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读后感100字

2021-02-23 01:25: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读后感100字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是一本由[英]乔纳森·沃尔夫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精选点评:

  ●等待二刷

  ●外国的教材怎么都这么好的,我要哭了

  ●适合入门。解答了很多疑惑,比如以前我有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认为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但现实中对待某些文化还是有条件反射的不安,对于这类实际生活中的直觉和事实,实然应然的迷思,哲学进路提供了一些新视角。以前想通过思考建立自己的底层逻辑来指导生活,但功亏一篑,大厦崩塌,不带执念的重新思考给了我再次完整的可能性。

  ●哲学总是让我望而却步,没想到这本书出乎意料地非常有趣——它展现了道德更为深远广阔的一面,非常thought-provoking:)

  ●道德哲学让我们思考“我该怎么生活”,政治哲学则是让我们思考“我们如何在一起生活”。

  ●原来中国真正缺少的是德育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

  ●对我这种入门者而言是很有趣的导读

  ●满分

  ●10月4

  ●mind game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读后感(一):尚有修订的余地

  

我是在读了《政治哲学》之后再来读《道德哲学》的,确实跟很多读者的感受一样,后者不如前者。

我不是研究伦理学的专家,不能提出什么高见,只能说说我的读后感。《道德哲学》虽然总体不错,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1,作者在很多重要的概念上没有进行分析,比如道德、伦理,虽然作者做出了说明,他是把这两个词作为同义词使用的,但显然在具体的用法上,这两个词还是有很多差别的。还有就是对道德、伦理概念本身没有进行界定,不管历史上有多少种定义,至少应该让读者知道作者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而这两个概念。作者在书中多次使用“道德“一词,但对于与道德相关的词却没有进行介绍,只有对这些词进行介绍并进行区分,才能说明具体的细微的差异,而这正是该研究的必要之处。比如,道德一词,既被用来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读后感(二):中规中矩的哲学通识读本 ——《道德哲学》书评

  这本书是讨论道德哲学的一部简明读本。道德哲学涉及的内容太博大精深了,400页的内容要想讲得全面透彻很难,因此这本书就这个领域的主要流派作了介绍:首先是考察了宗教和自然法道德,伦理利己主义和社会契约理论,然后又详细探讨了道德哲学中的四位重要人物--亚里士多德,伊曼努尔.康德,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杰里米.边沁--的研究,最后总结了道德观的培养,就是要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

  因为是一本严肃的哲学通识课读本,又涉及到道德哲学的这样理论性和知识性很强的选题,所以这本书的体例很严谨,也很完备。首先每一章的最后一节都是本章回顾:整理讲述的脉络,总结重要的知识点;给出讨论题,检验学习的效果;列出本章涉及的关键词和思想家的清单,同时标注出对应的页码;最后开列延伸阅读的书籍名册或者相关资料的互联网网址。这本书的附录里面有道德哲学领域涉及的关键思想家的名字和他们的简要生平,还有术语表以及解释,把所有的专有名词进行了一个梳理和归纳,最后就是作为工具书功能的索引,便于读者为了查阅相关内容而能快速定位页码。

  因为这本书理论性很强,大量严谨的推理和专业术语,对普通读者来说,需要点耐心和定力。建议可以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需要,重点研读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第一章道德哲学和推理,第四章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第六章利己主义,第八章功利主义,第十章道义论。其余的章节就看看章节末尾的回顾就行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习道德哲学理论的作用在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判断力,这本书及时回应了重大的道德热点问题,比如追求自利,符不符合道德?你有你的道德标准,我有我的,是非对错怎么解明?判断一件事情,是看结果,看动机,还是看做这件事情的人的品格?想清楚了这些,行动才会更有底气和自信,为人处世才会更有原则和底线思维。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读后感(三):《道德哲学》阅读随记

  本书是道德哲学的导读性著作,也是我的第一次系统地接触道德哲学。

  首先,对于道德的本质,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是相对于文化而存在的,客观主义认为存在普适性的道德价值。我比较支持黄百锐的观点,即将道德规范的两种层面作了区分:一是所有道德规范共有的“道德核心”:合作、解决冲突和提供美好生活之典范的价值;二是社会的具体实践,它们提供了详细的规则,而且可能因社会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笔者以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需要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完全不存在的或者仅是主观的情绪,至少存在人们的观念之中,是人们的共同意识。但时代会发展,地区之间又存在差异,对于道德价值存在不同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次,对于道德的主要流派:边沁、穆勒的功利主义;康德的绝对命令;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以及女权主义的关怀伦理学。笔者觉得各个流派之间各有侧重,前两者的共同点在于认为判断一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存在公式或判断流程;而后两者强调道德的判断是复杂而模糊的,只能根据具体情形考虑不同因素进行判断。笔者更信服后者的判断,但前者的判断亦具有启示意义,因为前者为道德判断提供了思考的流程或者参考因素。功利主义是明显的结果主义,认为一行为只要能让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多数的幸福即是符合道德的。而康德的绝对命令则属于道义论,即以具体行为背后的准则是否符合康德提出的三个法则来定义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而不论该行为导致的结果如何。这一判断稍显僵硬,但康德的普遍性法则公式和人性法则公式无疑是发人深省的。尤其是普遍性法则对后来罗尔斯的影响,使其提出以无知之幕的方法制定社会契约可以帮助我们达成更多共识和制定更加符合正义的制度。人性法则公式则强调了个人意志的至高无上性,我们不能将他人以及自己作为手段,因为人才是目的本身。笔者猜测,这一理论对于德国民法强调“私法自治”必然产生过深远影响。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读后感(四):道德哲学乃道德圣经也

