答案的方法,作者伊丽莎白.纽伯里就想了非常有趣的方法,来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度。

设置找彩蛋的小环节

找找隐藏的“小马桶”,不是每页都有,随机分布的模式,让孩子不知不觉就开启了认真阅读的模式。

不同的书,对应不同的小图标,从书中数数有多少个小马桶、小锁头、小骷髅还是小幽灵?

每两页都会设置小问题

倘若你家的孩子英语水平还不错,那么作者设置的脑筋急转弯,对孩子来讲,就是一种福利。

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孩子,也不用觉得惆怅,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多一重英语视角,对他们的未来也是有帮助的。

动动手,一起做游戏

孩子最喜欢的是做游戏,每本书最后都有动手做的环节,做个会动的吸血鬼,会消失的墨水,城墙上的厕所、会活动的木乃伊,也许你觉得都是“恶趣味”,可很多孩子就是喜欢这些。

结语:这套书适合7-10岁的孩子,对他们来讲,这样的绘本有趣又好玩。说不定在看书的时候,就会被某个知识点吸引,选择往深里探索。

即便没有起到这样的效果也没关系,喜欢阅读的孩子,都不会太差。当然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就要提供有利于培养阅读习惯的环境,以及给孩子配备好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书。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四):这个暑假不宜远行,我就搞点“重口味”历史绘本,让孩子长长见识

暑假到了,又是最佳阅读季。这两天我淘了不少书回家,大多是给孩子的。下学期的教辅是少不了的,另外还有老师要求的必读书目,语文和英语都有好几本,够他假期忙活的。一看到这些堆成山的作业,小家伙的嘴巴就开始嘟囔起来,“妈妈,好累呀!”看来积极性不高呀,只好拿出杀手锏,儿子一看立马就欢呼着跑过来抢,老母亲我得意地露出笑容,哈哈,小子你就乖乖上钩吧!

小屁孩最近迷上了历史,每天翻来覆去地研究,从盘古开天地到民国,可算得上是如数家珍。只要一有时间,立马就扑到书里去,如痴如醉。中国历史搞明白了,又开始向世界历史进军。

今天我给他准备的小礼物就是一套五彩斑斓的《不可思议的历史》系列。这套《不可思议的历史》共有四本,分为《历史上的神秘地点》《历史上的葬礼》《历史上的厕所》《历史上的鬼屋》,是由中信出版社专门从英国引进的。算是英国孩子的历史启蒙读物吧,内容生动有趣,而且“口味”超级重,非常符合我家这种好奇心爆棚的小男生。果然一会,就听到儿子在那捧着书痴痴傻笑的声音。这套书有啥特别之处,不妨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重口味”主题,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厕所、鬼屋、葬礼、密道,你没看错,这四个词语就是这套书的主题。看到这些词语,是不是你的好奇心也立马被勾起了?下面来考考你,请听题:

世界上第一个抽水马桶是谁发明的?在马桶发明之前,人们是如何解决如厕和处理粪便的?几千年前的不列颠人在人死后是如何处理尸体和骨头的?“二战”时期的间谍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传递信息又不会被发现的呢?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存在吗?

怎么样?是不是一个也回答不出来。那就跟着我一起来书中看看吧。

马桶的发明可是一波三折呢,1449年托马斯布莱特菲尔德打造了一种可以用雨水冲洗的马桶,这是最初的雏形。

接着1596年约翰哈林顿公爵发布了一种可以用上面的水箱将底部粪便冲洗掉的马桶,深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喜欢。1775年,亚历山大卡明斯做了一个重大改进,加装一个特殊的滑动装置,不仅可以将粪便排出,还能阻挡臭味从面往上返。

1778年约瑟夫卡明斯设计出了更先进的马桶,拉一下手柄,储水箱出水可以冲掉粪便,再拉一下又可以注入干净的水。

后来一个叫罗杰斯菲尔德的工程师又进一步提升了马桶的功能,可以控制水量,不浪费水。此时我们现代人常用的马桶,才算是正式登场。

不过20世纪以前,能在房子里安装马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是不是很长知识呢?至于剩下的几个问题,我就卖个关子,不讲了,自己去书中找找答案吧。

