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伦娜》经典观后感1000字
《埃伦娜》是一部由Nicole Conn执导,Necar Zadegan / 特拉茜·丁维迪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埃伦娜》观后感(一):两位御姐太养眼!
eyton是一开始惊艳,一直美到结束。Elena则是越看越有味道。两人在暧昧阶段的时候,简直是火花满天飞啊,空气里全是暧昧的味道。每个眼神都充满了诱惑。
两位长发美女在一起的感觉真好啊。
《埃伦娜》观后感(二):很美 很爱
第一次愿意把时间拿出来写影评,因为这部电影真的太棒了,我想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世纪长吻后埃伦娜走在阳光下,那颗喜悦的心让她显得格外的美丽。这一幕让我真正感受到什么才叫做爱。灵魂伴侣,若我能有这样一个灵魂伴侣,我真不枉此生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但我相信自己有一天会遇到
《埃伦娜》观后感(三):when you're in love, expecting disappointment.
这是我所害怕的,一旦开始,就想拥有一切。继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打造自己臆想中的那个TA。如若不然,失望直至绝望。
可是生活又不能敷衍,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实在太困难。不要总说爱情,不要总说生活。它们互相矛盾却又连接在一起,没有清晰的界限。 所以没有想好之前不要开始。或者开始爱之前就最好期待失望。
《埃伦娜》观后感(四):深爱留痕
深爱才需放手,深爱才会颤抖,深爱才能看懂。
年轻的时候少不更事,只会觉得画面唯美,演员养眼,看不懂其中蕴含的深意。随着经历的丰富,心态的变化,这次再看,突然就懂了那些欲言还休的心意,那种爱上已婚直女的犹豫彷徨,那必须确认再三无与其老公得亲密接触的亲吻。这是试探,也是心不由己的爱。
没有什么比遇到彼此爱的人更美好的事情了。也没有什么比遇到彼此爱的人却有一个是已婚直女更糟心的事儿了。每一个都是无辜的,但是如果对得起家人,就要一辈子对不起自己。想想也是做不到。佩服电影中人的勇气。
愿我们勇气满满,能量恒在。愿我们爱的人,也在爱我们。
晚安
《埃伦娜》观后感(五):埃伦娜
埃伦娜和佩顿
佩顿很有个性,独立。其实为生活付出最多的是埃伦娜吧,埃伦娜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勇敢挣扎,反抗反同性恋丈夫和社会上的禁锢,当然她的努力也让自己最终收获了真正的爱情。
其实我喜欢埃伦娜问“你是怎么知道自己是拉拉呢”佩顿答“那你怎么知道自己是直的呢”
有些细节挺好的,就是埃伦娜帮佩顿拍照的时候,摄像机突然扶不稳,纳什的女朋友说到les的时候,勺子打翻在地。还有埃伦娜不敢相信自己爱上了一个女人的困惑心情。
佩顿一直想要领养一个孩子,然后影片最后埃伦娜人工受孕怀孕了,埃伦娜也和丈夫离了婚,她们两个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组建了一个有两个妈妈的家庭。
两个长发女人味十足的美女搅在一起,而且两个都那么强势,觉得很好很养眼。
灵魂伴侣
我觉得影片最终要表达的主题应该是让人们重拾信心,不管身在哪个年龄阶段身处何种境地,都一定要相信爱情,你的灵魂伴侣一定会悄然来到你的身边,你要做好准备迎接它,并勇敢追求它。
影片的主题并不是要刻意去刻画同性恋什么的,而是告诉人们,同性之间也有爱情,灵魂伴侣是不分性别的,爱情无关乎异性或同性。
《埃伦娜》观后感(六):亲爱的,你是我的灵魂伴侣吗?