  道德哲学乃道德圣经也

  道德是个比较抽象的词汇。一提道德,我们就会和思想品德挂上钩。因为道德比较抽象,道德也比较深奥。哲学也是另一个深奥的词语,真得比较难懂。不过,不是太难难懂,而是我们没有正确理解其内在关系,深奥关系而已。《道德哲学》是一本当下的道德圣经,认真读读,慢慢就会理解道德哲学的精髓,道德与哲学如此博大精深。

  这本书是研究道德哲学不可获取的一本好书,值得细读、值得精度,更值得深读、研读。道德启蒙,牛津大学哲学家乔纳森·沃尔夫结合几十年的哲学思考与道德实践,为每个愿意探索人生幸福根基的人,写下了这部明晰晓畅的通识著作。他从头梳理2500年的道德探究,使功利主义、道义论、德性伦理三大流派在交锋中相互阐明,让众多大思想家的洞见成为我们时代的道德资源。

  道德资源被理性化分门别类摆放进《道德哲学》一书中,是一本难得的道德哲学治学宝典。纵观人类道德哲学发展史,从古典时代到21世纪,道德哲学追问至为根本的问题,也不断回应每个时代中至为切近的问题。理性的思考加上共情的理解,在质疑、挑战中完善思考与实践,这是形塑道德人生观的途径,也是道德进步的动力。书中指出,不过,幸福或人的茁壮成长或者自我实现,到底包含哪些东西呢?荣誉不算,亚里士多德说,因为那个要取决于人们当时选择重算。道德是发展的,幸福的人的道德哲学也是动态的,而绝非一成不变。

  把道德编入哲学里,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也是一次重大挑战。站在哲学的高度去思考道德,并非容易。而读过《道德哲学》一书后,我们会发现,很多道德问题一切迎刃而解了,不那么简单了。阅读就是思考人生,人生需要道德。道德从不是一个过分抽象的东西,它是活生生、具体的抽象问题。道德哲学是一本辩证的思想类好书。

  道德和哲学是有区别的,不过,二者还是有区别的。而这本《道德哲学》是一本融合道德与哲学在一起的好书。用哲学思维来看道德,用道德意识来解读哲学,可以一举两得。遇到一本这样的好书,可以让我们省去很多寻找的无用功。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道德哲学》读后感(五):以为读不懂,好像懂了许多

  女:“这么做会不会有点不道德?” 男:“没事,只要我认可你就行了。” 朋友跟我秀完以上这段恩爱之后,我无情的反驳:"你很双标!"记得韩寒在某部作品里就抨击过,很多人指责一些问题,只是因为利益没有落在自己头上。这么悲观的开头是否很让人对这个世界心灰意冷。 丧气的源头来自一本叫《道德哲学》的书,这是我第一次一本正经的读哲学,甚至以为自己根本不可能读懂,读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哲学和生活这么息息相关。 探讨"哲学"的趣味在于,它会让你突然灵机一动:"嗯!好像是这么一回事!"而这本书的主旨是"道德",到底什么是道德,一个人做了"违背道德"的事情,大家比较能简单的共识到他的不对。反之想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是"遵守道德"的人就太难了,不光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实在是大家心里的那杆秤真的区别太大。印象很深的是书里提到一个例子,已经约了好朋友吃饭,碰巧重要客户也在同一时间邀约,你会拒绝哪一方。这!居然也属于道德范畴!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句"谁说的!"这句日常口语我们不仅听的多自己用的也多,没毛病吧?有毛病!来自作者的灵魂拷问:"为什么她问的是'谁说了?'而不是'为什么我应该?'"哲学的解读是,比起行为准则人们更仰仗权威。 最近娱乐圈的瓜不少,发表看法须谨慎,键盘敲的太快很容易就被抓住把柄看作"双标狗"。删评也不代表后悔,大家会看作你心虚。这一次,我选择理解双标。脑袋转的不快的我们,总是第一时间站在自己信任或认同的一方,然后从脑海里搜罗能够支撑住阵脚的观点来表态。就像一个辩手,其实正反双方你都能打,主要看你站的位置是什么持方。歌词里唱"坚强的理由,只是自己骗自己",我们就是靠着不断说服自己,才得以前进的动力。即使日后打脸了,还是能找到翻盘的论据让自己好过一些。明星和政客的不道德行为之所以在曝光后,人生立马毁于一旦,那也是因为他们曾经那么的"德高望重"。人设烘托得离本我越远,就越容易坍塌。 哲学也有很多门派,不同的学者有不一样的研究。任何学术入门很关键,第一印象是兴趣的关键,就像这本哲学通识书改变了以外我对哲学枯燥难懂的误解。生活过得的好不好也在道德的准则里,今天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年计划里有"学会斤斤计较"这么一条。正好借用书里的句子回答一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过,而且有责任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很好。"所以,"自私"和"自利"它们不是纯粹的贬义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