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摘抄

2021-02-20 03:11: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摘抄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是一本由李开周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一):从历史看居住条件°

  ——评《千年楼市》 文/蓦烟如雪 延续了《食在宋朝》风趣幽默,在《千年楼市》上,作者李开周依旧不改本色,继续以历史的脉络去书写千百年来的居住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居住长安二十年的白居易连一套房子都没有;知道了二十八岁的欧阳修进京做官,在廉租房的悲惨生活;还知道了苏辙做官半身,也没有房子,惨遭儿孙抱怨…… “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这句话出自《李氏园亭记》,是宋人王瑀偁所写,意思土地紧缺,房价寸土寸金。而这本书在内容上,无不是体现着历朝历代房价的不同,作者为了写这本书搜集数字文献,不仅抄录现存的房契、地契、租赁文书,还从地方志里寻找田赋、契税、财产税等等记载,在书里能看到不少信札、日记、诗词,笔记,墓志铭等等。这都是作者的对考证的用心,好作品需要打磨,需要经得起推敲,我不能说这本书极好,但真的看得见数据,看得见认真。 从征地事件我看到陆游儿子陆子遹从“兴办学校,习行礼仪,习俗顿革,民赖以安”变成了压榨百姓,剥削人民的贪官,在书里能看到陆子遹和宰相史弥远狼狈为奸;在元丰六年的拆迁补偿上,可以看到宋代一些年间,一些工程项目上,权利者并没有给拆迁户补偿,甚至在宋朝的环境上,许多建造让湖泊消失、沧海变桑田……还有明清时期,太监和官员的贪污工程款的数据也是触目惊心,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 最令我惊叹的是关于楼高的记载,在《洛阳伽蓝记》中,写道永宁寺塔高二百五十米,作者从技术和情理去分析,觉得有夸大之嫌。 但事不目见都不能肯定有无,但确实很难找这样的柱子,对于疑惑我也是认同的。 在书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词语,比如“塌房”“房牙”“遍问亲邻”“题门贴”…… 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历史词语,他们还浓缩着一个个故事。 如果喜欢,也可以一读为快。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二):古代房市面面观

  有人说,对于当下大多数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一套房子就能消灭一个梦想。房子问题就是居住问题,从古至今,居住问题一直都存在,是无论上至宰相下至平民都逃避不得、又爱又恨的生存题目。曾经北京爱情故事的人物中谈到,你不租房子,怎么知道租房子的人心里的苦楚,心里面没有根,睡觉永远都不踏实,那种滋味就好像是飘。也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没有房子的婚姻更加不幸。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房子至少是一个稳定的居所,在拼搏的背后给予一定的安慰。当下中国的住房是刚需,结婚得有房,有房才有家,现实的情况是,泡沫经济的发展,很多房子是空的,用来投资,大量资本的涌人导致房价越来越高,影响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年轻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降低。就连中央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

  现在的楼市是如此现状,古代的楼市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作者在这本图书中,开创先河,视角独特,从古代的繁冗史料、地方志或墓志铭等中,考究古代楼市房产的方方面面,将古代房产市场以及家居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深入迁出的向读者娓娓道来。在这其中不仅仅房子问题,居住问题,更有背后时代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不论是房子的拆迁补偿还是建造与开发对环境自然生物的影响,也不论是房屋报修背后产生的利益博弈还是人性的贪婪与腐败,不论是从建房标准看封建礼制对社会的影响还是住房救济反应的民生思想,作者从古代建房、买房、租房、户型或环境、典当与抵押、税收与贷款政策等等方面入手,从西周到唐宋元明,不同时代的政策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们对房子的看法也迥异。

  房子是居住问题,也是生存问题,苏轼曾言,此心安处是吾乡。有时候房子修的再大,毕竟是一种临时住所,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房子源于山水草木,是大自然的赐予,当房子更多的与利益挂钩,与贪婪为伴,将失去它原有的属性。当房子变成人身上的的一座大山,变成一道枷锁,变成人类自己创造工具的工具,那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三):关于房子,自古它就不是件小事

  因为多种原因,感觉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几乎都需要跟与房子有关的事情在较劲。老话说人这辈子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四个字的,别看这“住”字在这四样中只排第三,但是在当下,其闹心程度却恐怕要高居榜首了。