搞怪漫画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写给孩子的书,漫画的形式最能勾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干巴巴地讲述谁会记得住呢?这套《不可思议的历史》图片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布局也比较合理美观,细节部分做了许多贴心的小标识,根据内容的不同,分别用不同的字体和大小来表达。色彩的搭配也是很丰富,红色、蓝色、黄色、白色、橘色,看起来非常协调,视觉冲击力比较强。除了漫画,还增加了生活中的真实照片做对比,让孩子们有个直观印象。

动动手指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读书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想让孩子们读完了记住,就得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这套《不可思议的历史》在普及完历史知识后,为了增加趣味性,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来了个“动手做”小手工。比如在《历史上的厕所》这本书里需要孩子们剪贴完成一个‘城墙上的厕所’;《历史上的鬼屋》则是让孩子们完成一个吸血鬼的玩偶。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材料清单,大孩子可以试着自己完成,小孩子则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合作,也是一个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机会。如果家长有机会带孩子去英国旅行,后面的“探索与发现”可是个非常好的旅行小贴士哦,连地址都写得清清楚楚呢。

这套《不可思议的历史》建议7到10岁左右的孩子自主阅读,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亲子共读哦。我家已经是小学生,识字量够了,完全无障碍自主阅读,了解一些有趣的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能勾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他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好好珍惜。

这个暑假,老师要求不要东奔西走,安全第一,书中遨游世界,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五):“臭臭”多到淹死人,没纸也没水,古人怎么解决“肛需”?

  

人和人至少在两件事上是公平的,那就是都需要吃饭、上厕所。

听说过宫殿地下的皇家掏粪工吗?听说过公用麻绳擦屁股吗?听说过很多人掉进粪坑被淹死吗?

《历史上的厕所》是薄薄一本儿童绘本,但花20分钟看一眼,至少能让你笑3天。恍然大悟,原来,历史是有“味道”的,而且味道很浓,很浓。

想想,你每天要用几次厕所?如果不能冲洗,臭出来的“便便“会积攒多么大一堆?那么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城的人,每天要”产出“多少排泄物,堆积在一起,是什么味道?会产生多少病菌?人置身其中,还能活吗?

在英语中,表示“厕所”的词超过20个。《资治通鉴》专门介绍了“厕筹”(一种擦拭秽物的竹条)。可见,古今中外,人们为了对付”臭臭“,费了多少心思,想了多少办法。

示意图:古罗马公厕

古罗马公厕流行,却十分尴尬。

古罗马人特别爱讲卫生,在城堡中修建了很多公厕。例如豪斯迪德堡的公共厕所建在深沟上,将粪便用储存的雨水冲入排水沟。

但罗马公厕不分男女,没有门,座位间也没有隔板,上厕所时人们职能靠身穿的长袍遮遮掩掩。

而且,这些厕所安装的木头座位,很容易腐烂,塌陷。导致很多人掉进粪池中,他们离开人世的画面是不是极度不适?

示意图:掏粪工

尴尬之三是掏粪工。一些金碧辉煌的宫殿下面,粪坑却是暗无天日的大坑,皇家掏粪男孩要点着蜡烛在臭气熏天的环境里作业。

可能因为是英国人写的书吧,里面没有提中国古人的“厕所”革命。

中国古代称盥洗室为溷,也就是猪圈的意思。也称圊,是粪槽的意思。“猪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为了节约饲料在自家的盥洗室里养猪,猪把排泄物吃掉,再用猪的排泄物作为农耕化肥。后来,猪厕传到了日本和韩国,直到今天还能看到。

