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迹八音盒店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奇迹八音盒店读后感摘抄

2021-02-23 01:54: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迹八音盒店读后感摘抄

  《奇迹八音盒店》是一本由[日]泷羽麻子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迹八音盒店》读后感(一):奇迹八音盒店:我们的对面先生是谁呢

  在之前看过一本书《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感觉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是用语言去安慰,而这本书是用音乐去读懂内心

  有天生的聋哑儿童,有要为了未来而放弃自己梦想的大学生,也有为妻子准备的八音盒。八音盒里面的内容与你嘴上想要的不一样,却最是读懂内心的那一种。

  我们可能永远都见不到这样可以读懂你的店家,但是不表示我们永远不能表达爱意。故事娓娓道来,治愈我们这些嘴巴上永远倔强的人,就算内心再舍不得,也不愿张口的人。

  《奇迹八音盒店》读后感(二):追随你的内心——读羽泷麻子《奇迹八音盒店》

  羽泷麻子的《奇迹八音盒店》,保持着日本文学一贯的平淡和舒缓笔调,娓娓道来跟这间定制八音盒的店都有关联但又相对独立7个故事。定制八音盒店位于旅游区远离繁华的街道,由一名单薄瘦削的男子经营着。以为这个联系着所有故事的店主会是全书的主角,原来也只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连个名字也没交待。但是通过他听到的“客人心中流淌的乐曲”来定制的八音盒又让每个故事的主角最终释怀。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剧本中的主角。

  店主并非有超能力能感知顾客心里想什么,只是他把他们心中的乐曲以八音盒形式呈现出来,让他们正视自己的想法与感情,让他们看到自己真正的热爱。

  母亲与听不见物理声音的儿子的爱、热情将耗尽的恋人的爱、中年男子对一直不和睦的父亲的爱、因前程方向闹矛盾的朋友们的爱、9岁小女孩对音乐对钢琴的热爱、对面咖啡店员对八音盒店主的爱以及相处了近半个世界的夫妻之间的爱。

  有的人耳朵听不见,但他心里能接收;有的人分开不是因为距离,而是心有了隔阂;有的朋友走着走着走散了,但曾经的付出和青春是确定的。追随你的内心,大声说出你的爱吧。

  《奇迹八音盒店》读后感(三):爱是很多的关怀,加一点不好意思

  前不久的父亲节,给老爸发了一个红包。原本是想写上“节日快乐”这样的话,但始终觉得不好意思,最后就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默认祝福发了过去。他回了一个“谢谢”的表情,我也松了一口气,父女之间连这样的互动都显得生疏而别扭。

  翻一翻手机聊天记录,会发现我和他几乎每个月说不到几句话,重要的事情都是通过老妈来两边传达。即便是过年短暂的相聚,也是他在客厅,我在房间,好不容易聊几句,就会因为想法不合而闹得不愉快。老妈不得不两边安抚,然后叹道,“真不知你们俩是太不像还是太像了。”

  两代人的这种关系当然不只发生于老爸和我身上。像是书里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叫三郎的男人,父亲曾经是一个渔民,脾气粗暴,两个人一直性格不合。三郎后来离开了家乡,组建了自己温馨的家庭,唯一的遗憾是父亲过世前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父亲在弥留之际命令妻子不许叫三郎回去,这让三郎更觉得寒心。

  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八音盒店,想顺便选购带有一首欢快乐曲的八音盒。那首曲子是妻子和女儿一起弹奏的,是格外珍视的回忆,也可以称为是他从小就憧憬的一个理想家庭的缩影。

  当他赶往故乡的陵园,在父亲的墓碑前转动起八音盒的手柄,却发现其中的乐曲变成了父亲生前喜欢的一首演歌。八音盒店的店主是如何听出了他的心声,悄悄更换了其中的乐曲呢,他没有精力多想。在乐声中,他仍然被母亲之前告诉他的一个真相触动——父亲病危时不让自己回去,是怕耽误自己的工作,并不是不愿见到儿子。

  也许有些晚了,但是三郎最终和父亲达成了和解。父子之间本就没什么深仇大恨,是彼此的倔强导致了关系的疏远。如果能将那份对对方的关心更坦率地表达出来,许多误会就不会发生。

  前不久的高考,安徽一个小伙走出考场后,径直走到母亲面前跪下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那位母亲当时双手抱住儿子的头,一下子哭了出来。