凭感觉,你会知道,你的灵魂是哪一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不用犹豫。
灵魂伴侣,我想,是两个同一级的灵魂,冥冥中的情愫,互相吸引,相爱。从此永不分离。
一级灵魂:孤立、恐惧、单纯、不世故
二级灵魂:基本教义、国家主义、保守主义、歧视
三级灵魂:教派、社群、保守主义、顺从
四级灵魂:宗教、充满志向、道德观、保守主义
五级灵魂;雄心壮志、实利主义、权势、主流观点
六级灵魂:和谐、社会正义、戏剧性、自我质疑
七级灵魂:复杂、好奇、创造力、感情丰富
八级灵魂:老练、自由主义、重视环境保护、行动主义
九级灵魂:灵性、自我改善、疗愈、理想主义
十级灵魂:利他主义、连结、古怪、缺乏活力
电影里面有好多对充满爱的灵魂伴侣,一开始的一对gay,后来的一对les,心灵导师和他的野性女友,白发齐鬓的老人,女主角的儿子和女友,一对姐弟恋,手部特写强烈相爱的一对,这些个好有爱的一对对,看得我爱意满怀,比起他们,两个女主角似乎就没那么有爱了,虽然在很多les片里头,这对是已经很爱的了。
灵魂伴侣,眼神交汇,那闪烁在眼眸里,亮晶晶的星星,让人实在着迷!!过电的、浓浓的爱的感觉真好,一生一世,就这样暖暖的,浓浓的爱着。
亲爱的,你是我的灵魂伴侣吗?我是第七级。
《埃伦娜》观后感(七):埃伦娜 || 双生子般的火焰——最终是爱情的连接
我们很少有机会去证明爱的艺术,但是那正是我们真正所渴望的;不仅仅是被爱,还要在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里被爱。 你与她的命运将会发生连接,不管你愿不愿意,然后你们会随机相遇,可能是你们世界唯一可以相交的地方,但却是一眼万年。
一个正常人一生的接吻时间占生命的2100分钟左右,在人们短暂的一生中,大概几个月而已。 如果有幸活到80岁左右,平均每年的性生活只有6次左右。 所以当你心爱的人在身边的时候,最好不要拒绝……
你迫切的想要跟她在一起,那么你就会不顾一切的去这样做,不管有多少阻碍,只会做你想做的事。
即使是充满了看似不可逾越的挑战,真爱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公众号(我们的LES圈)会话框回复关键词:埃伦娜
《埃伦娜》观后感(八):《埃伦娜》——相信爱情
昨天和她一起看了这部“埃伦娜”。这是我们几周之前为了帮她家选洗衣机去新村新玛特偶然进了音像店淘到的影碟。那天本来心情不好,但在那家音像店竟然淘到了两部很冷门的LES电影,我猜那里一定有“专业人士”,算是个惊喜。
整部电影节奏很慢,画面很美。两位女主角的情感流动细腻而缓慢,从各自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到两人相识,再到互相吸引,最后相爱,互相牵挂,过程很自然,仿佛水到渠成。而随着感情的逐步进展,两人的心理都有一定的波动。埃伦娜从最初的有好感到一步步地爱上佩顿的过程,还伴随着她的自省——对过去的生活中受到的束缚,无论是来自父母还是来自她那位反同性恋的牧师丈夫,她逐渐再也无法忍受,她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佩顿,她决定拯救自己,自由地拥有爱情和生活。当然在拯救自己的过程中,她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影片对这些心理波动刻画的十分细致自然,让人觉得埃伦娜的心理变化是如此地合情合理,顺其自然。对于佩顿,也是一样,相爱之前的忐忑不安,拥有之后对埃伦娜的牵挂和不信任,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但影片节奏把握的仍嫌不够合理,有的地方过于拖沓。
本片的有趣之处还有随时如同插花般出现的泰勒的讲述,和他对很多对恋人的采访片段,这些都为影片传递了积极的信息:不管你现在生活怎样,爱情都是美好和真实的,你要相信爱情。
我很欣赏故事发生在两个已懂得生活和爱的成熟女性之间,与那些青涩的同性之爱不同,多了份豁达,少了份矫情;埃伦娜从直变弯的过程既不夸张,也不肤浅,对于像我这样成年以后爱上同性才发现自己是弯的但从未走进过任何圈子的熟女来说,很可以在情感上理解并报以会心的一笑;这种感觉的爱情,比那些一定要把女同当中的一个演绎成刻板的男性化,让我觉得更真实。
这部片子最吸引我的还有那些美丽的画面,在影碟的特别收录中,导演讲到为了拍出唯美的画面,两位演员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片中有两段持续时间很长的吻戏和love scene,都极具美感,画面中那种缠绵,那种小臂的肌肉紧张地伸展和收缩,那种陶醉地深呼吸和喘息,让我们深深地感动。我和她抱在一起,我感受着她光滑细腻的肌肤,闻着她身上暖暖的香气,感受着她对我的爱,用力而真实。
可是昨天伴着电影的难忘的美好的夜晚过去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她今晚回去了父母那里,没有回来,只留下我,冷冷清清地,伴着回忆,写了一篇影评。
《埃伦娜》观后感(九):心理刻画细致,细节把握到位
Tyler喋喋不休来回穿梭在整部电影有点刻意,如果能够暗示在某处就堪称完美。但导演或许就是刻意想用这种方式突出follow your heart吧,这样才给了女一更多的勇气不放弃那个茫茫人海中的soulmate。
也看到不少瓣友对这部电影评价一般,但个人坚持认为这部片子应该在4星以上。
个人比较注重自然的好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那种呼之欲出炙热的难以压抑的情感,无需过多大尺度的床戏,只要那样的眼神,那样的语言和拥抱,足以说明我是如此深刻地爱你。
导演很注意细节,美的画面 + 美的对白,尤其两位主演之间的眼神交流。
印象深刻的片段:
E为P摄影那段,E问了一句“how did you know you were a guy?” , P顿了下,没有直接回答但反问了女二“how did you know you were straight”,毫无疑问,这个挑逗女一的进一步发问,说出了自己20多岁之前还是直的,直到遇到了那位让她神魂颠倒的摄影师,此刻女一心里一紧,闪光灯架很适时地出了点状况,更加突出了女一小鹿乱撞的内心,估计幸福的要死吧。克制住内心的幸福, 继续为女二化妆,女二内心各种翻腾吧,我明确地看到她手指移动了一下,下意识地添了一下嘴唇,没有下文了,非常佩服女二的定力。我想,作家一般是浪漫的吧,浪漫就会不那么考虑现实后果,大概女二之前受过伤吧,之前的铺垫大概说是前partner离开了她吧。。
女一最终把持不住跑去女二家,电影史上最长的亲吻,那个BGM,也相当有节奏感。。难忘的是她走在那条回家的小路上的那种内心完全释放的状态, 整个精神状态都改变了。
女二在选照片, 女一完全不在状态, 突然“make love with me”, 估计女二内心设的那道保护自己也保护女一的防线彻底要崩溃了。。尽管自己多么想,幻想过无数次吧, 但还是能很平静地说出来“if so we can't go back..”