  居住环境是否优越、出行是否方便、孩子住着能上哪所学校…..这些都是我们在购买房子时不可避免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越涨越高的房价,以及购房后每个月要考虑的还贷更是让我们头疼不已的问题。常常有人说,“还是过去好啊!几十年前都是单位分福利房,根本不用考虑买房的事情,也没那么多与房子零零碎碎的事情要考虑。”没错,过去几十年前是单位分房子,但是再往上数呢?关于房子,自古它就不是件小事。过去的古人对于房子这件事的操心程度其实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少,甚至有些烦恼还远胜于今天。

  现如今年轻人一结婚就得考虑买房子的问题,小伙子去见未来丈母娘最怕的就是问你家里有几套房。曾经有人在网上开玩笑说,正是由于今天的高房价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男轻女”的老思想。不过在古代,你家里若是没有个儿子,你就是有再多的房子到最后也不是你自己家的。因为一旦等人撒手而去,官府就可以依法没收并出售此人的房子,归宋朝时略好一点,出嫁了的女儿可以拿到售房后房款的一半,至于另一半还是得公。也就是说忙活一辈子,若是家里没有个男丁,很有可能就是替别人家白打工了,至少是白打了一半的工。这也难怪为啥古人会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了。

  在当下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你想住多大的房子也没有人管。反正多出来的物业水电各种费用你自己承担,但是在古代,房子可不是你想住多大就住多大的。那可是有政策的。古时候的人是分三六九等的,这房子也是有三六九等的,你处在几等就只能住几等的房子,对于盖房的材料也是有有限制的。不过这也难不倒那些想钻空子的人。你不是说正方不能够超过三间五架吗?那我就只盖三间,把房间加长不就行了。你不是不让用檀木做大梁吗?那我盖好了把房子转到不受限制的建筑名下好了。总之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横竖都有办法。

  上述所列举的两个例子,都是李开周所写的一本名为《千年楼市》的书。在此书中你会发现,今年我们由房子所生处的问题,其实古代人早就经历过了。他们在房子这件事也是挺闹心的,古代楼市的疯狂程度一点也不今天的少。不管是从古到今,还是从上到下,房子它都是一个怎么也让人绕不开的大问题啊!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四):关于古代住房的那些事——读《千年楼市》

  本书分六部分:建造与开发、楼市也疯狂、租房时代、住房政策、居住环境、家居生活。 作者博古通今,视野广阔,从史料中挖掘与住宅相关的记载,加上作者自己的观点及与现代情况的对比,写成一则则短小文章,涉及征地、拆迁补偿、报价、包工、环评、地价、房价、买房流程、房奴、集资房、租房、财产税、契税、合同、产权、物业费、房屋中介、环境卫生、风水、卫生间、阴宅房产证等等问题,看过只叹住房问题历朝历代都有,不只在当下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从前对穿越还有点幻想,想着穿回去之后房子随便盖,荒地随便占,屋子随便住,这一看,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连历代名臣、文豪都对住房的事儿头疼,有些人终生租房居住,苏辙七十岁了还没买房,儿孙为此事经常闹腾——“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穿过去的情况,恐怕还不如现在。 作者考据功夫很厉害,广泛的阅读面令人惊叹,这本书里出现了许多资料,作者引用史料信手拈来,文章风格偏口语化,讲故事时将古代的官职、职业与现代的相对应,幽默诙谐,简单明了,是一本轻松有趣的历史读物。 历史是现代的镜子。人类发展几千年,科技在变,文化在变,人心却似乎没太大变化。红尘里那些滚滚的欲望,喧嚣着躁动着,纷纷攘攘追名逐利如过江之鲫。房产,不仅有生活保障功能,而且是一种可增值的资产,在大众的心理预期里,属于一种相对稳定的获利来源。2009年,有个同学问我:“你觉得房价会怎么样?”那时我还是个学生,说房价已经涨得很高了,泡沫总有一天会破。没想到,十年后房价也还没有降。幸好那个同学没听我的,动员家里在大城市买了房子。年少轻狂,现实打脸。同学聚会时我没有参加,后来也听说有同学在家乡的小城里名下有十几套房产。前些天去一个小城,但见临街住宅亮灯的只有十之二三,小区里面后排的住宅楼,亮灯的人家多说有十之六七。也曾去过一个较大的城市,某小区里有别墅区,二三层小楼,带院儿带车库,雕花铁门,栏杆上攀着爬藤植物,院子没人经管,红蓼长了一人多高,晚上一座座黑乎乎的轮廓,大门紧锁,没有灯光,没有人住。院里却又都装修得像模像样,有亭有棚,都有主。每每经过,不禁感叹你不住我还想住,可惜住不进去。转念一想,倘若租住在这样的屋子里,租金贵暂且不说,想必会被认为是有钱人,说不定会有危险,还是算了。原本我对楼市的预期是,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人口减少,房屋总有一天会降价。但现在既然可以生二胎,便未必会如所想的那样发展。届时要看人口数量与房屋数量,也要看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 现代关于房产的种种制度规定,古代也曾有过雏形。现代楼市的集体躁狂,古代也曾有过。现在大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曾经困扰过古代都城的人们。不过现代和古代比起来,毕竟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城市里的公寓楼,一般都有电梯,有电灯,有独立卫浴,这些是古代的人们所想象不到的。人们在想办法改变这个世界,希望将来会变得更好。