  据说视频被大量转载,获得相当大的反响,这正证实了一件事:向父母真心说一句感谢的话,对子女而言也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想起网友晒出的一些对话,道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沟通方式:

  或许,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就是很多的关怀,加上一点点不好意思。所以双方都应多一些主动和耐心,前者是为了让我们去积极沟通,尽可能消除误会;后者是为了用心倾听,揣摩那些未能说出口的潜台词。

  我再去翻一翻聊天记录,发现老爸说来说去都是那么几句话,“在干嘛?”“吃了吗?”“开心点!”根据上文的结论推测,这已经是他能给我的最饱含爱意的句子了……

  呃,只是这么写就已经觉得尴尬了,希望老爸永远不要看到这篇文章。

  《奇迹八音盒店》读后感(四):就是开不了口让你知道

  我所在的高中以前有个传统,每周五晚自习前会有半小时给大家一起学歌、唱歌,算是繁忙学业中仅有的娱乐。有时候大家会怂恿一些人上台去独唱,多半是班里有人气,或是闹着“绯闻”的男男女女。

  唱歌的时候,女生脸上泛红晕,男生强行凹造型,台下的人窃笑或是私语。唱到副歌那几句关键的歌词,几个人眼神交汇,火光四射,青春的荷尔蒙都在那一刻燃烧于教室的各个角落,就像《芳华》里文工团的男兵女兵聚在一起偷听邓丽君的歌一样。从头到尾,没人谈“情”,亦没人说“爱”,但情和爱实际上已经在班主任的眼皮底下,随着歌声在年轻人的心里转了几个来回。

  如果说读书的时候,“开不了口”源于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压力,那么成年后的“开不了口”,则更多来自个人的无比芜杂的心绪。想太多、没勇气、怕失去,听起来像是借口一样的理由凑到一起,将人推向这样一个略为尴尬的境地。

  一对恋人面临分手。女主三十了,对未来考虑得更多,对在生活上经常依赖自己,没什么主见的男生感到失望。男主小她几岁,很自然地认为未来还很远,两人像现在这样过挺好,对两人渐行渐远的事实没能及时察觉。之后,女主决定回老家相亲,男主计划好的二人回忆之旅变成自己的独自旅行。

  这是《奇迹八音盒店》里一个小故事的背景,也是实际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情侣关系的一种。我以为你不会走,你以为我会挽留,“以为”这个词似乎自带某种遗憾感,且往往预示着事与愿违的结局。

  不同于很多治愈小说给人一种强行圆满的印象,这个故事的男主最终有没有挽回女主的心,我们并不知情。他重游了俩人曾去过的景点,意识到之前的自己对恋人有所忽视,并下定决心定制一款八音盒赠送给女主。害怕给对方带来压力和困扰,他也许永远都说不出挽留的话,但女主倘若能从八音盒流淌的音乐中回忆起两人相识的场景,也许会懂得男主无声的告白。

  马薇薇在《奇葩说》里讲过一句话,“人间三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一不傻。”一味付出的母亲忽略了孩子对自己的爱,几个女生不知如何与朋友打破僵局,倔强的父亲给儿子编织善意的谎言,丈夫笨拙地给生病的妻子挑选礼物……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想说的话那么多,人却总是欲言又止,言不由衷,像个傻瓜一样。

  面对这样的问题,小说试图探索出一些解决之道。于是,出现了奇迹八音盒店和它那与众不同的店主。他们的存在提醒着因无法开口而颇受困扰的人,“既然说不出来,那就用音乐来传达吧!”你可以选择那些包含特殊回忆的乐曲定制八音盒,用它代替自己说出想说的话。如果一时想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店主会用他那双神奇的耳朵倾听你的内心,帮助你一起找到曾在人生某个重要场景里充当背景音乐的歌曲。

  生活里碰不到这样的店主是有点可惜,这并不妨碍我们自身充当店主的角色,去寻找对自己和对方珍惜的东西。以前看过一部剧,一位母亲对女儿说,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差不多,大部分的时候平淡无奇。我们能做的,是保管好自己的星星兜。兜里装的是少数的一些闪闪发光的时刻,这样等以后烦了、倦了,把那些星星拿出来看一看,就能度过一些艰难的日子。