还有去hawaii的前一天晚上, 女一奋不顾身地跑去女二家, 竟然有钥匙可以直接打开她家门,足以说明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升华到了一定程度。
还有很多细节,女二沐浴完见到女一不期而至的慌乱,挑选衣服时的那种调皮;炙热的情书,最后六个月之后偶遇的那种惊喜而深沉的“hey” 和拥抱。
很多细节就不再一一罗列了,这里女一的勇敢,撒娇和各种小可爱自然是本影片的亮点,但是女二的深沉美,习惯于在泳池里游泳疗伤和沉淀自我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我喜欢不矫揉造作的感情,喜欢两个人在一起的那种灵魂上的契合,无论性别。
因为太过于刻画面部表情和心理活动,于是大局观上有些缺失:当你坚信新的感情是美好的,你一定要明确问问自己前一段的感情是否一开始也是这么美好,否则你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埃伦娜》观后感(十):soulmate
看片头 大概是一个做身心灵或者灵魂伴侣的婚恋公司投资的,老外很容易做概念,比如“灵魂伴侣”,如果没有找到那说明还需要等待吧啦吧啦。
从长久的历史而言,一个人跟另一个人在一起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出于业力——我们可能在生生世世纠缠,互相报恩或者欠债,所以当这一世再相遇,恩债的因果关系便发生作用了(it works)。哪怕像伍尔夫这样著名而独立的人,也难免陷入维塔这样的爱情,业力牵引、因缘不由人。
有的人在一起或许因为愿力,比如《前世今生》中的案例,生生世世在寻觅的伙伴上辈子发愿或者寻找,我们渴望拥有对方,加上业力感召,于是在某一世重新遇见,再次上演一出名为“爱情”或“幸福”的空头戏,多数会落空,或者淹没在尘世琐屑的喧嚣中。因此,发大愿,愿自己和所有众生能够摆脱业力缠着,了妓非实,得到心灵真正的自在。陪伴我们的是同行路上的伙伴,而不是冤亲债主或怨怼愤恨的人。再看待情感关系,可能我们会心平气和,不再抱以过高的期待。
《埃伦娜》是一个爽片:吻戏、船戏长,双女主颜值高演技也可以,加上有讲解的情感专家,会让人生出“这辈子要找到灵魂伴侣 不然活得不圆满”等的错觉,而现实是残酷的,真实是绝大多数人不曾遇见,哪怕遇见也不一定知道。
埃伦娜原本是一个对宗教不太热衷的家庭主妇,奇怪的是为什么想要领养小孩,自家孩子已经15了,这个切入点有点怪怪的!当然这创造了与伊顿见面的机会。
在畅销书作家的新书发布会上第一次见面,了解伊顿属于“性少数派”,离开。然后在领养机构又遇见伊顿,接着逐渐的因为摄影的关系逐渐进入彼此的生活。我猜伊顿从一开始就被吸引了,而埃伦娜浑然不觉,但她对牧师先生不再像十几年来这么妥协、沉默的反应,说明她逐渐深陷漩涡中心。一次次见面、了解,从找一个办法做朋友,到亲吻,再到准备好了船,一步一步证明情感专家的理论,就像量身定制的实践、配套、辅导案例一样。
西方人总会说,听从你的内心,他会引领你。可是我们需要警惕,内心是无我的,还是我执的答案?当我们无法厘清时,就会制造杯具,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由善意引发的恶行”,比如“为你好”。
幸运的是(或者出于例证的需要),埃伦娜的情感盖过了其他,她对伊顿逐渐变成真爱。而15年来,她跟儿子说:“我没有欺骗过你爸爸,但我也从来没有爱过他”,对于孩子这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当你发现连父母都称不上理想伴侣时,你会更依赖于手机或电脑的即时消息带给自己的即刻满足感,而不是静水流深。
伊顿是一个小心的爱人,估计原来一直攻,现在遇见埃伦娜变“受”,那真是一物降一物。家里有泳池,那算得上是les中的高端人物,就像l word中bette的家一样。两个人的分手表达的太匆忙,以至于我下一刻想,估计埃伦娜回归家庭了。所以目前的结尾让人有点哑然而止,虽然前面有铺垫,不过似乎还是太理想化了点。
人类爱童话,哪怕童话早变成暗黑系味道的。不那么戏剧化是生活必要的损失。两位女王最后完美在一起养孩子,这瓜有点甜!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演变成l word中的bette和Tina呢?who care?只想到bette一脸黑线,还觉得有一个朋友会等着生活方式,洛杉矶,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