示意图:城堡厕所

在文明还不发达的年代,粪便极其危险。

首先,城堡需要设计合理的通道,以便及时把粪便运送出去。如果城堡被围,排“毒”不畅,粪便就会堆积成山,传播疾病,导致里面的人死亡。

其次,中世纪时,夜里人们用便壶“方便”,天亮了大喊着“当心,水来了!”,然后直接从窗口倒出去,导致城镇的街头满是齐脚深的污秽物,引来大量老鼠,带来各种各样的病毒。

此外,排污通道如果太宽敞,或者无人保护也很麻烦。在法国,有一次攻城者沿着排粪口爬上了城墙,偷袭了一座城堡。

擦屁股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最早时候,人们随地大小便,擦屁股也是就地取材,树叶、石头、野草这些倒能接受,据说还有用牡蛎壳、陶盆碎片擦的,真的感觉有点扎啊。(听说还有养狗办事的,不敢想)

有钱人的屁股要受优待一些,可以用布条、棉条、鹅毛、蝉翼这些柔软的材料。还可以购买服务,比如让小工在你便便时撑起斗篷遮羞,或者提着壶帮你倒水洗手洗棉条。

比如,国王亨利八世就有自己的专用马桶,有带垫子的座位,金属便盆,有侍从在旁边等着给他擦屁股。

《资治通鉴》记载最早的卫生纸替代品,叫做“厕筹”,把小竹片打磨抛光后随身携带,用完水洗一下,挂到腰间下次继续使用。

脑补一下三国的名人,刘备、诸葛亮,上面华服羽扇,下面小厕筹叮当作响,是不是很想笑?

不过这方面,法国人明显“胜出”。他们用麻绳解决后顾之忧,手持麻绳两端,前后拉锯迅速就能蹭干净。重点是在公共厕所,这根麻绳还是公用的,可多次使用……画面太美,大家还是自行想象吧。

后来,随着纸的发明,马桶拥有了冲水功能,人类解决“臭臭”问题的办法鸟枪换炮、日新月异,逐渐演变到了我们今天的样子。

看到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去也冲冲”,居然有这么曲折的历史,是不是感觉很不可思议呢?

因为时代的列车已经疾驰到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所以站在今天看历史,的确会发现有些问题简直匪夷所思。

厕所、鬼屋、葬礼、密道,“重口味”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让孩子从小了解历史,在趣味阅读中理解历史上那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来自英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伊丽莎白﹒纽伯里,选取“厕所、鬼屋、葬礼、密道”这4个一眼就能吸引儿童注意力的话题,写成了一套 “不可思议的历史”。

这套书中没有难记的年代、堆积如山的史料、抽象的理论,而是满篇小故事,娓娓道来,配合生动活泼的绘画,入手第一感觉就是,历史真有趣!

书中还设置找彩蛋的小环节,比如找找图中隐藏的厕所。每两页都会设置小问题,引导孩子开动大脑。包括课后的练一练,你能制作一个城墙厕所模型,看看士兵怎么从臭死人的下水道里爬出来吗?

看故事+解谜+打开脑洞+动手,全方位总动员,带孩子轻松愉快地启动探索历史的模式。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六):冷知识大集合,段子也能开启通才之路

  

即使不用死记硬背历史很多年,我依然记得那些枯燥背诵的痛苦时刻,在各种相似度极高的时间,地点等信息量里摸爬滚打,那些闪着人类智慧精华的高光时刻的历史故事,也不再吸引人,转化为了程序化的5w1h——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怎么样,为什么。

所以我毅然决然选择了看起来更考验思维方式,而不是记忆力的理科。

然而当我离开了强制性学习的校园生活后,重新发现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尤其是我的短板。

学好数理化,固然重要优秀,但是人文社科素养的严重缺乏,也未必可以顺利地“走遍天下都不怕”。

相对于更强调某一领域的突出和标准化评判标准的“精英教育”,更强调一个人全面平衡,又专又博的博雅教育,对一个人不论是学识,智慧,工作,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历史博大精深,我要从哪里入手,去弥补这么多年的缺失?