  心中的乐曲就是星星,八音盒也就是星星兜,说到底,它们都是一个人用来寄托回忆的载体。针对“就是开不了口让你知道”的问题,“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未尝不是一种解决方法。无论你送出的是CD,还是八音盒,能让最重要的那个人忆起彼此的往昔,明白自己的心意,这就足够了。

  《奇迹八音盒店》读后感(五):yesterday once more

  很久很久以前曾想过,开一家书店加咖啡馆。在书店里,隔着热气腾腾的咖啡,默默观察着来访的顾客神情,然后默默给他/她递上一本适合当下心境的图书,在这样的yy中,想象着自己仿佛是个中世纪有着读心术般的女巫,或者是个洞悉人心的情感抚慰师,就这样在人间挑拣着一个个有趣好玩的故事。

  阅读这本《奇迹八音盒店》的过程,悠忽中想起了早已忘却过的想象。故事讲述一个听觉特别敏感的店员,能够奇迹般地听到每个人内心流淌的音乐,然后为顾客定制出专属的八音盒。这是本阅读中脑畔会回响起悠扬音乐的文艺版《解忧杂货铺》的故事。

  忧心忡忡充满自责的妈妈,为失聪的3岁儿子购买了八音盒,店员说这是孩子内心的音乐,妈妈以为遇到了骗子。只到孩子打开八音盒,手指抓住纤细的手柄转动,流淌出的乐曲是《摇篮曲》。妈妈这才意识到,在儿子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妈妈的声音已经传递到了孩子的心里。孩子会的东西远比妈妈想象的多。妈妈想保护失聪的儿子不受伤害,却没想到是3岁的儿子一直待在身边守护着她。

  对事情一贯蛮不在乎对什么事情都不上心习惯敷衍的25岁年轻男生,在姐姐恋人终于忍无可忍决定离开他选择回家相亲后,才若有所思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意识到两人同居的家里,除了被他失手打碎的小鸟图案盘子,以及食物、洗发水、卫生纸之类的生活用品,就再也没有什么共同购买可以留作纪念的礼物。终于想到要给离开的恋人送一件能留做纪念的礼物,虽然女友曾在盘子破碎时悲伤却不带责备地望着他:有形的东西总是会破裂的。他终于决定,在八音盒店,将两人偶遇的歌曲装进八音盒,去争取那一点点两人间可能的未来。终于意识到:“把选择权交给对方,自己只是听从她的决定送她离开,开什么玩笑,我可做不到。这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在八音盒店,他不再是那个被女友抱怨“一点都不上心”的不负责男友,愿意去主动维护一段关系。

  整本书,是由7个故事串成,顾客里有小城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有从村里来到小城咖啡店打工的年轻女孩,有抗拒父辈生活选择去大城市扎根生活,然后在小城中转的过路人,更多是外地来海滨小城度假的游客。在八音盒店里,内心深处有段旋律想起且被幸运的聆听到,让他们有机会对于某个人说一句:谢谢你或我爱你,将想说的话和情感附赠在音乐盒中,传达给收到礼物的那个人。

  每个故事独立存在,顾客互不关联,每个人有着自己的背景和烦恼困惑。可是翻阅完书,突然意识到,人生的每个阶段各种情感竟然都有被包含涉及和治愈,父母子女,朋友队友,伴侣爱人,每种情感中都会有误解,有伤害,有辜负,终究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共鸣和理解,有着像我一样五音不全的乐盲,有着听力障碍的儿童,有着缺乏艺术浪漫气息忙忙碌碌的庸俗男女,也有着听力敏感自带音乐天赋的音乐人,有着热爱音乐的乐队组合。不一定是对音乐本身产生了什么感情,只是因为在某些重要的人生场合,很偶然地作为背景音乐被播放的歌曲,就这么成为了内心的潜意识,当音乐响起,回忆重现。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It made me smile

  Those were such happy times and not so long ago

  How I wondered where they'd gone

  ut they're back again just like a long lost friend

  All the songs I loved so well

  Every shalalala every oho oho

  till shines

  Every shing-a-l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s

  o fine

  When they get to the part where he's breaking her heart

  It can really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日本人可能真是社恐密集吧,书里几乎每个故事里的每个顾客,在跨入八音盒店的第一瞬间,都会担心被店员推销,满心戒备,然后店员简单打了个招呼介绍下店面,就安静地退回角落里,让顾客安心地试听和选购八音盒。看到这句话,总忍不住忍俊不禁,真想让所有店铺的员工都能看到这句话,不要客人一进门就紧紧跟随在身后,生怕客户抢了东西夺门而跑似的紧密相随。