  感谢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史料里把有关住房的资料汇集起来,写给我们一本这样有趣的书。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五):让你焦虑的房产,也曾让白居易、欧阳修寝食不安

  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

  俗话又说,吃饱了不想家。这都是物质决定意识的朴素例子。

  “穷人买一所房尚不可得,富人狡兔三窟,住宅空置”,这种物质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去哪里寻找平常心呢?人心非古井,古人也不例外。我们为了买房东拼西凑凑,翻开《千年楼市》这本书,也同样看到:

  28岁的欧阳修,进京做官,没有住处,在一个偏僻街区租了一所破旧小屋。

  白居易在长安做官20年,一直没有发财,连一套房子都没有买上,开始羡慕起蜗牛和老鼠来了。

  偏偏这么尿急的事,历史却选择性地忽略了。“古人重视历史,但不重视数字,关于地价和房价的文献,关于不动产交易的记载,鸦片战争以前似乎从来就没有专书问世。因为资料太稀缺,所以房产史一直是冷门”。李开周也说过,历史史料卷帙浩繁,偏偏提到房产的东西很少,常常一天也找不到一条有价值的。

  这本书写的不容易。读这样的书,我常常会想这个问题,作者是怎么找到了这些史料,又怎么把它们串起来的?

  顺着作者的微博找:

  他每天跑图书馆,在古代名人的信札、日记、行状、年谱和诗集中寻找细枝末节,一一抄录下来,回去慢慢研究。“这十年读书很密集,尤其最近三年,堪称笔不停挥,手不释卷,做了十几本笔记和一大盒子卡片。如果把所有读过的书都拿来生炉子,恐怕够烧几个冬天的了。”

  再后来的微博里,我看到这样一条:

  “写历史题材的时候,搜集文献的环节也可以用Python来完成,写一个爬虫程序,一敲回车,爬虫启动,相关文献乌泱乌泱地往我硬盘里跑……”

  那么作者为什么独辟蹊径,想到了房产史这个路子呢?

  房地产属于经济领域,是他念大学时的爱好,历史是他的阅读偏好。两好合一好,这事就成了。只是这一结合,把你我辗转反侧的焦虑,投进了千年历史。我们猛然意识到,原来做房奴的历史,不仅仅是现在,古已有之。

  看得远了,难免变得悲观。所以我想,天文和历史两门学问,或可增添忧郁气质。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偏偏“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

  于是,我看到了作者的这句话:“体验旧朝就是体验今天,采访死人就是采访活人,跟生者同在就是跟逝者共生,读新闻就是读历史,读历史就是读新闻”。“因为我相信我们都是古人诈尸,都是今之古人,时代虽然变了,我们自私、奸诈、愚昧和鼠目寸光的人性没有变”。又欢喜又悲哀,悲哀的是我们依然贪婪而健忘,所以痛苦依然重演。欢喜的是我们依然乐观而健忘,所以温暖也依然重演。

  我们可以翻开书,看看古代的房产市场和古人的家居生活,西周的地价、汉朝的房价、唐朝的置业秘笈、宋朝的购房流程、元朝的住房政策、明朝的装修方案,以及清朝的购房者怎样贷款等等。

  当然,考虑到古今事件的相似。我们翻开这本书,也可以当作浏览今日新闻。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六):很严肃很认真的古代中国楼市房市变奏曲