好在当下大家都重视起,对孩子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是大家有意识地用浅显易懂,丰富生动的绘本故事,来培养起孩子们的爱好和正确认知,去打开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

谁还不是个宝宝?优质精美的历史绘本必须给自己安排上。

这是一套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历史的读物——来自英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伊丽莎白﹒纽伯里的《不可思议的历史系列(全4册)》。

这套丛书包括《历史上的葬礼》《历史上的神秘地点》《历史上的葬礼》和。

难记的年代、抽象的理论、晦涩难懂的史料,这里统统都没有!主打的就是趣味读历史,快乐学知识。

确实很适合我这样,需要从基础补齐,又想作为不枯燥的爱好的成年历史小白,进行趣味自学。

(一)历史其实可以很好玩的

《历史上的厕所》就选择了一个很冷僻的切入点。

厕所属于当代人的习以为常,却又不太关注,不愿意过多研究的一个事物。

但厕所的起源,优化,改进,其实也是一座城市,一种文明的进步和演化。

居住在一起的人越多, 产生出的“便便”也就越多。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便便,就会传播疾病。所以,人们想尽办法,和“便便”做斗争。

这其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思路:

列明所有的问题,由简入繁,一一对应解决,有时候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其他效果。

从罗马时代开始,人们意识到清洁如厕的重要性,所以开始有了最早期的公共厕所,在庞贝古城的挖掘中,得以证实;

用集中的方式,又会带来堆积的问题——比如沼气中毒,集中区域的脏乱差,人们开始想尽办法,如何安全卫生地运输;

为了解决味道的问题,人们也走了不少弯路,设计了各种奢侈的器具,设计各种方式,最终20世纪才实践出当代的抽水马桶。但其实1449年,托马斯·布来特菲尔德就设计出可以用雨水冲刷的马桶,但由于太超前于时代,所以没有流行起来。

所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发明,其实都是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多种因素的促成——我们有可能500年前就开始用马桶,也或者现在会采取完全不同的形式。

历史就是这么微妙和神奇,某个瞬间的小小变动,蝴蝶效应会让历史的走向都变得大为不同。

《历史上的葬礼》 这本书更加小众,分享了从古至今,人们是如何怀着敬意来处置尸体。

从起先人们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认知局限,因为害怕引来不好的后果,所以好好处置尸体;

到随着认知增加,有一小拨人,比如医生,开始“肆意妄为”想通过“大逆不道”的解剖,来研究人体是如何运转的。这些只言片语的演变记录,更是一小波坚持不懈,求知求真的纯粹的人的坚持结晶。

对死亡相关的正确认知,也能帮助我们从小开始,就有意识去好好面对除了”生老病“以外的人生重要课题。毕竟很多成年人,都未必思考甚至正确看到这个必经之事。

(二)再琐碎的事,聚集在一起,也是历史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为自己预备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场所或是秘密通道,来抵御未知危险或保管某种重要物件。所以《历史上的神秘地点》就汇集了历史上不太为人所知的那些异常神秘的地点,简要地介绍了他们可能藏着的未解之谜。

比如建于公元前2000年的著名的巨石阵,至今这些沉默的巨石,壮观又匪夷所思,藏着的秘密还不得而知;

再后来,仅仅是地域上的隐秘已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促使了密码学的发源。

当我们能再进一步去了解,人类社会前后3000年密码战的历史,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就会串联起各种熟知的事件,为我们打开另一种认知角度。

密码学涉及多种学科交叉,包括且不限于:语言学、统计学、数学、通信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

这些人类历史上的‘最强大脑’之间的对决,可能横跨数年甚至数十年,一步一步被开发被破解,直至今天的量子密码。

所以密码技术的进化过程,就是历史的重要部分。

《历史上的鬼屋》 就摆脱了大家谈“鬼”色变的刻板印象,认真又不失生动性,不夸张不捏造地阐述这些流传已久的流言和传说。

如果深入研究其中,看似虚构无用的传说背后,一定有真实的内容,比如可以反映当时社会民众的关注点,可以探究兴起和流传的原因,某种侧面去印证真实的社会背景和真实事件的可信度等等。

从民俗故事,民间段子,神话传说,妖怪故事里,看这个世界,也别有一番风味。

(三)历史常识的严重缺乏,是无所谓的事?

