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100字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是一本由KnowYourself主创们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一):你学会如何与自己和解了吗
读这本书时,正遇上和男朋友吵架分手的边缘,是它及时挽救了我,让我在崩溃前多了一份理智。
与其说是一本心理学的书,不如说是一本认知自我的教科书。书中很多地方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且在这些地方,贴了标签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二):认识自己
这本书不仅仅适合18—25岁的时期看,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阅读。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个告诉我该怎么做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个让我更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百科全书。毕竟,书里的方法也没有多详细具体,而我已形成的人格也没那么容易改变。
书的三个部分,亲密关系、情绪、自我成长。亲密关系这部分对一个母胎单来说看着只当是科普了,因为没有什么代入感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三):名为成长的这朵花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长大了不一定会变好,但是我们会一直在变好的路上不是吗?
十八岁是一个界限,分割童年和成年。然而我并没有在成年初现期想期望的那样快速成长起来。有太多迷惑和未知困扰着我,考学,恋爱,生活……每一种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磨炼。站在成长的入口,我只能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长大,并且渴望成为一名合格的大人。
什么才是合格的大人?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我苦苦思索仍就得不出明确的答案。好吧,那我就慢慢来吧,一步一步的来,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来做。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四):原来,大家都有这样的难过啊
读完最大的感触就是,曾经困扰自己的很多问题,原来并不是个人独有的,不特别也不个例,你可能不会原谅自己,但至少不会太讨嫌自己。
和这本书的书名一样,长大了就会变好吗?希望从书中寻求该问题答案的人,大概要和我一样失望了。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和困境,如冰冻三次,非一日之寒。
同样,寄希望于主创们给出数学公式一样解答的人们,需要放低期待了。生活就是这样,好坏参半,从来没有什么正确无误的选项。
你,不仅仅是你本身,你是你所出生的家庭、成长的学校、交往的朋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等等所有一切的集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杂糅、交织、融合后的呈现。
但愿,你学会谅解自己。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五):我们在甜蜜与痛苦里学着长大
结识KY因为某日朋友圈的转发内容,公众号不过是每日的消遣。
直到某一日找到这本新书 ,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它,好比是被一场SPA从头到脚的放松了。我们理智地认识到好多问题并不是长大了自然会变好,不过是每一样都需要十足的勇气和智慧去认知接受和改变。
永远不可能有一本书教会我们怎样更爱一个人,亦或是如何告别一个人。大部分的心理学书籍会阐释情绪背后的工作原理,而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一点,KY努力将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又贴心地附上了一些启示。起码,于实践派的人来说有了一些参照指南。
尤其是在迷茫混沌的时候,得以让漂泊的心有了一席栖身之地,就这样疗愈着受伤的路人。
谢谢KY的主创及编辑大人,帮助我们不那么痛苦的长大。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六):读书的意义
