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天堂》经典观后感有感
《地狱天堂》是一部由王菊金执导,樊国雄 / 刘小瑛 / 苗天主演的一部爱情 / 悬疑 / 奇幻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狱天堂》精选点评:
●我感觉很不错
●这个男主的人设和演员的长相绝配 坏逼窝囊废
●男主长得比鬼恐怖
●书中自有,命里皆无。
●这部抄袭得厉害,怪谈,第七封印,画皮,世外桃源。
●王菊金式怪谈
●诡异奇幻,绝版老电影重现天日,构图美,气氛好,然男主略丑表演木讷,见面不如闻名
●有点像日本的怪谈系列,故事简单,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还有觉得有点冗长,但画面和视觉构象美到了极致,诡异色彩和斑驳的画面相当可看,寓意比较深刻,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不仅要加官进爵,还要辅助苍生,像片子里的书生顶个鸟用
●好看
●可悲的是 男主回到现实生活还是一无是处
《地狱天堂》观后感(一):人不如鬼
本片的色彩,布景,服装都不错,音乐渲染气氛不错,属于比较古风的慢节奏恐怖片,男主巴特尔的既视感。在古代科举制度下读书读成神经病,性幻想是唯一的解药,大部分电影都是借古讽今,人不如鬼,人之坏,要通过整体环境和体制来看的,有时候你觉得冰箱里的肉臭,其实本来肉是好肉,但是冰箱坏了也无可奈何。
《地狱天堂》观后感(二):古代贫苦底层人民
其实在现在西部落后地区还有在保持原始农耕生活,这也注定只能穷,在近20年时间里,劳工劳力输出到沿海城市,生活才慢慢改善的。咱得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啊,在短短的十几二十年,改变这么快!。。。。。。。。。。。。。。。。。。。。。。。。。。。。。。。。。。。。。。。。。。。。。。。。。。。。。。。。。。。。。。。。。。。。。。。。。。。。。
《地狱天堂》观后感(三):你会选择现实,还是幻境?
30分钟说得清的故事,拉长成了一部电影。但寓意却值得深思。
如果我们只知道现实,没见到幻境,那么也不会抱有幻想。
一旦接触到了幻境,如果能一直待在幻境,那么离开现实又何尝不是解脱。
现实远比幻境残酷,那么我们是否就该留在幻境,不再回到现实。哪怕幻境最后会带来死亡。
人生之难,在于你感受到了虚幻的快乐,却又不得不接受随时跌落到现实的宿命,落差之大,正是一切悲剧的源头。
《地狱天堂》观后感(四):地狱天堂
现实一面镜子,看到的是梦中的无忧无虑;梦中一面镜子,看到的是现实的垂死挣扎。
人们一边拼命读书考试,一边被唾弃百无一用是书生,足可见制度的摧残,但却无可奈何。
男主一心向往梦中生活,却下毒毒死梦中妻子,返回现实后,又无力面对支离破碎的生活。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梦中下棋的男子更像是和男主一样的境地,只不过他接受了这里,愿意在桃庄远离现实的无力。
想起一首歌,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我就不用读书读到二十几。导演应该是有借古讽今的想法,不过我更多的是庆幸,庆幸这个世界至少在某些方面在不停的变好,哪怕只有一点点。
老电影很有聊斋的感觉。
《地狱天堂》观后感(五):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此类cult电影,只能网上下载。百无一用是书生,全篇都是讲。开篇起,辛苦的老妈和可怜的媳妇在辛苦劳累供养儿子、相公,读书考试中举,秉烛夜读、子曰诗云,将读书人弄得形如枯槁,考试中举、出仕为官、光宗耀祖、荣华富贵、封妻荫子,但中举又是何等艰辛。三年两次的县试、三年一次的乡试、三年一次的会试,最难最重要的考试就是乡试,应试者一两万人,中举者只有百人,中举百分之一左右。中举考试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也是地狱与天堂之间游走,科举制度是古代专制朝廷为秩序和统治而设计的,满口仁义礼治到头来全是为了当官、贪欲、性欲,正如电影中所说。
书到底是何物?
经、史、子、集,
读书干吗?
读书...,知书达理(此为敷衍之语)
读书,可以进京赶考,
考中了可以做官。
官是什么?要官做什么?
当官可以光宗耀祖,荣华富贵,可以管人。
————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镜中的世界是类似于陶渊明的避世桃源,连名字都取叫“桃庄”,自力更生、各取所需,不需要书、不需要官的世界,似乎那些聊斋志异里面僵尸鬼怪的世界才是天堂,而被亲戚瞧不起赊不到药为支撑起整个家庭的母亲治病的穷书生,面对人世间的冷嘲和困苦,又应了那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被俗世所鄙弃,他重想起来那个包容、美好、人人平等的桃庄,到底哪个是美、哪个是丑,到底何为人,何为鬼,他已经分辨不清了,他是那么无力和无奈,叹息难道是唯一能做的事情么?
天堂与地狱也是在一线之际,通过镜子而切换俗世与鬼世界,这世界没有鬼,真正的鬼都活在人们的心中和脑子里。现实与虚幻、人与鬼、书中与书外、镜中与镜外,古与今,电影确实很赞。
借古讽今,天堂和地狱,带有日式风格的经典电影,女鬼真是很漂亮,不沾一丝尘世凡间的污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