不懂得历史知识,其实未必会对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只是历史知识,就连知识本身,在不少人心中,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获取知识,就是为职业技能、经济回报或某种意识形态而服务。

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其实不在于知识本身的传授,而是一种理念——

追求学识的目的是学识本身,所探究的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对知识的溯源,而不是去接受现有的知识;我们不只是吸收知识,而是对新旧知识进行思辨。

所以人们常说,读史可以明鉴。

就是因为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更加清晰自己的定位,习得更多比知识更丰富的技能。

比如面对接受到的信息,我们有能力有意识判断它的真实性;要了解各自的假设框架,并清楚如何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旁征博引,进行有意义的联想,我们还要学会未雨绸缪,先人一步,思考信息背后的其他问题;

我们坚持终身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论证。

在学习中,熟悉并掌握论证能力的过程:学会分析他人观点,并独立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收集论据、分析现有的权威观点、预见驳论、合成新的论点、最后义正词严地表达结论。

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做到”通才“;但如果具备比较完备的基础知识体系,就不容易出现极端的知识断层。

历史知识可以如同钱穆大师的《国史大纲》一般精炼深奥高大上,但也可以就像这套《不可思议的历史系列》趣味绘本小书一样,平易近人接地气,精美有趣很着迷。

重要的不仅仅是我们汲取的知识本身,途径方式,而是我们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的态度,永葆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独立的、批判性思维。

与其无所不知,不如无所不思。

用这样轻松愉悦的方式,不费力地迈出探索舒适区之外世界的第一步,也未尝不可。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七):给孩子看的历史书,就该不可思议

  

1.读历史,启迪智慧

小时候,我家里有一套厚厚的《上下五千年》。那书大概是爸爸的,远超出我的理解能力。只有三四年级的我,因为也没什么事儿干,就干脆抱着它们读了起来。

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些清晰的历史脉络,也不是那些伟大历史人物的英明决策,反倒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关注他们平时吃什么,关注他们生病了怎么办,关注他们的一些绝技,同时,也格外关注历史里面有点野史成分的传说故事。总之,正经的我记不住,偏偏是那些旁门左道,我最感兴趣。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长大了以后,对于历史这个学科的热爱。

历史,真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过去的一些历史事件的结合,同时,也凝结着人们对于过往的所有思考。学好历史的人,能借古观今,多一些人生的智慧。毕竟,很多历史事件,有着惊人的巧合。很多巧合,都是基于人性的一种反馈。历史,很值得人去深思。

格局这个事情,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形成的,它必须经过岁月的积淀才行。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会对微观具体的历史事件感兴趣,因为那些事件的细节,恰恰是他们最能看得见的历史。

比如说,生死这个话题,太多人感兴趣,然而又不敢触碰、葬礼也同样如此,虽然懵懂,但不敢轻易去问。想知道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其实不容易的。但现在的出版业,真的是为儿童的这种心理做出了考虑,如今,有很多这方面的历史书籍。比如说,我最近正在读的系列书籍《不可思议的历史》。

2.《不可思议的历史》

这套书籍,一共有四册,分别是《历史上的厕所》、《历史上的葬礼》、《历史上的神秘地点》和《历史上的鬼屋》。

这四册小书,由英国儿童文学作家伊丽莎白﹒纽伯里创作。因为这套书籍的作者是英国人,所以,这套书也是站在英国人的视角而写的。对于我们中国的小读者来说,恰好给了我们一个向外探寻的点。国外的历史思维,与中国的线性历史思维,有一些不同之处,这本书保留着英国历史的原汁原味,配图也幽默风趣,每本小书不大,但翻阅起来可是相当有感觉。