读一本书本身其实是把注意力转向一个主题或领域。如果能注意到某个重要的议题,那么读书这个行为就是值得的。在此之后,才是书内容本身的问题。从这个角度,KY的这本书是有意义的,唤醒更多人内在探索的意识。 至于本书本身,只能算是论文读书笔记。读完第一感觉,就是像看了说明书。一条条问题和对策,像是医生的处方。但还缺少了更多的分析与探究。网络时代的粉丝向出版吧。 答案从来不是最重要的。网络上,别人口中的健康作息,个人成长方法你都能看到听到。而重要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基于个人主义的大量阅读、深度谈话与行动的世界观构建。个人主义不是这个文化政治语境中喜欢的东西,但谁都知道,每一个决定,都必须通过个人主义的思考与行动才能达成。所以,强者总是默默前行,同时能以一种孤独却同频共振的方式获取同伴的信号。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七):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关于“情绪”、“爱与被爱的能力”、“对人生的规划以及对世界的看法”等问题,我常常提出来与同龄的朋友讨论,不过尽管原生家庭与性格存在差异,由于教育体系的相同,我们的认知也存在大部分重合,这使得我们常常拘泥于“我”与我所认识的世界,难以跳出固有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今天碰巧对友人提出了我的“情绪化”,与家人的争吵以及教育和爱的疑问,他推荐我看这本书,并教我辩证地看待困难与麻烦,或许这会转换不一样的视野。 读完第一部分的感觉如标题所说,亲密关系中有许多学问,个体差异的合理性,行为差异的必然,建设性的排解方式等等确实开拓了我的思维。通读全文后更觉得,一部分固执的“我”与我世界中那一部分坚硬与锋利开始瓦解,渐渐走向平和与亮堂的地方。 即将步入成年早期的我,正在接受生活给我制造的各种麻烦,困境也将接踵而至,不过对情绪的感知与表达等等,使我更相信,未来我也将铸造一个完整的我,期待。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八):结合奇葩说谈谈长大
谢这位朋友,Knowyourself是我一直有关注的心理解读公号,这位朋友送的书也是深得我心。
#你不是喜欢痛苦,而是习惯了痛苦。
#跟幸福比起来,痛苦不值得被记忆。
#为自己的受苦找到意义,接受它而不是改变它。
李诞也说,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要你接受的,生活赋予你智慧,是用来辨别这两者的区别。
#“我要快乐”不应该是你唯一的目标,所有情绪皆有意义。愤怒保护我们,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边界;悲伤一种求救信号,让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层链接;嫉妒,一把尺子,帮我们认清自己的位置;焦虑,化妆后的某种情绪,关注背后的问题。
詹青云说,所有让我悲伤的事情正是我所热爱过的一切。
#快乐需要一些自我欺骗,这是一种幸福的错觉。傅大妈也说过,人生就是一次自我欺骗。✓
#缺乏客体恒常性,不要一叶障目。
#不要自我设障,要做“携带救生衣的悲观者”。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九):三星半
这本书无论从内容还是装帧,都特别一般,一般到甚至像盗版的……
读过know Youself的文章,这次这本书,其实也不过是把公众号的文章集中了一下,所以很多问题也不过是蜻蜓点水,但是我为什么没有打差评呢,因为这本书传递出来的核心精神还是挺让人舒服的。
我觉得很多事情,我们不但要求一个解释,还要求解决办法,而且在现今阶段,我们不愿意花时间在漫长的探索和等待,因为互联网加快了人们获得知识的速度,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人脑的消化,结合人生经验的感悟,这些时间是无法省略的。而这本书则告诉你,不要着急,再坚持一下,换一种方法,你会获得答案的。
原生家庭决定不了一切,自身性格也只能决定一部分,努力很重要,但是不要期待过高。失败没关系,换一种方法,你舒服了,就是解决了。我觉得在现在急躁的社会里,我们可以对自己,对别人更有一些耐心和信心。
然后我还要说,决策有成功失败,生活没有,活到最后的,都是胜利者其实。生活并不容易,所以尽量多积累一些温暖,对自己好一点,才能忍过寒冬。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读后感(十):做忧伤的智者还是做快乐的傻子?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18到25岁书中被描述为成年初显期,是一生最混乱的阶段。
一,刚经历被分手,如何停止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依恋损伤怎么恢复,如何放下过去,被分手了之所以一直被各种因素影响,是因为从来没有真正深思熟虑,其实彼此是真的不适合,最终也是分手的境地。你所经历的,世上的人都在经历,李诞说,改变你能改变的[自己],接受要你接受的[别人],生活赋予你智慧,是用来辨别这两者的区别。复合真的是奢求,分手要想清楚, 被分手,更要想清楚。
二,浅谈客体恒常性,
在一起时,我超级缺乏安全感,我不相信他是爱我的,我自己是缺乏本我的,教我学会平衡,不要一叶障目,多与以往的经历比较,不要过分绝对。从这次明白了,安全感真的是自己给自己的,你要学会爱自己,你要内外兼修,觉得自己值得被爱,找到自己的价值,你如果祈求在爱情身上找价值,注定失败,因为不可控。
三,自我设障
为了逃避可能的失败,我选择主动原地躺下
一边焦虑一边就地躺下,然后继续躺着焦虑,不敢努力且主动挖坑!由于害怕失败,所以先预设了做不到,但长期真的就做不到。做一个携带救生衣的悲观者,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