  中国人要为房子发愁,看来并不只是当代中国人的“专利”,估计早在大约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或者是后来的“山顶洞人”时期,那时的人就要开始为住在哪里发愁了!调侃归调侃,但房子问题在中国,却从来都是一个必须打起精神来考虑的重要问题。“诗圣”杜甫也曾经报怨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也曾经慨叹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但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倘若没有知名专栏作家李开周在一本不算厚的《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里娓娓道来,还真是难以想象,总体来看,虽然古人对于房子问题并没有当代很多中国人这样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毕竟是在“吃穿住行”里占了四分之一的重要份额,“住”的问题很难被轻易放过去。无论是房子的建造与开发,还是买房、租房、住房政策,直至买了房子、住了房子以后多少都要考虑到的居住环境、家居生活,即使不是很烦恼,也是需要认真考虑一下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在这《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这本书中,李开周把当代中国人几乎都要考虑的住房问题“穿越”到了古代,从西周到清代,当然更重要的是唐和两宋时期,总体来说,住房问题即使不是焦点问题,也足以让杜甫这样的大诗人为之赋诗疾呼!看来,这样的一种焦虑感,可不仅仅只是现代人的通病,古代人多少也在其中。

  但凡说到住房问题,就很难像佛教里所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样潇洒,而是要“通古今之变”,一路数落下来,很多时候,还真是很难分得那么清楚——居有定所,国泰民安;颠沛流离,莫知我哀!现代中国人、当代中国人如此,古人也很难逃得过去!

  孟子说过,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罢了。人在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很难会有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看的其实就是谁更能有定力、有底气,能够做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然,即使是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过曾经被人提醒“长安居大不易”……更何况,从古至今,人们对于住房,除了希望居者有其屋,还要有所档次,诱惑面前或者繁忙面前都是很难做到内心恬淡、气定神闲的!

  房子,既只是房子本身,同时也会被赋予很多的含义,要去证明“很多”,也会被“很多”所证明、推崇——古今中外,似乎也都很难避开这个问题。其中的区别不过在于,谁能够拥有真正的“住房自由”?!

  或者,不如换个思路吧——估计就是作者本人,也难免会为这个建议而发狂——假如真的存在穿越的可能性,在当代为住房问题发愁的中国人,更愿意回到哪个朝代或者时代呢?不能不选择,必须二选一、三选一……真的是一个不折不扣、一言难尽的住房问题呢!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读后感(七):笑谈中讨伐时弊

  这部《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的作者李开周是南方都市报的专栏作者,其语言诙谐风趣,行文风格轻松流畅。

  作为七零未八零初人,这一代人也见证了中国楼市三十年的变迁,在这部《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之中,作者为我们勾勒了许多与居住与楼市相关的场景,这些充满想象力和诙谐幽默的场景读来令今时的读者忍俊不禁,掩口而笑之余,也感叹作者李开周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时代的危机意识。

  若时代多些如此有忧患意识的有识之士,若当朝权势者能审慎的看待这身处水深火热的底层民众之生存之苦,并能正视问题,解决问题,那倡导的和谐社会、稳定政治、富强理念的实现还会遥远吗?万马齐喑终可哀。能有像李开周这样敢于正视社会矛盾并为之清醒发文的人在这个时代少之又少。

  《千年楼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里底层却是托起整个社会大厦的基层老百姓的话语权早已被剥夺,没有话语权也就有质疑权,连赫赫有名的白居易,苏轼之流都在为那头顶上的几片瓦片而奔走,更遑论仍在为生存而劳苦着的大众?现实的迫切生存问题解决不了,桃花岛的虚幻之境就成了飘渺的精神寄托,若是黄药师归来,大概面对一地的碎叶桃花而感概无家可归了吧。当下里,有关民众身影的话本小说如此盛行就在于这是万众呼声的一个出口,一个象征,洪流之下终有溃堤之时,政治不昌明,制度不健全,民生无保障,终将如李开周在此书中所写的一般,不安定的社会现实下,人死也不得安生,给死人办证并非虚妄之谈。悲也,哀也。

  乱世之下,生也不易,死也不易,活着更不易。日本的繁荣之下的连续几年的低出生率致人口成负增长,日本的现实社会问题,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了新生健康的生命,就没有了希望的所在,渐渐步入老龄化探讨会也罢,日渐衰败的家庭构架,无一不是警钟。医疗、教育、住房、生活问题,在李开周笔下,如掀开新娘的洁白美丽面妙,支撑在这优美面妙之后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

  有几人敢正视?李开周引古喻今,此书非时尚小说,却以其涉及的真实问题颇显份量。以笑谈中讨伐时弊,真性情,真磊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