里面有找一找的趣味题,还有很多英语谐音梗的提问,更有不少精彩的历史片段。

想想厕所、葬礼、鬼屋、神秘地点这些主题,就觉得刺激。似乎在历史上,这些事儿,很少被这样专门地提及。这倒已经开始显出《不可思议的历史》这套书籍的不可思议了。

作者伊丽莎白﹒纽伯里创作绘本,又了解历史,同时还经常为博物馆绘制作品,所以,她的作品,格外有特色,显示出了独特的个人视角。

也许,《不可思议的历史》这套书籍,并非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的关联,但它提到的这些话题,却的确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再伟大的英雄,也要排便便,再伟大的人物,也终究有死去的那一天。这些关乎人生哲理的话题,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探索时期, 最为关注的问题。

伊丽莎白﹒纽伯里有特色,这很难得。我想,历史就该是这样。它不仅仅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结合,还是生活细节的演变,正是藉由此,才显示出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

3.为什么要去读这样的历史书?

3-1:促进大脑发育和人格形成

从孩子的人格发展的角度,孩童时期,正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个阶段接收到正当的刺激,开始自己的探索,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形成怎样的人格。

历史很具有意识形态性,而这些东西,恰恰对孩子来说,是最难理解的内容。如果因此而不去接触历史的话,对于孩子来说,损失还是很大的。但如果一味地想要孩子接受历史的定势思维,我想,这对孩子又是有害的。

书写历史的,是人。人不管怎样客观,都会有自己的主观性。我们不管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站队,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意识形态。

不以意识形态去揣摩历史,尤为关键。《不可思议的历史》系列,就是这样的一部书籍。

比如说,关于臭烘烘的问题,在《历史上的厕所》这本小书中,就为我们介绍了掏粪工的具体工作,以及皇家厕所的样子和使用方法。这些知识,是我们通过搜索引擎也很难汇聚到一起的,如今,他们都被绘画成一本本小册子,这岂不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最难得的,就是它的如实阐述,加上生动的图片,不用意识形态的话语,去反映统治阶级对于劳动人民的压迫。

这正是《不可思议的历史》系列书籍,让我感到最可贵的地方。

3-2:丰富的互动环节

一般的历史绘本,讲故事就是讲故事而已,说的不过都是别人的内容,稍有点枯燥的时候,阅读者就容易困倦。

可《不可思议的历史》系列书籍却不一样,它每一册都很薄,但每一册都有相当多互动的环节。比如说:找一找。书籍的开篇,通常会给我们布置一个小任务。《历史上的葬礼》中,让我们找“骷髅”。而《历史上的鬼屋》,让我们找的是“小幽灵”。这些内容,我们大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对于孩子来说,它们有时候反而可能是最重要的吸引力。哪怕书籍的内容都能忘掉大半,可游戏不会忘。

不仅如此,书中还有英语的各种谐音梗,这就相当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可以读到很多歇后语、小笑话一样。它们不仅开拓了眼界,拓宽了孩子的语言积累,同时,还能够激发孩子学习本国语言的兴趣。尽管因为文化的差异,这些谐音梗在我们看来,可能没有那么好笑,但这个形式是好的,国内的绘本也大可以多多借鉴。

除此之外,每一册还附有“有趣的小手工”和“探索与发现”等内容。

这些内容,都让一本历史书更添精彩。这些小彩蛋,往往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

3-3:不拘一格的形式安排

给孩子写的历史书,最怕枯燥。虽然历史不可能都是有趣的,但启蒙还是应该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更便于孩子的理解才行。

《不可思议的历史》系列丛书,并没有局限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而是从主题的角度,来揭开一个横截面,让人们看到历史的不同侧面。

这对于还没有完整历史观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震撼。好的历史书,就会让人产生不可思议之感。

那些素材,根本不需要太复杂的雕琢,呈现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4.历史,就该不可思议