  看完书,意犹未尽。然后发现随书附赠了可爱的折纸和书签,裁裁剪剪,竟然就成了可爱的小房子,呈现了一家温馨的八音盒店铺或者书店该有的样子。

  《奇迹八音盒店》读后感(六):编辑手记 丨 成年人的社恐,是从开不了口开始的

  去年看完这本书的稿子,内心是很有触动的。一个能听见“客人心中流淌着的那首乐曲”的店主,一家能帮别人传递想说又说不出口的话的八音盒店,这个设定不是很直击现代人的痛点吗?

  成年人有着太多隐秘的、无法宣之于口的小情绪。

  白天身为社畜,满嘴“好的老板,我这就改” “晚上没事,可以加班”,而真实的心声是“到底要改几次你能一次性说清楚吗?”“重要但不紧急的活为什么非要加班赶?”

  下班活着回到家,躺在床上刷朋友圈。每一个点赞的背后都有一句“不要一天刷十条了”“我对你儿子今天吃没吃脚趾不感兴趣”“修图能不能专业一点,后面的桌角都弯了”。

  春节饭桌礼仪就是,内心滚动着“关你屁事”的弹幕,表面却只能笑而不语。

  不想上班、不想和邻里打照面、过年不想回家……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患上了“社恐”。不知道说什么,不如什么都不说,万一说了还可能说错。成年人的社恐,是从开不了口开始的。

  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话不知咋说,自己憋死”。恨意说不出口,而爱意也说不出口。

  含蓄内敛的东方文化的熏陶,让我们很难将内心的各种感情宣之于口。所以,在编辑的时候,我们把大家可能最难以启齿的三句“爱意”写在了腰封上:「老婆,谢谢你」「朋友,对不起」「爸爸,我爱你」。

  我仔细想了想,谈恋爱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我爱你”,好像也很久没有对老公说了,这会儿码字的时候看着他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一句“谢谢”就在嘴边,却又怕说出来见外。

  朋友当中也有那种吵了几句就决议老死不相往来的。事后想想,可能双方都觉得自己有些幼稚,但谁又好意思先开口呢?成年人嘛,总是要面子的(不过我们还是在一次酒后吐真言时和好了)。

  好像只有每年母亲节、父亲节营销文案才能勾起你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但“我爱你”我是说不出口的,最多说一句节日快乐。但其实来上海工作以后,陪伴父母的时候越来越少了,能表达心意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有时候你甚至希望有什么东西能替你传达那些想说有说不出口的话吧。一首歌、一封信、一张图……什么都好。《奇迹八音盒店》里的人们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处于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但都是和你一样“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普通人。

  比如26岁的顺平有一个特技叫“什么都不想”。他和女友梨香交往的这几年里,无论梨香就什么事情问他的意见,他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永远回答“随便”。直到梨香回老家相亲,顺平才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真正表达过对梨香的爱。

  而人到中年的三郎明天则要为父亲的一周年忌回老家一趟。三郎跟顽固的父亲一直关系很紧张,当初,他甚至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回老家的第二天,三郎在墓园得知了父亲在弥留之际命令母亲不许通知三郎。“那小子在东京工作很忙的,不要打扰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个儿子心里的歉意和理解从来不曾说出口。

  成年人总希望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可又怕开不了口最后会让自己遗憾和后悔。当这些人来到奇迹八音盒店,他们都想起了那首充满回忆的乐曲并用它制成了独一无二的八音盒。《奇迹八音盒店》以北海道小樽的八音盒店“海鸣楼”为原型,用七个故事,七首乐曲,为这些和你一样的人传达了他们想说又说不出的话。

  其实并不是每一句话都要说出口,表达心意的方式有千万种。书里的钢琴少女香音说:“要用语言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实在是太难了,要是能用音乐传达自己的心意就好了。”你希望用什么方式传达心里那句想说又说不出口的话呢?

  我们贴心地随书附赠了小房子折纸,还贴心地在房顶开了一个槽。不如试试把你想说的写在字条上,投进小房子里,送给你心里最珍视的那个人。

  奇迹八音盒店,懂你的“有句话开不了口,却希望他听得到”。

  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也希望你内心的那句话早日被那个人听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