总之,《不可思议的历史》系列书籍,真的是给足了我惊喜。唯一遗憾的是,书籍太薄了,没看够,再有,就是缺乏对中国历史的叙述。

不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提示我们中国的绘本作者,历史还可以这样讲。

读历史,让人有智慧的同时,也让人保持谦逊。

始终保持一颗探寻的心,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这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了。《不可思议的历史》,很接近这种境界,我期待更多此类视角的绘本能够出来。

  《不可思议的历史:历史上的厕所》读后感(八):2岁孩子学历史兴致盎然,只因顺应兴趣,外加巧用“三步阅读法”

  

文|凝妈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孩子学历史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理解自己所处现状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助于提高情商。

孩子们初中才会正式学历史,但是仅限于背诵知识要点,应付考试,对孩子能力的提升差强人意,需要更广泛地涉猎各种历史知识。

孩子们普遍感觉学历史枯燥乏味,是因为没有找到兴趣点,从小没有积累,有畏难情绪。如果孩子从小接触一点历史,到真正学习时,因为有一些基础会充满兴趣,学起来更轻松。

二宝2岁了,也想让他接触一些历史知识,正好收到了一套《不可思议的历史》,一看名字就感觉有趣,于是拿来给二宝看。没想到,文字那么多,二宝居然也很喜欢让妈妈读给他听。

《不可思议的历史》作者是来自英国的伊丽莎白﹒纽伯里,她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毕业于英国贝斯大学的视觉艺术专业,致力于创作儿童绘本。

《不可思议的历史》包括历史上的厕所、历史上的葬礼、历史上的神秘地点、历史上的鬼屋共4本书,分别介绍了人们对待“臭臭”的历史,葬礼、墓地的发展史,应对危险和保管重要物品的秘密地点是如何发展的,关于幽灵、鬼屋的历史故事。

2岁的二宝最喜欢其中的《历史上的厕所》,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正符合他的兴趣,再加上读书时可以巧妙使用“三步阅读法”,充分调动了他的阅读积极性。

正合孩子口味,顺应兴趣得来全不费功夫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2-3岁的孩子进入了肛欲期,喜欢研究自己的排泄物,喜欢感受憋便、排便的快感。同时,孩子也喜欢研究便便是怎么来的,吃下去的食物怎么就变成便便了呢?

二宝2岁8个月,肛欲期的特征非常明显,最近喜欢上了研究食物的消化。找了一些关于消化的书给他解释,他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

用牙齿嚼碎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里,胃液溶解食物,进入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成)吸收其中的营养,大肠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剩下的废物就是便便,推出去,“扑通”掉进马桶里,哗啦冲到下水道里去。

二宝反复研究食物消化的过程,已经烂熟于心,同时把肾脏、膀胱、尿道的知识也研究了一番。当看到《历史上的厕所》时,简直如获至宝,正是他想进一步了解的和便便有关的知识,顺理成章地喜欢上了。

具体介绍一下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读一读

1、读一读历史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历史上的厕所》专门介绍人们处理便便的历史、以及厕所的发展史,这些知识在历史课本上可学不到。总结来说,下面几个知识是孩子特别需要了解的。

①为什么要处理便便

在地球上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便便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清理,堆积如山,就容易传播疾病。

中世纪,因为环境卫生太差,引来了大量老鼠,它们身上携带的病菌传播疾病。18世纪,婴儿一天换一次尿布,孩子常常遭受肚子疼和腹泻的困扰。

孩子了解这些知识,就知道讲究卫生是多么重要了,可以说是鲜活的一课。

②身体清洁的方式是如何进步的

现在便便之后可以用柔软的厕纸做好清洁工作,在过去可没有这个条件。

最早的时候,人们使用过树叶、青苔、石块或野草。中世纪时,修道院里的修士和修女使用布条,其他人则用牡蛎壳、陶盆碎片或植物枝叶。有钱人则使用鹅毛。1880年,英国的一家纸品公司才开始出售厕纸。

③厕所是如何发展的

厕所一步步发展得更加便捷、卫生,看后不禁赞叹人类的聪明智慧。

2000年前,古罗马的厕所建在深沟上,使用雨水排污。中世纪,富裕农场主家使用的厕所是一个突出的框架结构。亨利八世的马桶是一个带盖子的可移动式箱子。从1449年开始,陆续有人发明了和现代接近的马桶,依次为:可以用雨水冲洗的马桶、上面带水箱的马桶、阻挡臭味的马桶、手柄控制水箱注水出水的马桶。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孩子们看了过去粗糙的生活,对比现在的生活,必定会充满幸福感。

2、读一读脑筋急转弯,博得哈哈“一笑”

书中设置了趣味问答,答案独辟蹊径,让你意想不到,简直就是脑筋急转弯,读后博得哈哈一笑。说几个看看就知道多有趣了:

问:你会在厕所里发现哪种果实?答:花生。花生的英文peanut与小便的英文pee+nut相同,这是一个文字游戏。问:什么东西有四个轮子和成群的苍蝇?答:运垃圾的车子。(好形象吧!)问:为什么百万富翁的豪宅里没有厕所呢?答:因为他满身铜臭。(古代形容有钱人,常常用这个词。)

3、读一读图画

书中的图画有卡通图画,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有实景图,真实感爆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设计图纸,清晰易懂。

大部分文字也嵌在彩色图画里。

这本书中的图画实际上比文字内容多,很有视觉冲击力,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

《幸福的种子》中提到,大人看书时,目光随着文字走,通过文字了解其中的意义,然后在心中描绘书中的世界。孩子则只看图画,能从图画中理解大概内容。

我们读文字的时候,孩子的眼睛就在图画上,他会将文字和图画结合理解,比我们发现的内容还多,理解得还透彻。二宝经常惊呼,他把尿倒出去了、他在吃果子呢、这本书上还有个马桶呢!

第二步:找一找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1岁半到4岁之间,会进入细小事物敏感期,很喜欢生活中的小东西,也会喜欢书中的小图案。

孩子每次看到一个小东西,就会刻意的、反复的找出来,每次找到都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多给孩子提供寻找细小事物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和耐心。曾经专门给孩子买过一本捉迷藏的图画书,就是让孩子在纷繁复杂的图画中找到指定的图标,图标的颜色和图画的颜色很接近,像极了动物的保护色,隐蔽性极强,孩子却找得不亦乐乎。

这本书中设计了隐藏着的15个马桶图标,分布在15个页面上,需要孩子一页一页地翻开,耐心的寻找。二宝每次翻开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小马桶,乐此不疲。二宝每翻一页都会问:“马桶在哪里呢?”嘴里嘟囔着,小指头伸出来,像侦探一样认真寻找,神情异常专注。

这个设计特别赞,符合孩子的心智水平,刺激孩子的阅读欲望。

第三步:做一做

卡耐基说,会动脑,善于提出想法,形成构想与方案,要靠思维与想像,但要兑现,就得看动手能力如何。

手是重要的感觉器官,也是大脑的六个通路之一,锻炼动手能力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孩子本身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尝试,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会充分调动他的动手热情。

书中设计了动手做的环节,可以按照图纸和详细的操作步骤,做一个城墙上的厕所,做好后拉拽纸柄,可以观察士兵是怎么从厕所里冒出来的。

这个手工需要用到复写纸、裁纸刀,小孩子不能独立操作,需要家长的大力参与。家长做难度大、有风险的部分,孩子做粘贴等简单工作。做成后,开始玩起来。角色转换,孩子为主玩,家长只作为欣赏者。

陪孩子做手工虽然麻烦一些,但是能培养亲子关系,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孩子拥有一个好玩的玩具,不仅增添了乐趣,还加深了对书中所涉及知识的理解,也是一箭双雕。

结语

《不可思议的历史》内容新颖、设计巧妙,给了我们“三步阅读”的机会,让一个2岁多的孩子也能喜欢读有些深奥的历史书。推而广之,这种方法在读其他书籍时也可以拷贝,让深奥的书籍变得有趣,让孩子饶有趣味的阅读下去。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